第113章 蝼蚁亦敢窥天,尚论人也?!(求订

  第113章蝼蚁亦敢窥天,尚论人也?!(求订阅!)
  大炎,泰安城,洛阳宫。
  作为天子上朝会,召见文武百官的前殿,此地已不是区区一句金碧辉煌,可以概括的了。
  大殿四周撑天之柱,装饰着金缕雕刻而成的复杂花纹。
  十方门户大开,上至身披蟒鹤之服的王侯,下至六品官身,掌一政实事的普通官员,依次从上到下,分侍两侧,都在此地静静的等候着。
  他们都在等着,等着那位端坐于金漆雕龙宝座上的,掌天下之权柄的王者,开朝。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即使有数百上千人汇聚,可这偌大殿堂,却依旧显得空旷。
  当此时,一声尖锐刺耳的叫声,从大殿上首一直传入到了殿门之外,音调拉长,叫人心中升起阵阵不适。
  不过底下以及殿外的诸多臣子,对此却早已是习以为常。
  檀香袅袅,待到上首宦官尖锐之声落下,那一角身披玄黑龙服的身影,才算是于上首落座。
  冕旒之上的五彩玉晃荡着,那隐于其中的俊秀面庞显出苍白。
  他就是这大炎的主宰,掌握疆域一十三州乾纲独断。
  天子刘洪,登基至今十余载,正值而立之年。
  他在上首,一双鹰眸扫视着下方的诸多臣子,心中只觉沉重。
  自登基以来,自己坐上这大宝整整十多年,却从未有一日真正享受过天子的权柄。
  哪怕他乃是大炎四百年气运位格集于一身的存在,无惧任何所谓的武道炼气高人,也是如此。
  门阀、世家、大族、外戚、宦官
  种种势力之间的平衡都需要他去掌握,一旦有一方一家独大,那就会继而与天子争权,所以必须要有别的势力站出来,前去制止加以平衡。
  可但凡分润多些,他那本就不多的权利,便会更加收缩,在这种局面之下,刘洪哪怕心中有志,却也无法逆势而行。
  他有时候,就觉得自己好像是那傀儡木偶,被诸多人尊敬着,可随着丝线拨动,自己就不得不按照原定的剧本演练下去。
  他也有雄心壮志,欲平定北羌、扫平西狄,然而每次动兵哪怕秣马厉兵准备充足,却总会时运不济,败退而归。
  刘洪每每遭逢不顺之际,都会在心下暗想,若是高祖转世,面对这般烂摊子,他老人家可能收拾的了?
  眼眶深陷的天子有些失神,他这般想着。
  这时候,那下首有肃穆的禀告之声,随着宦官的尖锐之声落下,便紧接着响了起来:
  “启禀天家。”
  “如今天下连番灾祸,幽、青、冀等州生民饱受疫旱之难,已有人饿死病死,眼下状况非但未曾减轻,情况反而越发严峻。”
  “长此以往下去,国本必将动荡,因此还请天家速速定夺,开仓放粮以赈灾济民!”
  说完,那上奏的官员便微微低头,等待刘洪的回应。
  “什么啊”
  从政事不顺联想到后宫旖旎的刘洪微微瞥了一眼,就看见了身披官服的卢直,眉宇间有些扫兴。
  疫、旱、百姓受灾。
  又是这番话语。
  他听得耳朵都快生茧子了。
  治、治、治!
  可如何去治?
  这不过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字,朕身为国家之主,纵使说出了口,又能有多少用处?
  国库空虚,朕自己都需要想尽办法来充盈内帑,平素里为了不叫这大权旁落,便已是费尽了心力!
  你卢直心系天下,为生民请命,端得清高,可你这一句话出,朕又要从何处抽血,才能补足那些平民百姓的所需?
  更何况,那可是数州之地频生灾祸,朕就算再怎么愿意,这朝堂的衮衮诸公,殿外的门阀大族,又有几个愿意放血的?
  三征西狄、北平羌乱,国库早就打没了,更莫说是囤积的粮草了。
  要能治,朕还需要你来说?
  刘洪握紧拳头,面上阴沉之色弥漫。
  他想要发怒,想要宣泄,可却颇为无奈,无从下手。
  这朝堂衮衮诸公,哪个口口声声说的,不都是为了大炎尽忠。
  自己这做帝王的,又能从哪個角度前去训斥呢?
  发怒和宣泄,也是有代价的。
  既如此,还不如置若罔顾,反正只要维持现状下去,总有一天,总会有一天.情形便会好转。
  到时候,一切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了。
  “卢卿所言,朕晓得了。”
  “事后朕会派人前去处理,也会下诏督促各地州郡长官尽心治理,我大炎千秋万代,这些不过只是疥癣小疾而已。”
  上首的帝王这样说着。
  类似的话,他在以前也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而下首的官员,也已经提醒过很多次了,周而复始,循循环环。
  但,就算是督促治理,又能有何用?
  每次下放的那点可怜粮食,面对基数庞大的普通民众们,没有丝毫用处。
  这种处理方法,真的对吗?
  或许只要是上首的帝王,还有那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认为是对的,那就是对的吧。
  但却总有人不予苟同。
  有些事物在有些人眼中,卑贱的一如野草;但在有些人眼中,其分量却重如山岳。
  阶级与权柄,是该有高下之分。
  可人命无论到了何等时候,都不该卑贱如尘,遭受无视啊
  蝼蚁尚敢窥天。
  更何况人也?!
  天空昏沉着。
  冀州,广宗城。
  这是冀州遭逢大疫最重的一座城池。
  在那一日,大贤良师张巨鹿以身施法,呼风唤雨整整一日一夜,符箓飘飞于满城,将这一县之地,彻底净化一空。
  过了那一天。
  上至县中官吏,下到普通百姓平民,都对太平道心悦诚服,更是视大贤良师张巨鹿如神明一般。
  如今近两载过去,此地已经逐渐演变成了黄天的乐土,太平道信众的又一聚集之地。
  在一月之前,大贤良师张巨鹿遣四方门徒,将遍布天下的太平道支脉首领们,都召集了回来,欲在广宗筹谋一件大事。
  关于其中关键之事隐秘非凡,哪怕是最为亲近的弟子之辈,也没有任何人晓得。
  但所有人心中,却都有着一种直觉。
  那就是接下来大贤良师所要讲述的事情,将会极其重要。
  这是他们一直以来都坚信的。
  就如同最初他们看到那个黄袍道人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心中之道而不惜行云布雨,兼济天下,如扑火飞蛾一般逆势而行开始。
  对于那个人,无论他去做什么。
  他们大抵都是愿意去信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