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终于结束了

  崇祯二十三年五月初一,北京城。
  此时西征大军已经尽数回撤,数十万民夫分成几批开始遣散,刘衍也率领中军开始东归。
  朝廷的军费开支在这里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开始大幅下降,朝廷的财政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随后刘衍的公文也快马送入北京城内,参谋部尚书陈新甲随即召集各部尚书到内阁官署议事。
  “诸位,诸位!”
  此时在内阁官署内,因为西域大捷,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这四大都护府相继建立,大明的实际控制疆域几乎翻了一倍,众人身为此时的内阁大臣,都几乎肯定的可以青史留名了,所以纷纷在官署内弹冠相庆,相互恭喜的声音此起彼伏,以至于陈新甲不得不几次三番的示意众人安静一下。
  “呵呵,诸位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现在还有许多正事,咱们先商议正事,今晚在崇文门内大街的聚福楼,我摆下酒宴,咱们大家再一醉方休,如何?”
  “好!就这样吧。”
  “呵呵,陈部堂爽快,今晚不醉不归。”
  “哈哈,大明内阁尚书齐聚一堂,到时候又是一番佳话啊。”
  众人热闹了一会儿之后,便纷纷落座。
  随后众人开始议事。
  按照刘衍在公文中的要求,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的都护、副都护,以及驻守国防军的兵力等事务,都已经是定好的了,所以众人也没有什么需要商议讨论的。
  现在众人需要确定的事情,就是这三个新组建的都护府构架,尽快将各部衙门的官吏人选,以及迁徙百姓、划分府县、编户齐民、整顿部落等事务处理好。
  此前有了北庭都护府和瀚海都护府的经验,此时众人商讨起来也是顺风顺水,进展很快。
  仅仅过了一个多时辰,各项议题便尽数商讨完毕,陈新甲看着整理好的三大都护府筹建方略,笑呵呵的对众人说道:“好啊,我现在就去面见陛下,朱批之后,立即下发执行,诸位也要尽快落实下去。”
  “现在已经是五月初了,争取在八月之前,让安西都护府、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的府衙全部建立起来,至少也要让这三大都护府能够正常运转。”
  “是!”
  随后陈新甲带着方略来到御书房,见到了正在这里翻阅近期内阁处理过政务事宜的崇祯帝,以及随侍在旁边的太子朱慈烺。
  如今大明帝国的政务基本上都被内阁把持,大政方针都是由刘衍决策,崇祯帝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其实已经沦为“吉祥物”,只是负责在内阁拟定的政策上面进行朱批,以及出面处理一些礼仪方面的事务。
  但是即便如此,崇祯帝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御书房内,或是看书,或是翻看内阁办理过的公务,反正就是不让自己闲暇下来,也许崇祯帝的心中也有许多的不甘,更多的则是失落。
  “臣,拜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此时西域大捷,大军开始回撤的消息,崇祯帝和太子朱慈烺已经都知道了,为此父子二人还连续几天饮酒庆贺,这对于崇祯帝这个以节俭著称的皇帝来说,实在是破天荒的事情。
  也只有当初李自成覆灭,以及满清被攻灭的时候,崇祯帝才像这般高兴过。
  随后陈新甲便将内阁拟定的方略禀报了一番,然后说道:“陛下,如今朝廷已经开始全力筹建三大都护府,接下来朝廷对于安西、乌斯藏、西海三地,以及北庭的投入将大大增加。当然随着西域大战的结束,朝廷的军费开支大幅减少,两者相抵之后,朝廷的整体开支应该会减少一些,财政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嗯,很好啊!”
  此时的崇祯帝满面红光,笑着说道:“如今我大明国势如日中天,这都是诸位臣工与阁老的功绩,朕心甚慰啊!”
