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太妃之意

  午后,苏苒青正在书房看书,小媛走了进来。
  “娘娘,宁寿宫的人来了,说是有事找您。”
  “哦?叫进来吧。”
  只见小媛应声后,带着一名宫女走了进来。
  苏苒青抬头看了眼,终是想了起来,她便是一直跟在老嬷嬷身边的那个小宫女。
  “奴婢见过大妃娘娘。”
  “起来吧,你来找本宫有何事?”
  “禀娘娘,宁寿宫中的牡丹花全开了,甚是艳丽,太妃邀您一同去赏花,特让奴婢来请。”
  “好,待本宫更衣后,再随你去吧。”
  小媛听后,赶忙走上前扶着苏苒青起身,主仆二人一同走去了屋里。
  宁翊一直跟在她们的身后,边走边想:这太妃娘娘从未有过如此好心,怕是有事相约,趁着大王不在才好下手,我还是谨慎些的好。
  几人一同跟着那名宫女,走到了宁寿宫的花园里,便见到太妃已在凉亭里等候了。
  “回太妃,大妃娘娘已到。”
  “见过母妃,母妃金安!”
  “快起来吧,来,坐到哀家身边来。”
  “臣妾来时,便闻到了这满花园的牡丹香,真真是好的很呢。”
  “今日可是不同,这牡丹呀仿佛一夜之间全开了,如此美景,哀家怎么能独自欣赏呢,便叫了你来。只可惜桓儿不在宫中,这可是他好不容易帮哀家寻来的好苗子,他若是看到了,定会高兴的。”
  “大王向来是最重孝道的,送与母妃的花也定是最好的。”
  “嗯,桓儿自小就是哀家一手教养的,与哀家甚是亲近。如今他已贵为大王,依旧是对哀家孝顺敬重,哀家很是欣慰,可唯独有一件事,他却怎么也不听劝,甚至引起了朝堂的不满,可真真是罪过呢。”
  听到这儿,苏苒青大致已猜出她要说什么了,便顺着她的话问了下去。
  “何事让母妃如此担忧,不妨说出来,臣妾也好帮帮忙。”
  “唉,说起来惭愧啊!哀家自小入宫,曾为先王也诞下过两子,谁知一场疫病过后,却是只保住了桓儿一人。因着年岁已大,便为先王选了许多姬妾入宫,却只得了几个女娃,并未诞下一子。这王宫中本就子嗣不多,如今,眼看桓儿就要到而立之年了,却还未有一儿半女,这让哀家怎么对得起去世的先王?”
  只见太妃说着说着便泪眼婆娑了起来,身后的老嬷嬷赶忙上前来宽慰,并掏出了帕子细心擦拭。
  “母妃切勿难过,这,这都是臣妾的不是,是臣妾的身子不争气,进宫多日,却还未有身孕,母妃责怪臣妾便是。”
  说罢,苏苒青起身跪在了地上。
  这一举动倒是让太妃始料未及的,她还以为苏苒青会力争一番,却不曾想她竟先将错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好孩子,快起来吧,母妃也不是成心要责怪。你也懂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王室中人,最在意的就是子嗣,哀家心知你的身子不好,可哀家也堵不住这朝中的悠悠众口。只是这桓儿的性子,唉,哀家和大臣们怎么劝他选妃,他都不听,说到这儿啊,哀家对你还有些许羡慕之意呢。你与桓儿能如此两情相悦,夫妻伉俪,也是西境之福!但,这子嗣之事是国之大事,哀家还是希望,你能从旁劝说一二。”
  “母妃言重了,这本就是臣妾的不是,是臣妾考虑不周,只想到了自己,却从未曾想到这事如此严重,臣妾真真是罪人了!”
