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技术共享平台

  潮水般的掌声直到徐川完全离开了舞台后才逐渐退去。</P>
  在徐川下台后,紧接着上台的是工业与信息蔀那边的领导,表达了华国对于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这一世纪工程的支持与祝福,也表达了对世界各国学者的欢迎。</P>
  紧随其后的,是那些受邀前来参加启动会和研讨会的各国物理学机构。</P>
  尽管很多和ERN、米国等关系密切的高能物理学机构都拒绝了前来参加会议,但面对整个世界来说,选择来参加会议的物理机构以及各国政府依旧不少。</P>
  对于他们而言,华国的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未尝不是一个机遇。</P>
  毕竟一台对撞机能进行的实验始终都是有限的,ERN那边的学者再说,地位再先进,没有设备给他们进行实验也是白搭。</P>
  而华国这边情况就不同了,一台超过百tev能级的超强粒子对撞机,在这个充满了竞争与冲突的时代,华国势必会开放更多的资源,以供吸引外国学者。</P>
  尽管ERN本身储备的技术,尤其是在探测器领域要强于华国,但一台百tev能级强子对撞机,能验证的东西在理论上来说却远比升级后的Lh更多。</P>
  毕竟对于对撞机来这种探索高能物理粒子的设备来说,能级,就是生命!</P>
  如果能做到将夸克都撞碎,那么哪怕探测器再拉胯,它也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P>
  ......</P>
  开幕式很快落下了帷幕。</P>
  第一届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的启动会和研讨会议正式开始。</P>
  对于物理学来说,一个全新的时代也随着这场开幕式的结束而拉开了新的帷幕。</P>
  而另一边。</P>
  在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启动研讨会进行的时候,远在欧洲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实验大楼中,新任ERN理事会理事长的格温多琳·凯西教授正坐在会议室中一边喝着红茶一边收看着对应的开幕式。</P>
  会议室中,一名ERN的理事看着走上台讲话的戴维·格罗斯教授脸上带着一些说不明道不清的意味。</P>
  作为ERN的前理事长,如今却出现在竞争对手的舞台上,公然为对方站台,这种感觉,有点过于复杂。</P>
  “这就是个叛徒!”</P>
  会议室中,也不知道是谁突然冒出了一句愤慨的话语。</P>
  听到声音,格温多琳·凯西教授看了过去,说话的是一名中年男子,来自米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P>
  在决定支援ERN经费,利用Lh升级改造和华国在高能物理与粒子物理领域进行竞争的时候,米国就开始了不断的安插自己的科学家进入ERN,以便更方便的掌控ERN。</P>
  尽管它不是ERN的成员国,但作为四大观察国之一,再加上米国自身的实力,以及对ERN的投资,要做出这样改变并不是什么难事。</P>
  看了一眼这位物理学教授,格温多琳端起红茶优雅的喝了一口,微微笑了笑回道:“格罗斯教授已经从ERN离职,他并不能代表ERN,愿意去哪儿是他的自由,也和ERN无关,这没什么可以抱怨的。”</P>
  “难道就因为格罗斯的出席,就能改变什么吗?”</P>
  作为一名米国人,尤其是在基础学科这种领域上,她有着骨子里的优越。</P>
  这是长达几十年以来米国在基础学科上领先全世界所带的成就,哪怕是在这个时代出了一名完成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徐教授,在她看来也无力改变什么。</P>
  毕竟基础学科的发展是一辈辈的学者积累起来。</P>
  而在这方面,米国依旧是整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有着全世界最多的顶尖学者。</P>
  至于那些出席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启动研讨会的物理学家们,在她看来并没有什么,只要Lh率先完成强亮度Lh-Lh的升级,他们依旧会回来。</P>
  相反,对于那些出席这次会议的那些欧洲物理学会的代表,她更加的不满。</P>
  没错,这次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启动研讨会,有不少欧洲国家都安排了物理学会的代表过去进行祝贺。</P>
  而理由则是“大型强粒子对撞机这种名义上有益于全人类物理学发展的科研设备,送上祝福是应该的。”</P>
