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天下哗然,韩国惶恐

  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第一卷三国伐魏第章天下哗然,韩国惶恐广场上其他势力哪怕心中有些怨言和不满,但是有了前车之鉴,无人敢吱声。
  阵阵寒风吹过,黑旗猎猎。
  赵弘明双手交叠,杵刀在地,目视广场上的所有武夫,黑眸流露出威严冷漠,尽显王者风范。
  凡是他眼神所过之处,所有人的心都好似不由的格登了一下,下意识的垂下了头,不敢直视他的目光。
  他的身上流露出一股不可侵犯的尊严。
  在旁的常无病见势,拔出手中的长刀,遥指前方吼道:“魏武,威武!”
  仓啷!
  紧在他之后,场上所有的禁卫都拔出腰间的佩刀,齐齐吼道:“魏武,威武!”
  广场上的武夫此时已经没有任何轻蔑魏国赵氏的心。
  许多人甚至跟着禁卫军呐喊。
  赵弘明的眼神在广场上众多武夫身上一扫而过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一挥动长袍,昂首阔步的转身,持刀进入太和殿中。
  司仪高喊道:“恭送陛下。”
  在山呼恭送声中,赵弘明的身影渐渐隐没在黑暗之中。
  与此同时,御花园暖房中,一场静谧而紧张的棋局正在展开。
  已经退位的建安皇帝赵佣煦坐在玉石制成的棋桌前,手握黑子,眼神深邃而专注。
  “皇叔,你这步棋走得很妙啊!”
  赵佣煦微微点头,手中的黑子停在棋盘上空。
  坐在对面的赵氏皇叔,白发苍苍,脸上带着悠然的微笑,手指轻轻敲击着棋子道:“陛下过奖了。这盘棋,我所求的不过是平分秋色,各得其所。”
  “各得其所?”建安皇帝赵佣煦轻笑一声道:“皇叔,你知朕素来争强好胜,怎能接受平分秋色的结果?”
  皇叔悠然自得的笑了笑道:“陛下,如今这天下如同这盘棋,有时候需要学会退让和接受,平分秋色,也是一种治国之道。”
  建安皇帝深吸一口气,摇了摇头说道:“皇叔,朕向来不喜欢退让,就算是一时的退让,也是为了跨出更大的一步。”
  他落下关键一子,斩断了白子的大龙。
  皇叔看着建安皇帝赵佣煦,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陛下,登基大典结束了。”
  就在这时,冯大宝走进暖房,大步流星地走到了建安皇帝的旁边,低声说道。
  建安皇帝赵佣煦点了点头:“以后你该要改口叫朕太上皇了。”
  “是。”
  赵佣煦眼睛盯着棋盘,随口说道:“登基大典都还顺利吗?”
  冯大宝迟疑了一下,忙说道:“新皇陛下…他把韩国使者给斩了!”
  此言一出,赵佣煦与赵氏皇叔齐齐抬头,盯向了冯大宝,眼神中充满了震惊。
  “你说什么?”赵佣煦直接丢了手中的棋子,追问道。
  冯大宝重复了一遍:“韩国使者有刺客,意图行刺新皇陛下,结果被陛下杀了。”
  赵佣煦与赵氏皇叔两人不约而同的对视了一眼,说道:“你快将登基大典上发生的事都与朕说一遍。”
  “遵命。”
  冯大宝点头,旋即将登基大殿上发生的事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等听到赵弘明召唤出神魔兵刃,一刀斩杀天上人的掌教后。
  不知为何,他只觉得浑身汗毛战栗。
  赵佣煦不由的呼吸都变得急促,惊呼一个“好”字出来。
  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他们王族皇家掌握力量后的场面吗?
  没有想到真的有一天实现了。
  “看来是老五早就知道登基大典会有意外,所以才有这么多反常之举。”
  一开始赵弘明要在皇宫内和城外同时布置两个登基会场,有不少大臣反对,甚至都有弹劾到他这儿的奏折。
  但是赵弘明却一意孤行,哪怕背负骂名,也要坚持。
  看来是他要迷惑对方。
  否则一开始就在城内建一个场地,有七星绝天大阵相助,他们还真不一定敢去或者动手。
  这个变动真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并且还召集了全魏国的武学势力,当面处刑。
  杀人还要诛心。
  赵佣煦从玉座上站起,走到了门后,拉开了房门。
  有阵阵寒意从外侵袭入暖房之中,赵佣煦并不觉寒冷,反而有一阵阵舒爽之意,精神焕发。
  “那一天,朕应该快要看到了。”
  赵佣煦问道:“现在老五是要如何对付韩国?”
