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信的过你

  陈循,字德遵,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妥妥的状元公。杨士奇的老乡,还是一个县的。
  在永乐二十二年至宣德五年的时间内,陈循连续晋升,先后担任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讲学士。正统九年后,陈循以翰林院学士的身份进入了内阁,历任户部右侍郎湣11p可惺榈戎啊t谕聊局变后,陈循因为支持于谦的主张而被提升为户部尚书。明英宗复位后,他曾被廷杖一百并被贬谪到铁岭卫,最终削籍为民。尽管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个人挫折,陈循在天顺六年(146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他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在朝时间长达四十三年,并在正统十四年八月至天顺元年正月(1449-1457年)间担任内阁首辅。陈循在明代前期政治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显着,他对朝廷的典章制度有深入了解,因此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参与了许多重大政务,既涉及宫廷内部的高级机密,也包括地方基层事务。陈循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对国家的忠诚,成为了明代初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
  “皇爷,翰林院侍讲学士陈循大人已经在殿外等候。”
  “进来吧。”朱祁镇放下手中的书,站起身,离开书案。
  “臣,翰林院侍讲学士陈循,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陈循一丝不苟的跪下行礼。
  “陈爱卿不必多礼,朕这里没那么多大规矩,起来吧。”朱祁镇坐定,笑着说道。
  “君臣之礼不可废,臣子觐见君父,自当恪守臣子的本分。”陈循坚持行完三叩九拜大礼,这才起身。
  得,又来一个头铁的,不光头铁,还很轴。
  “给陈爱卿上茶。”
  “谢陛下。”陈循又跪下了。朱祁镇一阵无语,看他这认真样,朱祁镇只好收起笑容,认真的接受他的行礼。
  这时,侯宝进来禀报,“皇爷,已近中午,皇太后那边命人送来了午膳。”
  朱祁镇笑着站起身对陈循说道,“相请不如偶遇,陈爱卿你有口福了,走,陪朕一起用膳吧。”
  说着,拉着陈循的手就往桌前走去,陈循还是第一次陪皇帝用膳,多少有些受宠若惊。本来早上喝了一肚子稀粥赶早朝,下了早朝又忙活了一个上午肚子早就抗议了,原本想着去南门外的吃点东西,结果被太监叫到了乾清宫。
  两碗冒尖的米饭,一碟炒鲜虾,一盘油泼三丝,一份凉拌薄荷,再加上一盘葱烧老豆腐,陈循一看,“陛下简朴如此,臣等惭愧。”
  “哪里话,陈爱卿,别拘着了,赶紧坐。”朱祁镇坐下,也不用侯宝伺候,拿起筷子端起碗就开吃。
  陈循哪敢不客气啊,每次夹菜都是只夹眼前的那盘,可那盘油泼三丝里有大葱,他一个江西人实在吃不惯,只好硬着头皮就着米饭吃。
  “陈爱卿,别光吃米饭,这鲜虾不错,尝尝。这可是母后亲自做的,你可是头一个吃到皇太后做的菜的臣子。”
  “臣惶恐!”
  “吃个饭惶恐什么,侯宝,把这盘鲜虾给陈爱卿端过去。”
  朱祁镇吃饭比较快,一碗米饭,很快见底,这时朱祁镇叹了口气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百姓不易啊。”
  陈循赶紧放下筷子道,“陛下为何有如此感慨?”
  “陈爱卿,不瞒你说,如今的国库,就像这碗中的大米,吃一些可就少一些喽。”
  “陛下可是担心赋税一事?”陈循问道。
  “是,也不是。”
  陈循一听,一时没明白啥意思。
  “朕再问你,据你了解,如今普通百姓家中,可有隔夜之粮?”
  “这几年我大明还算风调雨顺,没有大的天灾,臣不敢说家家都有隔夜之粮,但是吃饱饭应该还是可以的。”
  朱祁镇笑笑,看了看侯宝,侯宝会意,赶紧从书案上拿过来两本奏疏,递给了陈循。
  陈循打开一看,一本是监察御史王崇古发来的,一本是李庸发来的。
  陈循越看眉头紧锁,良久才抬起头,“陛下,这…可是真的?”
