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只恨财力不足

  “陈大人。”
  朱来同府邸的管家,恭敬的行礼“我家老爷不在家。”
  “哦。”
  看了眼朱副将家的红漆大门,陈然笑着摆摆手“既如此,那某改日再来拜访。”
  管家张望了一会,见着陈然策马离去,这才抹着额头转身回了府里。
  “老爷。”一路跑到书房,向着朱来同行礼“那陈千总已经走了。”
  “呼~~~”
  朱来同松了口气,端起茶碗一饮而尽“速速备马,我要去朱总兵那儿公干。”
  自从成了陈然的舔狗,他朱副将的糟心日子就来了。
  平日里三不五时的就要送银子,还要出面帮忙打通一处处的关节,用掉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人情。
  他抗拒不了也无法反对,唯一的办法就是躲。
  若不是暂时办不到,他都打算移镇了。
  带着家丁出了门,朱来同策马就往总兵府赶去。
  可这边刚出街角,就愕然见着了牵着马,依靠在墙边向着自己招手的陈然。
  “朱大人,好久不见。”
  看着向自己挥手的陈然,朱来同第一个念头就是打马跑路。
  可他实在是做不到,只能是策马来到了陈然身边,翻身下马哈哈大笑“正想去找你呢,最近训练的事情做的如何了?可有什么难处?”
  “自然是有的。”陈然当即点头“下官想买本《纪效新书》,还想给军士们买些肉食补充体力。”
  说到这里,他摇头叹息“只恨财力不足~~~”
  朱来同的白眼都要翻到天上去了‘谁会闲着没事干去训练军汉,还给他们吃肉食?有那银子去醉风楼享受岂不快哉。’
  心中鄙夷,可嘴上却是说的快“这等小事,只管交给我就是。”
  转头就嘱咐身后家丁“速速回府,将书房里的《纪效新书》取来,再寻管家区两千两银票来。”
  家丁们有心劝阻,可朱来同瞪眼喝骂,最终只能是无奈而去。
  这边出府没多远,不大会的功夫,家丁就将《纪效新书》与银票取来奉上。
  《纪效新书》是出版物,在大明不是什么皇家收藏,秘不示人的宝贝。
  总兵副将这种级别的武将,几乎家家都有。
  内里的记载,其实多多少少这些武将们都是知道些的。
  区别在于,没有足够的钱粮供养,知道了也做不到。
  别的不说,训练的时候三日一操,五日一演,寻日里锻身的,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
  别说是吃肉食油了,军汉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来的体力去做严格训练。
  此时递到陈然面前的《纪效新书》,很明显长久未曾翻动,甚至覆上了一层薄灰。
  抬手将灰尘拭去,陈然小心翼翼的将这本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军事著作收起来。
  他不懂没关系,有人懂就行。
  这就叫踩在巨人的肩膀往上走。
  双手颤抖的朱来同,咬牙切齿的将厚厚一摞银票递给了陈然“这是两千两,你先拿去用...”
  说话的时候,朱副将的心中都在滴着血。
  这可都是他多年辛苦的积攒啊,就这么送给这魂淡了!
  ‘我肯定是被这魂淡下咒了!’
  “多谢大人。”
  陈然嘴里说着干巴巴的感谢之语,手上却是迅速收起了银票“大人放心,卑职必当练出一支精兵来。”
  看着陈然策马远去的身影,朱来同悲愤泣血“都是我的银子!”
  没在意朱来同的无能狂怒,回到营中的陈然,迅速安排人手去购买肉食鲜蔬。
  他自己手中有粮,还是精米。
  可人不能只吃碳水化合物,还需要脂肪糖维生素纤维什么的。
  风调雨顺的时候,大明的物价还算是可以。
  只是现在,粮食都不够吃了,副食品的数量自然大为减少,价格也是随之飙升。
  只鸡二百文,只鹅五百文,一斤猪肉更是高达四十文钱。
  按照陈然的打算,军汉们连番训练,每天一顿肉是必须的,隔三差五的来只鸡,大米饭更是要敞开了供应。
  他暂时不缺米,只是买肉的钱,按照千人来计算,一天就得十多两!