  陈新甲自然少不了谦逊了一番,说了一些“陛下洪福齐天”、“此乃历代先皇庇佑”等话语。
  不过随后崇祯帝话锋一转,说道:“只不过进来衍圣公几次上书,要求朝廷裁撤兵马、与民休息,不要再好大喜功,引得朝廷之中也有不少文官响应,不知道内阁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新任衍圣公孔兴燮今年十四岁,但是据说此人才思敏捷、颇为聪慧,对于朝廷大政方针也颇有自己的见解。
  但是作为沉浮宦海几十年的陈新甲来说,自然不相信这个年纪轻轻的孔兴燮能够有这种胆量,敢反对阁老刘衍的大政方针,甚至还提出要求朝廷缩减兵备、裁撤兵力。
  如果此人不是受人鼓动、被人利用了,那就是一个年少狂妄,一心找死之辈!
  这么多年与刘衍的接触下,陈新甲完全明白刘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管是衍圣公还是什么,只要对大明不利,或者说是对华夏不利,反对阁老刘衍的主张,都将成为其打击的对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所以此时陈新甲说道:“陛下,朝廷如今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虽然消耗了不少的钱粮和国力,却换来了广阔的疆域,重建了汉唐的荣威,这样看来是完全值得的。”
  “衍圣公之意实属无知,乃是腐儒之见,不足为凭!”
  陈新甲说道:“我大明如今疆域广阔,又新收复了西域和乌斯藏等地,如果裁撤兵马、马放南山,何以守卫如此广阔的疆域?难道要像衍圣公所说的那样,把将士们浴血奋战打下来的疆域放弃掉,用什么德行教化来感化那些胡人?笑话!”
  如今的陈新甲跟随刘衍多年,也沾染上了刘衍身上的豪气,对于衍圣公而言,也没有了以往的那种敬仰和畏惧,直接就将衍圣公孔兴燮上书的种种荒谬之处指出来,根本不留情面。
  崇祯帝闻言脸色有些难看,显然对于陈新甲的言论有些不高兴,毕竟衍圣公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在大明可是文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却被陈新甲说成了一个无知的孩童,崇祯帝的心中自然很不是滋味。
  而太子朱慈烺听完之后则没有太多的反应,自从跟随刘衍经历了辽东战场的惨烈战事后,朱慈烺便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再没有以往那种儒雅和迂腐,身上反而多了几分英气,对于陈新甲的言论也更能接受。
  “好了,此事先不提了。”
  崇祯帝说道:“反正阁老也正在回京的途中,这些事情等阁老返京之后,仔细商议一下再做定夺吧。”
  “遵旨。”
  陈新甲从御书房出来之后,心中冷笑:“等阁老回来?那估计衍圣公的下场只会更惨,也许到时候大明的衍圣公一脉的地位,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吧!”
  当晚,在崇文门内的聚福楼门口,一面写着“内阁包场,闲杂勿入”八个大字的牌子立在这里,门外来来往往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不时发出一阵赞叹。
  “哎呀,这可不得了了,内阁诸位尚书部堂过来包场,这回聚福楼的掌柜可要发达了!”
  “谁说不是啊,这聚福楼从今以后,在京城内可算是扬眉吐气了,说不定会登顶京城美食第一家的位置。”
  “说起来,聚福楼的风味茄子、糟溜羊肉、烹虾段那可是绝味啊,也难怪内阁的诸位大人们会选择这里相聚。”
  围观的人群中,除了这些讨论聚福楼的之外,还有人议论道:“就不知道这么多的部堂大人们聚会在这里,是有什么大事吗,近来也没听说啊?”
  周围的人都像是看到什么奇人异事一般,看向那个说话的人:“近来朝廷收复了西域和乌斯藏、朵甘思都司故地,重建了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新建了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这么大的事情,你竟然不知道?”
  “你当真是京城人?我看你是不是哪里的细作,这么大的事情都没听说过?”
