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

  苏粒看着评论区上的推荐视频广告,点击跳转进了某站。
  【华国银联的广告#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
  (安史之乱,大唐漠北驻军调回长安平叛。
  余下数千将士深陷四十万敌军,与长安失去联系。
  二十五年后,漠北仅存最后两城。)
  ……
  在遍地是尸体的沙漠中,一个披散着头发,形似乞丐的人趴在唐军尸体上,翻来翻去,像是在找钱粮。
  幸存的郭元正抓住了他,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这个乞丐也是唐军,只是自己所在的坞堡失守,他也只能流浪了。
  因为战争的需要,龟兹的第九骑兵队郭元正率领一群士兵,将一些军用资金转送到西州,途中遇敌,除郭元正外,其余将士全部牺牲。
  两人于是一起同行,前往西州。
  在路上,他们讨水喝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包中的军资,钱币叮咚作响。看着周围人的眼神,两人警惕地收拾包裹,转头就跑。
  一群人追了过来,二人以为要苦战一场,没想到那群商人并没有上前,只是放了一包干粮和水在地上。
  “好多年没见过大唐的兵了,敢问军爷,是不是我们大唐的人马要回来了?”
  “……”
  “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保重!”看二人并未回话,商人们只能抱拳,转身离开了。
  ……
  二人继续一路艰苦前行,遇到过好心人,也遇到过贼人。路上没了马,他们就驮着军资往前走,再苦再累,他们始终也没有动用一点军资。
  期间,流浪士兵卢十四也曾抱怨:“敌军几十万人马,这点钱有什么用!”
  郭远正:“哪怕能多换一车粮草,一把刀,一支箭,就能多一个敌人知道,这,是我大唐!”
  他举起钱币:“很多商人和百姓,为我们提供粮草,被敌人抓去掉了脑袋,他们认的不是这个钱,是钱上铸的两个字——大唐!”
  “……”
  又一次,二人遇贼后,以少敌众,将对方全部斩杀,而郭元正也不幸遇难。
  ……
  卢十四没有卷款跑路,他一人连走带爬,驮着装了军费的包裹,终于抵达了西州城。
  迎接他的,是满城的白发唐兵。
  “军费送到,分文不差。”卢十四郑重地双手递上军费。
  ……
  视频的最后,歌声响起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苏粒看的泪流满面,这广告怎么回事!做的这么好,想让她哭死吗,呜呜呜。
  今天出门没带纸巾,害她只能拿袖子直抹眼泪,路边的小朋友都好奇的看过来了。
  她点开评论区
  网友A: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平叛,安西军精锐尽数前往中原,只留下万余兵士镇守。
  安史之乱后,唐朝实力大减,再也无力控制西域。
  766年,吐蕃趁机攻占河西走廊,切断西域同大唐的联系。
  至此,安西孤悬西域。
  驻守西域的安西军,甚至连唐朝改元都不知道。
  上世纪吐鲁番出土的文物有“广德四年”的字样,而真实的广德只有两年。
  768年,安西军小队突破重围到达长安,所有人都以为西域早已丢失,他们却告之,安西将士依旧在苦苦坚守,为国尽忠!满朝文武皆怅然落泪。
  又过了十三年,安西军使者借道回纥,长途跋涉再次来到长安,震惊不已的唐德宗,口述一道封赏:所有官兵将帅,连升七级!
  然而,感动虽感动,大唐却没有派出一个援军。
  远在安西的将士也无法享受这份殊荣,留给他们的,只有等不到援军的浴血奋战。
  787年,安西北庭都护府遭吐蕃攻袭,大都护李元忠竭力死战,没于阵中,都护府7千唐军全部战死,自此,西域只剩下安西都护府。
  808年,安西四镇最后一处根据地,龟兹。
  城外,是满天黄沙,和望不到尽头的胡骑。
  此时,距安史之乱已过去42年,从前威震西域的安西铁军早已白发苍苍。
  最后一任大都护郭昕,率领一群须发皆白的将士,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全军壮烈殉国。
  也许,安西将士坚守西域42年的信念,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再看一眼长安。
  ……
  “头儿,你说长安远,还是太阳远?”
