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举朝震惊

  在凌晨时分,长安城的大门仍然紧闭,这座城市依然严格地执行着自南北朝以来延续了几百年的宵禁制度。然而,就在这个清晨,城头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三名信使,冒着寒土飞溅的危险,以三百里加急的速度奔向长安,他们的红翎在冷风中飘扬,战马的鼻息喷出白色的雾气。看着这一幕,守将张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贞观十七年,这样的红绫信使出现了五次。从早期的突厥进犯,到后来的真诺水,虽然大唐每次都以完全的胜利告终,但每次的战争都是关乎国家的存亡。
  三位边关信使被吊篮吊上城墙后,又换乘了新的战马,沿着大宁街直奔延嘉门,之后在千牛卫的护送下经过长乐门直奔太极宫。一炷香后,他们出现在了李世民的面前,手里拿着李道宗亲笔题写的奏折。李世民看完奏折后,气得脸色铁青,浑身发抖。半个时辰后,长安的三品以上重臣都被召集入朝。长孙无忌捧着护板的手微微颤抖,自从长孙织那一日为李捷的告假后,他就一直心神不宁。在承天门间行走时,他的目光紧紧追随着李捷的车驾,但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看出什么异端。李世民忽然召集大家入朝,不会是李捷出了什么问题吧?
  怀着忐忑的心情,长孙无忌不再和于志宁褚遂良等人窃窃私语,闷头赶路。不过在甘露殿前,长孙无忌习惯性的回头一望,却正好看到了落在他脚部的房玄龄。一向以风姿卓着闻名的尚书左仆射今天看起来脸色也很不好看。在甘露殿上,一摞奏折被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李世民的铁青的脸色和粗重的喘息声中透露出满腔的怒火。他对着群臣嚷嚷着,“这是奇耻大辱!”和亲使团被攻击劫掠,这是自汉代和匈奴最屈辱的日子以来从未有过的。几百年来,贫弱国家的象征如今竟然打劫到了以天可汗李世民为首的头上。老家伙简直想抄起刀子当场砍过去。他传看了一圈李道宗的奏章,群臣却一个个脸色各异,窃窃私语个没完。虽然李捷的车驾是前往青海以及朔州一带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捧着奏章的长孙无忌脑海中总是闪现着李捷那张无赖的脸。
  他回望了一眼脸色似乎更阴沉的房玄龄,长孙无忌捏着冰凉凉的笏,眼角抽动了好一阵,这才决定先观望一番。与此同时,似乎房玄龄也有了相同的想法。两位仆射沉默不语,位列他们之下的中书令岑文本和谏议大夫褚遂良也一时不好越位而出。于是最先开火的就是武将集团了。“殿下,”有人高声喊道,“山丹部落应该夷为平地!象雄应当被讨伐,我愿意请领一师,取象雄国主之头而还以报陛下!”除了太师李靖地位超然,其余武将可不讲求什么地位顺序。
  脾气火爆的程知节第一个就跳了出来,这下在武将群中就炸了锅,李大亮、薛万彻、尉迟恭等人相继跳出来嚷嚷成一团,一对虎目互不相让,火药味十足。不过诡异的是,参与过松州大战的总指挥、兵部尚书侯君集却在后面沉默不语,不知道盘算些什么。直接冲锋在第一线的牛进达也是欲言又止,好半天,才越过了吵成一团的武将群到了前方,有些小心忐忑地启奏道:“陛下息怒,臣认为此事当缓行。”“老牛,松州走一遭,怎么你胆子还变小了,吐蕃都拜倒在我大唐铁蹄之下,一个象雄算得了什么?”没等李世民阴沉着脸说什么,程知节已经满是嘲讽地嚷嚷了过来。牛进达一张长长地牛脸一黑,刚要反驳些什么,武将之首、许久都没上朝的李靖忽然轻咳一声:“陛下,进达,君集都曾与吐蕃交锋,他们了解吐蕃的情况,何不听他们一言?”
