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离间匈奴,恩赐商贾!(求订阅)

  第章离间匈奴,恩赐商贾!
  苏角双目瞪大如铜铃,就这般望着姚贾,见姚贾不为所动,这才冷哼一声道:“战机瞬息万变,若是不能抓住此等天赐良机,等冒顿将匈奴势力收复,恐会让匈奴再度崛起,冒顿不比头曼,此人明显更加狡诈,也更加凶狠。”
  “当变则变。”
  “我认为朝廷当改变既有方略。”
  “放弃跟匈奴缓和。”
  “继续对匈奴采取高压态势,不断弱化打压匈奴势力。”
  苏角话语一顿。
  脸上露出几分精明跟干练。
  他缓缓道:“我知道朝廷有朝廷的考量。”
  “但朝廷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恐也是没有想到,草原会发生如此变数,而今时势已变,朝廷当初颁行的政策,明显有些不符合当前形势了。”
  “我认为该随之做出一定调整。”
  一旁涉间也跟着道:“我也认为当做出调整。”
  “时势异也。”
  “若是不能抓住这宝贵机会,等匈奴修养生息完毕,朝廷再想将匈奴遏制住,甚至是继续保持持久的打压,只怕会付出更多代价。”
  “既然如此,不如一劳永逸,趁其病要其命!”
  “打他个措手不及!”
  王离也跟着附和。
  听着营帐内诸多将领慷慨激昂,战意如虹的话,姚贾只是淡淡的笑了笑。
  他笑着道:“诸位将军,切莫急躁。”
  “我知道,草原发生的变动,的确出乎朝廷料想,也让诸位将军心思浮动,甚至不少将军都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只要朝廷能抓住机会,定能重创匈奴。”
  “我姚贾的确不善军事。”
  “但过去天下一统时,也曾涉猎过一二。”
  “所以对军事还是略知一二。”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尤其是这种大仗、硬仗,很多时候看的并不是兵力,而是后勤保障,匈奴在上次征伐之后,退却数百里,而今虽有所归来,但依旧离北原有上百里之遥。”
  “且不说来回传信,让朝廷改变想法,途中所耗费的时间。”
  “就算朝廷此刻就默许诸位将军便宜行事。”
  “但这一路下来的粮草辎重,诸位将军可有眉目跟下落?”
  苏角脸色一沉。
  辎重尚好,大军中就有现成的。
  只是粮草,军营中恐是难以承担住,倒不是营中没有粮草,而是一路北上,不知会打多久,若是时间长达数月,粮草辎重恐会担负不起。
  不过苏角自不会暴露出来。
  他嗡声道:“这就勿用典客操心了。”
  “军中自有定计。”
  姚贾哈哈一笑,并不去拆穿。
  他继续道:“除了粮草辎重,大军行进总要有方向。”
  “如今冒顿弑父,此事一旦传开,定会引得草原纷乱,冒顿又岂会不知这个情况?他定不会停留在原地,而是会选择另寻去处,而这一离开,便无人能知晓冒顿真实的去处跟下落,等军中打探到消息,更是不知是多久了。”
  “而且马上要入冬了。”
  “北疆的冬季非比中原,天气苦寒,就连牲畜很多都难以抗住,又何况是人?一旦大军北上,突然遭遇各种极端天气,诸位将军又当如何应对?”
  “而且天气越苦寒,对粮草耗费越大。”
  “如此高额的开销,当真是长城军团能承受的住的?”
  “再则。”
  “在大军行进中,若是为冒顿知晓,而冒顿暗中设伏,让其找到机会,重创了秦军,到时岂不给了冒顿弑父后,在匈奴中重新树立威信的机会?”
  “这么多未知情况,诸位将军又岂能夸下海口?”
  “这岂非置万千将士生死于不顾?”
  苏角等人沉默。
  姚贾摇摇头,沉声道:“而今上将军不在,但我相信,就算上将军身在营地,恐也不会支持你们贸然出兵的想法。”
  “这根本就是去送死!”
  “而你们之所以意见如此一致,其实并非真就认可去讨伐匈奴,只是想借着这个理由,让朝廷放弃跟匈奴缓和的想法罢了。”
  “这般心思太过简单了。”
  闻言。
  苏角等人不置可否。
  他冷声道:“那依先生之见,就该跟匈奴缓和?”
