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刘方亮的困扰

  滨州城孤零零的矗立在大平原上,一杆大顺的闯字旗在烈日与夏风中飘扬。
  不和谐的是,大旗下站着的,却大多都是穿着大明军服的将军。
  没办法,流寇不事生产,没有自己的军服盔甲,都是缴获的明军装备,有什么穿什么。
  守将,大顺立将军洪志强,手扶女墙,遥望外面的明军,眉头紧锁。
  这一次来的明军,和自己原先见到的有太多的不同。
  不再是老弱民夫充数,清一色的青壮汉子。
  不是一个个骨瘦如柴,而是一个个红光满面强壮精干。
  不再是衣甲破烂,而是装备整齐,透着精神。
  不再是刀枪驳杂参差不齐,只有两种,一种刀盾兵,一种扛着五眼神机。
  不再队形懒散摇摇晃晃,而是队列整齐的令人发指,即便是三人行进,也是排成一队,脚步铿锵有力,每踏在大地上一步,都能跺出一片尘土,气势非凡。
  不一样,太多的不一样,就是质的变化,就是脱胎换骨。
  洪志强对身边的偏将王洪明道:“这次官军反扑,是如此凶猛,看旗号,不是全歼李岩那个叛徒,将少将军李过逼退回河南的第一军,而是什么第三军。什么时候,大明又有了第三军?那大明到底有这样的军多少?来者不善,我们有苦吃了。”
  王洪明流寇习性再犯:“官军势大,我们何必死守一城一地?我们何不弃城而走,和官军野战?”
  洪志强却摇头:“今日已不同往日,正如李岩那厮说的,流寇只能抢掠活一时之命,是不能够做到真正改朝换代的。”说到这里,不由神色一阵黯然。
  心中真的恨透了了牛金星送献策:‘都是那两个混蛋酸腐文人,为争权夺利,逼反了李岩。
  争权夺利,就在这时候,有什么可争的,就不能等到闯王真正坐稳了江山,再争吗?
  这下好了,看看对面李岩的帅旗,说不定,你们已经没得争了。’
  “那我们能守住这座城吗?”
  “守不住也得守,直到刘将军的救兵来,我们才能战斗结束。”然后转身,大声的对亲兵下令:“传令,用麻包石块,封死四门;传令,收集城中所以商民家中余粮为军所用,我们死守到底。”
  转眼间,滨州城内一片哭喊哀求之声遍布全城。
  面对百姓请求留下点粮食度命的哭求,洪志强不为所动。自己,必须像一根钉子一样,订在这里,为自己家将军,守住这山东半壁江山。
  同时,他还期盼,以自己熟悉的大明状况,是不会坚持多久,就会钱粮断绝,自动解围而去的。
  他坚信,这是自己熟悉的那个大明,最后的回光返照,最后的催死挣扎。而自己的权将军,坐镇济南拥兵无数的刘方亮,也会第一时间赶来增援解救自己的。
  济南城,经过上一次满清屠城洗礼,已经残破不堪。旧时候的缺口,到现在还没有封闭,也没有人修缮封堵,就好像是一个老人,留下了一个没牙的嘴巴一样。
  而这一道道坍塌,就成了人们进出的捷径,都已经踩出来了一道道小路。
  当初满清退去,济南,已经是一座死城。
  官府再来,也无钱无人修补,就那么任由在风雨里,继续坍塌崩坏。
  大顺军打过来,就是通过这一道道崩塌的缺口,冲进去,轻松夺城。
  对于流寇这种只破坏没建设的习惯,就更不管它了。() ()
  城内经过两年,人口也没有恢复多少,到处依旧是残垣断壁,野狗狐狸进进出出。不过是十万流寇大军以及他们的家属,才让济南再显现了一点省城首府的烟火气。
  为了满足这些人的需要,才有一些胆大的商贾跟随入住,街巷多少恢复了一点生气。
  经过崇祯十五年满清屠城的摧残,原本恢弘的齐王府,早就没有了旧有的金碧辉煌,大部分都成了断壁残垣。
  刘方亮虽然十几年跟着闯王风餐露宿惯了,但当他进入济南之后,还是选择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行辕。
  为此,他雇请了强征了最好的工匠,抓捕了大批的百姓,对这座齐王府,加以大力修缮。
  几乎拆毁了整座济南残存豪宅的材料,七拼八凑的,终于让这座府邸,再次成为了整个济南,乃至整个山东,最辉煌气派的地方。
  住在这样的宫殿里,刘方亮终于有了一种山东我为王的感觉,终于感受到了十几年征战,带给自己的好处。
  “三年不纳粮,李岩算是害惨了我们了。”面对坐的东倒西歪的将军,刘方亮发出了这样的抱怨。
  一个属下也跟着抱怨:“可不是吗,为了收买人心,我们得信守承诺。可是这十万主力大军,还有十多万归顺的明军的吃喝钱粮,就没了着落。两年前,满清已经将山东以北的富户,扫荡一空,现在,我们是抢无可抢。催捐助饷,我看该催的都催了,倒是弄得富人纷纷造反,官吏纷纷逃跑,也维持不了多久。照这么下去,不出多久,我们就断顿了。”
  “将军,我率军驻守德州前线,四站之地,周围早就赤地千里,无粮可打。将士无粮,恐难坚持,请将军拨点粮食吧。”
  又一个穿着盔甲,却又带着一顶大明文官纱帽的将领也开口:“将军让我做兖州知府,我派来我的手下做各地县官,结果做了不久,他们就开始找我讨要俸禄。现在我按照将军规定,不抢掠了,可我哪有钱给那帮穷小子开饷啊,您这不是难为我呢吗。将军,拨给我银子吧,要不穷兄弟们,就得再干老本行了。”
  听着手下要钱要粮,刘方亮是真的头大了。
  按照李岩的办法治理地方,这真不是人干的,原先流动作战,哪里有这样头疼的事?不但手下们不管自己要钱要粮,还要每月给自己贡献一些呢。
  现在可到好,一停下来,什么烦心事都出来了。
  但为了渡过难关,自己采取了催逼助饷,向富人,向原先的贪官酷吏索要经费,结果事情却更糟糕了。
  刘方亮就纳闷了,自己这里催逼助饷,明朝那里听说定王也在暴力强催,可是,为什么自己这里就要维持不下去了,而他那里却弄得风生水起呢?
  同样催逼,差距结果怎么就这么大呢?
  烦心归烦心,但刘方亮是个明白人,他相信李岩的道理。要想改朝换代,就不能像唐朝黄巢那样,必须要走占领一地,治理一地,一点点夯实根基,最终才能改朝换代。
  李岩这么说了,他也这么做了,而且做的还非常好。就现在,他的老家大半河南,就已经被他建设的不需抢掠,就能供应他的大军征战了。
  自己也必须走他的路子,但在走他的路子之前,就必须面对这不流动和没产出之间的困难。
  但行军打仗,自己和这帮兄弟行,治理地方,自己真没有李岩之能,那还得靠文人。
  于是,刘方亮就看向了自己的军师顾为本:“军师认为,该怎么解决眼前的困局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