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拯救大唐高阳公主

  \"妹妹,请冷静下来,慢慢告诉我,还有哥哥在呢。
  我看到你因为激动而脸涨得通红,小胸脯随着急促的喘息一起一伏,我连忙拍了拍你的肩膀,安慰地说。
  \"这件事怎么能不让我们担心呢?\"你急切地吸了一口气,说道。
  \"在刚刚结束的大朝会上,禄东赞正式递交了向大唐求娶公主的国书,而且他求娶的对象居然是你。父皇也在考虑此事。
  我们怎么办呢?我可不想去那个把脸涂上泥巴和大便的吐蕃!
  \"哎呀,这情况真是棘手啊!我也会陪着你一起面对。
  虽然历史上你嫁给了房遗爱这个大个子,但你毕竟是我带过来的,我不知道会不会被大蝴蝶扇到吐蕃去。而且,这段时间东宫和禄东赞的接触频繁。
  虽然我平时被困在崇文馆里死读书,但长安城里,消息最灵通的不是官府,而是那些市井游侠。
  所以,你别太担心了。父皇非常宠爱你,他应该不会忍心让你远嫁吐蕃的。话虽如此,考虑到吐蕃开出的条件太过苛刻。
  \"你说的情况我明白。
  吐蕃承诺求娶公主后将成为友好邻邦,会服从大唐,并每年进贡。这样的承诺在口头上说得轻巧,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只会付出一点点代价。
  这一点你要明白,大唐的牛羊在市场上根本不值多少钱。而父皇现在急于向东拓土,攻伐高句丽,可能已经被禄东赞忽悠住了。
  但不要急,事情总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再商量商量。
  \"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李世民这个渴望超越前人、证明自己英勇的君主,每日都在磨砺刀剑,跃跃欲试。
  在出征前,他必须确保后方稳定,而突厥的威胁已经逐渐消退。阿史那思摩,这位归顺的怀化郡王,仍率领着十万多的归化的突厥人,在名义上的朔方以北抵御其他少数民族的攻击。至于另一个势力特勒,在贞观十五年的唐薛延陀战争中被打得落花流水,元气大伤。
  现在,只剩下不听话的吐蕃了。若能成功处理吐蕃,超越前人统一华夏的梦想将近在咫尺。
  此时的李世民内心激动如沸,仿佛在前世李捷玩逆战一般兴奋。他期待着召唤出这个小怪物,尽管可能需要费一些力气,但只要击败它,便是胜利的象征。
  被宫外的喧嚣声打扰,李捷紧皱起眉头,与高阳公主一起在国子监中绕着圈子,如同打太极一般。
  他们的举动引起其他士子的围观,纷纷远远地看着,啧啧称奇。
  李捷被喧闹的声音打扰,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不满地嘟囔了一句。“太吵了!如果和亲像相亲那样简单就好了,可以任意选择,唉,等等,原来我在考虑相亲的问题!”李捷突然兴奋地喊道,紧紧抓住高阳公主依然在旋转的肩膀。就在此刻,李捷突然脑中一亮,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李世民是一位勤政的皇帝,现在还有蝗灾和禄东赞的国书的事情,大朝会开了整整一个上午。
  看起来,终于松口接受了我们的国书,这是一个好消息,我应该好好庆祝一番。”
  随着官员们从宫门缓缓走出来,一大群脸上涂着红色的人也一同现身。
  他们的服饰各异,但个个看起来喜气洋洋。
  为首的红面胖子围着紫袍胖子不停地夸赞。“如今唐皇终于松口,接受了我们的国书,真是天大的幸事啊,这全都是大论您的功劳啊。”
  禄东赞听到手下人的夸奖,脸上也露出满意的微笑。
  但他毕竟是一个狡诈之辈,笑容过后,他又严肃地吩咐道。“格尔伦青,此事关乎吐蕃国运,不能掉以轻心。在唐皇下旨和亲之前,务必保持平静,严格约束好部众,不再发生混乱局面。”