  “废话,当然太阳远。只听过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过有人从太阳来。”
  “那为什么,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回复
  (他们就是长安。有你在有我在,长安就在[哭])
  (李隆基你真该死啊)
  (他要是晚年不昏庸,地位就类似汉宣帝了)
  (不要碰瓷我汉宣帝,他类似个粑粑)
  (山河皆破碎,西北有孤忠)
  (万里一孤城,满城白发人)
  网友b:西域一别千年啊。那句“敢问军爷,是不是我们大唐的人马马上要回来了”,这个“马上”,就是一千多年啊。在我们这些知道了历史的人看来,是多么的令人唏嘘。
  网友c:曾经唐朝和阿拉伯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也就是那场怛罗斯之战。
  当时唐朝军队的数量是非常少的,再加上这个时候盟友出现了叛乱,因此导致了唐军失败。
  后面唐朝军队准备了很长时间,期望能够一雪前耻,却被唐朝内部的一场叛乱打乱了。
  这场叛乱就是安史之乱,当时为了能够对付这个威胁,朝廷将安西这些地区的军队调往内地平乱。
  这就导致了一个致命结果,安西四镇被吐蕃趁火打劫。
  他们占领了唐朝的一些地盘,并且还将安西四镇和朝廷的联系都给中断了。
  后面大唐想要重新经营安西地区,所以就派出了郭昕担任安西的一把手。
  这个人就是那个郭老令公的侄子,但是在他到达安西四镇不久之后,就彻底和朝廷失去了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认为他们已经战死了,毕竟这个时候安西这些地方都是在吐蕃的控制之下。
  但是郭昕在西域带着几千士兵常年战斗在四镇之间,而且坚持了15年的时间。
  后面他们终于和朝廷有了联系,这让当时的朝廷非常吃惊。
  当他们知道安西地区还在唐军的手中时,满朝文武感动的泪流满面。
  唐德宗因此加封郭昕为安西大都护, 并且封了一个武威郡王。
  给这些将士全都连升七级。
  但朝廷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援助。
  后面负责接洽的陇右节度使发动了兵变,导致了大唐更加没有能力去帮助郭昕了。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郭昕他们选择投降,也算是对得起唐朝了,但是这些人还是选择了抵抗。
  又接着让安西四镇在唐军手中存在了27年。
  也就是说他们在与唐朝失去了联系的42年中,都是一直选择战斗。
  最后这群曾经年轻的小伙子,也都变成了满头白发,最后在仅仅剩下一座孤城的时候,他们依旧是选择了死战。
  数千名白发苍苍的老兵在郭昕的带领下,冲向了十万吐蕃精锐,让他们见识了大唐的铁血军魂。
  这些铁血军人的精神,才是大唐名扬世界的脊梁和支柱,也是我们这些华夏后人继承下来的最重要的精神财产!!!
  网友d:可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永远征服这块土地,正如吐蕃最后离去一样,西夏迟早也会离开。到时,你我的子孙将会留下来,就像那离离原上草,因为长眠在这块土地上的汉人之魂,要比其他任何民族都多得多。告诉你,此地是汉土。——井上靖《敦煌》
  回复
  (想起来挫宋眼睁睁的看着归义军被西夏所灭而不救援,导致河西一去900年。感觉心里堵得慌。)
  (最后是什么时候又杀回去的?)
  (清朝中期,不得不说清朝还是干了点好事的 )
  (清朝毕竟是后面的王朝,吸取了前面几个朝代的教训。只不过就是少数族裔统治多数,不敢相信群众发动群众,没有汉唐的胸怀气象,没有四海仰望的那种天朝上国的姿态。)
  (但他后面拉胯也是真拉胯[发怒])
  网友E:影片最后一幕也不是援军,应该是幻想。这群孤悬西域的安西军,一生都没有等来援兵。
  网友F:我想起了十三将归玉门
  ——————
  天幕播完后,大唐上下皆是泪湿满襟。
  视频本来就比简单的文字描述有冲击力。
  加上音乐和环境的渲染。那两个士兵在沙漠中艰苦前行的紧张气氛;那些商人追上唐军,本以为是一场恶战,没想到商人却是来帮助他们的……
  还有那个想要逃跑的卢十四,一直说着不值得,郭将军死后,却一个人默默带着军资前行……
  还有那些满头白发的将军……
  这种夹杂着人性,不是纯粹的好与坏,反而更让人深受感触。
  何止是大唐人,天幕下不管知不知道这个历史的人们都伤心的抹眼泪。
  对于从来没有看过电影的古人,这部宣传片的威力可想而知,仿佛就是真实发生的。
  看到两个唐军与敌人苦战的时候,甚至有人跳起来大骂敌军,恨不得自己上去给他两拳。
  那些重农抑商的朝代,在看到商人时,脸色都好了一点。
  李世民本来就是一个情绪丰富的皇帝,他看的都快哭昏过去了。
  朝臣们也各各都热泪盈眶。
  “都是大唐的好将士,是大唐对不住你们啊!”
  他想到奋战到最后一人的将士,想到那些白发兵,就恨的发狠。
  这些人,是大唐名扬世界的脊梁和支柱啊!
  我大唐,何其有幸,能拥有这么好的将士们来守护!
  那西域,竟然就一别千年了吗。
  他们辛苦建立的大唐,就是这么被儿孙挥霍的吗!
  该死的李隆基,这个安史之乱到底是如何发生的,真想立个祖训,所有叫李隆基的都不准当皇帝!
  不过若是他改名怎么办。
  气的李世民甚至都想揍李承乾出出气。
  长孙无忌上前:“陛下,这天幕虽然道出了灾祸,却也表达了后人对我们的认可啊。”
  “后人认可我们大唐,我们是天朝上国啊!”
