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八卦和宥阳

  上午的时候。
  巳时(十点左右)。
  余家所在的街巷停满了车、轿。
  余阁老为官几十年,虽然以后不会同王家老大人那般配享太庙,但也是门生子弟众多。
  同朝为官的同僚如康家、申家、卢家、王家等世交人家都有大娘子、媳妇儿等前来吊唁。
  京中数得上名的勋贵人家都去了人。
  这几年随着勇毅侯府逐渐好了起来,见面后和孙氏说话的人多了不少,不再是之前贵妇圈的边缘人。
  因为大周朝隐隐文官高于武官,所以文武家眷除了有姻亲的大多是分列成两群人。
  孙氏婆媳二人的前后左右多是勋贵人家,自然不好议论武官家眷,所以对面某位官眷就可能成为这群勋贵人家大娘子的话题。
  正巧,康家的大娘子王氏从里面走了出来。
  待她上了自家的马车,勋贵人家这边的大娘子们嗡嗡的议论了起来。
  婆媳二人竖起了耳朵,
  隐隐听有人说,这位大娘子在娘家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金尊玉贵娇养的不要不要的,自家嫂子的陪嫁送子观音都被她哭闹着抢到了嫁妆里。
  孙氏和旁边的宣门侯大娘子对视了一眼。
  几年前,宣门侯陪嫁了大半的家产嫁女儿,报救命恩人的大恩,知恩图报,人生大义,宣门侯家一时间成为汴京美谈。
  不过门第实实在在的是有些败落,但是男丁还在,只需继续读书或者投军,建功立业即可。
  宣门侯大娘子也就很少去前面那些穿金戴玉富贵人家凑。
  一些必须要去的场合,孙氏和她倒也是慢慢的熟悉了。
  宣门侯大娘子低声道:“听说,那个送子观音是她嫂嫂的亲娘,一步一跪从寺庙里求来的。也是娘家不顶事,被人欺负了,也只能和血往肚子里咽了。”
  “这等诚心求来的,强要来,不怕损了阴德?那王太夫人也不说自己女儿?”
  “这谁晓得,不过那康海丰康大人的仕途是不好走了,国丧期间......”宣门侯大娘子给了个你都懂的眼神。
  “有如此官人,那他们家妾室岂不是很多?”
  “听说,这康王氏把自己的嫁妆都贴进去不少呢。”
  “啊?这真是......这位和我们家还有七拐八折的亲戚呢。”
  宣门侯大娘子一呆,
  “啊?”
  谢二姑娘则是一脸吃瓜的惊讶。
  宣门侯大娘子心中暗道‘我这是说坏话说到人家亲戚耳朵里了?’
  孙大娘子看着对方的脸色知道她心中所想道:“我家那位姑母的儿媳,和这位是亲姐妹。”
  “探花郎盛家?”
  “是。”
  宣门侯大娘子脸色好看许多。
  那位嫁到盛家的勇毅侯独女的事情她还是知道的,这说来,也不算什么太近的亲戚。
  “听说这位的娘家兄弟近日就要外放了。”
  “外放到哪里?”
  “听说是润州...”
  说着话,吊唁的队伍缓缓向前。
  在灵堂中看到四五岁的幼女穿着丧服跪在一旁,有孩子的大娘子们有感而发,也都酸了鼻子。
  众人都出去的时候,孙氏婆媳二人一起和宣门侯大娘子一起出去,谢二姑娘低声道
  “婆母,我看这范家来的几位也不像是什么得力的亲戚。”
  宣门侯大娘子低声道:“余阁老的儿子,听人说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请同僚欢饮聚会都是大方的很,用的还都是范大娘子的嫁妆。”
  “啊?这等书香门第....”
  一行人窃窃私语离开了余家。
  徐载靖来到院子的时候,婆媳二人正在说着那位范大娘子的当年的嫁妆有多丰厚。
  也听到了那位幼年失去母亲的姑娘名字:余嫣然。
  ...
