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凯旋归国

  朝鲜国汉城以北,杨州城以西,一支庞大的军队正在向北行进,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大军将士整齐有序,各个兵种相间行进,丝毫不乱,给人一种富有节奏和力量的美感。
  这是刘衍在率领明军数十万将士北归还朝,正在向北面的平安道进发。
  根军大明和朝鲜签订的《汉城条约》,大同江以北的平安道疆域已经割让给大明,此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中旬,但是并没有多少平安道和咸镜道的朝鲜人愿意南下,两地的大部分朝鲜人都想要成为大明百姓。
  对此,刘衍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后世国内也有不少的朝鲜族百姓,在这个时代只要做好“汉化”措施就好。毕竟朝鲜人与汉人本就打折骨头连着筋,长相、文化、习俗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不少朝鲜人就是历史上汉人东迁的后裔,所以刘衍也没有下令强行驱赶平安道和咸镜道的朝鲜百姓。
  此时《汉城条约》的原本已经送往了北京城,李定国已经转任岭北都护府都护,新的安东都护府的筹建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数日之后,明军各部进入黄海道,抵达黄州城驻扎。
  当天夜里,在城中刘衍的临时中军内,刘衍将国防军第六军总兵官苗绍找来。
  “拜见阁老。”
  刘衍笑着示意苗绍坐下,然后说道:“随军出征这么长时间,可曾给妻子写信?”
  苗绍的妻子就是当年即墨营城内棉布坊主的女儿,二人婚后很是美满,只是因为苗绍连年跟随刘衍出征,并且忙于军务,二人始终没有孩子。
  对此,刘衍也是唏嘘,觉得自己有些亏欠这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了。
  苗绍笑着说道:“写过几封,现在贱内也已经搬到济南府城居住了,岳丈也在济南府城经营。只是贱内来信,对我是颇为想念。”
  说着这些话,苗绍的脸上虽然挂着自得的笑容,可是眼睛却是有些发红。
  刘衍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等大军抵达平安道,你便率国防军第六军将士驻扎下来吧。收复辽东之战,你立下战功,朝廷一直没有封赏,此番就晋升你为安东都护府都护好了。”
  苗绍闻言愣住了,紧接着喜悦和焦急的情绪夹杂在一起,让苗绍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什么来。
  刘衍看着苗绍的样子,说道:“另外你派人将妻子和岳丈都接过来吧,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定在原平安道的定州城,那里距离岸边比较近,距离鸭绿江也近,城池也比较繁华,将家人接过来,也是不错的。”
  苗绍顿时喜上眉梢,当即领命。
  “虽然从今以后,平安道和咸镜道便是华夏之地了,不过毕竟是新得的疆域,困难还是很多的,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当然,只限现在,过时本公可不承认的。”
  苗绍当即说道:“阁老,国防军第六军的将士们也出征这么长时间了,是不是可以将将士们的家眷也迁徙过来?”
  刘衍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好!此时本公会给国防部和民政部下令,给将士们的家眷发放路费,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且抵达了安东都护府之后,择优安置在各地。”
  “原平安道和咸镜道都是朝鲜人,你上任之后要以汉化这些人为首要任务,同时震慑不服。朝廷方面也会加大力量在安东都护府的投入,并且陆续迁徙汉家百姓过来。”
  苗绍抱拳大声说道:“阁老放心,属下一定干好,将安东都护府打造得铁桶一块!”
