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圣地覆灭!(上)

  普智方丈是一位看起来约莫六十余岁,身形消瘦的老和尚,目光中总是显露着平和。
  但看起来慈眉善目的他,却没有任何修士敢于小觑。
  缘由这位方丈是普善禅院数万年历史当中,唯一一位同时修成了罗汉金身与百劫金身的修士!
  而罗汉金身与百劫金身,是圣地普善禅院的镇院神通,历来只有方丈、太上长老、以及佛子才有资格修炼!
  前者可使得修士的肉身堪比神话中的罗汉,万法不侵,诸邪难近。
  后者可使得修士将一切危及性命的神通、或者法宝、亦或者是劫难,转移到一尊经过特殊炼制的金身法相身上,更可以将金身法相召唤出来助阵对敌。
  在普善禅院数万年的历史当中,将这两门神通中任意一门修成的修士不再其数,可两门神通同时修成的,却只有普智大师一个人。
  除此之外,普智大师还懂得上百门威力恐怖的神通!
  这使得他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屹立在万万修士顶端,成为了神州大地上,实力最恐怖的几位人类修士之一!
  另外,他曾在847年前参与过截杀姚玉卿。
  然而,他却是所有修士中,唯一一位没有受到什么伤,安然无恙归来的大乘修士!
  虽然同行的十八位太上长老,最终只活下了不戒大师一个人。
  但这丝毫没有减弱他的威名,反而因为这件事,让同境修士对他更加忌惮。
  毕竟那十八位太上长老,每一位都拥有着足以横行天下的大乘修为!
  但是此刻,这位被正魔两道无数修士忌惮的方丈,却面露忐忑的落在了浮云舟的甲板上。
  虽然在他身侧,还有五位同为大乘期的太上长老。
  可他们的存在却丝毫没有让普智大师放心,毕竟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位人皇。
  “呼……”
  普智大师下意识深吸一口气,好让自己心中的紧张情绪缓和一些。
  但是他才刚吐出一口浊气,便见一位二十余岁的青年从紧挨甲板的一栋木楼的门内走出。
  对方身上穿着一身绣有银边的黑衫,长长鬓角垂在胸前那块纹有异兽图案的补子两侧,腰间坠着一块银色令牌,虽然看起来年轻,浑身却散发着一种让人如临深渊的危险气息。
  虽然这种气息对于普智大师与他身旁的五位太上长老而言,就好像清风拂面。
  但他们还是齐齐合十双手,微微躬身,由普智大师面露敬重的开口问候。
  “老僧普智,见过千户。”
  这位年轻的千户,乃是唐慕白。
  但此刻的他,不仅散去了脸上的那种懒散神情,就连目光,都严肃的让普智大师等人心中发沉。
  唐慕白对着普智大师等人抱拳一礼后,神情平静,意有所指的道:“陛下已经在里面等候几位大师许久了。”
  若是平常,以普智,以及他身旁几位太上长老的心机,一定能听出唐慕白语气中的不对劲。
  但此刻,他们全都心情紧张,根本没空思考其他。
  普智大师闻言后,只是脸色微微一变,连连说着罪过,随后便与五位太上长老一同经过唐慕白,走进了木楼。
  他们几位早在大煜立国时,就见过狗儿。
  那时的他,脸上带着让他们心生好感的暖人笑容,说起话来,也好像春风拂面,时不时还屈尊为他们斟茶,哪怕是他们几位的心思与见识,当时也都满面红光,心情亢奋。
  若非还保留着一丝神志,他们很有可能就在馥郁的茶香中,纳头下拜,投身于大煜了。
  然而,就在他们为了缓解心中紧张,回忆着两百年前的美好时,却在骤然间,见到了体表散发着莹莹金光,面容也阴沉如水的年轻帝王。
  普智大师最先反应过来,刹那间便心中一沉,可常年身居高位的经历,以及几乎屹立于修士顶端的修为,让他哪怕心乱如麻,面容也仍然镇定。
  更是开口询问道:“不知是何方宵小,竟惹的陛下神威展露,满面怒容?”
  “老僧虽然老迈,修为神通也上不得台面,但愿意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哪怕豁出这身枯骨,去将佛门大戒尽数破一遍,也要将惹怒陛下的宵小杀到魂飞魄散!”
  在他开口后,身后的五位太上长老也纷纷反应过来,齐齐开口诉说着忠心。
  一个个义愤填膺,怒火中烧,恨不得即刻下船就去杀人。
  狗儿一言不发,只是神情平静的看着他们。
  渐渐地,五位太上长老察觉到了不对劲,默默的住了口。
  楼内的气氛,也在这时变得沉重压抑起来。
  哪怕是普智大师,也下意识的轻微喘息起来。
  这一刻,他们只觉度日如年。
  约莫过了十几息,也有可能是几个时辰,沉默了好一会的狗儿,终于开口。
  他语气平淡的问道:“普智大师,可还记得两百五十年前几位高僧入宫与朕品茶的场景?”
  随着狗儿开口,弥漫在木楼里的压抑气氛随之消散。
  但普智大师与五位太上长老,却同时心中一沉。
  普智大师沉默了几个呼吸后,双手合十,躬身下拜道:“当时的场景,直到今日,老僧依然历历在目。”
  说出这句话后,他语气中带了些缅怀,声音也温和起来,就连嘴角,都挂起了一丝笑容。
  “那时候,陛下与老僧等人求教如何治国,也问询了老僧等人,如何治理修仙界。更是屈尊为老僧等人斟茶,与老僧等人聊起佛经,探讨佛理。”
  狗儿面无表情的轻轻点头,语气异样的道:“没想到,大师对于当时的情景,记得如此清楚。”
  普智大师沉声道:“陛下非寻常人也,一言一行,对于老僧而言都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莫不敢忘。”
  狗儿闻言后,嘴角露出一丝嘲讽。
  “莫不敢忘?”
  “可是在朕眼中,几位大师早已将当时最重要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几位只记得朕为你们斟茶,向你们求教,与你们探讨佛经、佛理!却偏偏忘掉了你们当日在朕面前保证过什么,又说过些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