  “不能辜负后人的厚爱,臣认为这个‘安史之乱’必须搞清楚前因后果,就算我们无能为力,也要为唐王朝的君王们留下一些警醒啊!”
  ……
  武周朝,武则天眼神晦暗:“……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她叹了一口气,又想起李隆基,后面是他成了皇帝,难道她最后让位给了李旦?
  可是看起来李隆基并没有好好的当这个皇帝,武则天冷笑。
  ……
  李隆基把能看见的东西全部扔了个遍,他甚至想拿箭把天幕射下来。
  “大胆天幕,你给朕闭嘴!”
  可是他的无能狂怒并没有任何影响,天幕连一丝卡顿都没有。
  看到天幕竟然说他该死,还怪起他来,他气的要死。
  他可是堂堂天子,一手开创了盛世,天幕为何怪他。明明该怪的是所谓的“安史”,还有吐蕃!
  若不是他们叛乱,怎么会有后来的事发生,没给那个士兵援助的也是那什么唐德宗,关他何事!
  这个“安史”到底是谁,朝堂中叫“安”和“史”的有什么人,不行,他要下令,所有名字里有“安”字和“史”字的人,通通不得为官!
  民间,一听到皇帝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之上,众人都慌了。
  完了,天幕上说的不会就是最近的事吧,动乱快要发生了吗,就是因为士兵被调回来平叛管不了西域,那他们可怎么办啊。
  要不要多囤点东西在家里以防万一,陛下会怎么做,他制止的了这场动乱吗,一时间民心震荡。
  ……
  唐德宗李适尴尬地咳嗽了一声。
  你说巧不巧,安西使者就跪在殿前,刚好就在使者归来的今天,天幕放了这样一段视频。
  那位使者跪倒在地,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朝臣也默默垂泪。
  唉,李适叹气,天幕这一说,搞的他多那什么似的。
  他不是还给人封了郡王吗。
  安西这么远,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唐早就不似当初,他是心有余力不足啊!
  想到天幕提了汉时的十三将归玉门关,他又有点心虚。
  都到这个地步了,他只能说:“你放心,朕很欣慰于他们的忠心,朕会派援军的……”
  ……
  汉,刘彻也在感叹,毕竟后人也认那是汉土,哪怕朝代更迭,大汉还是根植于他们的心中啊!
  所以哪怕他们效忠的是唐王朝,那也算是汉的后人吧。
  不愧是汉人的后代,就是有种!
  所以把西域收回来后又丢了千年吗,占地盘容易守地盘难啊~
  他想起天幕唱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目光灼灼地看着卫青:“仲卿你只管去打仗,朕来收服民心,叫那匈奴,那西域,往后都只认我大汉!”
  此刻的刘彻,雄心壮志。
  ……
  宋,赵匡胤也是晴天霹雳。
  怎么回事?!
  为什么天幕说“挫宋”!!!
  他自认武功还不错啊,还有什么“归义军”,西夏占据了河西吗,难道终宋一朝,都没能收服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两眼发黑。
  说到汉唐就是夸赞的词汇,怎么一到他的宋就不一样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难道他的后代格外不争气?
  天啊,我大宋不会也是二世而亡吧……
  赵匡胤还没想好传位于谁,毕竟他自认身子骨还算硬朗,应该还能活挺久。
  但是他当然是倾向让自己儿子当皇帝的,难道他哪个儿子太能演了,把他哄的传位于他,然后等自己死后就恢复本性残暴不仁?
  赵匡胤吓得已经把自己带到隋朝的剧本去了……
  明,朱元璋也在感慨,可惜了那唐王朝,安史过后再也没有当初的辉煌了。
  朱元璋是很认可李世民的,所以也为李世民的唐王朝惋惜。
  在他年轻时,他当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的过程中,他也受到了李世民的一些影响。
  据传言,朱元璋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李世民,我朱元璋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而且,朱元璋还曾经下令建造了一座李世民的雕像,以示对他的尊敬。他甚至觉得李世民才是大唐的开国皇帝。
  “咱大明后世要是敢有那种不务正业只顾吃喝玩乐的皇帝,到了地下不把他打出翔来我不就不叫朱元璋!”
  ……
  清,皇帝们甚至都有点不可置信。
  天啊,后人夸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大清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吧。
  西域是吧,原来扩张领土能被后人认可是吧,他们懂了,就按这个方向走!
  又看到那句“相信群众发动群众”
  清朝皇帝苦笑,汉人的同化能力太强了,他们人多啊,皇帝能不忌惮吗。
  康熙脸色乌黑,竟然说大清没有胸怀气象,我大清泱泱大国,怎么就没有胸怀了,后面到底是怎么个拉胯了,天幕你详说啊!
  雍正叹气,看来大清后期是真的很不行,天幕可否细说,让他也吸取吸取后世的教训呢,难道真的没有永久的王朝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