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年轻人,无国、无族、无天下

  诸天:从斗罗开始落墨正文卷第六百九十四章.年轻人,无国、无族、无天下还请诸位宽心?
  我们一点都不宽心好吧!
  您知不知道人家早已料到你要来了?
  细思极恐之下,灭绝师太的脊梁骨都止不住凉了一下,绷着一张脸,目光从林朝辞身上落到张三丰身上,又从张三丰身上落回到林朝辞身上,本想说些什么,却忽而意识到说什么都不太好,因为她们目前跟林朝辞是敌人,放狠话不现实,她们峨眉派又不是那种没良心的人,道谢也不太妥当,容易露馅,一时半会儿的,灭绝师太反倒把自己为难住了。
  林朝辞似乎看出了灭绝师太的为难。
  不过,还没等他开口,同样看清局势的赵敏就给灭绝师太解了围,含沙射影,一语双关:“原来是武当派的张真人,今日您能登门见赵敏,实属赵敏之幸,赵敏不知您要来拜访,有失远迎,还望赎罪……就是这万安寺的大门挺贵的,便是张真人因赵敏的一时之失收了冷落,可这门是无辜的呀,何至于此,何至于此……赔吗?”
  张三丰不想与元朝接触。
  他都一百多岁的人了。
  功参造化,自成格局。
  且,与灭绝师太不一样,也与郭靖等人不一样,对如今是大宗师的张三丰而言,他深刻认识到宋朝打不过元朝的原因,并非是战术太落后,也并非是士卒不齐心,更不是什么军械不整备、战略走向性的错误,而是宋朝的根子烂了!
  一句话:宋朝的男儿没骨头了!
  这并非一本武穆遗书能救的。
  也并非一本九阴真经能救的。
  更非千千万万的侠客能救的。
  什么能救?
  只有打烂了重来,在满目疮痍的山河中孕育出真正的男子汉,拥有号召力,并能逐鹿天下,就像当年敢喊出“贫道张角,请大汉赴死”的太平道首领张角一样,类似于这般的起义军首领,方有可能驱除鞑虏,复我河山!
  这是他张三丰做不到的!
  故此,从那个射雕大侠与神雕侠侣的时代中走过来的他,一点都不想与元朝刀兵相见,不是他怂,而是刀兵相见之下,一切死伤都没有价值,如果他武当派的死伤不能唤醒天下的仁人志士,那么,他武当派就算是死绝了,这个天下现在是元朝的,将来就还是元朝的,不会变。
  所以,他学会了忍耐。
  就像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一样。
  就像一统六合的秦始皇一样。
  像那忍胯下之辱的韩信。
  与那垂垂老矣的司马懿。
  保存实力,以待天时。
  这就是他明明凭着一身大宗师的实力可以威慑元朝,却从来不出手刺杀元朝帝王将相的原因。
  杀了一个,又能怎样?
  明天,新皇帝就会被选出来。
  杀了一群,又能怎样?