  这开销也太夸张了。
  要知道哪怕是陈圆圆这种级别的,打个茶围也不过五两银子而已。
  可看着那些瘦骨嶙峋,满脸菜色的军汉们,陈然觉得这些军汉们连披甲上阵都有难度,更别提与野猪皮们厮杀了。
  所以吃肉,吃饱是必须的。
  至于所需的银两“得想办法再寻个有钱的舔狗。”
  现代军事训练什么的,陈然那是一窍不通。
  不过照本宣科还是能做到的。
  直接就是按照《纪效新书》里的安排去办就完事了。
  他又去堵了一次朱来同,敲来了数百两银子,从蓟县各村招来了一批新兵。
  这个时代的大明,不缺人口甚至是过剩。
  村子里吃不上饭的小伙多了去,有人来募兵自然是应者如云。
  安家费给的足够,来到军中更是大米饭敞开了吃,每天还有一顿肉食。
  这等待遇,让一众新兵们热情饱满的投入到了训练之中。
  待遇如此丰厚,自然也是吸引了本部其他兵马的艳羡。
  不少人都在走门路,想要调入陈然的麾下,甚至不乏家丁之流。
  陈然也收下了一批老兵,不过却是要经过挑选,尤其是要擅长骑射。
  他很清楚骑兵的重要性,花费巨资购买了一批本就该配属的军马。
  招兵的结果就是,所部兵马直接超编,达到了千余之众。
  至于各方的不满,自然是有舔狗朱来同去应付。
  实在应付不了的,像是来自本部中协总兵官朱国彦的压力,干脆就是给赵率教修书一封,请他出面压制。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来到了崇祯二年。
  京城之中,震动天下的魏逆大案,终于是到了尘埃落地之时。
  一众九千岁的党羽被定罪,或斩,或秋决,或充军,或坐徒,或革职各有处置。
  牵连甚广,足有数百人之多。
  其实这些大臣们,以往都是各自不同的朝党,都是在东林党的压迫下,主动或者是被动的聚集在魏公公身边。
  这一次几乎被一扫而空,朝堂上彻底成了东林党的天下。
  东林党一直追求的所谓众正盈朝,历经数十年的努力终于达成。
  整个大明的朝堂,都落入到了东林党的手中。
  与此同时,大明也是真正走向了灭亡。
  一口气拿下了这么多的大臣,抄家也是抄的盆满钵满。
  皇帝拿一部分,东林党拿一部分,其余人等分一部分,算得上是人人欢喜。
  同样拿了一份的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心情却不是那么的美好。
  朝堂上空出来了那么多的位置,许多人都在忙着争。
  尤其是内阁的位置,更是周延儒梦寐以求的。
  只可惜,他不是东林党的人。
  不是东林党的人,自然就没有资格在这众正盈朝的时候入阁。
  心眼也就是比针尖大一些的周延儒,暗地里已经开始搞动作了。
  同时他也准备刷声望储功劳,为自己入阁打基础。
  他求了皇帝,主动争取来了将魏逆要犯首级传首九边,宣扬皇威的任务。
  出发的第一站,就是距离京城最近的蓟镇。
  “陈大人,不是小的不帮忙,实在是我家将军真不在。”
  蓟镇中协总兵官朱国彦的宅院大门前,手中捏着红包的门房,满脸愧疚的表态“非是小的拿捏,将军是真不在。”
  上一个舔狗被榨干之后,陈然就想找个替代品。
  这些时日以来,蓟镇本部的总兵将军们都被寻访了一遍。
  可惜能修改的字幕,却是一直都未曾再出现。
  “兄弟无需如此。”笑呵呵的陈然拍着门房的肩膀“交个朋友,就是不知朱总兵在忙什么?”
  熟练的将红包收起,门房笑容满面的回应“朝廷里的大官来了,礼部右侍郎!”
