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第三十六章 武后理政(二)

  武皇后对皇帝夫君有意“军制变革”的事,多少还是知道一些。自然也清楚,“府兵制”加上“军功授勋”,是大唐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原因所在。土地、钱财和官职,是激励将士们勇往无前的不二利器!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增加以及唐军不断开疆拓土,可供分给将士们的土地越来越少,且越来越贫瘠,而官职授出过多,是朝廷巨大的负担。
  正是基于上述弊端,“军制”,很有必要进行调整和变革。
  “羽林左卫”的成功,让大唐皇帝看到了曙光,再加上谢岩进言,李绩、高远等诸多重臣认可,自“水师”设“副都督”兼领“军丞”始,皇帝李治实则已在悄无声息中,进行某种改变。只是过程比较慢,动作也比较。
  然而,今日冯宝之上书,那可是大张旗鼓发展及从根本上改变“大唐水师”,步幅之大,实令人瞠目结舌。
  从裁撤官兵,到日后增加兵力,在增减之中,减去不能作战的,增加精锐兵力,可以预见,他日之“水师”,注定是精锐战兵。
  然,大唐并无外患于海外,要此何用?
  武皇后想到即问出。
  “回禀皇后娘娘。”冯宝行礼道:“大唐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皆有万里之遥,南来北往,依赖运河、车马,运量且费时费力。海面运送,过往受时影响过甚,极不可靠。今‘长安号’、‘洛阳号’大船远海航行归来,足以佐证大船之安全可靠,故‘南粮北运’,当再无忧矣!”
  “‘水师’出海、运粮;造船、操舟;兵甲犀利,勇士数万,本朝之内,无此先例。”
  冯宝明白,武皇后看似以“无比先例”来,实质却是皇权对于一支强大“水师”的担忧,原因在于,“水师”离不开“水”,不可能驻扎在关中之地,放任不管,那皇帝只怕连觉都睡不着了。
  “娘娘,‘十六卫’遥领下‘府兵’,‘水师’亦可如此。一船如一府,何需先例?况‘水师’不同于马步军卒,水面漂泊日久,需补给,修养,舟船亦需维护。码头、基地,日后当如‘水运司’,分设而出,交由朝廷。”
  武皇后能够听懂冯宝的意思,其实就是将“水师”看成“十六卫”那般,将每一艘大船配属军卒当做一府“府兵”,以“遥领”方式统率,然并无实际调兵权。至于“水运司”、基地、码头交付朝廷,个中因由,却不甚明了。故而道:“冯卿家所言之‘水运司’、码头等,即属‘水师’,奈何称‘交付朝廷’?”
  “娘娘有所不知,军队不可言商,不可逐利,朝廷财政力有不逮,短期为之,实属不得已,切不可长久;码头、基地,乃至兴建仓储,皆与地方密切相关,理应由朝廷负责。”
  “哦!”武皇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似乎并未完全明白。
  “娘娘,请容微臣细述之。”
  “卿家但言无妨。”
  得到武皇后允许,冯宝仔细明了军队从商的弊端,重点提到了一句话:“军队依靠朝廷供养,效命陛下,如若本身能够获得巨利,当失去掌控,难保有负圣恩。”
  “卿家所言甚是。”武皇后缓缓点头道:“卿之忠心,吾当禀奏圣人。”
  “微臣食君禄,忠君事,本职尔。”冯宝跟着道:“无论多么强大的军队,务必牢牢掌控于朝廷之手!”
  “卿之言,善也!”武皇后赞同地道:“国之利器,理当如此。”
  “娘娘,本朝大军百万,实堪重任者,十不足一,以今‘辽东战事’为例,北方大军三十万之众,与‘高句丽’大军对峙,每日消耗甚巨,如若不能于明春冻土化开前重创敌军,此番征讨,结果难料!幸,南面贺兰大总管领军一路高歌,连战连捷,破‘新罗’十余城,相信不日可灭其国,引大军北上,加之屯驻‘鸭绿水’畔之大军,必定能够荡涤其境,一战而定!想来皇后娘娘必定知晓,贺兰都督军中,有留存大批‘火药’,故而一路征伐,势若破竹。”
  “‘火药’之威,吾有亲见,当为无上利器,敏之军中有此物相助,应无往而不利。”
  “娘娘,‘火药’几近大成,当可用于实战;‘卫岗乡’内‘冶铁作坊’产量日渐提高,‘新安县’内,‘兵部’欲设‘火药’、‘军械’两大作坊,可以预见,本朝军备当大幅提升,军队战力自是同期加强,因此,拥兵百万,多矣。”
  “卿家所言何意?不妨直言。”武皇后听出冯宝话里有话,直接道。
  “娘娘睿智。”冯宝随口“献媚”一句,跟着道:“昔年谢警官进谏陛下,奏请设‘羽林左卫’,分驻下,威慑宇内,历经多年,足以证明,此举善也!然,此一时彼一时,平定‘辽东’后,本朝四周,无强敌窥伺,百万大军自无用武之地,理应放归大半,以促农桑,奈何异族蛮夷难服王化,保不准会起兵叛乱,因此朝廷需要一支能够百战百胜,无坚不摧的利箭,随时征讨叛逆。臣,‘水师都督’、‘卫岗县侯’冯宝,今请皇后娘娘代禀陛下,奏请朝廷募兵而设‘羽林右卫’,分驻‘两都’。”
  武皇后早就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冯侯,是那种动不动能够搞出一些新鲜事的人,只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当面出这样一件大事!
