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6 章 极限反转

  什么?
  于学士竟然替魏叔玉说话了?
  而有了于志宁的认可,所有人收起了小觑之心,纷纷开始斟酌起诗句。
  长孙冲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
  当初强军论就是这般,明明自己都赢了,硬生生被魏征那张嘴掰了回去。
  这次,不会重蹈覆辙吧?
  偷偷扫视了一眼人群。
  还好,魏征不在!
  “仲谧,这你可就错了。”(于志宁字仲谧)
  盖文达反驳道:“也许魏叔玉的诗句能在意境上引发共鸣,但我们是评判!”
  “评判就得全方位的评价。”
  “从其他各个层面来说,魏叔玉这首诗都略差一筹。”
  此话一出,众人尽皆点头。
  长孙冲也是松了口气。
  就是说嘛,我怎么会输给白话诗呢?
  “老夫也赞同艺成之言”(盖文达字艺成)
  苏勖赞同的点点头:“五言诗,总共才二十五个字。”
  “魏叔玉的诗句之中,连续两次出现明月,此乃犯了大忌。”
  “光这一条,这首诗就有了瑕疵。”
  所有人频频点头。
  两位大学士说的有理有据,他们实在想不出静夜思有什么占优的地方。
  “诗词的好坏,不应该被束缚。”
  于志宁依然坚持己见:“两位难道没有经历过思乡之情吗?”
  “每当夜深人静,抬头看向月光的时候,总会忍不住想起家乡的点点滴滴……”
  “树渐高,人亦老。”
  “唯有那一轮圆月亘古不变!”
  众才子沉默。
  国子监汇聚的是来自各地的才子,他们又何尝没有想念过家乡。
  此时再反复咀嚼静夜思。
  反而别有一种韵味。
  “不不不……”
  苏勖摇了摇头:“魏叔玉这首诗的类型,魏晋时期就有了。”
  “当初曹丕写的杂诗就有类似的两句句,仰看明月光,绵绵思故乡……”
  于志宁坚持己见反驳:“杂诗其一整整十六句,只是提到了两句,其间的韵味远比不上魏叔玉这首浓烈。”
  盖文达叹了口气,又开始反驳:“仲谧,我们是评判……此次的主题乃是明月,魏叔玉这首诗的思乡情结太过浓烈,压过了明月!”
  于志宁再次反驳:“借题发挥,由背景烘托主题,或许其他诗我会这么认为,但魏叔玉这首,四句有三句描写明月,更是两次直书明月,将此诗词的氛围烘托到了极致……
  “月即思乡、思乡即月!”
  “魏叔玉将主题与背景完全融合,达到了另一层境界,所以也可算没有跑题!”
  所有人震惊。
  三位大学士竟然争论起来了。
  为的竟是一首白话诗!
  而且看于志宁那据理力争的态度,很明显他非常喜欢魏叔玉的诗。
  “三位大家……”
  就在这时,老鸨终于出来打圆场:“时辰不早了,还有几轮要比呢。”
  “若是到了宵禁时间,大家可要在我万花阁留宿了哦……”
  老鸨的调侃声一起,三人才停止争论。
  “于学士、苏学士,两位是否依然认定长孙冲胜?”老鸨重复一句。
  闻言。
  所有人尽皆将目光看向两人。
  “魏叔玉各方面都属顶尖,但各方面又都有一抹瑕疵,老夫依然选长孙冲胜。”盖文达说道。
  “老夫也一样,如果这场比斗不是比诗,而是思乡,老夫绝对投魏叔玉,但是……”苏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于志宁怔住。
  最后无奈的叹了口气。
  评判为三人,两人选长孙冲胜,他说再多也没有用了。
  “好。”
  老鸨乐呵呵的开始主持:“现在宣布,第一轮诗斗,长孙冲胜!”
  赢了。
  长孙冲忍不住握住了拳头。
  “恭喜恭喜……”
  几个跟长孙冲交好的朋友,纷纷上前恭贺。
  长孙冲一一回应。
  瞥向魏叔玉时,眼中带着胜利者的得意之色!