  那人闻言顿时老脸一红,急忙推说自己近来在家没出门,然后灰溜溜的“逃离”了这里。
  与此同时,在聚福楼的二楼大厅内,参谋部尚书陈新甲、民政部尚书赵民、财政部尚书岳明、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海军部尚书郑芝龙、国土部尚书张耒、卫生部尚书鲍学镇、商务部尚书宋功明、军情部尚书吴国金、吏部尚书王炆镇、公诉部尚书白文议、督察部尚书米蒿、刑部尚书尚文苑、工部尚书宋世文、礼部尚书黄锦,一共十六位尚书已经坐好。
  另外太子朱慈烺、参谋李继文、胡宗明、蒋德璟,以及工部右侍郎张国维也全部到场,众人分三桌落座。
  此时酒菜摆好,众人纷纷举杯敬太子朱慈烺,然后敬陈新甲,纷纷共饮一杯。
  接着,太子朱慈烺提议,众人一起敬参谋李继文、工部右侍郎张国维,此番能够让固始汗图鲁拜琥顺利来归,虽然有西南数十万大军震慑的原因,也有固始汗图鲁拜琥深明大义的原因,可李继文、张国维二人的努力周旋也是一大原因。
  所以此时太子朱慈烺笑着说道:“二位是招降固始汗图鲁拜琥的功臣,今日这第二杯酒,应当敬二位!”
  李继文和张国维见状急忙起身,二人连呼不敢。
  随即众人碰杯共饮,现场的气氛也随之热烈了起来,众人纷纷诉说着西征大战期间的辛劳和紧张,也诉说着如今大明的蒸蒸日上,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太子朱慈烺更是心中戚戚,感叹道:“真是想象不到,这才几年光景,大明就有这般的景象,说起来放到几年之前,就是做梦也不敢想啊!”
  众人闻言无不唏嘘。
  随后王炆镇笑着说道:“现在好了,大明周边除了东面的日本国之外,基本上算是天下太平了。阁老回京之后,估计短时间内也会以内政为主,对外作战终于结束了。”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和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对视一眼,二人虽然嘴上说着“终于结束了”之类的话语,但是二人心中却非常清楚,以刘衍的做派和性格,西域绝不会是大明对外扩张的终点,否则刘衍绝不会成立海军部,也不会组建海军的三大舰队!
  “真不知道,将来大明会强大到什么地步,真是期待啊!”
  田辉叙心中如是说。
  “看来要督促各地的军工基地,要为大军将士研发些新的装备才是。”
  荀景云心中如是说。
  而陈新甲心中则暗道:“不知道阁老凯旋之后,朝廷将会如何封赏呢?”崇祯二十三年五月初一,北京城。
  此时西征大军已经尽数回撤,数十万民夫分成几批开始遣散,刘衍也率领中军开始东归。
  朝廷的军费开支在这里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开始大幅下降,朝廷的财政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随后刘衍的公文也快马送入北京城内,参谋部尚书陈新甲随即召集各部尚书到内阁官署议事。
  “诸位,诸位!”
  此时在内阁官署内,因为西域大捷,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这四大都护府相继建立,大明的实际控制疆域几乎翻了一倍,众人身为此时的内阁大臣,都几乎肯定的可以青史留名了,所以纷纷在官署内弹冠相庆,相互恭喜的声音此起彼伏,以至于陈新甲不得不几次三番的示意众人安静一下。
  “呵呵,诸位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现在还有许多正事,咱们先商议正事,今晚在崇文门内大街的聚福楼,我摆下酒宴,咱们大家再一醉方休,如何?”
  “好!就这样吧。”
  “呵呵,陈部堂爽快,今晚不醉不归。”
  “哈哈,大明内阁尚书齐聚一堂,到时候又是一番佳话啊。”
  众人热闹了一会儿之后,便纷纷落座。
  随后众人开始议事。
  按照刘衍在公文中的要求,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的都护、副都护,以及驻守国防军的兵力等事务,都已经是定好的了,所以众人也没有什么需要商议讨论的。
  现在众人需要确定的事情,就是这三个新组建的都护府构架,尽快将各部衙门的官吏人选,以及迁徙百姓、划分府县、编户齐民、整顿部落等事务处理好。
  此前有了北庭都护府和瀚海都护府的经验,此时众人商讨起来也是顺风顺水,进展很快。
  仅仅过了一个多时辰,各项议题便尽数商讨完毕,陈新甲看着整理好的三大都护府筹建方略,笑呵呵的对众人说道:“好啊,我现在就去面见陛下,朱批之后,立即下发执行,诸位也要尽快落实下去。”
  “现在已经是五月初了,争取在八月之前,让安西都护府、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的府衙全部建立起来,至少也要让这三大都护府能够正常运转。”
  “是!”
