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水浒

  听完这首词的上半阙,罗贯中根据双调,押平声韵,六十个字。
  就大概猜出这首词是临江仙了。
  谋士出身的他,自然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把舞台让给大人物。
  罗贯中始终有一点想不明白,只好开口问道:“王爷本该是意气风发的年纪,怎么会写出这样慷慨悲凉,还带有看破红尘之感的一首词?”
  在罗贯中看来,这首词的作者应该是一个经历了宦海沉浮,仕途坎坷的中年人。而不应该是朱樉这样顺风顺水的青年藩王。
  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当文抄公,结果当场被人抓住了鸡脚。
  朱樉丝毫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神情淡然将前几年的经历娓娓道来。
  罗贯中听完只有一个感受,秦王的经历比他写的话本还要离奇。
  “怪不得王爷能写出如此感伤的诗词,原来是经历了生死难关。才会有参透人生的感悟。”
  秦王死而复生这件事,罗贯中是有所耳闻的。
  听见朱樉亲口描述,还是有些感到不可思议。
  “王爷离世六年在棺材里还阳这件事,在下听起来怎么总感觉有些过于儿戏。”
  “其中好像是还有什么隐情?”
  罗贯中是谋士出身,善于抓住细节。
  又是个话本作者,下意识的察觉其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
  朱樉抿着茶,面无表情地说道:“罗先生听过一句话吗?”
  “在下不知,洗耳恭听。”
  “好奇心害死猫。”
  罗贯中听到这句话,只觉得很神奇。
  下意识的问道:“请教王爷何谓好奇心害死猫?”
  “人们常说猫有九条命,一只从三层塔上掉下来,都没有摔死的猫,你知道最后死于什么吗?”
  罗贯中摇了摇头,朱樉望着他说道:“因为主人将一个罐子装上热汤端上桌,关键是还盖上了盖子。”
  “那只猫很好奇就打开了盖子,最后那只猫掉进罐子里面,被活活烫死了。”
  罗贯中听完以后,沉思了片刻。
  猛然抬起头说道:“王爷说的这个故事很不合理,那只猫只要将罐子踢下了桌,不就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还有哪个正经人家会用罐子盛汤呢?”
  朱樉满眼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个杠精罗贯中。
  “我就随便讲个故事,你那么认真干嘛?”
  罗贯中一脸正色道:“非也,王爷讲的故事,起码要逻辑通顺才会让人信服。”
  “这一点都不重要。”
  “王爷错了,故事的逻辑性非常重要。”
  “如此荒诞离奇的故事,讲出去只会贻笑大方。”
  朱樉的拳头都快拧出水了,正在这个时候。
  房门被人敲响,朱樉闷声道:“进来。”
  刚吃完晚饭的刘伯温闲着没事,到处溜达。
  旷工回家小半个月了,眼见要过年了。
  该放年假了,刘伯温想起还拿秦王府的俸禄。
  良心有些过不去,于是来顺道突击检查一下老板的功课。
  由于是傍晚时分,刘伯温穿着很随意,披着一件宽松道袍。
  刚洗了头,还没扎起头发。
  就这样披头散发,像回自己家一样来到了秦王府。
  一进门发现除了老板,还有一个生面孔。
  刘伯温问道:“这位朋友是否方便通报一下姓名?”
  罗贯中见来人年纪比自己大十来岁,连忙拱手作揖。
  “晚辈杭州人士罗本,不知老丈尊姓大名?”
  刘伯温神色淡然,抚须一笑。“老夫青田人士刘基。”
  “什么,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青田先生?”
  罗贯中满脸狐疑的打量着这个有些邋遢的干瘦小老头,没有半分仙风道骨的模样。
  朱樉接过话头,非常肯定的说道:“他就是以前的诚意伯刘伯温。”
  见到罗贯中神情沮丧,一副偶像滤镜破碎了的模样。
  让朱樉不由得有些怀疑,演义里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这一虚构的桥段。
  不会是以鄱阳湖之战,刘伯温站在船头跟朱元璋预言了天象。
  当夜果然起了东风,用火攻陈友谅舰队为原型的吧?
  见到罗贯中的表情,朱樉觉得有很大的可能。
  毕竟三国志正史里的诸葛亮没那么多装神弄鬼,反而刘伯温一天到晚恨不得在街上摆个摊算命一样的招摇。
  罗贯中之所以有些失望,是因为在他的固有印象里。
  刘伯温这样的大军师应该是衣着羽扇纶巾,不苟言笑,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而不是像这样邋里邋遢,一个走街串巷的邻家小老头样子。
  罗贯中低垂着脑袋,躬身说道:“晚辈罗本见过青田先生。”
  刘伯温人老成精,一下子就看穿了罗贯中眼底隐藏着失望。
  刘伯温笑着说道:“我与你的老师施耐庵先生是同年,是不是经常听你的老师提起老夫?”
  施耐庵的原名施耳,刘伯温二十三岁时和三十六岁的施耐庵同榜进士。
  “老师提起和青田先生认识的时候,都是一脸神往。
  说先生是世外高人,神仙一般人物。”
  刘伯温听到罗贯中的回答,笑容满面说道:“那都是年轻时候的事了,过了年关老夫就七十有三了。”
  “远离了朝堂纷争,理所应当回归本源,自然不能像以前一样成天端着。”
  罗贯中恍然大悟,恭敬的回答。
  “晚辈谢过先生教诲。”
  刘伯温回忆着往昔,叹道:“你的老师一身才学不亚于我,老夫只是境遇比他好一些罢了。”
  施耐庵同样是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医卜无所不精,而且难得一身武艺还有侠义心肠。
  可惜一生都未逢明主,错投了张士诚的帐下。
  导致施耐庵晚年,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将满腔抱负挥洒在笔墨之上。
  想起一生都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的老师,罗贯中的眼泪止不住流淌。
  “老师生前最大的遗愿就是完成这《忠义水浒传》一书,可是因为曾经的经历这本书出版之日遥遥无期。”
  罗贯中说完已经泪流满面,神情凄然让人动容。
  能在这件事上唯一帮的上忙的朱樉,心中纠结不已。
  若论文学性,《水浒传》在后世的评价不亚于《红楼梦》。
  虽然这本书描写的北宋末年梁山好汉的起义,对元末群雄并起的乱象可以说讽刺性十足。
  历史上的《水浒传》可是一直从明初删改到清初,最后是金圣叹把《水浒传》给一刀删减五十回。
  奇怪的是有明一代,只有崇祯十五年下令销毁《水浒传》,万历皇帝甚至还阅读过全本。
  历史上的明朝其他皇帝,仿佛不知道有这本书存在的一样。
  反观我大清将《水浒传》一书,视为洪水猛兽。
  从康熙年间到宣统年间,几乎每一任清帝都得发表一篇要求禁毁民间私藏《水浒传》的圣旨。
  《三国演义》这事,他一个人就能拍板。
  这本堪称平民百姓造反指南的《水浒传》能不能够出版?
  他真的拿不定主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