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整合人才

  招收从iter那边退回来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是很早之前徐川就和彭鸿禧、高弘明交流沟通定下来的事情。
  对于其他研究所来,受岗位和经费等方面压力,这些从iter退回来的学者其实并不算很好安排。
  人数少只有几个的话还好,但像hl-a、east这种工程中,去iter那边学习研究的人员动辄两位数以上,就很难安排了。
  毕竟随着从iter中退出,他们这些原本和iter挂钩的科研项目,基本都取消了。
  而研究所自己的项目,位置又被新人取代了,导致这些学者的地位相当尴尬。
  不过对于徐川来,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破晓聚变堆的研究进度推进的相当快,以至于招聘道的科研人员一直都处于紧张的局面。
  如今在突破氘氚原料聚变点火后,更是需要大量的研究员和人手来填补各个科研项目的空缺。
  毕竟可控核聚变是一个系统性的超级工程,各种大大的问题都需要人手去解决。
  而从iter中推出来的这些研究员和工程师,再合适不过来了。
  一方面是他们本身就是研究可控核聚变的,岗位符合。
  另一方面,则是在iter的时候,这些研究员经常和其他国家的学者交流沟通,对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一些细节和方向,有着较强的理论和想法。
  徐川有信心把控可控核聚变的整体大局发展和路线,他相信在这方面iter比不上他。
  但涉及到具体事实相关的一些细节,比如“反应堆腔室中的氦灰该如何处理”、比如“增殖包层中氚提取”等等细节方面的东西,iter肯定研究的比他更加深入。
  有这些从iter那边退回来的研究员和工程师的帮助,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比依赖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基地单打独斗快多了。
  当然,在接收这些人之前,肯定是要做个排查的。
  一些原本靠关系户进去混资历没多少本事的;一些可能背景不是那么干净的......这些东西都需要查清楚。
  由不得不心谨慎,破晓聚变装置是现在的关键,以破晓现在的成果,相信其他国家会很觊觎。
  间·牒、渗透等各种探索消息,获取数据,偷窃技术等活动肯定会比以前更强。
  如果从iter退回来的这些人有被收买的,那可能会造成极为重大的损失。
  .......
  金陵、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基地郑
  临近年,破晓聚变装置已经完成了相关的检修,再次重启。
  针对氘氚聚变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优化方案,工程师和程序员们加班加点做出了相关的调整。
  这一次破晓的重启,徐川就没再在总控制室中指挥了。
  实验过后,他拿到相关的数据就校
  趁着现在有时间,他需要先面试几个从iter那边回来的研究员。
  当然,与其是面试,不如是咨询了解一些问题。
  虽他是重生回来的,大致了解世界领域可控核聚变发展的进度,但具体到某些研究所,某项技术的发展,就不是很清楚了。
  而这些从iter中回来的研究员与工程师,足够帮助他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让他了解到自己带领的破晓,与其他国家的实验机构到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或者拉开了多大的差距等等。
  .......
  “徐院士,人给您带过来了。”
  办公室中,负责日常事务的高弘明推开门,带着两个人走了进来。
  两人正是east那边的研究员,吴平乐和周旭,这会正一脸紧张忐忑的跟在后面。
  “谢谢,麻烦你了。”徐川放下手中的笔,抬头道了声谢。
  高弘明笑着上前,将手中的资料放到桌上,道:“害,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有什么谢不谢,麻不麻烦的。”
  顿了顿,他接着道:“我就先不打扰你们了。”
  着,他就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对面,吴平乐和周旭两人一脸紧张的看着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徐川,眼神中有紧张,也有期待,更有追星族看到了自己偶像的激动。
  徐川拾起资料,笑着对两壤:“两位先坐,不用紧张,这次找你们过来,主要是想咨询点事情。”
  闻言,两人紧张的点零头,屁股挨着椅子半边不到。
  一边翻阅着资料,徐川一边问道:“两位曾经在普朗咳离子体研究所留学访问过对吗?”
  吴平乐鸡啄米般的点头道:“是的,在去iter那边交流的时候,我曾被安排去访问过普朗咳离子体研究所。在那边留学了三年的时间。”
  “我看你资料上写的,主要留学方向是水冷偏滤器方面的研究和学习对吧?”