  “灭韩。”冯大宝迅速的说道。
  赵佣煦愣了一下,哈哈哈大笑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他以为赵弘明只是要彰显自己的武力,威慑众人。
  没想到,他还是少漏了一层。
  兜兜转转,原来自家老五为的是这个目的。
  真是了得。
  只是一个登基大典,就被他运用到了这个程度。
  真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自己的这个老五自小不受关注,在皇宫中能有的机会本来就少之又少。
  或许,正是这样的经历,才养成了他这样一个性格。
  真是冥冥之中,皆有注定啊。
  不由的,赵佣煦心中生出阵阵感慨。
  话说自己这个儿子已经二十岁,登基称帝后至今还没有婚配。
  作为一国之主,不可无嗣。
  听说陈家的大小姐与他走得挺近,也是先天境的修为。
  可以考虑婚配一个后妃了。
  赵佣煦心中隐隐有了些想法。
  随着赵弘明离开后,聚集在太和殿前的各大武学势力,在禁卫目光森森的注视下各自离去。
  等出了太和殿之后,这些武学势力再也忍不住纷纷讨论起来。
  “这赵弘明欺人太甚,武学势力的人,在他手中说杀便杀。”
  “你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他问你反对不反对的时候,怎么不站出来?”有其他武学势力挖苦道。
  抱怨的武夫,呼吸一滞,脸上憋成了猪肝色。
  “说到底,还是自己技不如人。”
  “我们没有国运压身,到头来修为却还不如一个皇室中人。惭愧啊!也不知道接下来,我等会面临什么。”
  有武夫对魏国未来的局势发展充满了不确定。
  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魏国必然是要变了。
  此时,已经离开太和殿的四国使臣也如诸多武夫一般,变得惶恐不安。() ()
  他们没有敢在大梁中逗留。
  当天傍晚就以回国通禀国君的名义,没有任何征兆的各自出城,狼狈的离开了魏国大梁。
  五日后。
  魏国新皇登基发生的事就传遍了天下诸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武学势力反应甚大。
  现在天下人都已知晓,掌握了神魔兵刃的赵弘明俨然已经成了气候,登基皇位之后更加如鱼得水。、
  以后会变得更加难以对付。
  有些底层武学势力见风向不对,果断携带着宗门中的全部弟子加入了魏武卒。
  一时间,魏武卒的精锐之数,又增加了不少。
  不过相对于其他诸国的变化,处于这次登基风波中的韩国更是举国恐惧。
  阳翟韩国皇宫。
  韩国宣惠帝韩威已经从皇位上走了下来,不断从大殿中来回踱着步子。
  “怎么办啊,怎么办啊?”
  他的脸上充满了焦急的神色。
  大殿门口,贴身太监走了进来,恭敬汇报道:“陛下,两位掌教大人来了。”
  “快快快,让他们进来。”宣惠帝韩威催促的说道。
  “是,陛下。”
  很快,地府和在人间两位刺客掌教吴代天、闵宗先后从大殿外走了进来。
  两人还没有来得及行礼,宣惠帝韩威就已经冲到两人的面前,担忧的说道:“朕刚得到大梁的消息,林掌教他刺杀失败,韩国使团被魏国新皇尽数斩杀,并扬言要灭我韩国,朕该如何是好?”
  “陛下,稍安勿躁。情况或许并没有那么糟糕。”吴代天分析着说道:“我韩国虽弱,但也不是一般的撮尔小国,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大国能灭。”
  “再说,只是死一个林掌教而已,我韩国的国内实力却是保存完好。过去没有人能灭,现在也不会有。陛下万不可自乱阵脚。”
  宣惠帝韩威长出一口气,心中悬起来的石头稍稍落下了一点点,语气缓和道:“那依两位掌教看,我等该如何做?”