  姚贾坚定的点了点头。
  他笑着道:“在我看来,草原发生变动,其实更利于朝廷跟胡人缓和。”
  “这是为何?”苏角一脸不解。
  姚贾抚了抚须。
  眼中露出一抹精明跟锐利。
  他笑着道:“冒顿是靠弑父上位的,而头曼单于统领匈奴时间很长,其中定有不满冒顿的,甚至还可能有想为头曼报仇的,所以匈奴内部,其实是存在着分歧跟争端的。”
  “既然存在着分歧,那便意味着可以离间。”
  “据我对匈奴的了解,匈奴中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都尉等贵族,而过去头曼单于更偏爱阏氏之子,因而匈奴王庭中,定有不少势力倒向阏氏之子,而今冒顿弑父,这些势力担心遭到清算,定会极力反对冒顿上位,也会百般阻拦。”
  “若是朝廷这时派人前去缓和。”
  “这些部族又当如何?”
  闻言。
  苏角目光一凝。
  他不确定道:“或许会倒向朝廷,不过匈奴毕竟跟秦人互为血仇,想彻底倒向也不太现实,多半只是互相利用,借朝廷之势威逼冒顿。”
  姚贾点头。
  他笑着道:“那朝廷就借给他们势。”
  “让这些匈奴部族一定程度上,不得不依靠朝廷,从而跟冒顿分庭抗礼,而朝廷则能从中获利,但朝廷自不会因此跟冒顿决裂。”
  “而是当左右逢源。”
  “先跟冒顿有嫌隙的势力亲近,以达到缓和的目的,从而为其提供一定的物资,让其势力做大,继而倒逼冒顿不得不向朝廷低头,朝廷便能借此谋取到更多利益。”
  “与此同时。”
  “冒顿早年在大月氏差点身亡。”
  “定是怀恨在心。”
  “等他执掌大权后,定会对大月氏报复,朝廷同样可派人跟大月氏缓和,如此,几乎整个草原,都不得不仰仗大秦而存,当然这种只是表象。”
  “也只能持续一段时间。”
  “草原终究离朝廷太远了,朝廷就算有心驰援,也有心维持草原的分裂状态,多半是难以做到的,假以时日,匈奴定会再度一统,不过在此之前,朝廷定能从匈奴手中,获取到十分丰厚的回报。”
  “而这就已经足够了。”
  “朝廷获利,自然是草原失利,这同样削减了草原的实力。”
  “若是朝廷当真能始终拉拢一部分草原势力,未尝不能让草原再度分裂,只不过这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跟投入,朝廷目下恐没有这么多精力去做。”
  姚贾轻叹一声。
  他内心是真的认为这是一次机会。
  一次分裂匈奴的机会。
  只是现在朝廷实在腾不出手,也实在没这么多精力,不然以草原现在的乱象,未必就不能让草原分裂,不过姚贾也清楚,这个想法不太容易实现。
  自头曼统一北方草原后,便建立了一套新的体制。
  单于庭所在的位置,往往是水草最丰美的地方,而冒顿目前就占据了。
  只要给他时间,以单于庭的底蕴跟资源,冒顿的实力一定会超过其他部族,草原再度一统其实是可以预见的。
  除非秦廷强制出兵干预。
  但这不现实。
  为今之计。
  便是利用匈奴内部矛盾,给予一些部族优待,让冒顿不得不心生忌惮,从而消耗匈奴的实力,继而在一步步物资交换下,让冒顿不得不低头,或者是加快对其他部族的讨伐。
  而这都是朝廷乐于见到的。
  听着姚贾的分析,苏角等人若有所思。
  他们自然是听明白了。
  姚贾的想法很简单,便是拉拢分化,加剧匈奴内部的冲突,逼迫冒顿不得不向朝廷低头,或者付出更多代价强行讨伐,无论冒顿如何选,最终为了平息内部愤怨,冒顿都需向朝廷低头,并借此付出一定代价,换取一些资源,以笼络其他部族。
  这种方法的确更为狠辣。
  也更遭人嫉恨。
  只是以冒顿敢当众弑父的行径来看,他又岂能咽的下这口恶气?定会派人在暗中使坏,或者指使一些匈奴人南下劫掠。
  到时北地岂能安稳?