  只是在她看来,这种理由实在太可笑了。</P>
  两面下注就两面下注好了,还打着道貌岸然的口号。</P>
  不过对于这种事,他们也没能力强行阻止。</P>
  毕竟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交锋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P>
  尤其是这个对手如今还掌控了可控核聚变技术,明面上闹得太僵,对于那些正在进行的谈判也不是一件什么好事。</P>
  而对于欧洲来说,这种竞争事实上也是他们乐于见到的。</P>
  尽管被ERN带上了竞争的站车,但顶在最前面的并非是他们,而是米国。</P>
  至于ERN的掌控权,对于欧洲的各成员国来说,在华国决定修建大型强粒子对撞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召开过会议,决定要放弃Lh的升级了。</P>
  毕竟在当前这个时代,可控核聚变技术远比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更加的重要,也更值得投入。</P>
  国家的收入和科研经费始终都是有限的,尽管在对撞机上有不少的技术可以转变成军用或民用领域的科技,但整体上来说,投资强子对撞机是一件亏本的事情。</P>
  再加上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在绝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公开的,华国建了对撞机,难道成果就不公开了么?</P>
  至于米国想要掌控ERN,那就让他掌控好了。</P>
  只要保留各成员国的使用权,能够共享ERN中的各项技术,什么都好说。</P>
  反正米国也不敢贸然将他们全都排除在外,毕竟如今的欧洲虽然没有华米两国强大,却在世界格局和交锋中,更值得两方拉拢。</P>
  虽然听起来的确是一种很不要脸的做法,但政治嘛,不一直都是这样吗?</P>
  .......</P>
  另一边,星城。</P>
  对于徐川来说,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启动研讨会的开幕式结束,不代表着事情就结束了。</P>
  相反,对于他而言,忙碌才堪堪开始。</P>
  应付完那些喜欢提各种乱七八糟问题的记者,下午的会议和安排又摆在了他的面前。</P>
  作为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工程的总设计师,尽管平时的时候他可以当甩手掌柜将一些工程上的事情交给邰学文他们,但今天这种场合,无论如何他都是脱不开身的。</P>
  不出意料,抛开上午的开幕式讲话完成后有一些空闲时间外,下午的安排几乎是满满当当的。</P>
  从一点钟开始,到傍晚六点,除了会议就是和各国物理学界的政府代表见面,整整五个小时的时间,他甚至连水都没喝上几口。</P>
  如果不是为了将那些顶级的物理学家们都吸引到华国来,打造一个属于华国的物理学圣地,徐川真想撂挑子不干了。</P>
  这种事情,就不该他这种学者来说,从政府的那边随便找个人过来,都能比他干的更好。</P>
  可惜的是,作为当今华国学术界的门面,别人只想见他。</P>
  一直忙碌到傍晚,当徐川以为自己可以‘下班’了的时候,邰学文又笑眯眯的走了过来。</P>
  “徐院士,晚上七点,咱们还有一场宴会呢。”</P>
  徐川躺在沙发上,生无可恋的看向邰学文,叹道:“晚宴我就能不去了吗?太折磨人了。”</P>
  邰学文哈哈笑道:“平时也就算了,今天可不行,你可是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工程的总设计师,那些学者和代表,可都是冲着你来的。”</P>
  “包括威腾教授、格罗斯教授等顶尖物理学家们,想见的可不是我,而是你。”</P>
  徐川葛优瘫一般的躺在沙发上,一脸失神的看向天花板。</P>
  这事折腾的,他以前通宵搞学术研究的时候也没这么累啊?</P>
  躺了一会后,徐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坐了起来看向对面的邰学文,开口道:“邰主任,关于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项目,我有个建议。”</P>
  “嗯?什么建议?”</P>
  休息室中,正闭目养神的邰学文睁开眼,带着一些好奇看了过来。</P>
  徐川沉吟了一会,组织了下语言后开口道:“关于强子对撞机修建和使用过程中那些技术共享的事情。”</P>
  “和ERN那边由多个国家共同出资进行建设的Lh不同,Rhp是由咱们独资建造的对撞机,虽然后续会通过一些经费、技术交易等方面的东西开放对撞机的使用权限,但你不觉得这样的方式有些过于狭隘了点吗?”</P>
