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李纨报信和筹划反击

  贾瑜哼着小曲,心情美好。
  带着宝柱穿过宁荣街,正准备往家走。
  今天是正月十六,贾瑜特意赶了个大早,赶往城外西陵县王家。
  景朝神京城沿袭明制,也分为两县。
  东边是大兴县,和前明的叫法相同,西边的原叫宛平县,本朝开国后更名为西陵县。
  王怀川从朝堂致仕之后,便隐居在城外西陵县,因此很多人也称他为西陵散人。
  前几天因为年节事多,王家就暂停了文章的接收,今日才恢复过来。
  而今天贾瑜赶着一大早的时间,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第一批到达王怀川的手里。
  他和宝柱两个人,天还没亮就出发,等到走到城门口时,正好赶上了开城门的时候。
  一路上顺顺利利,在王家门房那里交完文章后登记了个名字住址后,两个人就往回赶。
  穿越了一个多月了,神京城贾瑜也摸得差不多清楚了,初来古代的新鲜感也渐渐褪去。
  宁荣街上依旧是一副人来人往的热闹模样,今日正月十六,很多打烊的店家也重新开门营业。
  贾瑜路过刚开门的书坊,想着也有段时间没见到老王了,便走上前去,准备找他唠唠家常。
  王掌柜过了一年,人倒是没啥大变化,就是感觉肚子又大了一圈,也不知道是不是过年吃的太好了。
  “王叔新年好啊,这是忙什么呢?”
  王掌柜从前台后抬起头来,见到是贾瑜,愣了一下,又笑呵呵道:“原来是瑜哥儿啊,好久不见啊。你这是从王公府上回来了?文章可投过去了?”
  “你怎么知道我跑去王公府上?”贾瑜也一懵。“你这消息够灵通的啊,从哪打听来的?”
  王掌柜神色讪讪:“瑜哥儿你这事哪还用的着我打听?现在我们这几家店面,谁还不知道啊。”
  见到贾瑜还没反应过来,他一把将贾瑜拉到柜台后,悄声说道:“你是不是得罪了谁,现在这街上府里,但凡是个耳朵机灵的,都知道你拜师的事情了。”
  他看着贾瑜脸色,又小心翼翼说道:“你莫要不当回事,现在咱们这些人都传开了,说你打小不学无术,平常又不认真读书。现在更是盘算着借王公收徒的机会来扬名气。”
  贾瑜听着之后顿时明白了,这是有人在背后搞自己,想坏自己的名声。
  可他想不明白自己得罪过了谁?
  同辈人当中,贾蔷已经是彻底的销声匿迹,见到他就躲得远远的。
  更何况他也不像有这种能量的人。
  贾蓉现在和自己的关系还不错,自己也没有招惹过贾琏。
  至于上一辈的贾赦贾政等人,他压根都没见过几面。
  他想了想问道:“王叔,你可知这些个关于我的传闻是什么传出来的?”
  王掌柜回忆了下,他不确定的说:“初十的时候我是从我家老婆子那听到的,我们当时算知道早的,想来这流言大概是在初七初八时候传的吧。”
  这个时间?
  贾瑜心中有了些许猜测,这段时间自己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去李纨那里借书,谣言背后的传播者应该也是从这个时候盯上的自己。
  不过这般行事,更像是内宅女子所为。
  若是惹了贾赦贾珍,他们二人报复自己都不用过夜的,贾政为人一直以君子自居,更不会如此行事。
  心下稍定,他向王掌柜谢过之后就转身告辞,准备回家想想解决的办法。
  名声对于现在准备科举的他来说,是万万不能有失的。
  他一路沉思着,刚走到家门,却见到一个年轻的姑娘正站在他家门口。
  正是李纨房里的大丫鬟素云。
  贾瑜疑惑道:“素云姑娘?你怎么来了?”
