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洛阳的小繁荣

  郑白渠开发工程,长安到洛阳的道路维修,以及洛阳到荥阳之间的运河疏通,几乎就是刘泰在决定休养生息后,整个炎汉最重要的三个工程。</P>
  简单的说,这三个工程郑白渠的开发自然是为了长安这块地方能自给自足,完成粮食供给,为讨伐蜀地做准备。</P>
  而长安到洛阳的道路维修是为了让洛阳的物资运输到长安。</P>
  至于洛阳到荥阳的运河,则是为了吸取河北与中原的资源。</P>
  终于在刘泰休养生息一年后,洛阳到荥阳的这条运河顺利开凿出来。</P>
  只不过,比这更加让世家感觉到震惊的,是这消息是通过王羲之的新闻部,向刘泰治理下的城市传播的。</P>
  刘泰对王羲之道,“我知道,让消息传递到炎汉的每一个角落并不容易,但你掌握朝廷的口舌,传播朝廷的政策,必须要想办法让朝廷的声音,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到整个炎汉,</P>
  同时也只有这种方式,能把你发明的简体字最大限度的推广出去!</P>
  只要让所有识字人读懂报纸,那就不需要我们去传播,简体字必被天下汉人接受!”</P>
  王羲之听到刘泰的话,却也不由热血沸腾。</P>
  对王羲之来说,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定鼎江山之策,王佐英雄之才,但是自己本来走的路线就是风流名士的路线。</P>
  而如今自己最擅长的字被刘泰所肯定,尤其是刘泰还给自己安排了这么贴心的位置,王羲之感激涕零。</P>
  毕竟王羲之通过在这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这本来就是一件提升名声的事。</P>
  更不要说自己还能决定谁在这上面发表文章,别得不说,天下士子谁不给个面子。</P>
  而刘泰也知道报纸的地位,也跟王羲之说清楚了,最前面的几页板块是要留给朝廷的,比如朝廷下达了什么样的政策。</P>
  但后面板块你自己看着就是了,但作为朝廷口舌,这上面发表的文章必须是正文,不能有任何政治上的问题。</P>
  王羲之自然明白,尤其是他本来就是走名士路线的,玩弄这个更是得心应手。</P>
  刘泰为了配合王羲之,活字印刷术这种并不是非常适合华夏的技术,开始被刘泰弄了来。</P>
  毕竟对华夏来说,一般只是印刷布告或者书籍,雕版印刷术就足够了。</P>
  在发明出了笔墨纸砚之前,雕版印刷术怕就已经被弄出来的。</P>
  最典型的例子就算传国玉玺,刘泰偶尔看着传国玉玺上面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多少也会有几分激动,但不可否认,至少传国玉玺的出现时间比笔墨纸砚要早一些。</P>
  但活字印刷就不一样了,因为活字印刷需要经常重新排版,导致了它的寿命没雕版印刷来得长久,又加上各种书籍传播什么的,有雕版印刷就足够了,根本就没有活字印刷的需求。</P>
  自然的,活字印刷刘泰也没提出来,因为真没有必要。</P>
  但现在不一样了,既然弄出了新闻部,需要每天发布不同的报纸,那么活字印刷术自然也就只有顶上了。</P>
  当然,伴随着新闻部到来的也不仅只活字印刷技术的需求。</P>
  刘泰给王羲之的死命令就是,给伱三年的时间,从西凉到幽州,我要朝廷的消息,最迟一个月之间之内,就能够顺利的传达下去,要让边疆地区清楚的知道朝廷发生了什么。</P>
  刘泰很清除,一个帝国的有效控制范围差不多是一支精锐能够在三个月之内直接开播过去的地方,因为这一支军队到了那里,基本上都能摧枯拉朽的毁灭掉。</P>
  但有的时候只要信息沟通顺畅,让地方清楚知道朝廷的意思,那在有效范围内的掌控力会进一步提升。</P>
  毕竟在古代最大的问题,就是朝廷与地方的沟通成本问题。</P>
  别得不说,一个将领丢到了地方十几年的时间,哪怕你很想要信任他,但时间久了也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信任他。</P>
