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露一手画画像

  “姑娘,来客人了,是县衙的李通判。”响起小丫鬟云云清脆的声音,接着响起敲门声。
  “进来吧。”听到苏郁璃的声音,云云推门走进屋里,将手中的名帖递上前。
  疑惑的接过名帖,对云云吩咐道,“请李大人到前厅吃茶,我这就过来。”说着,低头打开手中的名帖看了一眼。
  县衙的人来做什么,祖母离世的时候,县衙的知府大人倒是来吊唁了,可也是出于对祖父的尊敬来的,素日里与苏府向来没有什么走动。
  脑子里边搜索记忆,苏郁璃人也走到前厅。
  李大人坐在椅子上,双手握拳放在腿上,整个人看上去有些焦虑。
  “见过李大人。”走进前厅,苏郁璃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先一步福身一礼。
  李通判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与苏郁璃相隔几步,抬手虚扶,“哎呦,姑娘不必多礼,是在下突然造访,叨扰姑娘了。”
  余光瞥见李通判所坐椅子旁的桌上放着三个包装精美的盒子,想来是带来的礼物。
  收回目光,苏郁璃依旧是那么一副淡淡表情,移步到李大人对面,“李大人请坐,不知大人来寒舍,是有什么事情吗?”
  李通判见苏姑娘如此直接,也就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的开口说,“是有件事来请姑娘帮忙,王家村的灭门惨案,不知姑娘听说没有?”
  苏郁璃已经穿越过来两个月了,不仅继承了原主的记忆,这近几日才发生的轰动全城的惨案,自然有所耳闻。
  “如此大案,自然是听说了,还听闻有百姓瞧见了嫌疑人?”
  李通判点头,从怀里掏出那三张画像,双手递给云云。
  苏郁璃看出是画像,接了过来,把三张画像铺在桌面上,便明白了李通判的来意。
  李通判解释说,“这三张,就是依照三位目击者的描述画出来的画像,但是那三位目击的百姓看了画像又说像,又说不像。
  苏老大人妙笔丹青,听闻姑娘深得老大人真传,实在没办法,这才求到姑娘面前。”李通判目光灼灼,就怕这位苏姑娘来一句“爱莫能助”,那他可就傻了。
  “李大人,可有证人描述嫌疑人样貌的证词?我需要结合证词和画像。”苏郁璃也没有推脱,直接说出自己的要求。
  李通判后背瞬间挺直,没想到这苏姑娘竟如此痛快的就答应了,忙不迭的点头,“有有,这就命人回去取,姑娘需不需要见见三位证人?”
  苏郁璃摇头,“暂时不需要,麻烦李大人把三位证人的证词送来,我这就去准备东西。”
  李通判得了好消息,带着人急忙就赶回县衙取证词。
  “云云,去取我的画板和画箱来。”苏郁璃拿着三张画像仔细看着,微抬头,吩咐说道。
  涿州,洛府
  洛璟年一袭青色长袍,走进祠堂。
  洛老夫人此刻跪坐在蒲团之上闭目诵经。
  点燃三炷清香,洛璟年叩首之后,跪在洛老夫人身侧,安静等候。
  洛老夫人诵经结束,缓缓睁开眼睛,抬起手,由着洛璟年将她扶起身。
  “什么事?说吧。”老夫人手中捻着佛珠,声音平静如水。
  她这个孙儿,刚刚高中,从京城回到涿州,整日里忙的脚不沾地,今儿一脸正色的到她院子里,看来是有重要的事情。
  洛璟年行礼,“祖母,孙儿得到消息,苏家老夫人月前离世了。”
  洛老夫人转身,目光空洞的盯着门口,许久,长长叹息一声,“我们都老了,京城一别,十二年,没想到分别时,竟是最后一面,唉~”
  苏家和洛家可谓是非常有缘分的,两位老太爷同届中举,在朝中就是好友,即便时常政见不合,也时时怄气不理对方,可多年同朝为官的感情还是非常好,从年少到中年,惺惺相惜。
  “祖母,孙儿记得,祖父曾为孙儿与苏家姑娘定了亲,如今苏家祖母离世,是否把苏家姑娘接来涿州?”
