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花容月貌

  接下来的几天,县里的官员全部出动了,那些事情少的或者没什么事情的,就去给另外几个帮忙,反正就是都别闲着。
  县里的部队也已经满了2000人,通知刚下去,接近一万人想来当兵,没别的,为吕晁征战,他们愿意。
  吕晁带着他们过上了有盼头的日子,他们也想保护这难得的美好,若依有人想来破坏这份美好,他们绝对会誓死抵抗。
  倘若他们未曾见过光明,还能忍受之前的黑暗,但是现在他们只想驱除黑暗,守卫光明。
  因此,高顺的训练他们从来不叫苦。
  甘宁徐盛在高顺的教导下,也学会了不少练兵之道,不过这个东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高顺练兵绝对是汉末天花板级别的。
  虽然高顺在武力上比甘宁差了点,但是练兵统兵之上让他甘拜下风,所以对高顺统领县兵没有任何不服。
  吕晁的潜力很大,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兄弟。你不是俺们县里的人吧?”
  在一个修建水库的地方,一名村民问了一下旁边的人。
  这人笑道:“哈哈,俺是海曲县的,听到这里干活就有吃的,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过过来干干活儿。”
  “俺是东武的,跟你一样,就过来混混饭吃,哈哈。”
  “俺是黔陬的,俺已经联系家里,俺们一家都从黔陬搬过来,还是俺们琅琊县待着舒服。”
  这人震惊了,你都还没有搬过来,就已经开始‘俺们琅琊县’了?这么自来熟真的好吗?
  大家一聊天才知道,这里不光是流民,本都的居民,还有不少都是从旁边县城过来的。
  琅琊县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引起了旁边县里的注意,不过,在他们看来,吕晁这么做就是在浪费县里的物资,一帮流民,一些穷苦百姓,给他们再多的吃的有什么用?
  回头水库还是给他们用的。
  他们哪里知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散之于民收之于民,现在看是无用功,来年丰收的时候税收不是收获?来上几年不就都回来了?
  有人才会有更多的营收,有更多的税收。
  琅琊县的事情,丝毫影响不到司隶,董卓已经跟李儒说好了,赶紧跑路。
  虎牢关一破,洛阳就暴露在了联军的面前,所以,他准备迁都西安,带得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全部烧了。
  看着前方的滚滚浓烟,徐庶默然无语。
  “这个董卓是真的该死啊!”
  看着最前方的銮驾,黄忠说:“先生,那里就是天子銮驾了吧?”
  徐庶点点头:“没错。”
  西凉军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起来,正在快速的前进着。
  后面跟着的是百官,没有马,凭双腿在地上跑着,要是慢了,很可能从后方挺过来一杆槊,那就不用走了。
  徐庶他们是从小路过来的,刚刚拿下虎牢关,就看到了城中火起,赶紧带着黄忠他们抄近路赶到了他们后方。
  在黄忠他们身后,只有五百骑兵。
  既然看到了天子銮驾,怎么都要表示一下才可以,徐庶说:“我们还是冲一下,看看能不能建功。”
  黄忠典韦各领200人冲锋,看着这骑兵冲来,西凉的骑兵一点都不怕,谁不知道西凉的骑兵才是天下骁勇?
  但是有着黄忠跟典韦带队,硬是直挺挺的插入了阵中,不过下一刻,张辽迎上了典韦,约莫三十回合,张辽落入了下风,他看到过典韦跟吕布战斗的场景,知道自己不是敌手,早就做好了撤退的准备,至于黄忠,正好碰到了吕布。
  一杆方天戟,一把凤嘴刀,你来我往,不相上下。
  吕布不敢跟黄忠缠斗,要是一会儿联军赶到,自己就走不了了,于是策马而走。
  赤兔马果然神勇,黄忠追不上,回头看典韦,张辽也被其余几个西凉武将救走,至于四周的西凉兵乱作一团。
  “奉先我儿,为何如此狼狈?”
  “义父,后面有追兵,为首二将,一人为那日与孩儿不相上下的典韦,另一人使用凤嘴刀,亦与孩儿打了个不相上下。”
  董卓脸色阴沉:“为何突然出现了如此多的猛将?比之颜良文丑更骁勇?”
  “那是徐州刺史陶谦的部下。父亲放心,他们人少,已经不再追赶了。”
  董卓这才松了口气,不过对吕布已经没有之前那般看重了,什么人中吕布,这一连战平了两人,又被人家联手打败!
  也不过如此。
  吕布看出来董卓的心情不好,下去巡逻去了。
  董卓的部队带着官员们以及皇帝一行加速走了,剩下一群裹挟同行百姓面面相觑,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徐庶说:“你们是回洛阳还是继续前往西安?”
  一个百姓说:“董卓既已走了,路途遥远,我等还是回洛阳吧,虽房屋被毁,但是我等亦可重建,我等本就不想离开。”
  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他们是不走都不行。
  “既如此,你们便各自回洛阳吧。”
  典韦眼睛一亮,似乎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他说:“元直先生,我给我小弟带点特产回去没问题吧。”
  徐庶没有发现典韦的眼神,点点头:“自无不可。”
  典韦策马来到一辆马车旁,现在拉车的马已经没了,马车里两个女孩儿相拥而泣。
  典韦长得凶,两个女孩通过窗户看到他下马之后一手就托起了马车,然后轻松的套在了自己骑的马上。
  看到典韦的动作,徐庶问道:“你这是作甚?”
  “洛阳盛产美女,我给小弟带两个回去。”
  “待我询问一番。”
  徐庶驾车来到这个这辆马车边上,询问道:“不知车里是哪位大人的家眷?”
  “小女子蔡琰,字昭姬,家父蔡邕。”
  “小女子蔡珺,字贞姬。”
  徐庶在马上拱手一拜:“原来是蔡大家的宝眷,在下颍川徐庶,见过两位小姐,现在兵荒马乱,两位还是寻一个僻静去处吧。”
  这两个人徐庶都知道,蔡琰,卫仲道的妻子,不过刚过门卫仲道就死了,夫家以为她克夫,就遣回了洛阳蔡家,闲二九年华,倒是满足吕晁的要求。
  且听闻这蔡大家的两位女儿也是生的花容月貌,吕晁要是能把她们纳娶进门,就能跟蔡邕搭上关系,蔡邕在天下文人的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对吕晁将来是有利的。
  他对典韦使了个眼色,典韦会意,策马就往回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