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战阵精通

  诺敏累的睡了过去。
  拓跋宏双臂抱头,连续的输出让他也有些许疲惫。
  他躺在床上正欲合眼。
  “叮!”
  “达成成就暮雨朝云,解锁双生天赋——战阵精通(初级)。”
  真是都好久没出来了啊!
  拓跋宏点开面板一看后,疲惫的精神也为之一振。
  【拓跋宏:20岁
  身份:一等那颜
  天赋:语言精通&战阵精通(初级)(已开启)
  弓马娴熟——与生俱来的骑射之术。增强视力范围及夜视能力,大幅增强力量、箭术。(可升级)
  不药自愈——大幅加快伤口自愈程度,同时增加抗毒性。(可升级)
  居重驭轻——可查看麾下忠诚度,随归化时间的延伸,大幅加强忠诚度提升速度。(可升级)
  天赋技能已解锁完毕,晋级官位或达成击杀成就可升级天赋。
  可汗刀——天可汗不可敌,地可汗不可夺!(已绑定,可升级)
  武器技能形态开启,完成领地成就及吸收一定数量战场魂魄可升级技能。
  该世界为冷兵器时代(无火药),具体内容请自行探索。】
  所以,这是一个基础被动?
  我tm点晚了?
  拓跋宏突然有些懊悔,这就是晚婚的代价吗?
  这个天赋技能所带来的只有一些基础战阵的精通,如一字长蛇阵、雁形阵、锥形阵、楔形阵、方阵、圆阵等等。
  这其中大多数的阵法,拓跋宏是了解的,但他不是什么兵法大家,光靠临阵磨磨嘴皮子就能调动几千人的军队。
  重生前的他,只是一名刚放暑假的大学生,会的东西本就不多。
  现在部落中用的曲辕犁、牛转翻车之类的东西,那都是在老家见过的。
  也所幸他是才刚上大学,要是再多学两年,这些东西都要忘的差不多了。
  马蹄铁,望远镜,这些东西本就简单易做。至于马槊,他光是知道形状,随手画出来就让维耶鲁夫去造了。
  关乎朔尖跟朔身的比例,所选材料和制作工艺,这些都不是他能控制的。
  维耶鲁夫造出来的这把马槊,唯一的特点就是锋利,至于是不是夏国历史上的马槊?
  谁管的着那个?能用就行。
  话说回来,拓跋宏光知道这些阵法的形状,不会用又能怎样?
  其实蒙苏汗国的骑兵并非不懂阵法,只不过显得有些粗糙罢了,实际上用出来的效果并不差。
  冲锋时他们有着类似雁形阵的阵法,也会包抄、合围、分割之类的战术。
  他们会运用这些祖传的战术加上各自与生俱来的血勇来不断地发动攻势、撕碎敌人。
  这也是拓跋宏一直以来,在战斗前只是对部下下达总体的作战计划和行动策略的原因。
  毕竟,了解和精通是两个概念。
  不懂还要操作,那不是成了微操大师了吗?
  拓跋律、阿扎泰、陶柏、纥骨元……这些人都有独自领兵的能力。
  战场之上,并不是说拓跋宏下达命令后,众将就按照他说的一字不差的去执行。
  一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只有主脑是不够的,还要靠各部分关节的灵活运转。
  危险来临时,主脑下达命令来操控四肢规避伤害是会有一定延迟的,这些关节的内核如果不是粗笨的齿轮,而是涂了润滑油的钢珠就可以使得灵活扭转、提前规避。
  在有更好机会的情况下,他们也完全可以抓住那些机会、扩大战果。
  毕竟战术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个战阵精通的技能要说有用,是挺有用的。起码拓跋宏现在能从一个小白瞬间清晰这些战阵的用法。
  但要说有了这些初级阵法就能叱咤风云,那未免也太魔幻了。精通战阵只是拓跋宏的脑子里精通,他的麾下可不精通。
  难道拓跋宏一个人能像大圣一样撒豆成兵吗?显然是不能的。
  军队的训练毕竟是需要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的,也不可能一夜间将这些知识塞进战士们的脑子里。
  不过好在,最基础的令行禁止,这些拓跋部的战士起码还是能做到的,这对后续的训练有着不小的帮助。
  拓跋宏皱着眉头,单纯跟部下讲解这些东西也许是能教会他们的,但实际运行起来可能还需要外部因素来调整。
  因为即便拓跋律、阿扎泰、陶柏这些将领知道了怎么操纵阵法,战士们也需要被灌输该如何学习听懂这些指令,从而去变幻阵型。
  就拿一字长蛇阵来说,这个阵法又称线阵、长阵、横阵。
  假如,拓跋部四千战士列成了一字长蛇阵。拓跋律、陶柏、阿扎泰三部各一千人,拓跋宏自己亲兵一千人坐镇后方。
  那么在拓跋宏的命令传递下去后,接受命令的那支部队该如何准确的得到反馈,同时不干扰其它部队的作战呢?
  假设用牛皮鼓传达这个命令。
  首先,拓跋宏需要一组表示指挥目标的鼓声,证明他这个命令是下达给拓跋律部的。
  不然的话,陶柏和阿扎泰也跟着冲锋了怎么办?
  然后,拓跋律也要同样反馈一组信号给拓跋宏,表示他们准备接收命令。
  等到收到了反馈,拓跋宏才能传达军令,然后再发一组表示命令传达完毕的鼓声,拓跋律再反馈接收命令完成的鼓声。
  这一整套下来,拓跋律才算完全接收了命令。
  但这还只是开始。
  拓跋律接收到了命令后,还需要将军令让他这一部的战士们全部接收到。
  但底层战士是听不懂这些信号的,或者说他们在原则上其实不应该懂。
  猛安的命令只有谋克能懂,谋克的命令也只有什长能懂。什长调动伍长亦是如此。
  因为倘若所有的将领,战士都能听懂上层的命令信息,就容易出现混乱。
  这里一是有军事保密的需要,二是便于有序指挥。
  一个普通人能指挥的人数是有限的,最多也就八九人。拓跋部的战士虽然号称令行禁止,但实际的指挥效率是绝不可能与前世的现代化部队所能比拟的。
  所以,三三制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个伍长手下五个人,这个[伍]就是两组三三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