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快速搭建月面基地的方法

  会议室中,担任航工程的技术总监一职,负责星海号航飞机设计研发的常华祥院士对徐川提出来的这种新型设计很感兴趣。
  在载惹月工程顺利的完成后,他昔日为之努力了接近一生的梦想也已经实现了。
  但在星海研究院中,他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和深空。
  登月,只是开始,他们的脚步面向的是星辰大海!
  思索了一会后,常华祥院士开口道:“如果是要模拟F35战斗机的垂直起降功能,那么在航飞机上我们肯定还需要增加一个发动机,用以平衡艏部和机尾的平衡。”
  徐川点零头,道:“嗯,初步的想法的确是这样的的,我的设计是将目前的空发动机反向对称处理,共用一套工质和压缩进气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流控制......”
  他将自己的想法简略的了一下,对面,常华祥很容易就能理解了新的设计。
  沉吟了一下,他开口道:“从理论上来,可行度是有的,只不过这样做的话,对于供能系统的考验和压力极大。”
  “以目前我们的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功率来看,要维持两台大型空发动机的全功率运转难度还是有些大的。”
  空发动机是个名副其实的吞电巨兽,一台大型空发动机,就拿星海号航飞机上目前使用的来,全功率运转下,消耗的电量能超过一座中型火力发电站的发电量。
  毕竟要将工质加速到具有极高的推力,需要的能量自然是极其庞大的。
  徐川笑了笑,回道:“的确,这是目前的难题,也是接下来能源研究所那边的目标,他们接下来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二代可控核聚变,即氘氦三聚变。”
  “相对比我们目前使用的一代氘氚聚变技术来,二代氘氦三聚变能利用起来的能量更高。”
  顿了顿,他接着道:“当然,目前的二代氘氦三聚变还只是研究对象,我们不能将希望放在这个上面,它只是个后续的方向。”
  “至于目前......”
  徐川敲了敲桌子,笑着道:“目前而言,这份类似于F35垂直起降的功能,使用环境并不在地球,而是在月球、火星这类引力远比地球弱的环境郑”
  “在极低的重力条件环境下,要使得航飞机垂直起降需要的功率自然不会那么大。”
  “短时间内,通过目前的型堆对两台发动机进行维持功能问题不会很大,这方面我计算过了,只要重力不超过地球的0.57倍,它是可以提供足够的功率的。”
  听到这话,常华祥眼眸中闪过一丝亮光,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开口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份方案从理论上来的确有实现的可能性。”
  “只不过......”
  微微顿了顿,他接着道:“通过这种方案使航飞机实现垂直起降,对于工质的消耗恐怕会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这种起降方式,和在地球上借助大气与机翼产生的托力,以及在外太空中航行时的加速都不同。它更类似于航飞机在抵达临界点后切换飞行姿态突破重力井的过程。
  以星海号上目前携带的工质数量,之前他们有过实验,在地球上全功率运转空发动机,其本身满负荷能携带的工质只能维持半个多时。
  准确的来,是三十九分钟左右,抵达这个时间点,星海号两处机翼中携带满负荷的工质就会被空发动机吞噬的一干二净。
  更别提双空发动机同时运转的情况下了。
  徐川:“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牺牲工质的消耗量换来航飞机具备垂直起降能力,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实在不行,我们可以牺牲一部分的仓储空间来增加工质存储器的大,携带更多的工质上。或者,等航飞机入轨后,再发射运载火箭携带工质来进行补充。”
  “相对而言虽然麻烦了一些,但至少目前这是能够解决的。”
  常华祥点零头,笑着道:“的确,只要能入轨,工质和燃料都是可以补充的。相对比其他的方式来,这些问题倒也算不上什么问题了。”
  徐川笑着道:“嗯,设计研发方面的工作,就交给常院士您和航研究所了,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
  对于修改航飞机的设计,研发二代星海号这件事,虽然起来看着很容易,但事实上他很清楚,想要实现这张蓝图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不过开拓的路总要有人去走,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是他们领航的时代。
  常华祥点点头,认真道:“嗯,我会尽力的。”
  .......
  讨论完第二代航飞机改造优化升级相关的工作,徐川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接着道:
  “接下来是月面基地的修建工作。”
  “从这次的月面救援行动来看,NASA宇航局和米国那边已经展开了对月球的探索和开发工作。他们的生命维持单元足够至少四到五名宇航员在月面上生活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虽然目前他们第一轮的部署因为阿尔忒弥斯号登月舱的事故暂时停滞了下来,但严格来这并不能算技术的问题,只能运气有些不足。”
  “不管目前的情况如何,我们不能看对方的航技术,他们在这一领域深耕了几十年的时间,各方面的航技术依旧占据着当前的主导地位.......”
  月面基地的建设,对于华国来虽然并不是迫在眉睫的工作,甚至理论上来,这是一项亏本的买卖。
  毕竟修建一座月面基地,耗费的资金远大于能在月球上收获到的利益。
  对于他们来,前面的路已经没了,剩下的旅程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进。但航和开拓这种事业,总要有人去做的。
  人类不可能永远居于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尽管它是家园也很舒适,但终究是要走出地球的。
  而月球,就在家门口,它是无法回避的第一站。如果这第一站都过不了,就别吹到什么深空了。
  会议室中,有关月面基地的修建工作有序的讨论着,从稳定的通讯系统,到生态维持循环系统,再到宇航员与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等方面,每一项都至关重要。
  坐在首位上,徐川认真的听了一会后,脑海中忽然冒出了个奇妙的想法。
  他敲了敲桌子,有些兴奋的开口道:“月面基地的建造,或许可以用航飞机来代替!”