  雅间。
  “可惜、可惜了……”
  李世民叹息摇了摇头。
  经过于志宁一番解析后,他也感觉到了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他在太原长大。
  脑海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个个亲人的画面……
  李建成、李元吉、平昭阳公主,太穆皇后……
  自古帝王多孤寡。
  李世民的感触比之别人更为深刻。
  “玄成。”
  李世民突然看向魏征:“叔玉才华未堕,若朕为评判,会选他胜。”
  “谢陛下赞!”
  魏征起身躬身:“能得陛下一言,胜过输赢!”
  阁楼上。
  魏叔玉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能记住这首诗……除了朗朗上口之外。
  更因为静夜思有一大怪异。
  至今没有发现静夜思出现在唐朝的痕迹。
  静夜思最早被发现……
  是在宋代,蜀刻版本的李白集子当中。
  所以很大的可能,这首诗在唐朝并不出彩……
  “罢了,输就输吧。”
  魏叔玉无奈的想着。
  就在这时,舞台下方响起了几个稚嫩的声音……
  “床前明月光。”
  “我知道下一句,疑是地上霜。”
  “我也会,举头望明月。”
  “呐呐呐,最后一句是低头思故乡。”
  咚。
  这声音犹如一颗石头砸入湖中,掀起层层涟漪!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声音的来源处。
  只见几个万花阁的花童,正摇头晃脑的吟着诗。
  一遍!
  魏叔玉仅说了一遍他们就记住了!
  “你们可知这诗是何意思?”于志宁惊的上前询问。
  “啊?”
  突然来个怪老头,将他们吓了一跳。
  这群花童都是万花阁培养、或者给花魁伴舞的。
  他们自知身份低微,畏畏缩缩不敢回应。
  “于大学士问你们话,你们就大胆的说……”
  老鸨笑着安抚。
  她有种预感,此事可能还有反转。
  “月亮像霜!”
  一个花童指着窗外的月亮。
  “我抬头看月亮,想我爹、想我娘了……”
  真懂了?
  所有人震惊。
  容易记住,浅显易懂。
  此诗的魅力昭然若揭……
  一首广为流传,浅显易懂的诗句。
  它能干什么?
  啪!
  于志宁一拍大腿。
  终于想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叔玉,你这首诗叫什么?”
  于志宁抬头问魏叔玉。
  “回于叔,叫静夜思!”魏叔玉恭敬的回道。
  好像事情又有了转机?
  “静夜思、静夜思……”
  于志宁喃喃几句:“妙哉,实在是妙不可言!”
  “寂静的夜晚,难以入眠,仰望月光、思念家乡……”
  “诸位!”
  于志宁凌厉的目光扫视众人一眼……
  “今天哪怕全天下的人都说叔玉败了,老夫也要力挺这首静夜思!”
  “吾将话放这……”
  “长孙冲的那首诗,给静夜思提鞋都不配!”
  什么?
  全场哗然。
  为了一首白话诗,堵上自己积攒一辈子的声誉。
  这于志宁疯了吗?
  “仲谧,别说胡话!”
  “快回来,你是想把自己毁了吗?”
  盖文达,苏勖两人急的不得了。
  同为贞观十八学士,三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我没疯!”
  于志宁摇了摇头:“艺成、慎行,今天吾等若不力挺静夜思,才是真正的遗臭万年!”
  嗯?
  两人闻言,尽皆愣住。
  于志宁绝不是一个冲动之辈……
  反之,于志宁还是他们三人中混的最好的!
  于志宁现任中书侍郎,正四品上!
  如果非要给中书侍郎加个称呼的话,中书侍郎就是副中书令!
  “诸位!”
  “静夜思的魅力大家都看到了……”
  “待中秋之后,老夫就会禀奏陛下,将静夜思列入孩童启蒙诗集!”
  轰。
  全场炸了!
  原来重点在这……
  孩童启蒙诗集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静夜思将会一飞冲天!
  你诗写的很好?
  写的再好有个屁用啊!
  出来混,是要讲声望的。
  一旦静夜思被列入孩童的启蒙诗集,就会成为每个读书人必修的课程之一!
  魏叔玉的名字,亦会被所有读书人所铭记。
  此声望。
  通天彻地!
  以后的学子见了魏叔玉,都得喊上一句魏师!
  “不……不可能!”
  长孙冲状若疯癫的摇头。
  明明我已经赢了,为什么又被反转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