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都走了

  从决定离开,到真正离开,只有短短十天。
  姜笙坐在车辕上,静静地看着这片将她养大的土地,心底满是不舍。
  从村口破庙离开时她不舍,从斜阳县离开时她也不舍,但毕竟还是在安水郡的范围之内。
  这次去丰京,则是彻底离开了她眷恋的土地。
  小姑娘叹了口气,目光自马车前东头扫到西头,全都是在告别的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哥许默,少年身姿笔挺,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沉着稳重,便是在这离别的时刻也没有任何失态。
  站他对面的是同样风姿卓越的扶风哥哥,十日的休憩让他稍微恢复了些,此刻望向大哥的眼中流露着感伤。
  “你们这一去,便不知何年才能回来。”王扶风垂下细长的脖颈,“丰京繁华,乱花迷人眼,只怕许兄要忘了安水郡的清雅。”
  “扶风兄言重了,安水郡是生养许默的地方,是许默的故乡,任何地方都比不上。”许默知他为破败的身子难受,也只能尽力安慰,“你且放心,只要好好服用小四配给你的药,往后在丰京看到的繁华美景,我尽数为你呈现信中。”
  “这大渝王朝的万般美景,你看不得,我替你看。”
  王扶风扭过头去,遮掩失态。
  他何德何能,不仅有幸与这六位兄妹相识,还让他们放在心底,惦在心头。
  但不可否认,这种被惦记的感觉,真好。
  也许有的人一辈子都享受不到父母的偏爱,但只要能够遇到知心友人,便不枉这一生。
  王扶风再回过头,失态已经被遮掩,他静静地望着未来注定大放异彩的许默,眼底所有的情绪都被祝福所取代。
  祝福你,我的光。
  如果说大哥的临别是感伤,到了二哥这画风就变了。
  张启全撸起袖子,拍了拍郑如谦的肩膀,笑眯眯道,“你小子有出息,生意要做到丰京了。”
  郑如谦赶紧摆手自谦,“还没过去呢张叔,不过你放心,给我一年时间,必定在丰京站稳脚跟!”
  “好,好小子,有想法。”张启全眼底都是激赏,“我看好你。”
  郑如谦龇牙咧嘴地笑,还不忘叮嘱汪小松,“安水郡和烤鸭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人手不用担心,该解雇就解雇,该重用就重用,你东家有钱!”
  完全忽略了全家只剩五百两这件事。
  汪小松眼眶含泪,“东家,你在丰京等我……一定要等我,顺便帮我照顾好妹妹。”
  再看四哥这里,就平静多了。
  整个温氏医馆的医女,除了汪小竹,竟然一个愿意跟他去丰京的都没有。
  想想也是,都是有家的人,怎么舍得背井离乡。
  但温知允毫不在意,还有工夫笑着说,“到丰京又要重新招医女了。”
  汪小竹红着眼眶,“这边的医馆就不管了吗?医女们没有束着,闹出乱子可怎么办?”
  “不会没人管的。”温知允面色不改,下意识摸了摸怀中医书,“吴大夫说了,他会时常过来看看。”
  只是吴所未这人生性不羁,又讨厌离别,竟然不愿意出现在城门口送别。
  温知允还尝试在人群中翻找他的身影,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只能怅然地垂下头,将吴大夫给的亲笔医书捂地再紧一些。
  最后看向五哥,姜笙的心平衡了。
  长宴坐在车辕的另一边,双腿弯曲,下巴顶在膝盖上,既没有友人相送,也没有随身相伴的人。
  他就那么孤单地坐着,看着这偌大的城池,漂亮的眼睛里流露出缅怀,伴随着几分怅然。
  终于……要回去了呢。
  意外之外,情理之中。
  如果没有王玉瑶的步步紧逼,他们不会离开那么早。
  但只要许默还要科举,就必须得进丰京。
  繁华如斯,连家仆都穿着细布棉袍的城池,实则内里肮脏,勾心斗角到极致。
  与安水郡的平静质朴截然不同,却又带着致命的吸引,让无数人全力奔赴,再狼狈离去。
  这就是丰京。
  这就是京都。
  等到张香莲和刘翠依依惜别完毕,抬头看了眼天空,刘翠惊觉,“时间不早了。”
  张启全也反应过来,催促起孩子们,“要么就明天走,要么赶紧走,不然天黑找不到客栈下榻。”
  许默叹息一声,对着王扶风拱了拱手后,坐进马车。
  不是他们不愿意留在这片土地,而是今天王家人就回来了,以王玉瑶的性子,恐怕立刻就会寻衅生事。
  既然如此,不如避开她,早点离去。
  “许兄放心,王玉瑶不及笄,我不会放她入丰京的。”隔着马车帘子,王扶风语气铿锵,许下承诺。
  郑如谦拉紧马缰,一手扬起马鞭,随时准备离开。
  可就是没有敲下去。
  “二哥,怎么还不走?”温知允纳罕地伸出头。
  郑如谦望着东门方向,像是在等谁。
  约莫十几个呼吸后,有个风尘仆仆的少年驾着马车赶来,当看见车辕上郑如谦时,他用力挥手,“郑兄,走好。”
  仅一句话,用掉了他奔波十余日后仅剩的力气。
  郑如谦嘿嘿一笑,终于甩下马鞭。
  马儿扬声嘶鸣,载着背井离乡的孩子们,疾驰离去。
  王明宇站到王扶风身后,眼眶逐渐湿润,“家主,他们还会回来吗?”
  王扶风扬起苦涩地笑,“他们不回来,你可以去丰京啊。”
  至少,你还有机会去。
  送别的人驻足在安水郡东门迟迟不肯离去,直到马车的影子变成黑影,肉眼无法观察到,才三三两两地转身。
  这个城池少了五个孩子,但依旧平静运转着。
  割半斤肉又挑菜的妇人,做完活数着铜板的男子,还有挎着书包离开学堂的学子,他们脸上带着笑容,朝着家的方向奔去。
  郝掌柜拨弄完算盘,轻叹出声,“走了,走了好啊,去更大的地方发展,也有更多的机会。”
  “谁走了?”江承愿凑过来,“郝掌柜怎么知道我要走?”
  郝掌柜抬起头,有些诧异,但又在意料之中。
  丰京江家的富贵公子,怎么可能一直在穷乡僻壤的安水郡呆着,差不多也该回去了。
  “大公子要准备些什么吗?”他问。
  “这里的腊味,尤其是腊肠,多给我带些。”江承愿叮嘱,“祖母和妹妹一定会喜欢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