  朱祁镇点点头,放下手中的筷子,擦了擦手,站起身说道,“朝会上的事你也听说了吧。”
  “是,臣当时就在场。”
  “说说你的看法。”
  陈循想了想道,“陛下,此风断不可长,若纵容此风蔓延,那天下百姓将无田可种,朝廷将无赋可征!”
  “陈爱卿一针见血。太皇太后果然没看错人。”朱祁镇点点头道。
  “啊,太皇太后…”陈循大感惊讶。
  “朕有意成立一个清查全国田亩的机构,叫国家土地管理司,负责全国土地的清查和管理事宜,你看如何?”!
  “臣以为可行!田地是国家赋税的命脉,若任由这些豪门大族,贪官污吏肆意兼并,那将…”陈循没敢说下。
  “你想说百姓最后会揭竿而起,大明将国将不国吧。”
  “臣不敢。”他就是在头铁,也不敢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没什么不敢的,你看看朕的御案上,每天三四百件奏疏,有三分之二是歌功颂德的废话,剩下的多半也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吉祥话。哎,朕呆在这紫禁城里,若没有几个知根知底,敢说真话的臣子,还真以为朕的大明朝国富民强,河清海晏了呢。”朱祁镇恨恨的说道。
  “叫你过来,是想让你把国土司这摊子事管起来,给朕查,好好的查,该杀的杀,该追缴的必须追缴。具体章程,你可回去仔细想想,奏报于朕。”
  说罢,朱祁镇笑着又说道,“鉴于此事难度太大,朕给你配了几个帮手。一个就是王崇古,他可任国土司监察,正四品;李庸,原本是顺天府尹,因救灾不力,朕把他贬到陕西甘肃去了,他可任国土司少卿,配合你调查那些隐藏田地人口的案子。另外其他几个人朕已经下旨给户部,让他们三天之内找你报道。”
  “另外,考虑到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所以朕从锦衣卫调拨两个百户的人在你帐下听用,河南的锦衣卫也归你调遣,一会你就去北镇抚司找徐恭,朕已经和他说好了。”
  陈循张大嘴巴,没想到皇帝将事情考虑的如此周全。
  “臣,肝脑涂地,必为陛下,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循郑重的跪下磕头道。
  “你可不能死,你是朕和太皇太后都看重的人,朕以后还有很多事要交给你做。”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一下子全面铺开,不如选一两个省先试试水?”
  “你说的不错,那你认为先从哪个省开始比较合适?”
  陈循低头沉思一会,突然看见了手中那本王崇古的奏疏,心里计较开了,“王崇古在奏疏里虽然只提及了河南当地藩王强买强卖田地人口,若只是个别不法藩王陛下不会将自家的事拿出来给我一个外人看,完全可以自己下旨申饬…嘶…明白了。”
  “臣以为,可从河南开始。”陈循说道。
  “好,就从河南开始。朕再给你一项权力,如遇紧急情况,你可有权调周边卫所之兵弹压。调兵的手令等你到河南之后,朕会派人送到。”
  “陛下,河南藩王众多,他们的土地?”陈循担忧的说道。
  “查!他们的土地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朕已经和太皇太后商议过了,就以就番时朝廷赐予的田亩数为标准,多出来的田亩人口,一律充公,过往这些多出来的田地所收的粮税,必须一一追缴,少一粒粮食,一个铜板都不行。”
  顿了顿,朱祁镇又说道,“朕在给你便宜行事之权,赐钦差仪仗,尚方宝剑一把,谁敢阻拦生事,不管他是何身份,你可先斩后奏。”
  “谢陛下。”得到了皇帝的允许,陈循暗自松了一口气。
  “还有什么要求,可一并奏来。”
  陈循想了想,摇摇头道,“陛下信任臣,臣铭感五内,清查田亩一事,臣定为陛下办好此事,不让陛下失望。”
  “好,朕信的过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