  刘衍满意的点了点头,苗绍是跟着自己从大盘墩出来的老部下了,留在这里很舍不得,可是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别人又不放心,只能如此了。
  “另外,你这个都护要与朝鲜国搞好关系,将来朝廷还是要继续征讨日本的,朝鲜国虽然积贫积弱,可是人口却是足够的,将来也是一个助力。”
  “是,属下记住了。”
  这一晚,刘衍与苗绍交谈了许久,二人之间已经没有了上下之分,只剩战友之情。
  次日,数十万明军将士继续北上,当大军经过原平安道定州的时候,苗绍率领国防军第六军将士在安东都护府驻扎了下来,后续的各种事务,都要在朝廷的支持下,由苗绍一力承担了。
  对于苗绍来说,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在安东都护府各部布防,并且在汉城派出军队,督促朝鲜国尽快履行落实《汉城条约》。
  刘衍率领其余各军将士继续北上,渡过鸭绿江后,从镇江堡方向进入辽东。
  此时驻扎在辽东的是国防军第一军和第二军,而李定国率领国防军第八军、第九军、第十军驻扎在岭北都护府。尒説书网
  刘衍率部直接来到海州卫城,并且在这里见到了总兵官陈勋和总兵官王越,二人纷纷向刘衍恭贺朝鲜之行收获颇丰。
  当日,众人在海州卫城内相聚。
  经过几个月的重建和经营,辽东各地已经开始逐渐焕发生机,众多逃到深山老林中的汉人百姓,以及曾经被满人、蒙古人奴役为包衣奴才的汉人百姓,纷纷恢复了民籍,并且在民政部官吏和各地新任官吏的安排下,开始在辽东各地重新安家。
  而山海关到沈阳之间,也出现了一条漫长的迁徙长龙,从关内各地开始有大量的百姓出关讨生活,民间百姓称之为“闯关东”。
  刘衍听陈勋说起这些变化的时候,还大笑起来,没想到自己在明末竟然听到了闯关东这三个字。
  只不过此时的闯关东与历史上满清治下的逃难潮不同,现在的百姓出关完全是自发前往,为的就是享受朝廷的优惠待遇和补贴,或者是奔着关外数量众多的耕地。
  还有不少人本就是关内的“手艺人”,眼下辽东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商贸和工坊也开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兴盛起来,这些手艺人是最吃香的,可以在辽东各地赚取不错的酬劳。
  听了这些消息,再加上从镇江堡到海州卫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刘衍心中感慨万千。
  辽东还是一样的辽东,在满清手中就是一片死寂,哪怕是历史上满清入关之后,辽东也依然没有发展起来,而是被满清给“圈禁”起来,禁止汉人出关讨生活,将偌大的东北当成了满人自己的私产。
  可辽东在两千年前的大喊就是华夏疆土,奴儿干都司更是在千年前的大唐就是华夏大夫疆域,后世却成了满清鞑子的跑马场,还被一些遗老遗少,甚至是甘心当奴才的软骨头说成是“满清的嫁妆”、“没有满清就没有东北”之类的鬼话,真是愚蠢至极、可恶之至!
  如今辽东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手中,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从满清占据时期的死寂,变成如今的欣欣向荣,高下立判!
  “所以说,汉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民族,智慧、勇猛、勤劳、善良,只要有土地,就能用双手创造出盛世来。哪怕是一块不毛之地,只要时间足够,也能将其改造成鱼米之乡,这就是炎汉子孙!”
  刘衍不由自主的感慨着,随即说道:“辽东各项事务已经进入正规,不需要驻扎两支国防军了,本公准备将国防军第二军驻守在辽东各处,国防军第一军随主力大军返回北京城待命。”
  陈勋和王越都是吃了一惊,随即王越便反应过来,刘衍这是准备将自己外放,让自己独当一面啊。
  于是王越急忙站起来表示决心,那点头哈腰的样子,看得周围众人又是一阵翻白眼。
  刘衍笑着说道:“你不要高兴太早,辽东的局势虽然越来越好,可是隐患也有不少,继续剿灭满清余孽,监督劳动服刑的汉军旗俘虏,协助地方官汉化那些蒙古部落和胡人部落,哪一样出了问题,本公都要拿你是问!”
  王越少见的一改嬉笑表情,直接正色说道:“请阁老放心,属下一定竭尽全力办好差事!”
  “嗯,这就好。”
  一旁的陈勋也是笑呵呵的对王越祝贺,同时心中也在憧憬着:阁老会如何安排自己?
