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斩杀好官

  第160章斩杀好官
  为了博野令的事,兄弟两个第一次出现了意见分歧。
  常务皇帝摄政王大帽子满天飞,是非拿博野令为朝廷律法和皇权立威。
  而实际的皇帝却一味的为不杀回护。
  面对咄咄逼人的弟弟,太子和善一笑:“为人臣者,勇于任事是好事,当鼓励之,怎么还要治罪呢。既然摄政王认为,这事地方办的不对,有则改之就是了。内阁立刻责成博野县令,停止收取人头捐。”
  吕谋摇头否定:“监国殿下,如果任何人,都以勇于任事为借口,以好心办了错事为理由,在违反了中央朝廷的法律法规之后,被揪出来就轻轻掀过,那中央的权威何在,法规的威严何在?揪出来了,掀过去,那天下岂不都可以侥幸认为,只要不揪出来,就可以肆意妄为?为此,本摄政王认为,此风不可涨,这个苗头必须掐死。此官必须惩办,告诉天下所有的人,中央的权威绝不可轻视。监国定下的,内阁群臣通过的法律绝不可侵犯。监国威严,绝不可冒犯。臣请监国下令旨,拿办博野县令。”
  这样的口气,这样正规的称呼,让大臣们心惊了。
  这是摄政王在极力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也是为了这个,摄政王第一次,反驳顶撞了监国。
  好脾气的太子,被自己的弟弟当着满朝文武这样的顶撞,一丝怒火在眼中显现。
  吕谋看到这丝怒火,但他却依旧坚定不移的直视哥哥的眼睛,绝不退缩。
  怒火一闪而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让心态平和下来,朱慈烺再次道:“弟弟说的有道理。但法律不碍乎人情,法律无情人有情。这样吧,下监国令旨,申斥博野县令不守律法,责令他将收取的人头税全部退还,罚俸一月。”
  太子监国又退让了一步。这再次展现了太子宽厚平和的一面,也再次展示了他的善言纳谏之心胸。不过也太滥好人了。
  其实也是,这事,其实就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这样处理事最恰当了。你总得允许人家犯错吧,不能像太上皇那样,追求极致完美,不许任何臣子犯错。那就又会出现臣子做事战战兢兢,最终只能不做事,不敢做事的现象出现吗。
  吕谋缓慢走下台阶,朱慈烺有些慌了,因为自己的弟弟爱使小性子,动不动就撂挑子。
  这次,自己坚决不同意他,严惩那个好心办了错事的县令,逆了弟弟意思,这小家伙别是又要一走了之,撂挑子吧。
  群臣也在心中战战兢兢,都死死的盯着吕谋,生怕他真的撂挑子。那不行啊,大明需要你,我们的福利需要你啊,你可别走啊。
  刘宗周和黄道周一见,坏了,这兄弟两个第一次杠上了。而摄政王走下丹阙,在这种情况下,你这意气用事的一走,那么他就再也回不来啦。
  于是两人准备拿出老师的身份,加以阻拦。
  结果还没等两人站出来开口。
  吕谋走下丹阙,转身,恭恭敬敬的给太子监国跪下。
  朱慈烺大惊,豁然起身,“弟弟,你这是干什么,有话站起来说。”
  吕谋梗着脖子跪在那里:“臣弟如此坚持,是为未来大明长治久安着想,为天下百姓永不被苛捐杂税盘剥着想,是为未来接替父皇的哥哥您着想。等臣弟扫平四合,重定宇内,那时候,才需要一个宽宏仁厚的皇上,治理这个国家,再现一个中兴盛世。
  但现在不行。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主持这个摇摇欲坠的大明。为此,臣弟愿为哥哥做个恶人。请哥哥理解臣弟之心,允许我严惩博野县令,为天下树立一个榜样。”然后一个头磕下去,再不起来。
  这番披肝沥胆的表白,当时震动了朝野,感动了无数人,其中就有两位老师和现在的太子监国。这才是兄友弟恭的勇于为东西担当的典范。
  朱慈烺急匆匆走下丹阙,亲手要拉弟弟起来。
  结果吕谋甩开他:“请监国准臣之请。”
  朱慈烺再拉,吕谋再次甩开:“请监国为大明千秋万代,准臣之请。”
  朱慈烺眼含热泪,最终点头:“哥哥我准了弟弟所请了,赶紧起来。地上凉,别冰坏了身子。”
  吕谋这才站起身。转身面对群臣:“本王于非常时期,行非常决断。不再征求诸位臣公意见,行摄政王权力,独断专行:判博野县令蔑视法律,蔑视皇权,擅加苛捐杂税盘剥百姓罪,由吏部派员,将博野县令抓捕入京,在午门前斩首。届时,在京所有官员,地方所有府以上官员,国子监所有学生,翰林院所有翰林全部观刑,不许请假,不许以任何借口缺席。”
  群臣为之肃然。
  西海子,绿柳林中,凉亭飞翼下,崇祯笑呵呵的面对两小:“今天朝堂,你们兄弟杠上啦?”
  朱慈烺笑着帮弟弟遮掩:“不是的,是儿臣这个监国太过欠缺经验,一味的做老好人,所以弟弟在为我纠正错误。”
  崇祯宽慰一笑:“其实啊,你的弟弟处置的对啊。”
  这倒不是崇祯又犯了原先的毛病,大臣有点错,不管是非曲直,就要杀要打。而是从真正的治国高度看待这件事的。
  “你弟弟说的对,重振后的大明,需要一个宽厚的皇帝,让百姓休息,让朝局稳定。但现在这种情况,却需要一个铁血的人主政。三儿甘愿为你这个太子哥哥做恶人,为你将荆棘棍子,砍掉所有的刺,可谓对你爱护有加。等将来,大明重归太平时候,你这个做哥哥的,不要亏待了你的这个好弟弟啊。”
  太子深以为然,兄弟感情更加亲密。
  十天后,被押进京师的博野县令,经过三法司汇审。死罪,斩立决。
  午门广场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刽子手押着博野县令跪在那里,等待时辰降临。
  在京所有的官员,被招进京观刑的各地大员,都拿着军队借给的小马扎,围在刑场上观刑。
  而得到消息的百姓,更是万人空巷。
  就连久病不起的崇祯皇帝,也被抬上了城楼,在太子陪伴下观刑。
  时辰将近,太子监国询问:“博野县,今日处斩你可冤枉?”
  博野县令当着所有大臣和百姓的面高呼回答:“罪臣不冤,但罪臣委屈。”
  监国大声道:“孤知道你委屈,但国法无情人有情。你安心的去吧,孤将厚葬与你,赏赐你家属,使得他们以后日子无忧。”
  博野县磕头:“谢皇上恩典,谢监国仁德。”然后伸着脖子声嘶力竭大吼:“摄政王爱民如此,天下百姓幸也,臣甘愿伏法,以为同僚后来者戒。”
  刀落头掉,但喷出的,却是一腔热血。
  无数围观百姓无不奔走相告:“从此皇上,官府言而有信,百姓再不受苛捐杂税欺压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