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看经济学视频又更深,或者说从另一个角度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改变。
  首先就是改变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新事物,而人们往往没有。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新的情况下胜任生存,是取得更好的结局还是更坏的结局,不知。
  因此他们选择了维持现状,因为维持现状的好与坏都是明确的,熟悉的。
  除非是明确的好处,否则人们轻易不会改变。哪怕损失的概率更小,或者收益的概率更大。因为人们往往对损失更加深恶痛绝,失去比获得痛苦.倍。
  从概率来说的话就是哪怕有%的概率获得收益,可能人们都不想尝试,因为痛苦是%。
  当然实际上如果你明确的表示收益可能有%,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承担的,但很多时候这个确定的收益是不可能的,它只是一个大概隐性的,需要自己判断的可能的收益。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尝试原因之一。
  还有当然就是因为群体效应,包括这种环境的影响。就像《乌合之众》里面说的,一个人可能是聪明的,但一堆人绝对是好操纵的。
  人类就是环境的产物。因为上面提到的收益的不确定性让人们更加偏向于维持现状,那么大多数人都会做出这个选择,从而进一步的影响到你。
  你看人们都没有变动,哪怕有一两个人鼓起了勇气做出了尝试,哪怕他们成功了(实际上还是有失败的可能),但大多数人都还是维持现状,因此你不会想到改变,难以真正的下定决心。
  这无疑像是一种恶性循环。为什么说中国人能忍呢?还有一种就是文化的影响。
  自古以来的价值观影响着你这种文化,这种环境以及人类本身的思想。与其说人们趋利避害不如说逃避。
  往往只有到生活进行不下去了,或自己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两种才会进行改变。
  人们没有勇气,也没有底气去面对。规避风险永远是人们做的,但是趋利却不一定。维持现状永远不会错。
  但人生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时候这样反而错的更加彻底。始终要明白,成功只有%。
  实际上你已经是了%了,就看你用什么来对比。收入?健康?心态?%可能还不够。你甚至在某一项能达到%甚至更高,但足够吗?你的生活真的好吗?
  核心点不能变,正如你不能退。你要找到你能够立足的核心点,在这个方面达到%才是真正的成功,而不是追求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话说,那个多吃一口饭也能活下来。我感觉这个观点像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唉,不好找工作啊。下学期在校的时候给他弄几十个简历,我就不信找不到管培生的工作。
  尽量是除酒店以外的,酒店的话把握还是比较大,但确实不怎么想在酒店,太累了。特别是餐饮部,干的跟狗一样。
  老妈叫我尽量别出门,免得有些人不戴口罩乱走把我感染了。
  其实我没有车也走不远,步行十几分钟只能走km,自行车km,电动车km,十几公里。
  想去打羽毛球,真的远。km接近km,自行车来回要分钟。
  明天下午去附近的社区看看什么时候有人打乒乓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