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冲荸荠,分蔬菜

  一夜好睡。
  张越打着哈欠从屋里出来,还有点迷迷糊糊的,脑袋也有点懵。
  站在门口仔细回想着。
  昨天晚上闹腾到几点来着?两点?还是三点?
  反正散场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张越性子比较内向,上中学时候家里管的严,大学时候光顾着谈恋爱,一毕业又去支教。
  还真没体验过这种全是同龄人的,放浪形骸,酒到杯干,纵情高歌的聚会。
  只觉得很李白,很苏东坡,很有点儿魏晋狂士的风采。
  感觉还不赖。
  到最后,张越已经忘了自己喝了多少酒,也忘了自己怎么回去的。
  回想了半天,就记得好像是被撺掇的亲了媳妇,还唱了纤夫的爱。
  幸亏不是前夫的爱。
  想到此处张越老脸一红,偷偷往屋里看了一眼,还好,是跟媳妇睡的,没被那个叫刘洋的家伙“玷污”。
  昨晚上撺掇的最狠的就是他。
  白天看着挺正常的人,咋一喝多了就……就……就不太检点呢。
  想到这里,张越打了个激灵,晃晃脑袋赶紧忘掉。
  深深吸了口山间清凉的空气,再美美伸了个懒腰。
  只感觉全身通透,哎呀怎么这么舒服,一点没有宿醉的感觉,不头疼,胃里也不难受。
  难不成自己酒量涨了?
  张越胡思乱想着,轻轻关上房门,免得惊扰媳妇睡觉。
  走到院子里,见昨天晚上的烂摊摊已经收拾过了,烧烤架和桌子板凳都收起来,空酒瓶子全装回箱子堆在墙角,垃圾也被清扫干净了。
  他挠挠头,摸出手机看看时间,才刚刚八点。
  而墙角的杂物间里,骆一航听到有响动,出来,打了声招呼:“张老师这么早,怎么不多睡会儿。”
  张越明白了是骆一航早起来收拾了。
  这时候他本应该客气客气,说说‘哎呀呀你怎么都收拾了,应该等我们一起的嘛,哪能让你一个人干活。’之类的话。
  但是张越内向,说不出口。
  只会讪讪笑笑,说了声,“早啊。”
  骆一航笑笑,往屋里指了指,“灶上熬了粥,熥了馍馍,吃点垫垫。屋里桌上有毛巾牙刷牙缸,都是新的。”
  然后不再打扰他,回到杂物间继续忙活。
  太客气了,太妥帖了,张越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也跟着进了杂物间,问了问,“这是在做什么?要帮忙么?”
  “打算冲点荸荠去,你累不累?不累就一起来呗。”骆一航回答说。
  几次接触下来,张越是看出来了,骆一航,还有他这帮朋友,好像都不咋喜欢客套,说话办事都是直来直去。
  这样子吧……感觉挺好。
  张越马上答应了一声,匆匆洗了把脸。
  然后就被骆一航指使着换上水裤,又扛了一卷水管。
  骆一航自己则拉着水泵和水枪。
  俩人出门顺着田埂来到泥潭边上。
  想当年,要收荸荠,得先放水,然后晒田,再一点点从泥里挖,可辛苦了,骆一航最不爱干的就是这活。
  没想到这才几年啊,科技进步这么快,收荸荠变成了最轻松的活,直接拿高压水枪冲。
  就是洗车的那种高压水枪,配上个柴油水泵。
  进水管直接扔旁边水渠里,反正距离近,都不用抽泥塘里的水原汤化原食。
  准备工作弄完之后,骆一航按下开关,打开水泵。
  突突突一串轻响。
  水渠里的清水被抽起来,灌进骆一航手里的水枪中。
  骆一航两手握住水枪下压,拧开阀门,一股激烈水流从喷嘴涌出冲进泥塘。
  劲还挺大。
