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国策

  苏毅澜站起来,认真答道,“一些贪官藐视王法,与权贵勾结,盘剥生民,抹黑了朝廷。就拿这起流民事件来说。父皇圣心仁德,几次下诏拨款赈灾,然而朝廷拨的款项却入了贪官的口袋,灾民被蒙蔽,以为朝廷不管他们生死,对朝廷有怨言。父皇的一番拳拳爱民之心落空,还坏了贤名。”
  这番回答令皇帝心里很受用,有意想考一考小儿子,遂道:“那依五郎之见,该当如何?”
  苏毅澜不知帝王用意,不敢贸然谈论,小心地瞥了一眼,谨慎道:“父皇,儿臣不敢妄议国事。”
  皇帝以袖掩口咳了两声,接过苏毅澜递来的温水喝了一口,道:“但讲无妨,朕不会怪罪于你。”
  既得了皇帝这句话,苏毅澜立刻拱手道:“那儿臣就说了。”
  他将盛水的金盏于紫金楠木桌上轻轻一放,又垂眸斟酌了一下措辞,开始道:“儿臣想,要解决这事,还是得想法让他们返回原籍。这些流民涌到别的州府,不仅增加了当地的压力,而且那些年轻力壮的一旦无事可做,就容易滋事,甚至极有可能引发暴乱,衙门捉人入狱也没用,关了几天还得将他们放出来。”
  “不如朝廷将贾勇龙的家产及所吞赃款和庐安府库里现有的存粮一道发放给灾民,这样就能省了户部额外的一笔开支。”
  “此外在各处张贴布告,将此事昭告天下。同时在布告里呼吁难民尽快重返原住地,就说官府将重新为他们编册入籍,待开春将撂荒田地丈量核对,再按户籍分发。”
  “目前庐安旱情已解,荒芜的田地来年可继续耕作,到时再雇些人挖渠蓄水,还可预防将来旱灾的再次发生。”
  苏毅澜说到这里略微思索了片刻,又接着道:”告示上最好能再加一条,比如三年或五年内免征一些苛杂之税,并将所征赋税减三成。如此一来,百姓的心方能稳住,他们上了户籍,朝廷的税赋收入也能扩大,征粮也有保障,既防止了作乱,还能收得民心。”
  想了想,又补充一句:“许多灾民都不识字,到时还得派设相关人员在贴告示的地方讲解一下。”
  皇帝没想到苏毅澜能将一个救灾之策说得这么详细具体,这番谈论没经过一定的调查思考是不可能得出的。
  他开始重新考量起这个儿子。
  天子微微颔首,净过手后,缓步到膳桌旁坐下,眼中闪着颇有兴味的光芒。
  苏毅澜见皇帝似乎心情不错,便又继续道,“父皇,儿臣不得不说,这次流民之所以多,其中有一部分并非来自灾区。他们逃难只因田地被豪强大族侵占,这些豪强与官府勾结,致使申冤无门,只能背井离乡逃往别处寻活路。”
  说到这里,他停下来接过一个绿衣小太监奉上的茶水,饮了一口,又道:“朝廷能否重新安排一次度田,并重惩隐匿土地者,这样既能使这部分人入籍分田,又可震慑那些妄想强占土地之人。还有,度田这事还得另派人核查,以防丈量田地的胥吏弄虚作假,确保亩数准确。”
  这些都是苏毅澜在拿到账簿后就思考的一些问题,他本就盘算着要跟皇帝提一提,这时趁机会,干脆一股脑地都讲了。
  “度田这事我会让臣工们去商议。”皇帝在他对面坐下,声音里带着一丝淡淡的欣慰,“五郎去庐安历练,有长进了,这件事你拟一份文书呈上来,朕让工部和户部再商议一下,先用早膳罢。”
  一直垂首安静地候着的周贤贵恭顺地“喏”了一声,立刻吩咐外殿的太监传膳。侍膳的宦官们进来等了片刻,尚食局的宫女太监也鱼贯而入,将一道道菜肴摆上桌。