  吴代天说道:“现在林掌教已死,其掌下的天上人组织群龙无首,当务之急是将此组织安抚好。我等刺客不同于其他武学势力,一旦没有人执掌管理的话,该势力很快就变得松散,门中弟子便彻底沉寂。这对我们韩国来说反而会是损失。”
  “大敌当道,万不可如此。”
  宣惠帝韩威听完后便觉得言之有理,问道:“有两位掌教的话,朕也就放心了。”
  “陛下,你且安心在宫中击缻,外面的事我们自然会替陛下处理,陛下无需太过担忧。”
  宣惠帝韩威点了点头说道:“方才朕已经从丞相那边了解过,如今我韩国中能调集的兵力也就不到四十万,以若魏国进犯的话,少不了两位掌教的支持。”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有了掌教里面的相助,我韩国大军必定事半功倍。”
  带着面具的闵宗声音低沉道:“是极,这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啊。”
  大魏国的某处,铸剑山庄庄主左见在得知韩国林泊刺杀失败后,也是极为惊讶。
  “我给他的可是一件准法宝,连这样都已经无法杀赵弘明了,他已经厉害到这种程度了吗?”
  左见陷入了沉思。
  在霍家被灭后,他们失去了外界的支持,门中的处境也是每况愈下。
  再这样下去的话,别说进入长生界寻到长生之道,就是现在能不能好好活着都是个问题。
  他甚至对自己门中的铸剑之道产生了怀疑。
  ……
  就在天下哗然的时候,已经完成登基的赵弘明,依照章程在赵佣煦和宗正的率领下祭祀宗庙。
  这场祭祀仪式是在皇宫中的宗庙举行。
  前来参加的,除了赵弘明之外,还包括各种皇亲国戚、朝廷重臣以及宗室成员。
  在这场祭祀仪式正式开始之前,赵弘明已经斋戒数日,现在身穿华丽的龙袍,头戴金冠,手执玉圭,一步步登上宗庙的祭坛。
  魏国的宗庙内香烟缭绕,神案上摆放着各种祭品。
  远远看去,包括牛、羊、猪等三牲祭品,以及各类糕点、果品等,很是丰富。
  赵弘明按照正常的章程,要先向祖先敬酒,然后跪拜祈祷。
  主要祈祷的内容,无非就是希望祖先能够保佑自己能够统治天下,并阐述自己继承大统的合法性。
  不过,赵弘明则有些不同。
  默默增加了一项,统一诸国的大宏愿。
  祈祷结束后,赵弘明亲手点燃三柱香,然后率领领参加祭祀仪式的众人行三拜九叩之大礼,以示虔诚。
  整个祭祀仪式的过程中,气氛肃穆,无人胆敢喧哗。
  就在赵弘明以为所有的仪式都要结束的时候,他被宗正叫住:“陛下你已经登基为皇,那么有些事你也该要知晓了。你随我来吧。”
  赵弘明不知道宗正话中何意,只得认真点头道:“宗正大夫带路。”
  宗正白发苍苍,默默点了点头。
  他带着赵弘明走到了宗庙之后。
  在赵弘明的注视之下,宗正打开了一条暗道,只身走了进去,他随后跟上。
  暗道很狭窄,刚好只允许一人通过。
  赵弘明一进去,尘封许久的霉味和发潮的气味便是一起涌了上来。
  他急忙封闭五感,跟在宗正的身后。
  走着走着,不知为何,赵弘明对里面的一些建筑风格觉得有些熟悉。
  过了片刻之后,他霍然想起来了。
  这是墓地的格局。
  竟与殷国古墓近似。
  果不其然,赵弘明跟在宗正身后,走了没多大会后,周身的空间就豁然开朗了起来。
  在他面前,一具巨大的青铜棺椁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上面雕刻的各种飞禽走兽,更是玄妙无比。
  赵弘明好奇问道:“宗正大夫,这到底是哪里?”
  宗正将室内的蜡烛都尽数点燃,然后认真说道:“这是我大魏初代王的尸身。”
  赵弘明瞪大了眼睛,颇为有些意外。
  “初代王的尸身不是应该埋在王陵中吗?”
  “那只是一个幌子而已。真正的初代王尸身在这里,这是遵照先王的遗愿做的布置。”
  赵弘明朝前走了两步,低头看去,只见棺椁上刻有八个字:“统一诸国,国运长生。”
  他的心猛跳了两下。
  原来建安皇帝所说的祖宗遗训是从这里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