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改变

  听到这话,朱樉张大嘴巴愣住了,原本以为当世的真命天子朱元璋是个天命论的铁杆拥趸。
  朱元璋摘了一根狗尾巴草叼在嘴里笑呵呵说道:“咱要是信命,咱当初没吃没喝没钱安葬爹娘的时候,就该一头撞死在刘德家的院墙上。”
  “咱这一生什么都信过,唯独没信过命,咱要是信命就该在皇觉寺里对着佛祖焚香念经了此残生,又何必提着脑袋去干这造反的勾当。”
  朱元璋看着发愣的儿子哈哈笑道:“当年陈友谅的大军顺着长江水道进入龙湾之时,离南京城头不到一百里,那旌旗招展遮天蔽日,楼船比城墙还要高大,三层甲板上面还有士兵骑着战马一艘船三千人。老子一辈子也没见过那么高大威猛的战船。”
  “别看咱当时手上有几万人马,可跟陈友谅一比如同如同蚍蜉撼树一般。不怕你笑话,你爹当时就被陈友谅那黔中之驴震得当场尿了裤子。夹着浇湿的裤裆在咱回头之时就看见站在卢龙山上的你娘。”
  “那一刻你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保护你娘和咱的家业。为了不让她陪着咱一路风餐露宿,就算他陈九四是贼老天的亲生儿子,咱也要亲手宰了他。”
  “龙湾那一战,咱身先士卒杀的尸横遍野,血水染红了江面,大火蔓延数十里。至此这天下才有你爹的一席之地,从濠州参加义军开始到鄱阳湖之战大破陈友谅,但凡你爹后退过一步现在的大明江山就得改姓。”
  朱樉从出生以来还是第一次见人狠话不多的朱元璋说了这么多话。
  他抬头问道:“那你在危难关头就没有后悔过一次吗?”
  朱元璋闻言摇头笑道:“咱一个农家放牛娃哪有后悔的资格,咱抱着一往无前的血性才能在乱世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这人啊只有主宰了自己的命运才能真正逆天改命。”
  听完朱樉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他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从出生就是朱元璋的嫡次子加上前世记忆,不知不觉就将历史上那个秦王的命运代入到自己身上。
  导致他一直过得极其拧巴跟精神分裂一样,这才是他跟朱元璋剑拔弩张的根源。
  朱樉霍然起身对着空旷的山谷大喊道:“我是朱爽。”
  他的声音在山谷中一阵阵回荡,朱元璋满脸疑惑的看着他,觉得他跟以前不一样了又察觉不出哪里不一样。
  朱樉望着发呆的朱元璋伸出一只手将他拉起后笑道:“爹,该回家吃饭了。”
  父子俩走到吴老汉家,见到刘伯温正蹲在房门口一副忐忑不安的模样。
  在朱元璋进屋后,朱樉握住刘伯温的手说道:“谢谢你老刘头。”
  一句谢谢让正准备说出实话的刘伯温变得惊慌失措。
  朱樉进了屋里,对着还在摆桌的敏敏说道:“我们去和爹娘一起吃饭。”
  敏敏端着菜奇怪道:“你不是从不和你父亲一桌吃饭的吗?”
  朱樉一脸淡然说道:“一路上都习惯了,以后都一起吃吧。”
  朱樉收拾桌上碗筷端到了旁边的屋子里,朱元璋顿觉惊奇,从小到大这儿子就好像自己要下毒一样,吃饭都躲在房间里,除了来岗村之时从不和自己在一个桌。
  以前一脸傻气的儿子突然脸上没了那股子浮躁变得成熟稳重起来。晃眼之间突然看到了大儿子的身影。
  马秀英喜出望外道:“对嘛,这一张桌子上吃饭才是一家人。”
  她接过敏敏手里的饭菜摆在桌上,朱元璋夹着一筷子鱼肉吃完赞叹道:“咱还不知道儿媳妇的手艺竟然有这么好。”
  敏敏耳根红道:“回公公的话,这是相公做的。”
  朱元璋有些意外,对马秀英问道:“你儿子从小到大做过饭吗?”
  马秀英说道:“二郎从六岁开始吃的东西都是自己亲手做的。”
  朱樉一脸轻松道:“如果爹娘喜欢吃的话,儿子以后亲手给二老做。”
  朱元璋点点头,谈及起了昨日之事说道:“你说的话,咱思虑再三后觉得操之过急了一些,毕竟田亩之事涉及到朝廷根基贸然更改制度会让天下动荡。”
  换做以前朱元璋根本不会考虑他的意见,但今天的二儿子给他一种换了个人的感觉。
  朱樉认真说道:“打土豪之事,儿子随口一说的。”
  他说的很认真,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沉声说道:“你把话说清楚,你当时说这话是在给咱挖坑?”
  朱樉不慌不忙说道:“老头子你又不在坑里,是与不是有那么重要吗?”
  朱元璋一听这孩子咋比以前还气人了,随即问道:“你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朱樉眨眨眼说道:“这是国事,藩王不得干政。”
  这话一出马秀英扑哧一笑说道:“不许学你娘。”
  “那儿子就实话实说了。”
  朱樉将碗筷放下,他淡淡道:“儿子的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的想法,父亲心里不是已经有了想法吗?”
  这满分的车轱辘话噎的朱元璋吃不下饭,以前这小子装疯卖傻全是破绽,现在却给他一种滴水不漏的感觉。
  朱元璋只好问道:“你知道咱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朱樉点头说道:“兴大狱。”
  朱元璋眯起眼笑了起来说道:“你知道咱为什么要兴大狱吗?”
  朱樉回答道:“旧元投诚官员、士绅众多,赏赐功臣永业田数量庞大,两者已占南方土地半数之多,爹想将江南土地再分配。”
  朱元璋听完后问道:“你知道爹为什么不顾百官和士人反对给江南地区百姓施以重税吗?”
  朱樉点头说道:“神州百姓乡土情深,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背井离乡,孩儿认为爹在江南苛以重税是为了将人口密集的江南百姓赶往轻摇赋税、人口凋敝的北方。”
  对于儿子的变化,朱元璋已经不能用刮目相看来形容了。朱元璋考校道:“你猜一猜咱下一步要做什么?”
  朱樉说道:“儿子猜测父亲下一步将山西和湖广、江南等地百姓充实山东、河南、河北等无人之地。”
  朱元璋认真问道:“自古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咱强迫他们从祖祖辈辈生活之地搬走来到一个完全陌生地方重新开始。这样背千古骂名的决策,在你心里是怎么评价咱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