  身穿素色棉布袄的丫鬟听到声音转头一看,见是贾瑜,顿时面色一喜,急急跑来。
  她从怀里掏了个荷包递过来,大声说道:“前几日大爷带来的醍醐,兰哥儿这几天吵着要吃,奶奶吩咐我前来,让瑜大爷多帮买上几份带着。”
  荷包入手轻轻,贾瑜便心知不对。
  他也特意大声回复道:“素云姑娘,兰哥儿若是想吃醍醐,我把店家的地址告诉你,以后你自己去买便是。我一个外男,不方便送来送去的。”
  说完,他又把荷包递了回去,说道:“那铺子就在西街口五十多步的地方,每日都开着的。”
  素云躬身行了一礼,接过来荷包,道:“多谢瑜大爷。”
  他们二人随后倒是极有默契的分开来,一人回府一人奔西街口去。
  进了府看见左右没人,贾瑜摸了摸口袋里纸条,掏出来。
  这是他刚从素云那荷包里拿出来的,荷包里面只有这一张纸条,根本没什么银子。
  只见洁白的纸面上写有三个娟秀的小字:二太太。
  贾瑜顿时了然,想必外面的流言蜚语,就是王夫人的指使。
  虽然不知道自己怎么惹到了王夫人,但这种暗地里恶心人确实是她的风格。
  随即他又感到有些无语,这李纨传信怎么都不知道改个字体,也不怕出个意外被抓到认出来,或者自己是个小人留在手中当做把柄。
  这纸条上的笔迹,和他前几日从李纨那里借来的书上的笔迹完全一模一样。
  ‘夫人,你也不想.....’
  贾瑜摇摇头,收起心中好笑的念头,一把将手中纸条撕个粉碎,扔在了院中的雪堆里。
  他在心中筹谋再三,对着门房喊道:“宝柱,你明天给二老爷下个帖子,就说我要在后日下午请教他学问,问他得不得空闲。”
  待到宝柱应声离去后,他又打发碧蕊去外面探听消息。
  这小丫头别看年纪不大,平时在贾瑜面前也乖巧的很。但在东街口这一片的亲戚邻居,是同辈人中名副其实的大姐大。
  傍晚,碧蕊和宝柱都各自回来,到贾瑜的房间里说着自己打听的消息。
  宝柱率先开口道:“大爷,二老爷那我已经下了拜帖,二老爷说后天午后时分就可以过去。”
  碧蕊在旁边接着说道:“大爷,我刚也跑去问了咱家周围的几个姐姐妹妹,就连她们都知道大爷要考科举拜师父的事情了,还有那些不好听的话,也是有鼻子有眼的。”
  生怕贾瑜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她又特意强调道:“我那几个姐妹平日里不怎么出门,现在连她们都知道,现在怕是整个宁荣街都知道了。”
  小丫头抿着嘴,一脸焦虑的样子,本就水润的大眼睛此刻急的像是要哭出来一样,头上原本整齐的发髻也不知何时凌乱起来了。
  贾瑜听完之后老神在在,他淡定一笑说道:“这便慌张起来了?是外面那些传的话是真的?还是说你们也觉得我是那等趋炎附势的小人?”
  见到二人急忙摇头。
  贾瑜做出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道:“这等下三滥的手段不用在意,谣言背后是何人我已经知道了。”
  也不等二人发问,贾瑜继续道:“碧蕊,你现在去叫上几个和你平日玩的好的,这几天盯住二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婆子。她和谁说了话,几时说的,我都要知道。”
  又叮嘱碧蕊道:“你只记住人名就是,别的事情不要管,以免打草惊蛇。”
  碧蕊不解又愤恨道:“原来是二太太?大爷,这些胡话破烂话,我们不出去解释下吗?”
  贾瑜笑笑:“不必管他,我只恨这事闹不大。”
  看了眼一旁不知所措的宝柱,他拍拍宝柱肩膀:“宝柱,明后天我要见二老爷,可能还会去见西府老太太,你现在回去收拾下装扮,不要在人前给我失了面子。”
  “另外你再找几个身强力壮的小子,后天可能用得上。”
  安排一番后,他径直回到书案旁,拿起一张信纸,提笔而起,一气呵成。
  吹干墨痕,他将信纸放在信封内,又喊来宝柱说:
  “后日我去见二老爷时,你就连着碧蕊,去把周瑞家的和她身边的几个婆子一并抓去,送到五城兵马司。若有人阻拦也不必搭理,只将这信交出去即可。”
  又从衣袖里取出一个玉佩说道:“五城兵马司的东城指挥使沈参,是我家故交,你见到他告诉他,只用把这几个婆子关上几日即可,不要闹出什么人命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