  距离汴京千里之遥的宥阳,一列盛家的车队正缓缓的朝着盛家祖宅驶去。
  车队里是刚从码头接来的官眷。
  这次来宥阳是盛老夫人硬压着王大娘子来的。
  在扬州时候,王大娘子的陪嫁管事生意上出了纰漏,被林噙霜报给了盛紘。
  盛紘和王大娘子大吵了一顿,夺了她的管家权。
  当然主要是盛家积累下来的田庄和店铺,被分拨给了林噙霜代管。
  王氏自己的嫁妆还是在她自己手中。
  但是盛家的资产财货需要主人家出面,或者一些人情往来的时候,林小娘的出现很快在扬州勋贵官眷之间传开。
  有的时候,一个妾室来出面,是对合作者的侮辱轻视。
  不过盛紘如今为扬州通判,倒也没人敢多说什么,同僚之间也会多称盛紘风流不羁。
  但是在扬州的主母大娘子之间,那是很不满的。
  也不好直接说盛紘,只能将火力击中在林噙霜和王氏身上。
  林噙霜脸皮厚,任谁说难听的,她都会笑脸相迎,何况她这个小妾需要出现的场合极其少。
  但王氏是盛紘的大娘子,一些交际、喜宴、等都是需要她出面的,自然少不了不对付的贵妇官眷的冷言冷语。
  王若弗是世代官宦人家出身,虽说养在叔叔婶婶家中,但也是自小被宠着长大,哪能受得了这个气。
  和盛紘吵的愈发厉害。
  盛老夫人看情势不好,借着思虑宥阳老姐姐的缘由让王氏陪着她,带着王氏的儿女来到了宥阳盛家老宅。
  来到盛家祖宅院子门口,盛维的大娘子李氏自然是盛情欢迎,不过却是热脸贴了冷屁股。
  王氏自进了盛家祖宅院子的门,脸就一直耷拉着,进了正堂也没让华兰等儿女认人。
  大老太太让盛维留在家中的女儿淑兰、品兰出来相见,淑兰、品兰颇为活泼,眼神灵动,她姐妹二人蹲身行礼道:
  “淑兰/品兰见过老夫人,见过婶娘,华兰妹妹/姐姐,长柏弟弟/哥哥,如兰妹妹。”
  华兰三人笑着自然蹲身或躬身回礼,
  “淑兰,带着弟弟妹妹们出去玩吧。”盛维大娘子李氏说道。
  “玩什么玩?商贾人家的撒野疯玩的丫头,别平白带坏了我家孩儿。”王氏白眼一翻,手里拉着华兰,看着李氏道。
  淑兰笑容一滞,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了,只能看向自己的母亲。
  品兰一脸呆住。
  华兰听完自家母亲的话语,看着无比尴尬的正堂,她颇为气恼的道:“母亲!!!”
  长柏看着自己大伯母十分难看的脸色,躬身行礼:
  “大伯母,您见谅。”
  李氏挤出了个难看的笑容,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刺回来。
  李氏是商贾人家出身,见惯了商人的地位低下。
  而且她这位妯娌家中还不是普通人家,家中有位供奉在太庙的父亲,人家的徒孙动动手指就可以捻碎李家。
  李氏抬头都看不到人家家中的脚后跟。
  所以自然不敢和王氏辩驳什么。
  一旁的刘妈妈看了看盛老夫人,赶忙把自家姑娘从座位上扶起来。
  “老夫人、大娘子我家大娘子是被累的昏了头,还请您见谅,我这就扶她去休息一下。”
  盛老夫人点了点头,挥了挥手。
  王氏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眼角瞥见自家婆婆难看的脸色,也就顺坡下驴离开了正堂。
  “听说,淑兰定了人家了?”