  这次,苏苒青并未跪下,而是说着说着,便哭得梨花带雨了起来。
  苏苒青掏出帕子开始轻轻地擦拭,嘴里还说着让太妃原谅的话,听得太妃头痛得很。
  太妃本想着借此发挥,却没料到苏苒青是如此娇弱不堪,才说了几句就开始哭哭啼啼,真是我见犹怜。
  “大妃切莫再哭了,这让别人看见了,还以为哀家欺负了你呢。哀家这平日里也无人可倾诉,今日一时想起,便与你发发牢骚罢了,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啊。哀家也是没法子了,这才与你说说,瑶青啊,你定要明白母妃的苦衷。”
  “母妃也是为这社稷劳心,臣妾作为儿媳,自是明白母妃的用心良苦。臣妾身子孱弱,自嫁入宫中,已是病了几场,无福为大王添丁。如今,臣妾已是知错,定当以母妃为重,待大王归来,臣妾定会劝说他的,还请母妃放心。”
  “那就好,哀家就说嘛,瑶青是懂心疼人的,不然,怎会让桓儿对你钟情至此。”
  “这,臣妾不敢。只是母妃既说起此事,怕是心中早已有了人选,不知母妃可否告知,也好让臣妾看看。”
  “这姑娘啊,你也认得的,就是哀家的亲侄女,梁姝。”
  “哦?竟是姝表妹,那岂不是亲上加亲?”
  太妃听罢,伸手握住了苏苒青的手,边拍着她边高兴地说了起来。
  “是啊,哀家就是这么想的。这姝儿啊,自小聪明乖巧,又孝顺长辈,是个难得的好姑娘。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想必你们也有所了解,她这身份自是不用多说,模样又长得俊俏,就是这年纪稍小了些。不过,也无妨,再过几日便是她的生辰了,待过了这个生辰便是可以嫁人的年纪了,若是你能劝动桓儿,那这生辰礼可就有了。”
  “母妃说的是,臣妾也觉得姝表妹甚是合适,只是,这要入宫为妃,不知她是否愿意啊?”
  “这个你大可放心,这天底下哪还有比桓儿更为尊贵之人?况且,桓儿可是英俊威武,更是医理和文武的奇才,样样都是最好的,能嫁与如此郎君,哪个女子能不心动呢?有哀家在,姝儿定会愿意的。”
  “是,大王确是不可多得的好夫君,既然母妃都这么说了,那臣妾便回去好好想想,如何劝说大王。”
  “好,说了这么久,哀家也有些乏了,你且先回去吧。”
  “是,臣妾告退。”
  说罢,苏苒青起身行了一礼,小媛轻声走了过来,随着她一同走出了花园。
  宁翊因着身份,不便走得太近,便在花园某处守着。
  他见苏苒青迟迟未来,心中很是焦急,好在是一直没听到那边有什么大动静,想来是没什么事。
  待见到苏苒青朝他走来时,他从头到下盯着看了许久,在确定她并无任何受伤之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是落了地。
  “好啦,宁大人看得够仔细了吧,我真的没事,只是和太妃娘娘闲聊了几句,一时忘了时辰罢了,咱们快回宫去吧。”
  “是,是属下僭越了,不该如此无礼,公主请。”
  看着如此紧张的宁翊,苏苒青和小媛都笑了起来,随后,三人一同离开了宁寿宫。
  回去的路上,三人边聊边走着。
  宁翊见气氛大好,便趁机问起了刚才在宁寿宫发生的事,苏苒青也没有要藏着掖着的意思,轻声说了起来。
  “其实,此事说来也如我之前猜想的一样,无非就是大王的子嗣问题。”
  “娘娘,这太妃的意思,是要给大王选妃了吗?”
  “对呀,不过,这次已经有了人选,倒也省事些。”
  “什么?娘娘,您也太好说话了吧,这无论是谁,今后可都是要与您争宠的,您怎么还如此看得开?连奴婢都替您不值呢!”
  “小媛,你可要收敛收敛心性了。自古,男子三妻四妾的就是平常,更何况咱们的大王呢?我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既然已是无望,便不该阻他去路。你也是自小在这宫中侍候的,应是最懂这子嗣的重要性,大王虽是壮年,宫中却无一儿半女,说起来也确实不妥。”
  “公主,属下自知不该有何想法,可您这嫁过来也不过短短数月,是不是有些着急了些?”