  洛璟年话音一落,老夫人赞许的看了他一眼,但开口却问,“你愿意履行婚约?如今苏家,可是无人了。”
  老夫人话中的意思,洛璟年当然明白,当年两位祖父定下婚约时两家是门当户对,苏老大人离世之后,苏父碌碌无为,又早逝,只留下这么一位姑娘。
  洛家到他父亲时虽然也家道中落,可好在洛家两个儿子,大哥读书不成,生意做的不错,他如今高中,将来也会走仕途,相比之下,还是比苏家要强上一些。
  可洛璟年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他自小就知道,祖父已经给他选定了妻子。
  那年他三岁,在苏家见到了那个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娃娃,他就知道,这就是他今后的妻子。
  洛璟年拱手,“祖母,婚姻大事,父母之命,祖父已然约定,孙儿就从未想过求娶他人。”
  洛老夫人脸上终于浮现满意的笑容,由洛璟年搀扶着,往祠堂外走去。
  “那你准备一下,和你母亲一起,在赴任之前,先去滁州,将苏家姑娘接来,等苏姑娘一年守孝期后,再商议成亲事宜。”
  洛璟年答应下来去准备,老夫人心里也很满意孙儿的担当,可洛璟年的娘,却跑到老夫人面前,哭哭啼啼。
  老夫人自然明白她什么意思,关起门不愿意见她。
  洛璟年去请时,洛夫人依旧不依不饶,说什么都不同意洛璟年去接人,并且明确表示,自己不同意这门亲事。
  大声嚷着,她才是洛璟年的亲娘,儿子的婚事,自该由她做主,她不同意,那苏家姑娘就休想进门,让她去接人,除非她死。
  老夫人也听到了这番话,直接叫来大孙子和孙媳妇,吩咐他们二人,跟随洛璟年一起,去滁州。
  洛夫人再闹腾,心里对老夫人依旧是敬畏,只不过老夫人不管府中之事多年,她也习惯了,所有人都为她之命适从,只要她闹,两个儿子都是无条件听她的。
  可这次没想到,老夫人动怒,二儿子死了心要去接人,老夫人一发话,她也不敢反驳。
  只能到自己小女儿房里哭诉,一连三日都在小女儿耳边哭诉自己的不容易,最后成功把小女儿洗脑。
  出发去接苏郁璃的队伍,变成了洛家大哥洛璟昱,大嫂于瑶,洛璟年,还有小妹洛璟姝。
  云云带着一个小厮搬着苏郁璃的东西回来,架好画架,苏郁璃把三张画像并排钉在一起。
  手中拿着笔,细细的研究,在纸上勾勒出头像的轮廓。
  李通判带着证词回来,也把三名证人一并带了来,让他们等在门外。
  进门瞧见苏郁璃坐在一个木架子后边,愣怔一下,心中疑惑:这是什么造型?
  苏郁璃起身,福身一礼,云云接过证词,递给苏郁璃。
  三份证词中都有对于嫌疑人样貌的描述,记录的非常详细。
  边看,苏郁璃边拿着铅笔开始在画板上勾画。
  李通判从来也没有见过如此这般作画,对这画架,画板乃至苏郁璃手中的铅笔都十分的好奇。
  围着苏郁璃和她的画板转圈的看,嘴里不时发出惊叹声。
  抬头瞧见苏郁璃的小丫鬟安静的站在一旁,歪着头定定的瞧着,李通判突觉自己有些失礼,有些尴尬的将手背在身后,到另一侧站定。
  随着苏郁璃手中的笔在纸上勾勾画画,李通判心中的诧异越来越重,满肚子的赞叹和好奇,几次忍不住想开口,又憋回去。
  他可不敢打扰,只能按耐住激动的心,目不转睛的看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