  听到禄东赞的吩咐,格尔伦青点点头,显得十分慎重。
  上一次差点扰乱和亲的机会被李世民答应了,但他偏偏在醉酒后闹事中失态,导致吐蕃使团被驱逐出境,至今禄东赞对此耿耿于怀。这一年的延误不仅减少了大唐对吐蕃的支持时间,还因为担心松州唐军的逼近,原本计划对象雄国的战争也被推迟了。边境上的摩擦已经紧张到白热化的程度,吐蕃与羊族在争夺草场时的冲突也变得更加激烈。作为吐蕃的大臣,他的不作为已经引起许多贵族的怨怒。然而,禄东赞却深感忧虑。
  松州的失败并没有唤醒那些狂妄自大的贵族,只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没有人比他这个曾经访问过大唐的人更了解大唐的强大,也更加明白争取大唐先进技术、名声和影响力的重要性。
  长安城真是繁荣啊,何时我们吐蕃能像这样热闹呢?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心中不禁萌生向往之情。
  不过,我和我的部下们的心境并不相同,我们这些吐蕃人肚子饿得咕咕叫。“大论,我听说唐人在西市附近新开了一家西秦楼,那里的酒很烈,歌舞也很出色,还有特色美食。
  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去那里享受一顿如何?”
  一个满脸通红的吐蕃部下建议道。看着他身后那些喜气洋洋的属下,我也不忍过多约束,便点点头。“
  达扎那日松,你带路吧。”
  我们一行人穿过熙熙攘攘的长安市街,向繁华的西市走去。
  一群吐蕃人迅速出现在西市。远远望去,西秦楼的三层高楼金碧辉煌,二楼外的天台上烤鸭的香气飘散开来。我闻到那香气,迫不及待地催马快行。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流越来越多,我们只好下马缓慢地前行。
  幸好,我们身上强烈的汗臭味和牛羊气味,让前面的大唐百姓纷纷绕开,为我们开辟出一条通路。距离西秦楼约一百米的地方,一股熟悉的酸香味进入了我的鼻子。我闻了闻,脸色突然一变。“这是什么味道?”
  一位部下叫达扎那日松,流着口水说:“这味道,好像是酸菜味。没错,这里的酸菜炖粉条可称得上一绝。”
  我记得很清楚,一年前的国宴上,一个雍容华贵的小男孩拿着的也是这种酸菜盘子!“我们回鸿胪寺吧,不去西秦楼了。”
  我的内心不安促使我做出这个决定。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他们!这群吐蕃人,在松州杀了几千名大唐军民,现在又来逼陛下将公主嫁出去和亲!”
  “这些落后的野蛮人,居然还想要我们大唐公主,我们的热血被点燃了吗?拒绝和亲,拒绝国耻!”各种声音传遍人群,仿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我感到内心震撼,随即高声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喊道。
  就在此刻,突然听到有人用吐蕃语回答:“谁在那儿?”
  接着,吐蕃使团的成员也用同样的语言回应。没想到这一喊竟引发了一连串的愤怒吼声。
  “这些野蛮人居然侮辱我的陛下,我们要跟他们拼命!”“跟他们拼了!”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更加震撼人心。这时候,我终于看到人了,一个个脸上充满着威猛凶恶之状的“热血唐人百姓”拿着棒子、扁担,甚至粪瓢、大勺,气势汹汹地向我们冲过来。吐蕃使团也纷纷拔出长而沉重的吐蕃刀,这动作让我吓得大声喊话。
  “都放下武器,敢动刀见血,回了草原都当奴隶。大唐的贵人们,请听我解释,我们吐蕃是来臣服大唐的...”
  “臣服还敢逼陛下和亲,打死你这帮蛮子!”