  而同样的在地方的将领完全不知道朝廷的风向,结果被召集回去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对于将领来说也有几分的风险,毕竟谁都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到底是什么。</P>
  所以,必须要官方自己的口舌,把朝廷的风向向着边疆或者地区传播。</P>
  哪怕持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有关系,总归比边疆疑心朝廷,朝廷疑心边疆的好。</P>
  当然,这新闻部所带来的最大震撼,还是世家,因为一直以来大汉也好,晋廷也好,玩的都是精英政治,又或者说有什么事情都是朝堂商量后,才最终下达决定的。</P>
  但这过程,或者里面的激烈交锋,基本也就只有当事人才知道。</P>
  现在,刘泰让王羲之弄出了这个新闻部后开始变得有几分不一样了。</P>
  因为朝堂上谁谁谁在这新闻版面上发表了什么意见,谁谁谁在朝廷中任免了什么职务,谁谁谁真的在朝廷中干了什么事情,这些上到世家豪族,下到黎民百姓全部都知道了。</P>
  而位卑未敢忘忧国几乎是汉人们天生自带的觉悟,毕竟他们也很想要知道,朝廷的决议到底是怎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之中自己到底是有得有失。</P>
  所以莫说世家每天便订阅了一份这种朝廷的报纸,很快民间哪怕不识字的人,也都开始逐渐围着军史听这报纸上的消息,以求自己吹牛时多点原由。</P>
  而在这过程中,新闻部卖的报纸每份也就一文钱,即使如此也并不愁卖。</P>
  毕竟对真正懂行的人来说,都知道如果自己能够读懂上面的消息,必然一字千金。</P>
  当然,很快民间也开始出现了类似的小报,但就事实而言,现在现在的环境中,很多小报纸是存活不下来的。</P>
  没办法,刘泰的报纸发行全国,但却切切实实的把销售网络覆盖到了整个大汉,每日销售的报纸至少也有两三百万份,其中还有一些是给成汉与晋廷的人买去的。</P>
  毕竟他们也是想要了解现在的炎汉,结果发现自己用心去打听,还不如炎汉报纸上的消息来得清楚,自己好不容易养得细作传过来的消息,未必有这报纸上的消息来得快捷。</P>
  但现在刘泰定都了洛阳与长安,但真说起来,现在这两处的人口也都四十万以下。</P>
  刘泰靠着整个大汉的市场能够平摊掉成本后还能有所赚头,但其他小报如果也一文钱以份,能够卖出个万份就很不错了,但万分报纸又赚什么钱,连打听消息的狗仔都请不起。</P>
  只能说,现在两个首都过于低密度的人口,还支撑不起报业,至于那种能够遍及全国的报业,自己靠得是朝廷的驿站系统才能这么玩,你是什么家伙,也敢这么玩!</P>
  不过即使如此,刘泰也已经做好了随着人口增加,那么必然也是会出现私营的报业。</P>
  自己到时候就能按照每个郡县的人口推出准入门槛制度,一些小的报社就算了,但大报社自然是一找一个准,而一些地方性的报社,自然会把那些小报社兼并掉。</P>
  说实话,因为古代的生产力水平的原因,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能够到达州级别,甚至跨越州级别的报社,某种程度就是集体政治力量的缩影与口舌,也方便地方与朝廷的直接沟通。</P>
  总而言之,对刘泰来说,新闻部只是自己作为将来统一之后,进行全面扫盲教育的铺垫,以及朝廷向着地方传达消息的口舌,至于下面的世家或者百姓怎么想,刘泰不在乎。</P>
  现在,荥阳到洛阳的这一条运河顺利竣工,甚至还配上了墨色图画,来向着吃着运河利益的河北与中原地区的世家,他们自然而然向着洛阳而来的商贸就变得更加丰富了。</P>
  毕竟就算他们也都清楚,荥阳只是中央枢纽,洛阳才是炎汉真正的经济中心。</P>
  而一直到这一条运河真正的开通,大量的物资人口资金涌入到了洛阳,这个时候,刘泰当初的针对洛阳的规划才开始发挥出作用来。</P>