  只要蒙元的利益群体不散,坐在那个位置上的将会是一位如汉献帝一般的傀儡小皇帝,到了那时,天下会更乱,因为现在是这个有能力的皇帝坐在那个位置上,他考虑的是让天下稳定,这是他的天下,就像是他一个人的财产一样,而换上去个傀儡,就不会懂什么天下,从一人的意志变成多方势力的利益竞争。
  只是,他想保存实力,不想与元朝刀兵对峙,可元朝对此却也心知肚明,时时刻刻在找他的麻烦。
  就像是一场游戏。
  他们在游戏规则上较量。
  都可以压线,却绝不能过界。
  故此,被抓住软肋的他,在这场游戏中已经失去了先机,不过,后发先至,他也不是没见过。
  没到尘埃落定的那一刻。
  轻言胜利,往往就会失去胜利。
  那么,能救一个,自是先救一个。
  眼见赵敏没把关注点放在峨眉派这些人的身上,张三丰也乐得如此,为此,不惜把战火烧到林朝辞这边,打定主意要给峨眉派创造撤离时机。
  有他在,就像有了一盏灯。
  即便灯火明灭不定。
  旁观者也会本能的看向他。
  这便是一个不算计谋的小计谋。
  故此,一点不见怯,笑着回答道:“武当派虽属道家,却也有几分薄产,不过,在赔偿这万安寺的大门前,老道也有一笔账想请敏元郡主帮忙算算——你们蒙元,在北方一地杀了足有三千万的汉人,把北地近乎屠之一空,按账分先后,计算偿还,敏元郡主是不是应该先还一下这笔账,然后,再跟老道算算这扇大门该赔多少钱啊?”() ()
  赵敏忽而沉默了。
  祖宗没格局,后辈黑锅扛。
  杀了有没有三千万人,她不知道,反正北地十室九空,这是有记载的,也别怪附近的几座王朝都在针对她们蒙元,她们的老祖宗杀的却是太狠了。
  总以为能用恐惧治理中原。
  就像治理那些西域的蛮夷一样。
  殊不知,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也,对付蛮夷用拳头没错,你给他好脸色,他就敢蹬鼻子上脸,可中原人并非蛮夷,蒙元没能一口气把中原人吞掉,那么,最终就只能被中原人慢慢蚕食而死。
  忽然间,赵敏就有点怀念成吉思汗了。
  别怪蒙元十九部都崇拜这位老祖宗。
  哪怕死了这么多年,还是很崇拜。
  人家的境界确实是她们达不到的,早在多少年前,就把郭靖安排成了宋王,还想要把华筝公主许配给郭靖,华筝公主可是人家最受宠的女儿,是包括托雷在内,所有儿子最疼爱的小妹妹,有妹夫做后盾,第一不影响蒙元西征的脚步,第二也与中原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如果郭靖按套路走,他与华筝的儿子或女儿,就是元与汉的桥梁,元朝再也不必为后勤担忧,如今这份仇恨也就不会产生。
  当然,郭靖没按套路走。
  可这也不能怪成吉思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能让她赵敏隔了三代人仍拍案叫绝的计划,说真的,她赵敏是心服口服,尽管这位老祖宗该狠的时候是真的狠,若非林朝辞当时手下留情,她怕是就成了成吉思汗对郭靖示好的反派了……
  不过,赵敏这边闭嘴了,火力全开的张三丰却没停火的意思,话锋一转,拿出了几分青年时的脾气,激将法玩的很溜:“小伙子,看伱的相貌,应该是北方人,就算不是北方人,你的七大姑八大姨,或是更远的亲戚,难道就没有被蒙元骑兵屠戮过?为了活命屈服,不丢人,可为虎作伥却还洋洋得意的自以为是,到了地底下,你就不怕亲戚找你讨命吗?”
  “比起那些,我觉的,还轮不到亲戚来向我讨命。”
  “第一个来向我讨命的是谁?”
  “是羊奶。”
  “因为我是被羊奶喂到大的。”
  “啊不,应该说,我是被羊奶喂到能吃饭的。”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羊奶,怎知羊奶没命?”
  “第二个呢?”
  “应该就是粮食了。”
  “天南海北的粮食都有。”
  “就说那大米。”
  “被我吃了后,稻壳该有多伤心啊?”
  “第三个就是各种蔬菜和肉了。”
  “尤其是吃饺子。”
  “把那肉剁的稀巴烂。”
  “多残忍?”
  “它们也都是活生生的肉啊!”
  林朝辞自顾自的发着癫。
  主要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这套理论太无敌了。
  再配上他的毛笔。
  什么?
  你说大米不可能有生命?
  好好好,非要跟我犟是吧?
  信不信我一笔下去,大米活过来,并跳起来,给你两个大嘴巴子,问问你——你瞅啥?
  张三丰也是道家的。
  对于庄子的经典,自是读过的。
  不敢否认先贤。
  也没心思和林朝辞辩论。
  他把战火引到林朝辞身上,本就是为了给灭绝师太等人创造撤离的机会,眼见灭绝师太等人走了,立马不装了,随口扯了一句不知道正不正确的评价,自顾自的给林朝辞上了个认证:“年轻人,无国、无族、无天下!”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嘛!
  你又不是我。
  你怎么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求收藏,求评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