  水流哗哗往下,淤泥被一层层冲开,泥塘里霎时间就变得浑浊了。
  而埋在泥里的一颗颗圆丢丢黑溜溜的大荸荠,则随着水流翻出,咕噜咕噜飘了起来。
  张越穿着水裤,跳进泥塘里,一把一把往起捞,没多一会儿就捞起一大筐。
  还挺好玩儿。
  这就叫收获的喜悦吧。
  反正张越玩儿的挺开心,跟個孩子似的。
  一大筐得有五六十斤,足够分了。
  荸荠这东西也没必要全收了,这东西埋在泥里又不会坏,只会越长越大。
  而下次再种要到六月份呢,还早。
  够今天的就得。
  所以骆一航就收了水枪,关上水泵,跟张越俩人抬着筐子回家。
  到家一看,众人已经全都起来了。
  骆诚和张桂琴也回来了,他们昨晚上给年轻人腾地方,在下面骆一航爷爷家睡的。
  老两口起的也早,菜都摘回来了,都是昨天隋娃、刘洋和俩张老师他们要的。
  这会儿一堆人热热闹闹,在院子里摆摊摊分赃。
  家里压箱底的大台秤都搬出来了,点数的、称重的、装袋的分工明确,这是搞起了流水线作业啊。
  苏静眼尖,一抬头看见骆一航俩人抬着筐子回来了,欢呼一声,“上新货咯。”
  马上指使隋娃帮忙,就是帮忙把荸荠筐子抬过来让她亲自挑。
  隋娃听话,过来凑了一把手。
  骆一航跟着把一筐荸荠也抬到分赃现场,让女同志们折腾去,他叫上张越去洗了把手,吃点早饭。
  等再出来,凑到人群中一看,好家伙,东西还真不少啊。
  苏静跟老母鸡抱窝似的,身后大袋子小袋子堆了七八个。
  而且还没完,苏静举着手机对照着念,“晴晴妈妈的装好了,下面是刘帅妈妈的,西红柿四斤,黄瓜二斤,新茄子她也要了,三斤,菠菜咋要了十斤啊,太多了,不给她那么多,菠菜给三斤……”
  “芸芸妈妈抠门,就要了两斤胡萝卜,给她的称准点,千万别给多了……”
  苏静负责说,隋娃负责装。
  苏静念一个,隋娃装一个,还有个编外壮丁刘洋负责给称重量,一堆人忙叨的团团转,一脑门子都是汗。
  还有装到半截准备的货不够了,一群人又呼啦啦冲进田里补货。
  反正乱乱哄哄折腾了两个多钟头,一直到十点多,终于把菜都分完了。
  主要是苏静,各种纠结,各种考量,谁跟谁关系好,谁交情一般,谁就是凑热闹,谁小心眼,整的可严谨了。
  总而言之。
  这几家人一共带走了一百七十多斤,光菜钱就花了两千六。
  其中一百二十斤都是苏静帮别人带的。
  不得不说,宝妈们消费力是真强。
  隋娃家小宝那泡健康的粑粑,广告效果真太好了。
  全都收拾完,装上车,张桂琴和她的新“闺女”们依依不舍告别。
  五个座的拉五个人,七个座的拉一个人,六个人两辆车安排的明明白白。
  刚要走。
  骆一航又提了几袋子菜装到车上。
  隋娃强娃他们不解,“航娃你这做撒?用不到用不到,之前就说了这次花钱买。”
  “不是给你们的撒,让你们送礼用。”骆一航挥手指一圈自家菜地,“我这片地都要卖的,你们看着帮我拉人来,省得我找渠道了。”
  原来是这啊,众人也没推辞,也没为难,直接应下,“行啊,妥妥滴,走了。”
  隋娃和强娃两个车前后离去。
  如今是四月中旬,菜地快到丰产期了,即便是灵气滋养,但是面积摆着呢,总共就六七亩地,丰产期一天最多也就三百来斤。
  搞个小区团购就消化掉了。
  隋娃、刘洋、两个张老师,都有同事有邻居的,随便拉些人就凑起来了。
  所以骆一航也觉得妥了。
  可是骆一航却没想到,后续的发展,却跟他的预想完全不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