  设“羽林右卫”,居然还是“募兵”,与现有朝廷“军制”完全不符,有违“祖制”,实在大胆。
  可转念仔细一想,武皇后就明白了冯宝的意思。
  其实很简单,如果没有一只能够胜过未来“水师”大军的存在,无论皇帝还是朝廷,都不可能同意冯宝关于“水师”的构想。
  哪怕明知“水师”能够从海外给国家带来巨大利益,也不可能答应。
  因为,“制衡”才是帝王之道,没有办法制约或者完全掌控的事物,哪怕好处再大,皇帝也不可能允许,
  武皇后不禁想起皇帝夫君对于冯宝的评,认为:“才学不输谢岩,稍逊稳重尔。”
  可今日看来,冯宝思虑周详,尽显能臣风范!
  这是武皇后第一次正式接见冯宝,可谓印象上佳。
  在上位者眼里,下位者无论提出任何建议,只要出发点和自己保持一致,且顾及周全,那就是好的、对的,哪怕有些瑕疵,或者有失偏颇,都不是大问题。
  只不过,现在的武皇后,终究还是皇后,顶破,也只是倾听者和传达者,真正起最后决定作用的,还是那个躺在沙发上休息的大唐皇帝——李治!
  “陛下——”王伏胜轻声唤道。
  “——”李治闭目养神中道出了一个字。
  “禀奏陛下,娘娘召见冯侯,问询‘水师’事宜,期间,冯侯提请娘娘代禀陛下——设‘羽林右卫’,驻‘两都’,征讨四方。”王伏胜言简意赅地言道。
  “皇后何意?”李治闭目躺在那里张口问道。
  “回禀陛下,娘娘称‘由陛下圣裁’。不过,冯侯退下后,娘娘有差人召见高侍郎,却听闻其去了‘卫岗乡’,只得作罢。”王伏胜很心地言道。
  “皇后此举善也,高卿亦如此。”李治完便不再言语了。
  久在皇帝身边,王伏胜很清楚皇帝陛下意思,武皇后因为拿不定主意,自然需要问询,而涉及军务方面,高远当然是最合适人选,而高远之所以去“卫岗乡”,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去询问谢岩,如此足以明,冯宝提议背后,必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详情,恐怕本朝之内,也唯有谢岩能够弄得清楚明白。
  事实也果真如此。
  当谢岩从高远那里得知了冯宝全部想法以后,稍加思索,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于是,谢岩从军队经商的弊端开始起,一直到设立“羽林右卫”,尽可能将事情详细些……
  高远那也是一名实干型官员,连听带问,总算弄清楚了几个重要地方。
  首先是,“水运司”、码头等移交朝廷一事,除了涉及军队不可言商之外,更重要在于以后勤补给制约“水师”大军。因为船只需要维护,军械需要补充,军卒需要轮换休息,这些都依赖于基地,朝廷掌控基地,“水师”就翻不了。
  其次,由于“火药”几乎接近于大成,可步入实用,未来装备军队,实属必然。可这东西不可能装备所有军队,而且由于“火药”本身的危险性,日常操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与平日为农、战时为兵的“府兵制”相冲突,在现阶段不能完全改变“军制”情形下,设“羽林右卫”,采用“募兵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最后一点,即“羽林右卫”规模不宜太,总兵力控制五万之内,分别驻守“长安”与“洛阳”,其目的并不在于拱卫两都,而是可以往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随时出击,毕竟中原王朝的敌人,绝大多数皆由此出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