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军器局

  其实,很看似固若金汤的团伙,只要找准时机和人,便能一击而破。
  杨荣的倒戈,无疑给朱祁镇掌控内阁奠定了基础,也给看似铁板一块的文官集团撕开了口子。
  朱祁镇成了最大的赢家,杨荣今天朝会等于是给皇帝纳了投名状,以后他肯定在文官队伍里不受待见。
  可是人就会有私心,杨荣怕受到牵连毁了几十年来积攒的清誉,他更怕失宠,失去了皇帝的支持,你这个内阁辅政大臣还能维持多久?
  皇帝年龄虽小,可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完全不像一个八岁的孩童所具备的,若说背后没有太皇太后的教导,那才奇了怪了。到底是龙生龙凤生凤啊,这朱家的子孙,没有一个是善茬!
  朝会结束,朱祁镇去了乾清宫,折腾了一个时辰后,回到东宫。
  杨老三虽然被朱祁镇赶回去休息,可回到侍卫房却怎么也睡不着,于是索性又披挂齐整,去了东宫。
  “咦,杨老三朕不是让你回去休息吗,怎么又回来了?”朱祁镇略感惊讶。
  “臣没事,臣不放心陛下,所以来看看。”杨老三道。
  “朕这里没什么事,正好,你来了,朕有个事情交给你去办。”朱祁镇尽显资本家的嘴脸。
  “朕那日听你说关于边军的事情,朕思来想去,中枢有必要建立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以应对突发情况。”
  皇帝要干嘛?三大营近20万大军驻扎在京城,还有城防兵,锦衣卫,羽林卫等军,合计算下来共计30万人拱卫京师,在组建一支军队,那不是多此一举嘛,空耗粮饷罢了。
  “不知陛下想组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朕想组建一支新型火器营,人数嘛暂定五千人,要求全员配备火器。这五千人朕不打算从神机营和京营里选,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朱祁镇一字一句的说道。
  杨老三一听,就知道皇帝什么意思了,现在武将态度不明,文官们表面恭顺,实则背地里却和皇帝隔着一层,皇帝才想出让太皇太后决断军国大事,自己在幕后暗中培植自己的班底,而这一切的底气就是必须有一只完全效忠自己的军队。
  后世伟人曾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话虽简单,却是大道至简。朱祁镇心里清楚,就拿明末崇祯来说,之所以崇祯可以随更换不听话的朝臣,还不就是因为他手里有一支完全效忠他的勇卫营。
  历史上很多皇帝之所以被权臣左右甚至废立,大多数还是因为军权旁落,臣子做大,最后自身不保,甚至最后落了个身死当场的悲惨下场。
  “陛下,臣以为若组建新德火器营,士卒必须从良家子弟中选拔,也可从边军中选拔一些忠正耿直的老兵充入其中,这样可以保持新营绝对效忠陛下,又可以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保证快速成军。”
  朱祁镇很高兴,这杨老三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好,老三,朕没看错人,你啊表面看着憨憨的,其实你聪明着呢。哈哈哈……”。
  “臣多谢陛下夸奖。跟着陛下这些日子,怎么着也得长进一些不是。”杨老三现在马屁拍的是越来越有水平。
  “只不过陛下,人员好办,最难办的是火枪和火炮。您可能有所不知,现在火器造办处那些孙子……工匠,造出来的火枪质量参差不齐,炸膛、打不着火的事常有,那火炮,更别提了,十个火炮有两三个不炸膛就不错了。”
  “你说的可有真凭实据?”朱祁镇皱眉道。
  “臣不敢欺瞒陛下,也不是故意针对他们,确是臣有一个同乡,他们家世代为火器匠户,因手艺精湛,于宣德八年入京师火器造办处。臣之前下值后,偶尔和那同乡一起喝酒,这家伙酒喝多了就管不住嘴,臣就顺耳听了些。”
  “一群尸位素餐的蛀虫!”朱祁镇彻底怒了,没想到火器造办处竟然这般不堪用。
  “朕记得,每年朝廷给火器造办处的银子都是只多不少的,为何造出的火器如此不堪?”
  “陛下,您真的不清楚里面的猫腻?”说完,杨老三斜眼看了看外面。
  “外面的,都在十步之外候着,没有朕的旨意,无故靠近者,重打30大板。”
  “接着说!”朱祁镇指了指一旁的锦凳,示意杨老三坐下。
  “陛下,臣记得跟您说过宣大那边军队里有层层克扣军饷的事,其实这都是最低级的捞钱手段。臣那同乡说,管着他们造办处工部的那个官捞钱那是真高明。”
  “就拿制造火药来说,造一万斤火药,却能用掉比正常用料三倍的用料,他们管这叫耗损。还有,官营的铁工坊每年提供十万斤熟铁能造八枚神威大将军炮,或者三千只火枪,可不知怎的,最后只能造出三枚炮或者1500只火枪,还不能保证质量。”
  朱祁镇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大明开国才多少年,居然腐败到了这种地步,火器是对付北方鞑子的利器,堪称这个时代的镇国利器。
  “这帮蛀虫,他们这是在毁我大明江山的根基啊!这帮王八蛋……”朱祁镇恨的牙根痒痒。
  朱祁镇捧起茶杯,猛灌了几口水后,一把将茶杯摔碎在地。
  “明天,不,今天晚上,你出宫一趟,让你那同乡多找几个工匠一起来见朕。记得,不要让人看见。”
  本来还想着最大的问题是人员,没想到这帮造办处的孙子在这里给自己挖了这么大一个坑。
  下午,朱祁镇去看了自己母亲孙太后和皇祖母,简单聊了会便又回到东宫。
  新组建的火器营必须秘密进行,不然让那帮文官们知道了,又是一顿官司口水。
  看着北京周围的舆图,朱祁镇的眼神一亮:潭柘寺村(后世的潭柘寺镇)。这个地方两山夹一沟,进出只有一条路,外窄内宽,像个瓢,周围崇山峻岭,边上还有条河,面北朝阳,关键是中间宽阔平整。
  距离京师骑马一个来回也就一个时辰,若京师有突发情况,急行军也就两刻钟就能赶到京郊城外。十分便利和隐秘。
  这潭柘寺可以算得上和老朱家很有缘分,撺掇朱棣起兵的道衍和尚就在这里隐居修行过。这座古寺后世朱祁镇来京上大学时曾经来游玩过,占地非常大,周围9个山峰连绵如龙,寺庙建的金碧辉煌。
  因为算得上是皇家寺庙,永乐朝时这里香火兴旺,宝珠峰下形成了一个小村落。
  地方虽好,但新军组建,需要绝对的隐蔽,朱思镇决定实地去看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