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第四十五章 羽林右卫(一)

  “皇家卫岗学堂军事院”,是一处极为特殊的所在。
  首先,在内进学的学子们,全部来自于大唐军中,并非普通百姓;其次,授课先生中,除算学、格物等,凡与军事沾边的,俱来自“十六卫”军官及“兵部”官员;而原先“军事兴趣班”依旧保留,只有学业优良学子,才可以同学堂内其余对军事感兴趣学子共同参与“军略研讨”。
  由于当年“军事兴趣班”提出的“辽东军略”,基本为朝廷采纳,引来学子们对于参与大唐用兵方略更加热情高涨,尤其是激战正酣的辽东方面,每逢“军略研讨”开课,都会引发热烈商议……
  而这种不定期举行,又切合眼下实际情况的商议,逐渐引来朝廷关注,正所谓“兼听则明”,对大唐朝廷军方而言,学子们的各种奇思妙想,很多时候也提供了一种新的作战思路……
  在不知不觉之中,有了一种群策群力的态势。
  唯谢岩、冯宝二人知道,那是后世所有军事强国最为倚重的“参谋部”。因此,适当参与,甚至邀请军中高级将领旁听,有意扩大其影响,便成了因有之宜。
  身为“军事院”主事,许恢得知辽东最新战况后,敏锐意识到——陷入对峙和僵持状态的辽东战事,需要一个破局点。以此为题,作“军略”商议,可当研学,亦或替上分忧,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故,许恢夤夜发布告示,以最快时间,组今日之研学。此时,乃朝廷收到“辽东战报”后第五日。
  走上讲台,许恢抬首即看到百余名学子后方,居然坐有二十余旁听者。
  定睛一看,赫然有诸多熟悉面孔——除谢岩、冯宝、高远外,另影兵部右侍郎”、“右骁卫中郎将”及其余大官员。
  许恢早已不是平民布衣,见惯了勋贵高官,已无不安之感,仅迟疑片刻,即按常规开始……
  “辽东战事”之症结所在,根本就不是秘密,因此,许恢拿出来让众人研讨的议题并非是否速决,而是如何速决!
  学子们的想象力尽管很是丰富,但在总体而言,却无多少新意,唯有两名学子提出方略甚为大胆。
  其一意为朝廷可派一支援军,自“登州”渡海,进入辽东,汇合大军,克“安市城”,以破“高句丽”防线;其二意为充实“鸭绿水”南岸屯兵军寨,破围堵敌军,后南下,与贺兰敏之大军汇合,攻取“高句丽”都城“平壤”,以解当下之局。
  攻坚拔寨,从来都是以巨大战损为代价!
  大唐朝廷,自皇帝李治起,都不怀疑军队的能力,只是,真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吗?这才是整个战局中,真正所思所虑的地方。
  以前隋之盛,不惜一切赌上国本,结果是下大乱;大唐皇帝,不论是英明神武的太宗李世民,又或是当今子李治,不想,也不敢倾尽国力一战,这也是大唐臣民,能够预见的事情。
  既然不可派遣大军增援,且大唐朝廷也不想付出高昂代价,那么,利用现有兵力获得战事胜利,才是最优选择。
  “高远他们,怎会如此认可那两名学子的提议?”冯宝脑海里如是想着。联想到今日来此课堂,受程务忠邀约,而其现任“左骁卫郎将”,实掌兵权,邀约之举颇是突兀,但此刻心中,却是若有所思——无他,盖因“火药”尔!