  陈然的笑容,愈发真诚“原来如此,想来朱总兵要设宴款待,帮我弄份请帖。”
  门房顿时面露难色。
  设宴招待是必然的,只不过有资格入席的起码得是个将军。
  像是陈然这样的千总,真没资格入席。
  两张二十两的大额银票,塞进了门房的手里。
  “陈大人放心,设宴之时只管来就是,一切有我。”
  中协总兵官朱国彦,非常热情的招待了周延儒。
  他在自己的大宅院里设宴款待,还给蓟镇文武下了请帖坐陪。
  来的都是有身份的,武将都是游击,参将,副将起步。
  文官都是知府,参议,同知等等,连县令都没资格来。
  正堂内喧嚣呼和,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在大明为官之人,都懂得什么叫做朝中有人好办事。
  武将自然也不例外。
  在外为将,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来自朝中的支持必不可少。
  数十年前的戚继光,就是得了张居正的支持,才有了后来的赫赫战功。
  哪怕没心思立下功勋,想要保全自己也得朝中有人,出事的时候至少能有人帮忙说话。
  所以一众人等对周延儒的追捧与巴结,自然也是符合大明特有国情。
  “陈大人。”
  大门外迎客的门房,见着陈然到来,笑容满面的上前迎接“请随小的来。”
  “有劳。”
  有门房的帮助,自然无需拿请帖出来,很是顺利的入了府中。
  “陈大人。”一路来到正堂外,门房压低声音“小的在入门左侧后排给您安排了席位。”
  不动声色的将一张二十两的大额银票塞进门房手中,陈然笑着拍了他“有劳了。”
  正堂内的宾客少说也有数十人之多,加上来往的仆役婢女,跳舞的舞姬,奏乐的乐师等等何止百人。
  陈然大大方方的进去,寻着了靠近门口的席面坐下,压根就无人关注。
  “啧啧,总兵府的菜肴,真牛啊。”
  来人太多都是分席而坐,个人面前摆放着菜肴餐盘。
  菜肴极为精美,像是陈然面前的一盘瓜子肉,说是瓜子肉,其实是剔出塘鲤鱼头面部两侧活肉清炒,百来条塘鲤鱼,不过浅浅一盘。
  这活肉很小,形如瓜子,所以称为瓜子肉。
  就这么一小盘,就要几十条的鱼,何止是奢靡。
  还有腌笃鲜的笋汤。
  原本做笋汤,只需将竹笋与咸肉鲜肉同炖,三者相互浸淫渲染,十分鲜美。
  可朱总兵这儿,却是只用肥鸡,火腿腰峰和竹笋中段为料,滋味却是更上层楼。
  看着眼前的菜肴美酒,陈然咂舌“这一席面,没个十两二十两的下不来吧。”
  明朝的银子购买力很高,寻常人家一年开销也就十余两。
  想想眷村里那些野菜配麦麸的军汉与家眷,再看看这满堂生香,端着酒杯的陈然,重重叹了口气。
  “这样的大明要不要救?如何救得了?”
  他是真的头疼了。
  灭了东虏又如何,大明还是这么烂的话,以后还会有西戎,南蛮,被夷还有活不下去的流民。
  这得救到哪一年去,还能不能回家了。
  拯救大明的事儿,真没想象的那么容易。
  主位上的周延儒,穿着官袍留着长须,面容略显清瘦,却是当得上一句好颜色。
  在大明为官,一张好看的脸是必不可少。
  对于众人的吹捧,都是含笑回应,姿态拿捏的非常得体。
  他现在需要刷政绩,需要养望,需要有人捧,当然是笑容满面了。
  “此次奉万岁爷之命,将魏逆重犯传首九边...”
  周延儒声音平和的讲述一番自己的工作,顺道强调了一遍万岁爷与朝廷,对魏逆一案的重视。
  蒙古各部,东虏什么的,在魏逆面前统统都要往后靠。
  哪怕在座之人中,许多都在前两年风靡全国的,给九千岁造生祠的时候掏过钱。
  可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是义愤填膺的表态,魏逆罪该万死,万岁爷英明神武云云。
  “蓟镇乃九边重镇,卫戍京师...”
  周延儒一本正经的说着套话的时候,角落里突然传来一声沉重的叹息,顿时惊的他下意识收声。
  一众心中MMP,表面上却是展现出洗耳恭听状态的客人们,也是疑惑的看了过去。
  “谁这么大胆,就不怕右侍郎生气?读书人可是最记仇的。”
  打断了上官的讲话,这可是极为不敬的事儿。
  本就心胸狭隘的周延儒,面上未曾发作,可心中却是已然冷下。
  略显狭长的眼眸看过去,淡然询问“何人不满,莫不是再为魏逆抱不平?”
  不愧是文人,一句话就将人推到了砍脑袋的边缘。
  现在朝廷的头等大事就是魏逆案,谁沾上谁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