  两天后,刘衍率领大军将士继续出发,朝着山海关的方向进发。
  此时总兵官施大瑄已经按照刘衍的命令,率领北洋舰队返回天津卫待命。
  同时,刘衍也给李定国下令,命其麾下的国防军第八军、第九军南下返回北京城,留下国防军第十军继续驻守岭北都护府各地。
  随着朝廷财力的逐渐枯竭,刘衍已经开始收缩北方各地的精锐兵马,以节省朝廷的军费开支。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明要开始收缩防御,因为以目前明军的强悍战力,一支国防军将近五万精锐、大量火炮的强悍战力,足以相当以往的十几万大军,兵力上依然是充足的。
  九月三十日,北京城德胜门外。
  这一日,刘衍率领国防军第一军、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十一军到第十六军,以及在蓟州与主力汇合的国防军第八军、第九军五十余万将士抵达北京城外,一时间北京城内外万人空巷。
  崇祯帝闻讯命太子朱慈烺率内阁众臣,以及朝中文武大臣、京城内外的勋贵和皇亲国戚全部聚集在德胜门外,迎接远征将士们凯旋。
  此番出征,刘衍率领十六支国防军将士,以及北洋舰队将士出关征战辽东,一举荡灭盘踞在辽东和奴儿干都司的满清鞑虏,收复关外汉家故地,剪灭历史上荼毒华夏将近三百年的鞑虏祸患,功高盖世!
  随后,刘衍相继收复奴儿干都司,以及大唐故土瀚海都护府,并且率军东征朝鲜国,几乎全歼朝鲜国的数十万大军,逼退日本举国之兵五十万,为大明开拓疆域上千里,并且彻底打开了朝鲜国的国门。
  在刘衍的主持下,朝廷先后建立瀚海都护府、岭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彻底根除了大明来自东北方向和北方的边患,如此武功让满朝文武为之震撼,让天下百姓为之振奋。
  当日,刘衍在太子朱慈烺和内阁众大臣的拥护下,“被迫”登上了崇祯帝特赐准许乘坐的銮驾,使用亲王仪仗,从德胜门入城,数十万大军在德胜门外安营扎寨,国防部和参谋部也运送大批的钱粮酒肉犒军,一时间全军将士欢声雷动,京城内外百姓欢欣鼓舞,犹如过年一般热闹。朝鲜国汉城以北,杨州城以西,一支庞大的军队正在向北行进,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大军将士整齐有序,各个兵种相间行进,丝毫不乱,给人一种富有节奏和力量的美感。
  这是刘衍在率领明军数十万将士北归还朝,正在向北面的平安道进发。
  根军大明和朝鲜签订的《汉城条约》,大同江以北的平安道疆域已经割让给大明,此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中旬,但是并没有多少平安道和咸镜道的朝鲜人愿意南下,两地的大部分朝鲜人都想要成为大明百姓。
  对此,刘衍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后世国内也有不少的朝鲜族百姓,在这个时代只要做好“汉化”措施就好。毕竟朝鲜人与汉人本就打折骨头连着筋,长相、文化、习俗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不少朝鲜人就是历史上汉人东迁的后裔,所以刘衍也没有下令强行驱赶平安道和咸镜道的朝鲜百姓。
  此时《汉城条约》的原本已经送往了北京城,李定国已经转任岭北都护府都护,新的安东都护府的筹建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数日之后,明军各部进入黄海道,抵达黄州城驻扎。
  当天夜里,在城中刘衍的临时中军内,刘衍将国防军第六军总兵官苗绍找来。
  “拜见阁老。”
  刘衍笑着示意苗绍坐下,然后说道:“随军出征这么长时间,可曾给妻子写信?”