  皇帝的早膳素来简单,品种并不多,只有数道精致的小菜和两碗羹汤。一个绿衣宦官开始为皇帝试吃,苏毅澜趁着这个间隙,说:“父皇,儿臣提的救灾之策,恐怕要朝廷花出去不小的一笔银子,儿臣想……或许可让离黍的那些富商们一起捐些钱粮,来一个筹资赈灾,倘若朝中大臣们能带头捐款,那么富商们解囊纳捐的事自然就能办的更顺利了。”
  “五郎想得周到,还能为朕的国库考虑。”皇帝微笑起来,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赞赏的神色,“也好,如今朕的国库虚空,臣子们却一个个家产颇丰,正好趁这个机会让他们吐一些出来,不过,他们要知道是你出的主意,怕是要把他们给得罪啰。”
  “儿臣只望能为父皇分忧,其它也顾不得了。”苏毅澜道。
  皇帝拈须沉吟了一下,“这样,这件事就由你来办吧。既由你来,那你也得表示一下,你每月领的宗亲俸银用度也不多,方才那六个金桃,就算你带头捐的。”
  “多谢父皇信任。”苏毅澜立刻起身,”儿臣一定努力办好这差事……”
  皇帝又掩唇剧烈咳了起来。
  苏毅澜停了说话,上前扶着帝王的背,递过去一个锦帕,关切道:“最近天冷,父皇是着了风寒罢,孩儿去请太医过来给您瞧瞧。”
  皇帝摆摆手,稍微缓和了些,饮了口内侍奉上的茶水润了润嗓子,又拿锦帕拭着眼角咳出来的泪,道:“不必了,这几年遇天寒就不大舒坦,老毛病了,太医院已经开过药,吃了也没什么效果,天一转暖就好了。”
  他慢慢吃了几口侍膳内侍为他夹的菜,又搁下紫檀镶金的筷子,道:“你这次去庐安历练,做得很好,想要什么赏赐么?父皇赏给你。”
  苏毅澜连忙道:“谢父皇,儿臣并未做什么,不敢要赏赐。”
  皇帝微微一笑:“既如此,那年后朕给你开衙建府,把庐安府交给你作封地罢,嗯……先封你为庐安郡王,那边接下来的事都由你来处理吧。”
  这意料之外的好事令苏毅澜有些措手不及。他没想到自己和师父一直等待的封王离都,就这么突然间的朝它迈进了一大步,虽然封的只是一个郡王而非亲王,但已经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了。
  苏毅澜正舀了一汤匙鱼汤入口,那汤还颇有些烫,闻言连忙咽下,又起身离座跪谢皇恩。
  一顿早膳吃完已经很迟了,离开时,苏毅澜在大殿外见到了锦欢,看样子是来见皇上的。公主秀眉紧锁,只闷闷地喊了他一声“五哥。”便默不作声了。
  她这么郁郁不乐的样子,令苏毅澜想起了她的那桩亲事来,看来临安的八卦是真的。
  而皇帝为了国家利益,也只能同意这场政治联姻。
  苏毅澜刚步下殿前石阶,里面服侍的一个绿衣小个子内侍就随后出了殿门。这人沿长廊走到尽头,左右看了一眼,见无人留意自己,便低着头,慢悠悠地转过折廊,往嫔妃们居住的后宫而去。
  刚行出数十步,迎面遇上了从侧廊转出的周贤贵,身旁还跟着一个小宦官。
  “韦福,去哪儿呢?”周贤贵盯着他问。
  “……我去拿杏仁乳羹。”周公公的品阶比韦福高,韦福对着他浅浅地揖了一礼,镇定地答道。
  “拿乳羹怎么往这边走?”周贤贵眯着眼看了一下他要去的方向,又道,“没事,你走吧。”
  等韦福走远了,跟着他的小内侍撇了撇嘴,酸溜溜地小声道:“公公,这韦福自从攀上了青宁宫那边,威风了不少呢。”
  周公公瞪了他一眼,骂道:“这种话也好随意讲,想掉脑袋吗?不服气你也去攀一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