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做喜宴

  四合院
  贾家
  没有傻柱的剩菜,家里的伙食断崖式下降。
  往日餐桌上还有些炒菜炖菜,虽然是剩菜但吃到嘴里也香。
  现在,只要窝头和清汤寡水的稀粥。
  贾张氏沉着脸道:“一点儿菜的没有,这窝头怎么咽的下去。”
  秦淮茹丧着脸:“妈,您就凑合吃吧。”
  “好歹您吃的窝头是棒子面的。”
  “我和小当、槐花吃的可是杂合面。”
  贾张氏刻薄道:“还不是你没用!”
  “你要是有本事,全家一起吃肉吃馍,何至于受这种苦。”
  秦淮茹的心里一阵酸楚疲惫,暗恨命运的不公和无情。
  她生的花容月貌,做事辛劳勤恳,尽心的赡养老人抚养孩子。
  可怎么生活过的越来越苦,坎坷越来越多。
  尤其是想到儿子被关进少管所受苦,她的心就好像被针扎一样疼。
  秦淮茹哭泣道:“我是没用,可我一个女人有什么办法?”
  贾张氏冷淡道:“你别在我这儿装可怜掉眼泪。”
  “要装就去跟傻柱装,去跟易中海装,还能弄点儿棒子面回来。”
  伤人的话六月寒!
  贾张氏的话让秦淮茹的一颗心都掉进了冰窟窿。
  她到处装可怜,四处左右逢源,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可贾张氏怎么看她?
  没有一点儿的感恩,反而对她尽是责难。
  贾张氏冷着脸把窝头拍在桌子上:
  “你快去炒个菜,这干吃窝头,能噎死个人。”
  秦淮茹苦着脸:“家里哪儿有菜啊。”
  贾张氏道:“那就去借,院里这么多人,还拿不出几根菜。”
  曹家
  曹卫国刚一进屋,宋玉兰就兴冲冲的跑过来。
  “老公,快试试我给你做的裤子。”
  看着献宝似的媳妇儿,曹卫国开心的接过裤子。
  “真好!”
  拿着裤子比了比腿,曹卫国夸奖道:
  “长短一看就合适,你的手真巧。”
  宋玉兰开心道:“你穿上试试。”
  曹卫国看了一眼外面:“你把门关上。”
  “嗯!”
  宋玉兰笑着关上门,曹卫国麻利的换上新裤子。
  “合身!舒服!比裁缝做的好多了!”
  曹卫国夸张的踢了踢腿,一个劲儿的吐好话儿。
  这可把宋玉兰高兴坏了。
  听着自家男人的夸奖,这比喝了蜜还甜。
  曹卫国喜欢的摸着裤子,然后从换下的裤子里掏出一个信封。
  “媳妇儿这个给你。”
  宋玉兰好奇问:“这什么啊?”
  曹卫国笑着说:“厂里奖励的肉票和鸡蛋票。”
  宋玉兰抽出里面的票,满眼的惊喜:“这么多!”
  曹卫国:“明天我要去出去做喜宴,你去割些肉,自己做点儿好吃的。”
  宋玉兰将信封宝贝的锁进箱子里:“家里的菜还有不少,吃完了再买。”
  曹卫国戳着宋玉兰的脑门:“你这个傻媳妇儿!”
  “我赚钱就是让你过好日子的、”
  “你倒好,钱啊票啊都藏着,留着它们下小崽儿啊。”
  宋玉兰幸福的抱住曹卫国:“现在的日子我已经很满足了。”
  “咚咚咚!”
  “卫国、玉兰在家吗?”
  就在两人你侬我侬的时候,秦淮茹不合时宜的在外面敲门叫喊。
  曹卫国厌烦的回了一句:“有事儿吗?”
  秦淮茹声音凄婉道:“卫国,家里断粮了,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剩菜叶子。”
  曹卫国心烦道:“没有!别在我家门口烦人!”
  秦淮茹站在门外,气恼的攥紧拳头,恨不得把门砸开。
  天还没黑就关上门,小两儿口也不要个脸!
  西城区
  纺织厂家属院
  刘利民的舅舅家喜气洋洋。
  两位新人端着酒杯走进厨房。
  “曹主任,今天太谢谢您了!”
  “曹主任,我们夫妻敬你一杯!”
  曹卫国接过酒笑道:“我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两位新人:“谢曹主任!”
  “叮!周签到成功!”
  “获得西式烹调师技能!””
  忽然响起的天籁之音让曹卫国的眼中出现一抹惊喜。
  法式菜肴,英式菜肴,美式菜肴,德式菜肴等西式传统和现代的加工切配技巧和烹调方法在脑海中泉水般涌现。
  一顿喜宴圆满结束,所有人都吃的心满意足。
  对满桌的菜肴赞不绝口,可是让一家人乐的合不上嘴。
  亲自将曹卫国送出门后,刘利民的舅舅满脸喜色。
  “利民,谢谢你请来曹主任掌勺。”
  刘利民的舅舅高兴道:“这顿饭可是吃得我终身难忘,也让家里涨足了面子。”
  刘利民欣喜道:“舅舅甭跟我客气,这是师父照顾我。”
  后勤科刘主任郑重道:“利民,你师父真心待你,你也要知道感恩。”
  刘利民的父亲道:“是啊,利民,做人可要有良心,你这师父对你可是没的说。”
  刘利民道:“师父对我好,我都知道,我一定会孝敬师父。”
  刘利民的舅舅羡慕道:“利民好福气啊,跟了一个好师父。”
  “这才多长时间就学的有模有样了。”
  “做出的菜有滋有味,开个小饭店都不成问题。”
  刘利民的父亲高兴道:“这还多亏了老三,费心费力的给利民谋了个好出路。”
  刘主任道:“大哥,咱们兄弟说什么见外的话。”
  “利民可是我亲侄子,我照顾利民不是应该的嘛。”
  “而且,这也是利民有福气,遇上了曹卫国这样的良师。”
  厨师界的大师傅,都是从学徒过来的。
  大多是好不容易“媳妇熬成了婆”。
  不会“便宜”地让学徒学到自己的本事。
  常说的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教三步里面总要留一步,总会留一手。
  许多学徒跟着师父学习三年五年也不见得能学到真本事。
  有几个能像刘利民,遇到曹卫国这样的师父。
  说不上倾囊相授,但绝对是不吝指教。
  如果没有曹卫国的尽心教授,刘利民绝无可能这么快就有拿得出手的厨艺。
  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真心还是假意骗不了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