  “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但我在这么短的日子里都已经病了多次,这身子确实已经吃不消了,连我自己都觉得疲惫得很。作为妻子,也是侍候该为他考虑了,他先是大王,再是我的夫君,即便是为了西境,为了百姓,我也应该如此做。”
  “娘娘,恕奴婢多嘴,不知这太妃要纳入后宫的是哪家的千金?”
  “这个人你们都见过,就是那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姝表妹。”
  “什么?”
  宁翊和小媛听后,异口同声地叫出了声。
  “怎么,你们竟如此诧异,我以为你们都应该猜到了呢。”
  “之前,奴婢倒是听到了些风声,但是奴婢并未见姝小姐对大王有任何表示,奴婢还以为太妃要为她选个优秀的臣子呢,没想到是盯上了大王。”
  “对呀,咱们大王不就是最优秀的人嘛,梁姝不论是家世还是相貌,都是配得上的。好了,别想那么多了,该来的总会来,我们要学会往前看。”
  “奴婢就是替娘娘不值,明明大王和您如此恩爱,却还要因为这种事,被人横插一脚。”
  “你呀,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以后不准再这样说了。”
  “是,奴婢知错了,娘娘您慢点走。”
  听到这儿,宁翊已然明了,却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气愤,不敢表现出来。
  回到昭阳宫后,苏苒青有些食不下咽。
  小媛看着她这个样子,十分的心疼。她知道自己的主子,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可心中难免会有芥蒂。
  她贴心地为苏苒青留了些爽口的茶点,便出去了,留下苏苒青自己坐在榻上发呆。
  宁翊见小媛将送进去的晚膳又拿了出来,赶忙上前询问。
  “怎么,公主还是没有胃口吗?”
  “是啊,饭菜是一口没动,奴婢怕娘娘饿坏了,只能是留了些茶点。唉,娘娘怕是还在为今日的事烦心呢。”
  “公主向来是如此,唉,这两日你就多留意些吧。”
  “是,宁大人。您说咱们娘娘人美心善的,怎么就入不了太妃娘娘的眼呢?这才成婚多久,便嫌娘娘没有身孕,这姝小姐可是太妃娘娘的亲侄女,若真入了后宫,娘娘岂不要吃亏?”
  “相信大王必有决断,这也不是咱们能改变的,待大王回来再说吧。”
  “是,奴婢先下去了。”
  军营中,一名黑衣男子悄然而至,与夕疆耳语了几句后,便很快离开了。
  此时的鄞桓还未休息,正坐在大帐里看书。
  “大王,宫里有消息传来。”
  “说!”
  “回大王,今日太妃娘娘召见了大妃,说是要将表小姐纳入后宫。大妃娘娘嘴上说着不在意,但,据宫女来报,大妃娘娘自从回宫后就滴水未进,而且整夜都坐在那儿发呆,宫人们都不敢上前劝说。”
  “本王还以为母妃会过些时日再提,没想到已经如此等不及了,怕本王不同意,便将青儿搅了进来。青儿一向孝顺心善,定是满口答应要来劝说本王。”
  “那您看,此事要怎么做?”
  “本王今日多看些,明日尽早回宫,你让他们盯紧了,只要昭阳宫安然无恙便可。”
  “是,大王。”
  翌日,苏苒青起身后依旧没什么胃口,在小媛的劝说下,少用了些早膳,便去书房里看书了。
  没一会儿,就有宫人来报,说是梁姝求见。
  她听后,整了整思绪,赶忙将其请了进来。
  梁姝远远地见到宁翊守在书房门口,两手不禁攥紧了衣裙,她低下头,装作无事人一般朝他走了过去。
  在走至他的身边时,她故意放慢了脚步,小声与他打了招呼。
  “宁大人,今日这么巧,能在这宫中见到大人。”
  “属下见过姝小姐,听闻您脚伤已好,属下便心安了。”
  “哦?宁大人也在打听我的事吗,我还以为宁大人要一直躲下去呢。”
  “属下不敢,公主已在里面等候了,姝小姐请。”
  见他还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梁姝的心中很是寒凉,但她心知,此时不宜与宁翊过多纠缠,便苦笑着走进了书房。
  “见过大妃娘娘,娘娘金安。”
  “妹妹快请坐吧,本宫有些时日未见妹妹了,刚见妹妹走路很好,想必脚伤已痊愈,真是太好了。”
  “多谢大妃娘娘记挂,姝儿的脚确实好了,多亏了大王和娘娘送来的膏药,姝儿用了之后,好得更快了。”
  “本宫哪里懂得这些,还是大王的医术好,选的药自是极好的。不知妹妹今日来找本宫,是有何事?”
