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吞服龙脉,五国使者进京

  天道酬勤:我的武道没有瓶颈第一卷三国伐魏第章吞服龙脉,五国使者进京冰天雪地中,一条银色的光影从井底一跃而起。
  赵弘明眼疾手快,身后法相幻化而出,将钓出的银灵子摄在到了手中。
  他定睛看去,落在手中的银灵子,鱼鳞泛光,线条流畅。
  嘴角有两条长长的胡须长长的延伸而出,头角以及腹部都高高隆起,隐隐有化龙的趋势。
  乍一看跟他多年前钓起的那条银灵子简直如出一辙。
  但是赵弘明仔细观察的话,发现两者亦有些细微的不同。
  他手上现在的这条鱼鳞更加的细腻,甚至闪烁着淡淡的金光,每一片都犹如精心打磨的龙鳞一般。
  比上一条更加具有龙气。
  赵弘明面色凛然。
  一旁的高延士见到这样神异的一幕,小嘴微张,竟一时不知如何言语。
  过了半晌后他才小心翼翼的问道:“殿下,这是?”
  “一条比较灵异的鱼。”
  赵弘明并没有过多解释,将鱼钩从这条“银灵子”的翘嘴上取了下来。
  ‘井中应该有三条,现在钓上来了两条,还剩下一条再试试,’
  赵弘明将‘银灵子’丢给了高延士,重新将鱼钩甩入古井之中。
  至于寻常的饵料他已经不甚在意了。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能让“银灵子”上钩的应该是他的不老真意,长生真气,而并非那些常见的鱼饵俗物。
  赵弘明收束心神,全力催动不老真意。
  如海的不老真意源源不绝,在他的控制之下,沿着鱼竿和鱼线朝着井底冲了过去。
  青色的气息在的古井中翻涌不止。
  可令赵弘明失望的是,第三条“银灵子”并没有再出现。
  他在原地又等待了一会儿,哪怕他用不老真意将井底灌满,依旧没有任何的收获。
  赵弘明不死心,神魂之力尽出,钻入古井之下。
  顿时,一阵阵阴寒不断顺着他的神魂的感知蔓延了上来,让赵弘明都忍不住打了一个冷颤。
  在他的感知中,古井底部就像是一个无底的黑洞一般,探索了半天,他一无所获,最终不得不作罢。
  看来这条“银灵子”并非那么容易好获得。
  赵弘明提起刚刚钓出来的“银灵子”,对高延士吩咐道:“找个御厨过来,告诉他,本宫想要吃鱼了。”
  高延士低头抱拳说道:“奴才遵命。”
  说完他便是火急火燎跑了出去,安排了下人寻找御厨。
  过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后,一个大厨模样的宫人小跑了过来。
  紧跟他一起的,还有抱着锅,抱着柴火的小太监。
  御厨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有些惶恐不安,还没站稳就滑跪在了地上,结巴道:“殿殿殿下,小人……”
  一旁高延士打断道:“快点为殿下做鱼汤。”
  被叫过来的厨师,抬头见他身前不知何时多了一条灵异的怪鱼。
  “是是是。”
  他不敢有任何的耽搁,提起鱼,带着身后御厨的人迅速张罗了起来。
  架锅的架锅,生火的生火。
  很快在御花园中就简单搭起了一个简陋的露出小厨。
  “内脏、鱼鳞都要,不用祛除。”
  就在御厨即将动手的时候,赵弘明的声音从御花园的小亭中传了过来。
  听到这样离谱的要求,御厨微微一愣,考虑到对方的身份,他迟疑了片刻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之后,炉火渐渐升腾而起,在铜制炊具下跳跃。
  御厨将各种调料放入锅中翻炒,手法熟练的将“银灵子”放入锅中,翻炒几遍后,便倒入罐中熬煮,整个过程一次一气呵成。
  等到火候差不多的时候,那名御厨便端起了瓦罐。
  一股浓郁的鱼香飘散在空气中,十分独特。
  御厨低头看去,他惊异的发现,罐中已经没有鱼的任何影子,已尽数融于汤水之中。
  他当即便想到那条鱼的不是凡物。
  御厨没敢言语声张,轻车熟路地在鱼汤中添上些鲜嫩的葱花,再小心翼翼地端起,将鱼汤从瓦罐中倾倒出。