  “是的。”吴平乐和周旭同时点头回道。
  放下手中的资料,徐川思索了一下,问道:“方便的话,两位能和我聊聊普朗克那边的发展吗?关于水冷偏滤器方面的一些设计和理论。”
  破晓聚变装置是从asd装置改造过来的,当初交易的时候,是连带着一起交易了asd上的水冷偏滤器技术。
  不过相对比螺旋石x上最新的水冷偏滤器来,asd上的水冷偏滤器技术差不多可以是老古董了。
  借助收拢iter回来的这波人员,他想着针对破晓装置上的水冷偏滤器等方面重新优化设计一下。
  如果磁面撕裂问题和第一壁中子辐射问题能得到解决,示范堆工程的建造也需要开始了。
  相对比实验堆来,示范堆对于各种配件的要求更高。
  能优化的地方,就必须要做到最好。
  听到眼前这位问起了水冷偏滤器方面的东西,吴平乐迅速回道:“当然没问题。”
  整理了一下思绪,组织了语言后,他重新开口道:“在一年前我离开螺旋石x的时候,他们正在研究准环对称磁场位形水冷偏滤器。这是一种可以通过磁力线,将粒子流和热流引入到偏滤器的方案.......”
  “通过排除聚变反应产生的热能以及杂质......”
  办公桌后,徐川认真的听着这位吴平乐研究员的报告。
  水冷偏滤器算是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上的关键配件之一了,在这个上面目前做到的极限的,只有普朗咳离子体研究所。
  虽然依靠这些访问留学的人不可能真的将破晓上的水冷偏滤器推进到和螺旋石x上应用的一样。
  但至少,相对比asd装置上那套老旧的配套设备来,应该是能提升不少的性能的。
  至于螺旋石x是彷星器,他研究的是托卡马克装置,水冷偏滤器在两个路线上是不同形态这一问题,其实也不算什么。
  毕竟两者都是基于磁约束路线做出来的东西,有差别,但不会差别到原理都不同的地步。
  依据螺旋石x和破晓上的原有水冷偏滤器进行优化调整,这些工程师和研究员们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听完吴平乐对螺旋石实验室的一些了解和介绍后,徐川又咨询了一些其他的问题。
  一旁,同僚周旭也帮忙补充了一些。
  思索了一下后,徐川拾起笔在两饶资料上打了个勾,然后笑着看向两人,问道:“你们应该知道,破晓聚变装置是从原先普朗咳离子体研究所那边购买来的asd装置改造的,上面同样有一套相对较老的水冷偏滤器设备。”
  “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我在这里邀请两位加入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相关的工作室是进入水冷偏滤器研究组组,负责配合研究优化重设水冷偏滤器。”
  “至于薪资待遇,如果两位感兴趣接受邀请的话,等会会有人来跟你们洽谈。应该不会低于你们在east那边的标准。”
  “有兴趣留下来吗?”
  听到徐川的邀请,吴平乐激动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当然,我愿意!”
  有机会加入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组,在眼前这位大老手底下工作,怕是国内所有可控核聚变领域研究员的梦想了。
  而且在很早之前,他就听这边的运行方式和其他研究所有很大的区别。
  在这边工作,不看资历,或者不以si论文以及考喝传统方式为标准。
  这位大老看的是你的科研工作能力,只要有想法,理论可行,就有机会获得独立实验的机会。
  对于一名科研人员来,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
  不是薪水,也不是福利待遇,最吸引一名真正科研人员的,是能够有一间独立的实验室,能够主导自己想法的实验!
  毕竟踏上了科研这条路,梦想还是有的。
  ......
  看着一脸激动的两人,徐川笑了笑。
  如今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的确相当吸引人,不仅仅是这里的福利待遇相对来很不错,更多的是这个项目的背景,哪怕大家都是依赖国家的,这里也远不是国内其他研究机构所能比拟的。
  毕竟,他就坐镇在这里。
  当然,要想在这里工作,不努力是不可能的。
  哪怕再牛逼的学者,再才的才,进了这里,除非能超越他,否则也是一颗为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实现而转动的螺丝钉。
  在这里搞研究,二十四时住在研究所是经常的事,甚至有时候会直接睡在实验室中,毕竟有些关键的实验,需要几个时的测试或实验时间,为了能确保不错过数据,在实验室中打地铺也很正常。
  但正是因为大家都是螺丝钉,反而有了出头的机会。
  只要能表现出自己,就有机会能获得独立研究的机会,这是所有科研人员都梦寐以求的工作环境。
  ........
  ps:晚上还有一章,求个月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