  随后陈新甲带着方略来到御书房,见到了正在这里翻阅近期内阁处理过政务事宜的崇祯帝,以及随侍在旁边的太子朱慈烺。
  如今大明帝国的政务基本上都被内阁把持,大政方针都是由刘衍决策,崇祯帝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其实已经沦为“吉祥物”,只是负责在内阁拟定的政策上面进行朱批,以及出面处理一些礼仪方面的事务。
  但是即便如此,崇祯帝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御书房内,或是看书,或是翻看内阁办理过的公务,反正就是不让自己闲暇下来,也许崇祯帝的心中也有许多的不甘,更多的则是失落。
  “臣,拜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此时西域大捷,大军开始回撤的消息,崇祯帝和太子朱慈烺已经都知道了,为此父子二人还连续几天饮酒庆贺,这对于崇祯帝这个以节俭著称的皇帝来说,实在是破天荒的事情。
  也只有当初李自成覆灭,以及满清被攻灭的时候,崇祯帝才像这般高兴过。
  随后陈新甲便将内阁拟定的方略禀报了一番,然后说道:“陛下,如今朝廷已经开始全力筹建三大都护府,接下来朝廷对于安西、乌斯藏、西海三地,以及北庭的投入将大大增加。当然随着西域大战的结束,朝廷的军费开支大幅减少,两者相抵之后,朝廷的整体开支应该会减少一些,财政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嗯,很好啊!”
  此时的崇祯帝满面红光,笑着说道:“如今我大明国势如日中天,这都是诸位臣工与阁老的功绩,朕心甚慰啊!”
  陈新甲自然少不了谦逊了一番,说了一些“陛下洪福齐天”、“此乃历代先皇庇佑”等话语。
  不过随后崇祯帝话锋一转,说道:“只不过进来衍圣公几次上书,要求朝廷裁撤兵马、与民休息,不要再好大喜功,引得朝廷之中也有不少文官响应,不知道内阁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新任衍圣公孔兴燮今年十四岁,但是据说此人才思敏捷、颇为聪慧,对于朝廷大政方针也颇有自己的见解。
  但是作为沉浮宦海几十年的陈新甲来说,自然不相信这个年纪轻轻的孔兴燮能够有这种胆量,敢反对阁老刘衍的大政方针,甚至还提出要求朝廷缩减兵备、裁撤兵力。
  如果此人不是受人鼓动、被人利用了,那就是一个年少狂妄,一心找死之辈!
  这么多年与刘衍的接触下,陈新甲完全明白刘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管是衍圣公还是什么,只要对大明不利,或者说是对华夏不利,反对阁老刘衍的主张,都将成为其打击的对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所以此时陈新甲说道:“陛下,朝廷如今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虽然消耗了不少的钱粮和国力,却换来了广阔的疆域,重建了汉唐的荣威,这样看来是完全值得的。”
  “衍圣公之意实属无知,乃是腐儒之见,不足为凭!”
  陈新甲说道:“我大明如今疆域广阔,又新收复了西域和乌斯藏等地,如果裁撤兵马、马放南山,何以守卫如此广阔的疆域?难道要像衍圣公所说的那样,把将士们浴血奋战打下来的疆域放弃掉,用什么德行教化来感化那些胡人?笑话!”
  如今的陈新甲跟随刘衍多年,也沾染上了刘衍身上的豪气,对于衍圣公而言,也没有了以往的那种敬仰和畏惧,直接就将衍圣公孔兴燮上书的种种荒谬之处指出来,根本不留情面。
  崇祯帝闻言脸色有些难看,显然对于陈新甲的言论有些不高兴,毕竟衍圣公的身份地位非同一般,在大明可是文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却被陈新甲说成了一个无知的孩童,崇祯帝的心中自然很不是滋味。
  而太子朱慈烺听完之后则没有太多的反应,自从跟随刘衍经历了辽东战场的惨烈战事后,朱慈烺便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再没有以往那种儒雅和迂腐,身上反而多了几分英气,对于陈新甲的言论也更能接受。
  “好了,此事先不提了。”
  崇祯帝说道:“反正阁老也正在回京的途中,这些事情等阁老返京之后,仔细商议一下再做定夺吧。”
  “遵旨。”
  陈新甲从御书房出来之后,心中冷笑:“等阁老回来?那估计衍圣公的下场只会更惨,也许到时候大明的衍圣公一脉的地位,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吧!”