  刹那间,一股更加强烈的香气从碗中迸发出来,弥漫在整个御花园中。
  到处都是极浓郁的鱼香,与调料的芬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陶醉的味道。
  他吞咽了一口吐沫,急忙走到了上去,将做好的鱼汤放在了赵弘明的面前。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赵弘明端起鱼汤一饮而尽。
  不仅如此,还将御厨熬煮的鱼汤尽数吞服。
  而就在他吞服掉这大魏的第二条龙脉后,他便发现压制在他身上的国运一下子就减轻了不少,他急忙闭上眼睛细细体会。
  常年跟随在赵弘明身边的高延士,立刻看出来赵弘明对修炼要有所感悟的样子。
  当即他摆了摆手,让身前的这些御厨尽数离开,而他自己则站在赵弘明身边充当护法。
  赵弘明闭目观想,意识处在自己的观想世界中。
  他感知到,漂浮在观想世界上空的国运,在不断抬升,隐约间有龙吟之声发出。
  在观想世界中的国运,每提高一寸,国运对于他的压制就减少一分。
  他全身真意运转就更流畅一分,天地法相也就更稳固一分。
  在这个过程中,赵弘明的战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不知过了多久,他缓缓睁开双眼,握了握拳,只觉得全身上下好似卸下了一层负重,体内充满了力量,状态前所未有的好。
  赵弘明心神一动,身后的法相几乎是应神而出,十八条手臂手握雷光,如群魔乱舞。
  他脚下一蹬,人便是凌空而起。
  御花园中出现一道道残影,令人难以捉摸。
  过了几息后,赵弘明的身影重新出现小亭中,忍不住哈哈狂笑了起来。
  经过刚才大致测了一下,吞服了一条龙脉后,他的实力几乎被拔高了两三成,着实令他喜出望外。
  现在的他就算是赤手空拳,仅凭肉身的力量和防御,也不惧武胆九品的武夫。
  要是加上银鳞枪和其他手段,就是对上两三个也不怵。
  至于造化境武夫,他还未曾对战过,对这样的存在战力没有清晰概念,不太好能比较。
  不过,纵然他打不过,逃走也是没有问题了。
  赵弘明止住了笑声,双手负背大步从御花园中离开。() ()
  高延士紧随其上。
  时间匆匆,转眼一个月的时间眨眼即过,距离赵弘明正式登基的日子也是越来越近。
  此时已经得知魏国要封新君的五国,已经分别派遣使者赶往大魏现场观礼,以显诸国礼仪。
  韩国,阳翟城外,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
  前往魏国的使团人员已经清点完毕,天上人掌教林泊站在人群之中,将与韩国使团一同前往魏国大梁。
  韩王带领大臣,以及吴代天与闵宗两人率一众弟子为其送行。
  “林掌门,你当真要如此,亲自去吗?”韩国宣惠帝韩威认真问道。
  天上人掌教林泊凝视着前方的道路,微微一笑道:“为了宗门基业,为了韩国,我不得不如此。”
  “林掌门要小心,一定要小心。”韩国宣惠帝韩威再三叮嘱道:“朕与诸位在此等着掌门的凯旋归来。”
  “放心。”天上人掌教林泊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修为不怎么样,逃跑的本事还是有的。诸位,我先走了。我若失败,诸位,我们便都在地下黄泉再见了。”
  说罢,天上人掌教林泊转身走向了细雨中。
  他穿着黑色的妆束,凝视着前方,走进使团。
  他的背影在细雨中逐渐模糊,与韩国使团一同消失在了远方的天际。
  宣惠帝韩威喃喃说道:“这次好在其他四国也愿意协力相助,派了不少精锐一同前往,希望林掌教此行能够一切顺利。”
  天上人掌教林泊随着使团走出京畿之地后,在他们赶往魏国的必经之路的一处山林中,铸剑山庄的庄主左见带着手下,早已经恭候多时。
  他见到林泊等人后,嘴角微微一扬,主动走了过去。
  后者见他到来,也是脱离队伍,迎了上去。
  “左庄主一直在这里等着我?”