  和ERN不同,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Rhp是华国全资完成的建设,不参合任何的其他国家的投入。</P>
  不过考虑到技术需求,吸引物理学家和其他国家,以及后续实验中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早在之前他们就定下了一些基础的方案。</P>
  比如其他国家或物理学机构想要加入其中申请到对撞机的使用机会,可以通过经费申请,以及技术交换等方面来完成。</P>
  尤其是后者,通过对撞机领域的技术交换,能从他们手中拿到更多的对撞机会。</P>
  毕竟对撞机领域,无论是高场超导磁体的超导高频、大型低温系统、大尺度高速准直、还是高效功率源、超高真空、高精度磁铁....等领域,都是华国需要的东西。</P>
  这些尖端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不仅仅能用于对撞机上,还能在其他大科学装置及民用领域铺开需求。</P>
  除此之外,还并有望培养出一大批在各自领域占据国际领先位置的高科技企业,为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及国家安全做出重大贡献。</P>
  所以技术交换的重要性远比经费支持更高。</P>
  当然,对于其他的物理学机构来说,交换这些技术自然也是值得的。</P>
  毕竟对于经费严重短缺的理论物理学界来说,只需要付出少部分的经费,或者相关的技术,就能满足国内物理学界的需求,这比自建更加划算。</P>
  沙发对面,邰学文微愣了一下,问道:“你又有什么新想法了?”</P>
  徐川笑了笑,开口道:“与其在这次的启动会和探讨会上完成这种近乎一次性的交易,不如我们将这种‘交互’保留下来如何?”</P>
  听到这话,邰学文又愣了一下:“保留下来?怎么保留?”</P>
  徐川笑着道:“学习结合一下ERN和ItER的经验。”</P>
  “我记得ItER有一个技术共享协议合约,咱们不如模仿一下,依托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项目建立一个这样‘技术交互平台’。”</P>
  “在这个平台上,各国各物理学机构可以依托它做物理学领域的技术交流和交互。只要自己愿意,技术领先国可以将自己的技术放到上面进行‘交易’,其他国家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利用资金进行购买,大家一起推进物理学的发展。”</P>
  “而相对比华国ItER的技术共享协议合约,我们只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并不对参与Rhp项目的成员做强制要求和合约限制。</P>
  “ItER中利用合约技术共享协议倒打一耙之类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在Rph身上,更不会出现在我们身上。”</P>
  “此外,包括一些学术交流和学术访问,以及物理学报告会之类的东西,我们的这个平台都可以进行......”</P>
  徐川简单的将自己脑海中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P>
  对面,邰学文眼神中闪烁着一些兴奋的光芒。</P>
  的确,他们不可能像ERN一样,成员国可以无条件共享ERN产生的科技。但他们未必不能将这种技术贡献协议保留下来。</P>
  依托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项目,这完全是有可能做到的事情。</P>
  华国提供一个类似的平台,公平公正。</P>
  尽管这个平台前期可能不会有多少的交易与活动,但只要他们一直引导,未尝没有可能做起来。</P>
  而且就算是做不起来,他们也没多大的损失。</P>
  但是要是成功了,以这种方式,足够将华国团结在物理学界的中心了。</P>
  甚至,在未来,这种以对撞机为中心领域的平台,未尝没有可能拓展到一些其他的领域上去。</P>
  科学领域前沿的一些发展和探索,很多时候靠一个国家的能力是行不通的。</P>
  就像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样,如果没有依托ItER的技术共享协议做的一些技术交易,华国这些年来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也不可能发展的那么快,更不可能在徐川出现后完成这项技术。</P>
  那些前期的铺垫,其重要性也不容忽视。</P>
  如果能将这个平台从一开始的对撞机拓展到其他领域,哪怕仅仅是一些前沿未解决的重大领域,也足够华国,足够整个学术界受益终身了。</P>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