  苗绍的妻子就是当年即墨营城内棉布坊主的女儿,二人婚后很是美满,只是因为苗绍连年跟随刘衍出征,并且忙于军务,二人始终没有孩子。
  对此,刘衍也是唏嘘,觉得自己有些亏欠这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了。
  苗绍笑着说道:“写过几封,现在贱内也已经搬到济南府城居住了,岳丈也在济南府城经营。只是贱内来信,对我是颇为想念。”
  说着这些话,苗绍的脸上虽然挂着自得的笑容,可是眼睛却是有些发红。
  刘衍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等大军抵达平安道,你便率国防军第六军将士驻扎下来吧。收复辽东之战,你立下战功,朝廷一直没有封赏,此番就晋升你为安东都护府都护好了。”
  苗绍闻言愣住了,紧接着喜悦和焦急的情绪夹杂在一起,让苗绍一时之间竟然说不出什么来。
  刘衍看着苗绍的样子,说道:“另外你派人将妻子和岳丈都接过来吧,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定在原平安道的定州城,那里距离岸边比较近,距离鸭绿江也近,城池也比较繁华,将家人接过来,也是不错的。”
  苗绍顿时喜上眉梢,当即领命。
  “虽然从今以后,平安道和咸镜道便是华夏之地了,不过毕竟是新得的疆域,困难还是很多的,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当然,只限现在,过时本公可不承认的。”
  苗绍当即说道:“阁老,国防军第六军的将士们也出征这么长时间了,是不是可以将将士们的家眷也迁徙过来?”
  刘衍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好!此时本公会给国防部和民政部下令,给将士们的家眷发放路费,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且抵达了安东都护府之后,择优安置在各地。”
  “原平安道和咸镜道都是朝鲜人,你上任之后要以汉化这些人为首要任务,同时震慑不服。朝廷方面也会加大力量在安东都护府的投入,并且陆续迁徙汉家百姓过来。”
  苗绍抱拳大声说道:“阁老放心,属下一定干好,将安东都护府打造得铁桶一块!”
  刘衍满意的点了点头,苗绍是跟着自己从大盘墩出来的老部下了,留在这里很舍不得,可是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别人又不放心,只能如此了。
  “另外,你这个都护要与朝鲜国搞好关系,将来朝廷还是要继续征讨日本的,朝鲜国虽然积贫积弱,可是人口却是足够的,将来也是一个助力。”
  “是,属下记住了。”
  这一晚,刘衍与苗绍交谈了许久,二人之间已经没有了上下之分,只剩战友之情。
  次日,数十万明军将士继续北上,当大军经过原平安道定州的时候,苗绍率领国防军第六军将士在安东都护府驻扎了下来,后续的各种事务,都要在朝廷的支持下,由苗绍一力承担了。
  对于苗绍来说,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在安东都护府各部布防,并且在汉城派出军队,督促朝鲜国尽快履行落实《汉城条约》。
  刘衍率领其余各军将士继续北上,渡过鸭绿江后,从镇江堡方向进入辽东。
  此时驻扎在辽东的是国防军第一军和第二军,而李定国率领国防军第八军、第九军、第十军驻扎在岭北都护府。尒説书网
  刘衍率部直接来到海州卫城,并且在这里见到了总兵官陈勋和总兵官王越,二人纷纷向刘衍恭贺朝鲜之行收获颇丰。
  当日,众人在海州卫城内相聚。
  经过几个月的重建和经营,辽东各地已经开始逐渐焕发生机,众多逃到深山老林中的汉人百姓,以及曾经被满人、蒙古人奴役为包衣奴才的汉人百姓,纷纷恢复了民籍,并且在民政部官吏和各地新任官吏的安排下,开始在辽东各地重新安家。
  而山海关到沈阳之间,也出现了一条漫长的迁徙长龙,从关内各地开始有大量的百姓出关讨生活,民间百姓称之为“闯关东”。
  刘衍听陈勋说起这些变化的时候,还大笑起来,没想到自己在明末竟然听到了闯关东这三个字。
  只不过此时的闯关东与历史上满清治下的逃难潮不同,现在的百姓出关完全是自发前往,为的就是享受朝廷的优惠待遇和补贴,或者是奔着关外数量众多的耕地。
  还有不少人本就是关内的“手艺人”,眼下辽东各地都在大兴土木,商贸和工坊也开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兴盛起来,这些手艺人是最吃香的,可以在辽东各地赚取不错的酬劳。
  听了这些消息,再加上从镇江堡到海州卫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刘衍心中感慨万千。
  辽东还是一样的辽东,在满清手中就是一片死寂,哪怕是历史上满清入关之后,辽东也依然没有发展起来,而是被满清给“圈禁”起来,禁止汉人出关讨生活,将偌大的东北当成了满人自己的私产。
  可辽东在两千年前的大喊就是华夏疆土,奴儿干都司更是在千年前的大唐就是华夏大夫疆域,后世却成了满清鞑子的跑马场,还被一些遗老遗少,甚至是甘心当奴才的软骨头说成是“满清的嫁妆”、“没有满清就没有东北”之类的鬼话,真是愚蠢至极、可恶之至!
