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三万二

  骆一航在办公室里扫了一圈,收回目光。
  村长奶奶那边也找到了资料,招呼骆一航两父子过去看。
  “那片地是原先三旺家的,有十六亩,年的时候,三旺两口子户口迁走,就把地退回村里了,现在属于村集体。”
  “三旺家的去哪儿了?”骆诚好奇问道。
  “三旺家娃有本事,在帝都边上,叫啥清的地方买了两套房,一套写了三旺的名,两口子算买房落户,拿城里医保咯。”
  “这美滴。”
  “可不嘞,享福着呢,咱平安沟的娃都孝顺……”
  村长奶奶和骆诚顺着话头聊起来了。
  骆一航没插嘴,只想着是村里的地,那就好说了。
  等了一会儿,听着村长奶奶的话头都飘到谁谁谁家生了二小子,长的跟他爹一点不像之类之类。
  骆一航赶紧插话打住:“卢奶奶,现在村里包地多少钱啊?”
  “航娃子你要包啊?三旺家那块?”村长奶奶咳嗽一声,打住八卦之心,乐呵呵问道。
  “是有这个想法。”
  “好着嘞,奶给你看看。”
  说着,村长奶奶又从文件柜里找出个文件夹,翻了翻,从里面抽出张表格。
  “这儿嘞。咱村台子上的地属于一般农田,今年镇上给的指导价是一亩,村里可以下浮%,就是一亩,承包期年,每五年一付。”
  所谓的指导价,就是土地流转指导价(即基准价),地方政府根据土地性质、设施、面积、产出等等做出测算规定的价格。
  这个指导价不是强制的。
  承包价格和年限由土地流转双方商定,但是过低的话,上面要查。
  设置这个指导价,就是怕以权谋个私,一块钱一亩,两块钱一亩的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村集体允许下浮%,其实也不是规定,就是個约定俗成。
  上浮则没限制。
  平安沟这边地太多,没人包,自然是向下浮动。
  一亩,十六亩就是,一次交五年,就是三万二。
  “现在包地真贵哦。”骆诚感叹道。
  “唉,可不是么,一年比一年贵。”村长奶奶叹了口气。
  然后她自己也抱怨道:“本来就包不出去,现在越贵越没人包。人家农业公司宁可在下面包的,也不包咱这的。”
  那不当然的么。
  骆一航心说了,山上啥设施都没有,包下来还要先开荒。
  那上面车都上不去,设备都运不进,是不是还得先修路啊,当然没人包了。
  而人家下面平地,不说远的,就说下面镇子外面,虽然承包费贵了些,少的,好的,甚至还有的。
  但是人家有三通一平,有水利设施,交通运输啥啥都弄好的,甚至还能点外卖。
  省事又省心。
  要不是情况特殊,骆一航也不想包山上的。
  唉,三万二。
  三万二就三万二吧。
  骆一航下定决心,郑重说道:“这块地我想承包。”
  “你真要包啊?”村长奶奶十分惊讶,她还以为就是问问呢。
  转头又对骆诚说,“骆诚你也不劝劝。”
  骆诚笑着摇摇头,“娃子大了,有主意,劝不动,让他折腾吧。”
  村长奶奶还想再劝劝,又对骆一航说:“航娃子,种田可累,而且一次最少得包五年,中间不能退的。”
  骆一航蜷起胳膊显摆显摆肌肉,“我力气大的很,不怕。”
  “瓜娃子。”
  村长奶奶劝了两次,见骆一航打定主意,也就不再说什么,抽出张表让填了。
  “晚上谝闲传的时候我跟老家伙们提提,应该问题不大,过两天去镇上的时候就把手续办了。”
  谝闲传就是傍晚的时候村里人凑在村口大树下面聊八卦。
  是平安沟因地制宜的办事方式,晚上闲聊的时候人最全,谝闲传的时候正好走一个村民协商的流程。
  正事办完,回去包包子咯。
  ……
  第二天一大早。
  骆一航一家起个大早收完了菜,装在大筐里让三中和市医院的车拉走。
  两边手续都走的挺快,一天就把签字盖章的合同拿来了。
  交了货,拿了收据,算上了昨天各自带走的那斤,块到手。
  忙活完,再吃了早饭。
  骆一航趁着丁小满还没溜走,抓过来绑上摄像头,让它继续当主播。
  前面那个视频,经过这几天发酵,播放量终于破百。
  “丁小满是只猫”这个账号的粉丝,也终于突破两位数,达到了个。
  前景可期。
  忙完这些,又过了会儿。
  一前一后两辆小面包顺着山路上来了。
  前面那辆破的是强娃的车,骆一航认识。
  后面那辆更破,应该就是让叫来的工程队的车。
  看座驾就是专业人士,做工程的都开五菱,能装人能拉货,越破说明接的活越多。
  下车一介绍,果然是老工程了,是专做农业的,开荒挖地扣棚刨塘子啥都能干。
  四十多岁年纪,晒的黢黑黢黑,这就是专业的肤色。
  这人姓李,叫李正,骆一航随着强娃喊他李哥。
  介绍的时候就一直笑,一副不善言辞的模样,显得特别老实,憨厚。
  还有雷厉风行。
  上来之后水都不喝一口,就要去现场看看。
  “来来来,坐我车,我车皮实。”
  皮实,是对乡下跑工程的车辆最朴实的赞美。
  但是再皮实的车,也是四个轮子。
  四个轮的车,那是真上不去。
  “这个……还是坐我车吧,李哥你车上不去。”骆一航把自家的小摩托推出来了。
  有点小,一般是坐两个人,挤挤的话三个人倒是也行。
  但是不包括强娃这种前凸后翘长宽比稍微有些“出色“的体型。
  “这……”李哥有点为难。
  强娃主动提出,“我腿着。你们先上去。”
  “哪能让你腿着。”骆一航调侃一句,又推出一辆自行车,二八大杠。
  强娃接过来,拍拍肚子自嘲道:“得,正好减肥了。”
  “罗老板对不住了。”“航老板那咱走。”李哥还挺客气,分别递了一句。
  就是这称呼有点别扭。
  别扭也没辙。
  强娃姓罗,骆一航姓骆,这俩姓发音很像,容易弄混,他叫强娃罗老板叫惯了的,再叫骆一航就只有航老板了。总不能叫一老板吧。
  骆一航载着李正沿着土路上台子。
  走上一趟,他就明白为啥不让开车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