  铸剑山庄庄主左见笑了笑说道:“刚来而已。”
  说着,他将背在身后的剑匣翻了过来,拖在手中说道:“林掌教,我答应你的法宝已经准备好了。”
  林泊脸上出现了一丝兴趣,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剑匣,眼睛一亮,由衷的赞叹道:“好剑!”
  左见口中所说的法宝乃是一柄宝剑。
  林泊将其从剑匣中取出,细细打量。
  剑身笔直如弦,寒光闪烁,犹如秋水横扫。
  剑柄上镶嵌着精致的龙凤纹饰,更显其古朴之态。
  仔细观察的话,林泊发现了这柄宝剑与寻常宝剑的不同。
  这把法宝剑,剑身上有金丝银缕交织,雕刻着繁复的云纹,极为神秘。
  他稍稍运用了一丝神魂之力,度了层真意进去。
  这把剑顿时就如刚刚出鞘一般,有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左见说道:“这把剑不仅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而且还是一把神奇的飞剑,可以杀敌于无形之中,玄妙无比。并且此剑,其中还蕴含着狂暴的力量,紧要关头便可自爆,堪比武胆九品的全力一击。林掌教,可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听到了左见的解释,林泊不由心中一喜,真是适合暗杀的利器。
  有了此物相助,他可以回旋的余地就大了许多,这一趟能够刺杀成功的概率也是大了不少。
  当即他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既然这样的话,那我就不打扰林掌教的行程了。”铸剑山庄庄主见法宝已经送达,就不再多说,提出了辞意。
  林泊也没再过多深究,将法宝长剑放回剑匣之中,接过剑匣说道:“有劳左庄主,请便。”
  说完之后,两人便是分道扬镳,不再过多交流。
  走了一阵之后,铸剑山庄庄主左见脚步一停,回身朝着远去的韩国使团看了过去,脸上闪过一丝不为人知的笑容。
  林泊不知道,他在那件法宝上增加了一道禁制。
  到了一定时辰后,不管林泊会不会动手,那件法宝都会如他计划那般自毁而爆。
  届时不说杀灭赵弘明,就是五国使团也会损伤大半。
  赵弘明若死,则魏国元气大伤。
  若赵弘明不死,五国使者伤亡,则与五国交恶,魏国也必元气大伤。
  无论如何他都能让魏国此国的水变得浑起来。
  后面也能方便他从中渔利。
  可惜,这种事他只能放在心里,不能告知其他人,无人能分享。
  想到这里,左见不由的叹了一口气,才转身离去。
  大梁城外,礼部尚书吴瀚文在大梁城外,专门接待诸国的使节。
  眼看着,距离赵弘明登基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五国派来的使团已经陆续抵达。
  不知道是不是赵弘明“声势在外”的缘故,这次五国派遣而来的使者,人数比以往的时候都要多一大截。
  可以说是历代魏王登基之最。
  其中出现了许多就是吴瀚文也叫不出名字的生面孔。
  已经乔装打扮的天上人掌教林泊,混在韩国使团中一个不起眼的位置,验明身份后,面色平静的跟着众人进入了大梁城中。
  魏国的大梁要比韩国都城阳翟繁华许多。
  在六国都城中,能比得上大梁的城池也没有几个。
  此时,由于魏国即将封新君,街上的守卫明显要比以往森严了许多,基本上每走一截都会见到全身着甲的士卒。
  这些士卒身上气血充盈,显然都是武夫,并且修为不低。
  让他们都不由的暗暗心惊,觉得魏国的国力好似比之以往要强盛了许多,刺杀赵弘明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定。
  诸国使节顺着大梁城的南门,在礼部尚书的安排下然后进入城内的驿馆或宾馆。
  这些地方有专门的接待各国使节人员和仆役,为他们提供住宿、餐食和其他必要之物。
  他们的也可以在此,与其他国家的使节进行交流、谈判或互相了解。
  接下来,他们将在此处静候,知道登基大殿的开始。
  就在五国使节陆续进入大梁的时候,从赵国寄来的一份书信也被人放到了赵弘明的案前。
  这份书信没有任何的署名,但是其中设计了些小巧手段,避免被人中途动手脚,也不是一般的信函。
  赵弘明拿起书信,习惯性的在书信上轻轻一抹,显露出一个小小的“武”字,
  他知道,这是赵国季国夫寄情报过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