  侯君集浑身甲叶都微微抖了一下,很快却面色如常,用他一贯阴沉的脸色越位而出。以下是重新创作的内容:在李世民的面前,侯君集神色庄重地说道:“陛下,臣认为如果要进攻象雄,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李世民对侯君集非常器重,尽管在高昌贪污事件后,他仍然选择再次启用他。听到侯君集的话,李世民的怒火也平息了一些。他探过身子,好奇地问道:“君集,你为何这么说?”侯君集解释道:“禀告陛下,吐蕃象雄与我们中原不同。那里的高山连绵不断,百姓勇猛剽悍。尤其是高山上似乎有神明的余威,虽然松州大胜,但当我们的士卒追击时,却出现了头昏脑花,僵卧而死的奇怪现象。臣曾经向当地的羌民商户询问过,他们都说外人进入高原,必须先朝拜神恩,适应一段时间后才能如常。”侯君集的话语让在场的武将们都静了下来,他们看着面色阴沉的李世民,心中也忐忑不安。李世民在心中权衡着利弊。他知道出兵作战需要充足的准备,尤其是这种需要适应高原环境的战争。
  对于大唐来说,出兵一年方能进攻的计划并非易事,需要考虑许多辎重供给等问题。李世民的目光转向了文官宰相们,最后落到了长孙无忌的身上。他心中一紧,知道这个时候必须听长孙无忌的意见。长孙无忌斟酌了一下,上前说道:“陛下,目前的情况只是江夏王的一面之词,实际情况尚未查清。而且吐蕃大相禄东赞也尚未有音讯,我们认为不应该轻易下结论。我们应该先派遣使团查明事情真相,再作打算。”此外,他还提到:“况且诸将之中,江夏王在平定吐谷浑叛乱时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又是当事人,许多事情都需要他回京后才能开展。”
  长孙无忌的话让李世民点了点头。这时,房玄龄也站了出来,微微躬身说道:“陛下,东征在即,府兵官吏也准备了很久。现在是箭在弦上的时候,如果同时进行两场战争,实为不智之举。希望陛下能够裁决。”
  这句话说到了李世民的痛处。他也知道,如果要进攻高句丽,展示自己的超越前朝的成就,就必须先击败高句丽。而这个目标已经准备了数年之久。同时与吐蕃结亲也是为了能够专心东征。现在却因为一些未知的情况要分心两头作战。这确实是一个让李世民头疼的问题。在这个时刻,调兵向西并不符合李世民的意愿。然而,国家的尊严必须得到维护。尽管不再有动用武力的想法,但李世民仍然深思片刻,并做出了一些决定。他命令传尚书省大理寺鸿胪寺组成精锐干员,赶往松州查明情况,并迅速召江夏王回京。稍作停顿后,李世民的目光再次投向侯君集,用平静的语气说道,“侯卿,你对吐蕃有着深入的见解,我打算任命你为交河道行军大主管,负责西陲的攻防事务,不知你能否接受这个任务?”
  君上以商量的语气对臣下说话,可见这是恩宠之意。然而,侯君集眼神闪烁了一下,回答道,“启奏陛下,我最近旧病复发,身体状况欠佳,恐怕无法胜任这个任务,辜负了您的恩宠。”既然如此,李世民也只好接受,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了失望和一些其他不明不白的东西。随后,他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位大臣。“牛卿,我任命你为青羌道行军总管,立即赶往松州,协助使团进行调查,并尽量避免开启战端。”接着,他又向兵部、户部和工部下达了一系列命令,征调各地的府兵和粮草,做好战备工作。这些决定牵涉到十几万大军和数百万人的命运,而它们就从长安这个大唐的心脏发出去。与此同时,和亲使团的覆灭也在长安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除了渭水之盟外,大唐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从未遭受过如此的侮辱。然而,在这场轩然大波之中,一行人却悠然自得地赶着车前往草原朔州,似乎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大唐的疆域广大,关中地区的隆冬寒意刚刚开始,而河套以北的地方已经迎来了初雪,大地一片银白。“真冷啊!”裹着三层大棉衣,李捷还是觉得冷。在马车中,他不停地嚷嚷着。310.10火炉一旁,我一边料理着,一边感叹着小丫头的命运。她嘟囔着:“该,谁让你自己出去疯了?”
  小丫头长得颇为俏丽,白净娇嫩的小脸散发着一种独特晶莹,包裹在前世冬衣羽绒服下的小身段也是颇为诱人,敞开的怀下还穿着一间花纹精美的毛衣,和十多天前小脸漆黑的野丫头截然不同。她手也够巧的了,我里面穿的毛衣,我自己穿的毛衣,还有邮寄回长安的毛衣,都是她织的,我弄出了毛线后,几根针,仅仅讲了几次,这个丫头就能织的像模像样了。虽然把那一批工匠都塞给了自己苦逼老哥蜀王李情,不过这个刺头李捷还是留在了身边,看着她妖娆的小身段,俏丽的脸蛋,这会李捷倒是觉得留对了。
  看什么看,别以为你没杀我,我就会感激你!还有,今天你要是再出去疯,姑奶奶就再也不给你煎药了!”小丫头威胁道。我讪讪地缩了一下目光,心里一阵憋屈,这丫头也不知道怎么养的,在这个贤良淑德大环境下还这么辣,需要多加调教啊!“喂,裴莹,好歹你现在都是我的小妾了,有你这么和你夫君说话的吗?”我问道。“谁,谁,谁要嫁给你了?”一说这个,小丫头俏脸顿时涨的通红,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气呼呼的瞪了我一眼,旋即却心虚的打量了一下左右。
  那一天晚上,为了教训这个桀骜不信的丫头,我干脆就是一顿大巴掌扇在了她挺翘的小屁股上。结果独特的声音第二天让随行游侠都是眼神怪怪的,屁股肿的起不来的裴莹面对我厚颜无耻吹嘘一夜教训了她几次云云也是百口莫辩,憋屈的成了朔王第四房小妾,一提到这个,她还真是苦大仇深啊。看着这丫头羞愤的模样,我顿时就是一阵得意洋洋,嘿,我是流氓我怕谁!不过他的得意没持续多一会,车窗外忽然传来了敲门声,杨翊的声音缓缓传了进来:“殿下,我们到了。”
  我应了一声,随即下车与杨翊会合。终于到了放风的时间了。然而,想到外面的寒冷,李捷不禁又是一声哀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