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隋大夫

  在小区门口放下张老师,骆一航和强娃开车去市医院接上已经下班的隋娃。
  又是一番“热情交流”之后,一行三人开始了属于男人的夜晚。
  不过在去的路上,骆一航顺便问点事情。
  “隋娃,认识收药材的么,屋里老汉前两年种了些猪苓,该卖了。”
  隋娃大名隋勇,跟骆一航强娃他们都是六年的同学。
  隋娃学习很好,考上了医科大学学的中医,现在在市医院中医科当大夫。
  大夫嘛,肯定认识不少医药相关的人。
  猪苓原材料归药材厂收,跟做成药的制药公司再到医院还隔了好几层呢,不算违反政策。
  以前随便闲聊的时候听隋娃说起过这中间的差异,所以骆一航就直接开口问了。
  隋娃也不废话,直接掏出电话打一个。
  接通之后,在同样的一番“瓜娃”、“瓜怂”热情交流后,说起了正事。
  很快谈妥了明天下午带上猪苓过来,先看看东西,然后根据质和量定级定价。
  挂了电话,隋娃介绍说:“这伙计在学校跟我一个屋滴,关系好嘚很。他学的药理,跑去区里药材厂上班了,说的上话,肯定莫问题。”
  有这话就行了。
  天汉这地方,从古至今一直是重要的中药产区,盛产几十种中药材,其中汉八味更是顶顶有名。
  本地种药材的多,收药材的也多,医药相关的企业同样很多。
  乡、县、区、市各级都有药材厂、制药厂、医药公司之类的企业。
  而隋娃说“区里的药材厂”,全称是兴达中药材加工厂,是天汉市医药集团下属的一个药材加工厂,几十年的老企业了,专做医药原料。
  也就是负责把中药材,从植物变成药物原材料的步骤。
  相对于种药材的农户、药贩子、收购站这条线来说,药材厂属于终端。
  直接找上他们,跨过中间商,一步到位了。
  所以说啊,回乡有回乡的好,办啥事都能找到人介绍。
  隋娃刚说完他跟电话那头人的关系。
  强娃在前面驾驶座上马上扯嗓子嚎了一声:“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骆一航多有默契,都不用给眼色,直接跟一嗓子:“为你穿上嫁衣……”
  “噗!”弯转的太快,强娃直接喷了。
  隋娃气的啊,前面司机不敢惹,大骂一声“滚球”嗷嗷叫着就要冲邻座骆一航下手。
  被骆一航顺手一撇摁在椅子上继续嗷嗷叫。
  “这么激动难不成是真滴?”
  “没准哦,很精神,我们不歧视。”
  “男人嘛,难免有个小乐趣,有个小秘密,很正常。”
  被摁在椅子上动不了,还要被两個无良的家伙调侃,隋娃气的啊,挣扎起来“怒火中烧”照着骆一航身上踹了好几脚。
  骆一航拍拍土没当回事,拉着隋娃亲亲热热转头对付强娃。
  就是这么灵活。
  ……
  一路吵吵闹闹,强娃开着车转进了一个老厂房。
  车停门口,几人下车往里走。
  在骆一航的印象中,这里原来是个仪器厂,也是三线,年初的时候也倒了。
  这个厂子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好,城市化的时候被包进了市区里面。
  现在看来是改成了啤酒广场。
  原来的厂房打了隔断,分成一间一间,每间上面挂着牌子,写着XX烧烤,XX烤串,XX夜市啥的,缠着彩灯,里面外面都摆着桌椅。
  骆一航随着他俩进来,看着新鲜,“啥时候改的,还挺好。”
  “前年吧,你都过年回来,没赶上。”强娃随口答着,一门心思往里走。
  都快走到头了,终于进了一间,名叫《漂亮烧烤》,在这一片算蛮大的,桌子都原木的,两边摆了好多花盆跟两边店隔开,头顶挂着小三角旗随风飘动。
  门口靠墙还搭了个小舞台。
  整的挺文艺。
  四月初的晚上天气还有点凉,这边吃饭的客人大多坐在店里。
  不过骆一航他们不一样,年轻人火力壮,今天又没风没雨的,就得坐外面,外面豁亮。
  支个碳炉子自己烤点不光不冷还热呢。
  点菜自然是强娃的事,哥几个爱吃什么强娃都知道,也不用问,坐下直接点了一堆烤串,凉菜,还有最重要的一箱啤酒。
  哥仨也没用杯,一人先吹一瓶润润喉。
  菜过一堆,酒过两瓶,隋娃上头了,兴致勃勃的开始讲他在医学院的那些诡异传说。
  三个大男人,天还亮着,在酒桌上讲鬼故事。
  要多无聊有多无聊。
  隋娃讲了两个,一点都不吓人,还想再讲。
  强娃听不下去了。
  抢过话题聊起来他跟骆一航在过来路上卖菜的事情,绘声绘色。
  咋接的人,咋拿的菜,咋随便蹭蹭就啃了个西红柿,咋个表情,咋个嘴角的汤汤都不舍得擦,“逗死了,非说航娃的是啥精品蔬菜,斤给了块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隋娃听前面那段还没怎么样,最后听到精品蔬菜,突然支楞起来,说话都急切了,转头就问骆一航:“咋?航娃你家改种精品菜啦?有渠道?”
  ?咋的?
  骆一航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详细解释了一下。
  对自家兄弟,骆一航就不能像对张老师那么“简明”了
  “要说是也是,要说不是也不是。我家里这回弄的要包装下可以说高山蔬菜,昼夜温差大,秦岭山泉雪水浇灌,日照时间超过个小时,炒炒概念就是精品菜。但是没进入精品超市也没渠道,所以也不是。咱自己人,也不玩那些概念,就是山上种的,没农残,品质好些。”
  “但是我能保证,比沪市精品超市里那些都好些。”骆一航想了一下,肯定的说,“好很多。”
  强娃听了也连连竖起大拇指,表示都是真的,味道简直绝了。
  “那就行了撒,明天来时候搞点。”隋娃也不是纠结概念的人,是好东西就行,自家兄弟家的,也不用客气,直接要。
  “没问题啊,明天带来。”骆一航应下。
  反正要看猪苓的,一趟搞定,然后好奇问道:“看意思,你在找这种菜?”
  “唉,可不是么,愁死咯。”隋娃起瓶哥仨再喝一个,开始倒苦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