  火药已成,此事算不得绝密。
  按圣意,王伏胜督办,谢岩领“密案司”经办,详情却少有人知。
  “新安县”城内,“火药”和“军械”两大作坊由于匠人尚未齐聚,故石子依然居于学堂之中,然其护卫事宜,外影千牛卫”,内影学堂”专职护卫,以保万全。
  不过,因“火药”现阶段主要用途在于军事,所以,“军事院”和“军事兴趣班”得到了少量“火药”,用于实际验证,也算是一种熟悉新鲜事物的过程。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火药”威力令学子们刻骨铭心,也让他们意识到——“火药”走进战场,能够带来的变化,以及无数种可能。这才是两名学子提出增派援军,以求速胜的基础。
  学子们能够想到,如高远等官员,若是想不到,冯宝那是不相信的,因此,他始终觉得,今日那么多官员来到学堂,恐怕不会那么简单。既然猜不出,静观其变为好。
  不只冯宝,谢岩同样察觉到事情有异,于是他们两个人,很默契地一语不发,哪怕许恢邀请发话,也推辞不言。
  一堂课,再久也有结束的时候。
  等到学子们起身行礼,依次退出后,许恢走下讲台,来到高远、谢岩等人面前见礼。
  方才客套几句,高远忽然提出——前往“沙盘室”,再议“辽东战况”。
  “军事院”有一处很大的房子,里面大大摆放数十个沙盘,对应历史及当下有战事之地,为平时教学所用。其中,自然少不了“高句丽”全境地形。
  “前方‘六百里加急战报’,诸位想来俱已知晓,大军在外甚久,耗费民力。陛下日前颁严旨,责‘政事堂’十日内呈递破敌良策,本官奉命经办,领诸位同僚来此,闻听学子之言,获益良多,与军中所提方略,大致相同。”话到此处,高远稍作停顿,环顾众人一眼,跟着缓缓再道:“陛下圣意,援军北进,然军略详情,需统兵大将面奏,‘司空’李公荐‘新安县侯’任援军总管,‘中书令’许公荐‘卫岗县侯’,上命本官下询章程,以定征期。”
  高远一番话,除极个别官员知晓外,余者皆心中颇有不解。要知道,谢岩和冯宝从“百济战场”归来时间并不长,现再领军出征,军中其余将领,定有微词,而现在看来,皇帝却是有了明确旨意。
  不过,谢、冯二人从高远带人出现在课堂上,且颇赞同学子之意一事中猜出——皇帝以及朝廷重臣均有意此番使用“火药”,以速胜速决。而在“火药”实用事上,没有人更合适,毕竟那是一个新东西,旁人皆不懂。
  “请教高侍郎,圣意军兵几何?”谢岩情知很难躲得过去,干脆直问。
  “两万战兵!军械、粮草自备,‘户部’拨付五十万贯,如有不足,战利品冲抵。”
  “世无常胜之军,亦无不败之将,倘无战果,军卒何辜?”谢岩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了,五十万贯钱财不足以支撑,如果战场上没有获得胜利,军官们倒还好,可普通士兵那可就惨了。
  “谢侯之意……?”高远有些不大明白谢岩这话背后的意思,于是问道。
  谢岩道:“招募勇士出征,挟月俸’制!”
  “谢侯,本官如未记错,冯侯曾有建言,设‘羽林右卫’以征讨八方。”
  “确如此!”谢岩道:“此番出征,当视为验证。”
  “冯侯,汝以为如何?”高远未置可否,看向冯宝问道。
  “设‘羽林右卫’固是上佳,然下官请问高侍郎,吾与谢侯,何人领军?”
  “共领大军。”
  “不可!”冯宝断然否决道:“吾愿领军一万,汇合水师,克‘平壤’以报圣恩。”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冯宝的话意,谢岩突然跟着道:“吾领一万精锐,与苏大总管合兵,破‘安市城’,平‘高句丽’北境。”
  “二位侯爷切莫意气用事……”
  “军中何来戏言?”冯宝看了一眼话的“兵部右侍郎”,再道:“‘羽林右卫’当为世间罕有之雄兵,区区‘高句丽’,何足挂齿!”
  “然也,二位侍郎可据实上奏。”谢岩同样以非常肯定的语气道。
  “二位……”高远深深地看了谢岩与冯宝,目睹他们坚毅的脸庞,心中纵有不解,却也不便当众相询。片刻后,道:“既如此,本官当成人之美,据实以奏,听凭陛下圣裁。”
  “多谢!”谢岩略一欠身,以示行礼。
  “高侍郎,烦劳代禀圣人,下官当效全力,以报浩荡皇恩。”
  高远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且随即离开,没有半刻迁延。
  坐在马车上,高远闭目沉思,用心度测谢、冯二人所言……因为他总觉得,这事儿,有隐情!
  高远属于实干型官员,揣测人心非其所长。
  但是,“政事堂”里那几个宰相,可都是老狐狸,况且他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看问题更加宽泛和全面。当听闻高远回报谢、冯二人所言,尽管谁都没有开口,可在心里面都清楚了一件事情——即明面上是替出征军卒谋利,然背后所图,却为“军制”。
  “府兵制”之种种弊端,宰相们无人不知,只牵扯甚广,无人敢于放到明处商讨,一切,还是圣裁最好!
  “政事堂”里,每个人均如是想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