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宋朝与景朝

  又是一个夜晚过去了。
  今日是贾瑜出城的第四天,王怀川上书后的第七天。
  贾瑜率人一共在城外突击了三次,前两晚俱是大获全胜,只有昨晚空手而归。
  想必是城内的盐商得了消息,学了聪明。
  贾瑜并不气馁,两次抓捕之下,他共计缴获了私盐近八十万斤,现银两千四百余两。
  需知景朝去年全年的官盐产量就在六亿五千万斤左右。
  扬州私盐之猖獗可见一斑。
  他看了眼身后略显疲惫的众人吩咐道:“今日之后暂停缉捕,尔等在城外自行操练!”
  又唤来宝柱,直接将缴获的现银全部拿出来,当场发放给众人。
  在除去伤亡抚恤之后,零零散散的一个人也能分到将近十五两银子。
  贾瑜骑在马上,对身前众人拱手行礼道:“诸君随我杀贼辛苦,此番缴获我不留一分,尽皆分出犒赏诸位同袍兄弟!”
  看到众人分了银子,士气高涨。
  贾瑜又趁着这个时机说道:“诸位!我师王公数日前已奏请圣上,在扬州专门设立一营,用来缉捕私盐,打击盐贩水匪!”
  “盐贩虽凶,但若比起草原九边上如毛心血的胡虏,却又逊之远矣。”
  “若有哪位兄弟有意从军,建功立业,可速速报于我知晓,日后新营成立也是混个把头当当,岂不美哉?”
  他在这里大吹法螺,手中天子圣旨、兵营虎符是一个都没有。
  偏偏身后的众人还真的信了。
  这三日夜里,贾瑜随众人一同操练,一同冲锋,一同杀敌,表现如何自然落在这些人眼里。
  如今他们对于贾瑜的话已经是万分信服。
  当下就有一个大汉出列说道:“某愿意追随将军,共除国贼!”
  贾瑜哈哈大笑道:“好壮士,有壮士相助,瑜如刘玄德得赵子龙!”
  他环顾一下,略作犹豫后,直接将身上铁铠脱下,赠与那汉子说道:“壮士肝胆豪气远超常人,怎能无铠甲相随?瑜身上的这件铠甲,就赠予壮士!”
  也就是他手里没什么阿斗,不然高低也要摔上一摔。
  果然那黑脸汉子感动不已,接过铠甲直接跪在马前,大吼道:“石壮见过主公!有石壮在此,日后纵是刀山火海,某也定护的主公安全!”
  贾瑜听了只感觉这话有点熟悉,仔细一想,这人竟是直接照着戏班子排演典韦拜曹操的戏文念了一通,只是换了个名字!
  自己的‘赵子龙’竟然成了典韦......
  虽然看着好笑,但实际上这些底层汉子胸无点墨,纵有一腔真情实意却不会表达。
  像这种认主效忠之际,大部分人能记住的都是平日在戏台上看的三国水浒。
  因此这一番浓浓的三国味道也算正常。
  石壮的一番操作显然给众人又添了一把火,当下又有十数人出列,愿为贾瑜效力。
  这些特意拜贾瑜为主的,自然是不能塞到新的扬州私盐缉捕营里去,这些人他打算带着一同回到神京,充当身边的护卫亲兵。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什么官身在手,但是提前一步先配几个亲兵也不过分......
  剩下的约一百五十人,只要有一半愿意参加新营,贾瑜就算满足了。
  日后新营成立,这些人也可以在新军内成为骨干。
  在外面还有林如海配合,怎么也不至于统统被沈参捡了便宜。
  如此一来,他在新营的影响力已成,即使日后不在扬州,也有一定手段钳制着这些盐商。
  #
  #
  贾瑜带着这十几个未来的亲兵入城。
  看到众人连续在夜间行动了数晚,贾瑜想了想便带他们前往了老师的家中。
  林如海府上此刻女眷众多,颇为不便。
  而王家一来地方空敞,有众人居住的房间;
  二来这几日王怀川到扬州之后,每日多有达官显贵前来拜访,王家已成了当前扬州官场的暴风眼。
  贾瑜如今带着十几个满身血腥的汉子前来,未尝不是一种示威。
  吩咐了王家的门子安排好众人后,贾瑜在客房略作洗漱,除去一身污秽,来到老师的书房。
  王天成听闻他到来,已经先行一步来到这里等他。
  贾瑜一进门,正看到这家伙在翻看着什么书籍,脸上倒是严肃认真的很。
  走近一看,赫然是《宋史·苏轼传》。
  贾瑜不禁打趣道:“师兄,你这是打算成为咱们景朝的苏子瞻呀。”
  王天成听了没好气道:“去去去,净和你师兄打趣,怎么不见你在林师兄面前调侃他?”
  贾瑜心想:那你闺女叫王璇,不叫王黛玉呀......
  他笑嘻嘻道:“林师兄年纪大了,和咱们这样的年轻人玩不到一起去。”
  玩笑话说的差不多了,贾瑜也不见外,自己给自己倒了杯热茶,说道:“师兄怎么有心情研究上宋史了?”
  王天成听了,放下书本苦恼道:“老师让我好好读读宋朝史书,说是我不久用的上。”
  显然他到现在也没摸到什么头脑,向贾瑜询问道:“你说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贾瑜一边喝着茶一边说道:“叫你看你就看呗,平日里咱们史书看的还少了?”
  王天成茫然:“正是我史书看得多了,如今才更加想知道老师的深意啊。”
  贾瑜从桌上拿起宋史翻了几眼,心中已经了然,当下合上书本,给他解释道:“你说,苏东坡所在的宋朝,和如今景朝有何相同之处?”
  看了眼似有所悟的王天成,贾瑜也不卖关子。
  在书案前徘徊两步,他看着王天成认真说道:“我认为有句话说的很对,历史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蹈覆辙。”
  “宋神宗时期,北宋连年遭遇风雨灾害,农事不利,我朝自十多年前同样天灾不断,五谷难收,此为其一。”
  “北宋当时和北方辽国边境之上多有战争,二者纷争不断,恰似今时今日之我朝与草原,此为其二。”
  “神宗在位时北宋朝廷内部党争不断,新旧两派交错林立彼此攻讦不休,亦如今日朝堂之上的罗绮朱紫,此为其三。”
  贾瑜叹了一口气,他此刻心情也渐渐沉重起来,继续说道:“风雨飘摇,社稷将倾,四十多年后北宋便是一朝国破,引得女真铁蹄践踏。”
  “甚至我说句大不敬的话,靖康之耻的两个昏君,和如今二圣临朝......”
  顿了顿,贾瑜还是没继续往下说去,只留下一脸唏嘘的表情。
  王天成喃喃的接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