  什么村落提供菜蔬,什么村落提供肉食,什么村落提供马匹,什么村落提供家具,更重要是,在洛阳的几个市集更灯火通明,刘泰针对性设计的马路,面对着汹涌的马车进行分流。</P>
  在当初布局的兜底下,大量涌入的洛阳的流动人口,快速把洛阳这座原本还有几分空荡荡的城市很快填得充裕起来。</P>
  但即使如此,整个洛阳的秩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相反,被刘泰调度回来管理洛阳的郗鉴很快发现这波涌入的人流,不但没有给洛阳造成什么冲击,甚至随着洛阳消化了这一批的人口后,甚至洛阳依旧有几分空荡荡的。</P>
  “怎么感觉洛阳还是填不满呢?”郗鉴却有几分茫然。</P>
  因为按照正常道理,这么多人流量涌入到了洛阳,不说本地人跟外地人争夺资源,就单单是一时间没那么多的产业供养这么多人总归会造成粮价或者其他生活物资的波动吧。</P>
  基本上要开始要制造新的城郭,把这么多人给包裹入这城市中。</P>
  但现实却是什么都没有,相反,随着人口的涌入,整个城市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化掉了这么多的人口,仿佛所有进入到这个城市的人都能够在这城市找到归属一样。</P>
  只不过郗鉴很快便是发现,当初自己管理之时,觉得某些产业与洛阳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远,原本是打算手动调整的,但在知道是刘泰的布置后,郗鉴也不敢擅动。</P>
  只感觉自己治理洛阳几年,有了经验,再上书刘泰进行劝谏,毕竟刘泰是讲道理的。</P>
  但现在,郗鉴马上就明白了,当初自己觉得每一个村落供给有些太远了,但现在随着大量人流量的涌入,正好承接了这部分人流。</P>
  即使如此,现在洛阳周边的村落也算不得细密,依旧还有着非常多的冗余量。</P>
  “陛下当初规划的洛阳到底是多大,能够容纳多少的人口啊!”郗鉴不由对刘泰的目光感觉了几分的茫然。他知道刘泰厉害,但是每一次刘泰的眼光都会刷新自己的认识。</P>
  现在,郗鉴管中窥豹的仿佛又看到了刘泰那种莫名的精准而长远的眼光。</P>
  很显然一开始刘泰规划洛阳的时候,就是冲着容纳百万级别甚至更多的人口去的。</P>
  但问题是,从始皇帝以来,华夏土地上就完全没有诞生过百万级别的人口的城市,刘泰又有什么信心会认为,洛阳会成为百万级别的城市。</P>
  但看着刘泰打通了永济渠,又打通了荥阳到了洛阳的运河,让整个北方的物资与人口向着洛阳汇聚,仅是这便让洛阳已经有了想百万级城市冲击的可能,显然现在的局面早就在刘泰的预料之中。</P>
  更不要说,如果刘泰统一天下,打通了南边的城市,把南边资源与人口吸引过来呢!</P>
  郗鉴想这里呼吸都急促起来。</P>
  没办法,郗鉴是真正在管理着洛阳,并且亲眼看到,洛阳到荥阳之间的运河打通之后,洛阳的前后变化,以及洛阳真的有冲击百万人口城市的可能。</P>
  同时这让也郗鉴忍不住去想,这段运河的开通,引来了中原与河北的人口,那如果向江南那边再开辟运河,这所带来的人口会有多少,那自然是可想而知。</P>
  尤其以刘泰这种最是希望大建大建再大建的人,都已经为了打通渤海与黄河修了一段永济渠了,那再为了更进一步的掌控国家,修建一条沟通长江的运河又算得了什么!</P>
  如果换了其他的人,这肯定会被认为是神经病。</P>
  但是换了刘泰,郗鉴甚至怀疑,这原本就是刘泰的计划。</P>
  所以洛阳才会留下这么多的冗余,为得就是承接整个华夏的资源!</P>
  郗鉴为自己想到了这里,不由冷吸一口凉气,但马上双目中却是流露出了兴奋的光芒。</P>
  毕竟对于华夏的知识分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一统天下更加的激动了。</P>
  而刘泰在当初占领洛阳时,便已有统一天下的心思,那对郗鉴来说,自然太好了!</P>
  当然,郗鉴感觉事情很好,但刘泰却并不这么觉得,因为成汉居然主动进攻了!</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