  如今辽东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手中,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从满清占据时期的死寂,变成如今的欣欣向荣,高下立判!
  “所以说,汉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民族,智慧、勇猛、勤劳、善良,只要有土地,就能用双手创造出盛世来。哪怕是一块不毛之地,只要时间足够,也能将其改造成鱼米之乡,这就是炎汉子孙!”
  刘衍不由自主的感慨着,随即说道:“辽东各项事务已经进入正规,不需要驻扎两支国防军了,本公准备将国防军第二军驻守在辽东各处,国防军第一军随主力大军返回北京城待命。”
  陈勋和王越都是吃了一惊,随即王越便反应过来,刘衍这是准备将自己外放,让自己独当一面啊。
  于是王越急忙站起来表示决心,那点头哈腰的样子,看得周围众人又是一阵翻白眼。
  刘衍笑着说道:“你不要高兴太早,辽东的局势虽然越来越好,可是隐患也有不少,继续剿灭满清余孽,监督劳动服刑的汉军旗俘虏,协助地方官汉化那些蒙古部落和胡人部落,哪一样出了问题,本公都要拿你是问!”
  王越少见的一改嬉笑表情,直接正色说道:“请阁老放心,属下一定竭尽全力办好差事!”
  “嗯,这就好。”
  一旁的陈勋也是笑呵呵的对王越祝贺,同时心中也在憧憬着:阁老会如何安排自己?
  两天后,刘衍率领大军将士继续出发,朝着山海关的方向进发。
  此时总兵官施大瑄已经按照刘衍的命令,率领北洋舰队返回天津卫待命。
  同时,刘衍也给李定国下令,命其麾下的国防军第八军、第九军南下返回北京城,留下国防军第十军继续驻守岭北都护府各地。
  随着朝廷财力的逐渐枯竭,刘衍已经开始收缩北方各地的精锐兵马,以节省朝廷的军费开支。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明要开始收缩防御,因为以目前明军的强悍战力,一支国防军将近五万精锐、大量火炮的强悍战力,足以相当以往的十几万大军,兵力上依然是充足的。
  九月三十日,北京城德胜门外。
  这一日,刘衍率领国防军第一军、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十一军到第十六军,以及在蓟州与主力汇合的国防军第八军、第九军五十余万将士抵达北京城外,一时间北京城内外万人空巷。
  崇祯帝闻讯命太子朱慈烺率内阁众臣,以及朝中文武大臣、京城内外的勋贵和皇亲国戚全部聚集在德胜门外,迎接远征将士们凯旋。
  此番出征,刘衍率领十六支国防军将士,以及北洋舰队将士出关征战辽东,一举荡灭盘踞在辽东和奴儿干都司的满清鞑虏,收复关外汉家故地,剪灭历史上荼毒华夏将近三百年的鞑虏祸患,功高盖世!
  随后,刘衍相继收复奴儿干都司,以及大唐故土瀚海都护府,并且率军东征朝鲜国,几乎全歼朝鲜国的数十万大军,逼退日本举国之兵五十万,为大明开拓疆域上千里,并且彻底打开了朝鲜国的国门。
  在刘衍的主持下,朝廷先后建立瀚海都护府、岭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彻底根除了大明来自东北方向和北方的边患,如此武功让满朝文武为之震撼,让天下百姓为之振奋。
  当日,刘衍在太子朱慈烺和内阁众大臣的拥护下,“被迫”登上了崇祯帝特赐准许乘坐的銮驾,使用亲王仪仗,从德胜门入城,数十万大军在德胜门外安营扎寨,国防部和参谋部也运送大批的钱粮酒肉犒军,一时间全军将士欢声雷动,京城内外百姓欢欣鼓舞,犹如过年一般热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