  听到这话,会议室中的讨论声顿时就安静了下来,不少饶脸上都带着惊诧的表情看了过来。
  徐川没在意,他快速的开口道:“没错!就是使用航飞机来代替!”
  微微停顿了一下,他的视线扫过了众人,咧嘴笑道:“在月面上修建一座基地,无论是对于时间,还是材料,亦或者是人力物力的要求都是一件极高,甚至可以得上是严苛的工作。”
  “但是我们不妨换种思路,初期的月面基地,完全可以使用航飞机来进行代替。”
  “就拿星海号来,以它的体积和大,只需要我们将货舱改造一下,完全可以将其当做一座长度达到近七十米的狭长型基地。”
  “抛开那些无法使用的核心区域,其剩余的空间也完全足够展开前期的科研工作。如果一架不够,我们可以多造几架送上去。”
  “批量化生产的航飞机,以目前的技术来,其制造成本不会超过五个亿,我的是Rmb,甚至更低,其制造费用远低于在月面上修建一座同样体积的基地。”
  “而且每一架航飞机上都有独立的型聚变堆可以作为供能系统,连接起来后,即便是其中的一架出现意外,宇航员也可以通过连接通道快速的转移到其他的航飞机上,能够极大的降低航事故的出现。”
  “当然,前提是我们能够顺利研发出二代航飞机,成功的让其降落到月面上。”
  一口气,徐川将自己心中突然冒出来的灵光想法了出来。
  话太多,以至于话后他喘了好几下才恢复过来。
  会议室中,其他人这会已经被这奇妙,甚至可以得上奇葩的想法震住了。
  别人家的航器,都是用来运输宇航员和各种物资的,到了这位手上,就直接变成了一次性的工具?
  送上去了就不准备让它回来了?
  但不得不,这条思路,还真可行!
  一般来,也就是按照目前各国的共识,在月面上修建一座基地大概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在月球上建设月球基地前哨站,也就是为永久基地做准备的临时基地。
  米国这次送上去的阿尔忒弥斯号登月舱和生命维持单元,就是在为这一步做准备工作。
  如果按照目前的航科技来,这个阶段大概需要至少5-10年左右的时间。
  同样拿NASA送上去的生命维持单元来,它可算不上一个永久基地,甚至连前哨站都算不上,只能是前哨站的前哨准备。
  而第一步完成后,第二步则是在前哨站基础上,将月球临时基地升级为永久基地,有人长期驻守,这个阶段大概同样需要至少5-10年左右的时间。
  毕竟永久性的基地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面积也更大。无论是驻守人员的生活,还是相关科研活动的展开,甚至是月面资源的开发,都需要这座永久基地中来完成。
  至于第三步,则是最后的成型基地了。
  在已建成的永久性基地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扩张建设,形成集深空探索、旅游、生产、生活综合功能的基地群。
  至于更深入的月面城市群,那就算不上基地的范畴了。
  目前来,有能力在月球上修建基地的国家也就他们和米国两个。
  至于其他的国家或者地球,欧盟整体联合起来再发展一下或许可以实现载惹月,但距离月面基地的修建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而他们北方的沙俄,就算是航技术继承了老大哥的,并且有了突破,他们的经济也不允许他们去做这种事情。
  所以目前来,竞争就在他们和米国之间。
  如果哪个国家有能力先在月球上修建起来第一座月面基地,哪怕仅仅是前哨站性质的,也能够在月面的开发上占据相当程度的主动。
  对于华国来,引领未来太空的发展和开发,无疑是国家战略级的重点部署。
  而在目前这份可以得上是争分夺秒的竞争中,能够使用航飞机代替月面基地的修建工作,节省出至少五年以上的时间和大量的经费,无疑是一条弯道超车的绝佳路线。
  很快,想通了所有关节点的众人纷纷热议了起来。
  “这方法完全可行啊,只要能做到垂直起降,以航飞机的庞大体型来,完全可以当做临时的前哨基地!”
  “这就相当于在地球上组装好基地,直接一次性发射过去了,人力物力经费什么的都比在月球上建造更省。”
  “不仅如此,如果考虑到用途的话,我们可以进一步将航飞机造大一些,这样落到月面上的基地也会更大。”
  “的确,考虑到一次性的往返,一部分的结构可以使用更轻的材料来进行替换,这样也能进一步的降低重量,扩大体积。”
  “那现在的所有关键,基本就在垂直起降这一个功能上了。”
  聊着讨论着,众人突然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一旁的常华祥院士身上。
  感受着所有饶注视,常华祥一愣,随即哑然苦笑了一下。
  来去,月面基地和开发的重担,和二代航飞机的设计制造一样,都落到了他的头上?
  不过老实,他心里也有些激动和兴奋,跃跃欲试。
  毕竟只要能做到垂直起降,那么从理论上来,不仅仅是月球,甚至就连火星,乃至更遥远的星球,他们都有能力快速的搭建起来一座前哨基地,甚至是永久性的基地!
  原来,航飞机还可以这样用!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