  盛老夫人面上带着笑容看向自己的妯娌,
  盛大太太面上没有什么变化,王若弗这点情况在她的人生里根本不算什么。
  听到盛老夫人的话,她面上露出了笑容,颇为欣慰的说道:
  “是。咱们宥阳前段日子出了一位神童,年仅十二岁就过了院试,成了秀才,一番撮合定下了这婚事。”
  “也是个苦命的孩子,自小没了爹,他母亲靠着给别人浆洗衣服供他读书。”
  听到此话,盛老夫人也是面露惊讶:
  “哦?如此小的年纪居然就成了秀才,当真是前途无量!自小吃过苦,也能多些体谅别人的心思,是个好人家。淑丫头,过来,让我看看你。”
  淑兰有些瑟缩的来到盛老夫人身边。
  她刚才看的清楚,那位气性大到不行的婶娘,也是要看这位奶奶的脸色。
  品兰则回到了自家母亲身边。
  “好孩子,等你大婚了,我也不知道我这老婆子能不能来,素琴,拿我的那只簪子过来。”
  将房妈妈拿过来的簪子放到淑兰手里道:“你婶娘在扬州受了气,你不要放在心上。”
  淑兰看着手里从来没见过的簪子样式赶忙行礼道:“老夫人,我没......”
  “好孩子。”
  “淑兰,收下吧。”
  “是,谢过叔祖母。”
  妯娌俩又说了不少话,夜幕降临后又一同用了晚饭。
  王氏身边的刘妈妈说自家大娘子身子不爽利,在自己屋里吃的饭。
  当晚王氏被自家婆婆的叫到了屋里,盛老夫人端坐在榻上。
  “媳妇给母亲请安。”
  “嗯,坐。”
  “谢母亲。”
  “你嫁到盛家也有年岁了,我老婆子可有让你站过规矩,日日晨昏定省?”
  “母亲最是仁厚,自是没有的。”
  “你可有心里怨我,没有拦着那林噙霜进门。”
  王氏沉默了片刻道:“自是没有的。”
  “你心里有也好,没也罢!老婆子我不在乎。
  想当初你们夫妇二人琴瑟和鸣倒也和睦。
  可是你恃宠而骄!
  在后院官眷之间吆三喝四。
  当年你接了别人平事儿的好处,收了别人的银钱,便想着吹枕边风,左右你家官人在官场上的行事。
  你官人不听,你居然搬出王家人来威胁他。
  结果如何?
  还有,你在泉州,和那知州夫人要好的不行,结果呢?”
  最后一句盛老夫人喝问出来。
  王氏被吓得一哆嗦,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恭敬的站在一旁。
  “在泉州府,你官人的官声差点被你所累!
  要不是他行事机警,明察秋毫,他还升任什么通判?
  你可知那庄安人(七品诰命的称呼)的儿子是谁?
  你可知他戒尺之下教过多少勋贵子弟?
  又有多少中了进士的学生?
  嗯?”
  “还有!
  之前盛家在泉州的生意被人家吞了个干净,你不思己过,却只会在后院跳脚骂娘埋怨自家官人。
  被林噙霜钻了空子,不思悔改倒是在这盛家祖宅耍起了起来。
  真是好大的威风啊!
  大房婶婶的面子不看!
  大房媳妇面子被你扫的干净,连个话都不敢说!你真是厉害了!你也不想想那年年终的分红,维哥儿可少了你半分!
  你这是想让盛家兄弟阋墙不成?”
  盛老夫人句句扎心,每说一句,王氏的脸色就难看一分。
  “母亲,我,我错了。”王氏跪在了老夫人面前。
  “你官人现在乃是五品的扬州通判。家中事总归还是他说了算,你如此行事,哪天他要休弃了你,你以上的种种作为,王家也说不出什么。”
  “母亲,我错了!我明日便去给嫂嫂赔罪。”
  王氏颤颤巍巍说道。
  “现在去。”
  “可天色...是,母亲。那儿媳告退了。”
  房间里盛老夫人缓了缓气,刚才她是越说越生气,要不是这几十年消磨了脾气,涵养多年,她能骂出来。
  “姑娘,消消气,你也是有了年纪的人了。”
  “我这个儿媳妇,真是。”
  “大娘子也是直脾气,您别放心里。这是刚才您说话的时候,大房那边送来的书信。”
  “哪里来的?”
  “汴京送到扬州,扬州雇了快马送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