  禄东赞还没说完,一个麻脸的人拿起粪瓢朝他猛砸过来,咣地一声,禄东赞挨了粪瓢,眼睛立马肿得青了。受到禄东赞的威胁后,吐蕃使团的十几个人更加悲惨了,他们背上接连被棒子和扁担打中,甚至粪瓢和大勺也不放过他们。
  糊里糊涂间,左脸挨了一棒,刚转过身,菊花又遭到扁担的重击,疼痛让达扎那日松痛苦地尖叫起来。他的蛮性也被激发了,怒吼着捡起战刀。然而,还没等他挥刀,人群中又传来一声爆喝。
  “死人了!吐蕃蛮子杀人了,大家快跑啊!”
  转眼间,打人的和围观的人全都被这一声吓得四处逃窜,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现场只剩下一群鼻青脸肿的吐蕃使团成员面面相觑,看着地上那个被吐蕃刀刺穿的唐人尸体,禄东赞气得满脸通红,愤怒地吼道:
  “谁干的!”
  还没等吐蕃使团弄清楚状况,金吾卫校尉已率领一队士兵怒气冲冲地赶到。看着黑着脸的校尉,禄东赞心头又是一阵闷火,直想吐血。这下麻烦了!
  “嘿嘿,跟本王斗,你们不知道新闻联播海峡两岸本王看了十多年吗?”
  西秦楼上,李捷得意地喝完一杯冰凉的西域葡萄酿,捏着白玉夜光杯,兴致勃勃地看着热闹。高阳好奇地转过头,问道:
  “哥,什么是新闻联播啊?”
  “女人家家管那么多干什么,赶紧给我相女婿,时间不多了!”
  吐蕃何时能像长安这般繁华?禄东赞憧憬着。与这位大论的浪漫情怀不同,一帮子吐蕃蛮子早已饥肠辘辘。
  “大论,听说唐人西市附近新开了一家西秦楼,那里的酒很烈,歌舞表演也很精彩,美食也很有特色,现在天色已晚,不如就去那里吃饭吧。”
  一个满脸通红的吐蕃野人流着口水提议道。看到身后兴高采烈的属下,禄东赞也不好过于约束,便点了点头。
  “达扎那日松,你带路吧。”
  一路穿过拥挤的长安市房,更加繁华的西市很快出现在吐蕃蛮子面前。远远望去,西市口的西秦楼三层建筑金碧辉煌,二层外的天台上,现场烤制的果木烤鸭香气四溢。
  尽管禄东赞被香气引得口舌生津,但他还是加快了骑马的速度。然而,越靠近西市,人流越拥挤,马几乎无法通行。无奈之下,一帮吐蕃人只好下马步行。
  好在吐蕃人身上的浓郁汗臭和牛羊檀味,熏得前面的大唐子民纷纷掩面避开,无形中为他们让出了一条路。
  不过,距离西秦楼约一百米处,一股熟悉的酸香味飘进了禄东赞的鼻子。他猛地抽了抽鼻子,脸色骤变。
  “这是什么味?”
  “这,好像是酸菜味,没错,就是这里的酸菜炖粉条堪称一绝。”
  吐蕃大将达扎那日松直流口水,但禄东赞的脸色却愈发阴沉。他清楚地记得,一年前的国宴上,那个雍容华贵的小男孩端来的烈酒,搭配的就是这种酸菜!
  “走,回鸿胪寺,我们不去西秦楼了!”
  禄东赞突然改变主意,让一帮吐蕃人无所适从。然而,就在此时,突发事件发生了。
  “就是他们,这帮吐蕃人,在松州杀了我们大唐数千军民,现在居然还来逼陛下和亲!”
  “这帮不开化的蛮人竟敢觊觎我大唐公主,当我们唐人的血不热吗?”
  “拒绝和亲,拒绝国耻!”
  四面八方传来激昂的呼喊声,禄东赞心头一跳,高声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喊道:
  “谁?谁在那儿?”
  “瓦古洛,库里马哈~”
  吐蕃使团成员也用吐蕃语回应,没想到这一下却激怒了隐藏在暗处的人。有人暴怒地高吼:
  “这帮蛮子竟然敢辱我陛下,跟他们拼了!”
  “跟他们拼了!”此起彼伏的呼喊声更加震撼,禄东赞终于看到,一群愤怒的大唐人民正朝他们涌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