  当晚,在崇文门内的聚福楼门口,一面写着“内阁包场,闲杂勿入”八个大字的牌子立在这里,门外来来往往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不时发出一阵赞叹。
  “哎呀,这可不得了了,内阁诸位尚书部堂过来包场,这回聚福楼的掌柜可要发达了!”
  “谁说不是啊,这聚福楼从今以后,在京城内可算是扬眉吐气了,说不定会登顶京城美食第一家的位置。”
  “说起来,聚福楼的风味茄子、糟溜羊肉、烹虾段那可是绝味啊,也难怪内阁的诸位大人们会选择这里相聚。”
  围观的人群中,除了这些讨论聚福楼的之外,还有人议论道:“就不知道这么多的部堂大人们聚会在这里,是有什么大事吗,近来也没听说啊?”
  周围的人都像是看到什么奇人异事一般,看向那个说话的人:“近来朝廷收复了西域和乌斯藏、朵甘思都司故地,重建了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新建了西海都护府、乌斯藏都护府,这么大的事情,你竟然不知道?”
  “你当真是京城人?我看你是不是哪里的细作,这么大的事情都没听说过?”
  那人闻言顿时老脸一红,急忙推说自己近来在家没出门,然后灰溜溜的“逃离”了这里。
  与此同时,在聚福楼的二楼大厅内,参谋部尚书陈新甲、民政部尚书赵民、财政部尚书岳明、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海军部尚书郑芝龙、国土部尚书张耒、卫生部尚书鲍学镇、商务部尚书宋功明、军情部尚书吴国金、吏部尚书王炆镇、公诉部尚书白文议、督察部尚书米蒿、刑部尚书尚文苑、工部尚书宋世文、礼部尚书黄锦,一共十六位尚书已经坐好。
  另外太子朱慈烺、参谋李继文、胡宗明、蒋德璟,以及工部右侍郎张国维也全部到场,众人分三桌落座。
  此时酒菜摆好,众人纷纷举杯敬太子朱慈烺,然后敬陈新甲,纷纷共饮一杯。
  接着,太子朱慈烺提议,众人一起敬参谋李继文、工部右侍郎张国维,此番能够让固始汗图鲁拜琥顺利来归,虽然有西南数十万大军震慑的原因,也有固始汗图鲁拜琥深明大义的原因,可李继文、张国维二人的努力周旋也是一大原因。
  所以此时太子朱慈烺笑着说道:“二位是招降固始汗图鲁拜琥的功臣,今日这第二杯酒,应当敬二位!”
  李继文和张国维见状急忙起身,二人连呼不敢。
  随即众人碰杯共饮,现场的气氛也随之热烈了起来,众人纷纷诉说着西征大战期间的辛劳和紧张,也诉说着如今大明的蒸蒸日上,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太子朱慈烺更是心中戚戚,感叹道:“真是想象不到,这才几年光景,大明就有这般的景象,说起来放到几年之前,就是做梦也不敢想啊!”
  众人闻言无不唏嘘。
  随后王炆镇笑着说道:“现在好了,大明周边除了东面的日本国之外,基本上算是天下太平了。阁老回京之后,估计短时间内也会以内政为主,对外作战终于结束了。”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和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对视一眼,二人虽然嘴上说着“终于结束了”之类的话语,但是二人心中却非常清楚,以刘衍的做派和性格,西域绝不会是大明对外扩张的终点,否则刘衍绝不会成立海军部,也不会组建海军的三大舰队!
  “真不知道,将来大明会强大到什么地步,真是期待啊!”
  田辉叙心中如是说。
  “看来要督促各地的军工基地,要为大军将士研发些新的装备才是。”
  荀景云心中如是说。
  而陈新甲心中则暗道:“不知道阁老凯旋之后,朝廷将会如何封赏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