  但一想到姚贾之前所说,苏角等将领也默然了。
  朝廷不在意过程。
  只在意结果。
  只要最终结果是好的,中间会发生什么状况,都不在朝廷的考虑范围,即便北地民众恐会因此人心惶惶,但朝廷也不会有任何动摇。
  苦一苦底层!
  随即。
  苏角想到了军官学院。
  或许朝廷正是考虑到了这些,所以才特意设立军官学院,为的就是让底层军官能在这一次次小规模冲突下,快速的成长,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
  只是想到这一系列。
  苏角心中生出了一个很荒谬的念头。
  便是朝廷会不会早就猜到了匈奴会发生变故,所以才制定了这一系列的举措?
  不然头曼单于若是在位,因匈奴跟朝廷之前的连年厮杀,根本就没有缓和的可能,头曼单于也不可能缓和,这若是开了口,他在匈奴的威望无疑会大损。
  头曼单于又岂会做这种事?
  唯有草原生出变故,草原进一步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匈奴跟朝廷才有缓和的可能,而这还不是匈奴主动缓和,而是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
  很快。
  苏角就摇了摇头。
  他感觉自己这想法太荒唐了。
  他们都是才知道匈奴发生了变故,远在数百里外的朝廷,又岂能比他们还快知道?又怎么可能提前这么早就做好布置?
  这根本就不可能。
  这时。
  其他将领也想到了军官学院。
  涉间道:“朝廷设立军官学院,就是为应付这些冲突?”
  姚贾点了点头。
  他笑着道:“局部冲突在所难免。”
  “朝廷也要防患于未然。”
  “而且军官学院的设立,也是便于更好的取材于‘仕’。”
  “而今殿下的想法越发成熟,目前在关东不少郡县,也开始征发士卒,等到这些士卒在这些冲突中得到提拔,也能进一步让这些政策深入人心,这同样是殿下的心思。”
  苏角等将领连忙作揖。
  王离凝声道:“典客的意思,是朝廷会加快士卒的轮替?陆续用一部分关东士卒,替代原先的关中士卒?”
  姚贾颔首道:“朝廷的确有此意。”
  “而今长城军团的三十万大军,大多出自关中,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为国多年,也离家多年,朝廷又岂能一直置之不理?从殿下推行‘士官转职’后,朝廷同样开始谋划,让这些老兵,陆续的返回家园。”
  “只是这还需要时间。”
  “但据我估计,若是在接下来几年内,有关东出身的士卒,飞速的成长起来,或许能极大的带动关东地区民众入伍的想法,到时关中的老兵,也能更早的返回。”
  说到这。
  姚贾刻意顿了下。
  王离尚有些没听明白。
  而苏角跟涉间两个老油子却听明白了。
  这是让他们多加‘注意’关东出身的‘人才’,只要符合条件,便尽可能的提拔,以此来彰显大秦的公平,同时吸引更多关东民众入伍。
  对此。
  苏角跟涉间对视一眼。
  眼露一抹犹豫。
  发自内心的,他们对关东士卒是有些抵触,但那些沙场老兵,随军太久了,也该退伍回去了,而且朝廷的想法是对的。
  南疆北地八十万大军。
  这么庞大的军队,全部来自关中。
  对关中青壮的消耗太大了。
  该休养了。
  “那现在就派斥候或者官吏去联系匈奴各部?”苏角好奇道。
  姚贾摇头。
  他冷笑一声,淡漠道:“现在派官吏去找匈奴,多半是凶多吉少,这种事就交给那些商贾去吧,朝廷前段时间已知晓,北地不少商贾暗中跟匈奴部族有勾连。”
  “他们既有联系渠道,那就让他们去。”
  “若是死了,也就死了。”
  “若是成功,他们也可从中分一杯羹。”
  “这是殿下对他们的法外恩赐。”
  闻言。
  苏角等人并无异议。
  如今匈奴局势不明,就直接派人前去,的确太过危险,让商贾先去探探路,显然更合适,也更容易达成目的。
  苏角等人齐声称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