  “其实也没什么,姝儿就是养伤的时间过久,一直未向大王和娘娘道谢,才特意来的。只是不巧,姝儿刚才听说,大王去了军营还未回宫。”
  “原来如此,妹妹太见外了,只要好了就行,不必亲自来的。”
  她们正聊着天,没一会儿,宫人们便送来了茶点。
  “这是小厨房今日换了配方后,刚做好的点心,妹妹尝尝看,是否合口?”
  “娘娘这里的东西可都是大王亲自过目的,自是好吃的很,娘娘也请用吧。”
  吃过点心后,苏苒青见梁姝显得有些难为情的样子,心知她有话要说,便顺着她的意思问了起来。
  “妹妹似是有话要讲,这里没有外人,妹妹尽管说吧。”
  “这,还是娘娘慧眼,姝儿今日来是想问娘娘,对姑母的心意作何想法?”
  “母妃?妹妹是说要入后宫的事吗?”
  见梁姝轻轻地点着头,苏苒青表示自己没有想法,全听太妃和大王的意思。
  梁姝见她丝毫没有争风吃醋之意,竟没忍住,眼角的泪水滴滴滑落。
  苏苒青见状,赶忙掏出帕子为她擦拭。
  “好妹妹,你这是怎么了?别哭了,好吗?”
  “大妃娘娘,姝儿自知配不上大王,却又不敢忤逆姑母的意思,在这宫中,也无人可以倾诉,只有来找娘娘说说心里话。姝儿,姝儿真的无意与您争宠,姝儿只想安稳地度过这一生,并不想入宫门。可,可是姝儿又无可奈何,我,呜呜……”
  见她已是哭的泣不成声,苏苒青也无法确定她是真心还是假意,一时不知要说什么才好,只能不出声地将她揽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背,希望这样能让她好受些。
  宁翊是武将出身,自是耳力过人,虽说书房的门关着,但依稀能听到里面的啜泣声,却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心知这种情况最好不要被人发现,警觉地四处看了一番,又将目光定格在了房门处。
  “妹妹,你若是不愿入宫,大可与母妃说清楚,你是她的亲侄女,她定会尊重你的意愿,你也不必如此难过。”
  “娘娘,您不明白,像姝儿这样的身份,在外人眼里是光鲜亮丽的,可姝儿自小未在姑母身边长大,说实话,姝儿与姑母之间也是了解不深的。当时,父亲突然去世,哥哥与嫂嫂也是过着自己的日子,母亲也是没法子了,这才将我送入宫中。娘娘,若是有更好的法子,母亲,母亲又何必将亲生女儿送入这冰冷的深宫之中,呜呜……”
  “好妹妹,你说的这些本宫无法深感体会,可本宫,本宫也是无能为力。”
  “不,娘娘,您可以的。这宫里都知道,大王是最看重娘娘的,只要您开口,想必表哥定会看在您的面子上,放过姝儿的。”
  “可你也知道,大王也是最重孝道的,母妃若是执意如此,大王与本宫也定会遵从母妃的意愿。姝儿,难道,你的心中就没有一丝想要成为大王妃子的想法吗?”
  “这,这,姝儿,姝儿已经有喜欢的人了,除了他,姝儿谁都不想嫁。”
  她的话,并未让苏苒青感到惊讶,苏苒青用余光扫了眼紧闭着的书房门,又看了眼正在害羞的梁姝,一时间五味杂陈,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又过了许久,梁姝的情绪才缓和了许多,苏苒青又安慰了几句,这才把她送出了宫。
  宁翊依旧守在苏苒青的身后,从未抬头看过她二人。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得生出事端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