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问罪

  重玄子摇头,淡淡说道,“贫道也只是猜测而已。”
  庾献闻言,却有点不信。
  之前老道的那番话,可不是随便猜猜就敢胡说的。
  看来鹤鸣道宫的底蕴果然不凡,知道这些常人不知的秘密。
  接着庾献又想到重玄子刚才的应答,心中有了结论。
  重玄子素来喜欢打机锋,刚才的话他没有承认,却也没有反对。
  或许虽有差别,大体应该是对的。
  庾献想了想,又换了一个问题。
  “师父,我在外面时接触过一些天命之论,侥幸之下也得过一些天意青睐。只是弟子也不知道该是刀斧还是钟磬。若是如此,又该如何?”
  重玄子听了笑道,“想是你牵扯到一些王朝气运中去了,这不过是些许小事罢了。我等虽然是修道人,也不过是苍天之下一蝼蚁。上天不会特意喜欢,也不会特意厌恶。哪怕我们身负些许使命,但就算我们不知不觉得活着,上天也不会在意。”
  “人类部落走出蛮荒之后,担山治水,自强不息,人道得以大兴,这才获得天地认可。但人族在这大千世界,又算得了什么?除非身涉劫数之中,否则不必在意。”
  庾献有些懂了。
  看来自己之前的想法,有些自作多情了。大多数身负天命的,都只是蝼蚁工具人而已。
  像是一些朝中三公什么的,很可能应个劫就被拉出去砍了。
  上天真正在意的应该是黄帝、广成子、老子这些在一个时代强而有力的人物。
  哪怕再不济呢,也得是“气运之子”刘秀这样的。
  这样的人物,庾献还真知道一个。
  庾献询问了一番,心中大致有了底。接下来,就是好好琢磨该怎么和首巫一族打交道了。
  庾献不再多言,继续陪重玄子修行。
  他心思纷乱,念头不成想法。
  到了午时,庾献起身告别。
  重玄子也未睁眼,颔首而已。
  庾献走出几步,忽然扭头,又鬼使神差的多问了一句,“师父,若是有劫数中人未能觉醒自己的天命呢?”
  老道闻言,闭目轻声道,“那么,妖就来了。”
  庾献心头一凛,躬身离开。
  走出竹林,庾献心头一念,林林总总的思绪被一句之前听过的话吸引。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不错。
  人圣大禹建立的有夏王朝,不就是被商汤终结的吗?
  这个玄鸟王朝,莫非就是天意的手笔?
  而牧野之战时,妖妃妲己,以及众多的大妖魔蜂拥而来,守护商朝,岂能没有缘故?
  可惜的是,那时商朝气数已尽,早已失去了上天的宠爱。
  凤鸣岐山时,早就预示了周王朝的崛起。
  往近了说,天命之子刘秀要崩盘的时候,天上不也掉下来个大妖猴吗?
  可惜的是,同样是干涉天地大劫,大妖猴落地的姿势不大对,被火流星给压住了。
  你看人家雷震子,直接火花带闪电,险些掉到周文王脸上,人家就顺顺利利的肉身成圣了。
  庾献感触万千,口中一叹,“难怪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回了自己的竹楼,庾献索性闭关,等着南川鬼王自己跑来摊牌。
  时间一日日过去,那南川鬼王和鬼姬竟似是忘记了之前的试探,丝毫没来接触的意思。
  刘焉的益州军也没前进半步的打算,只是在剑阁聚集兵马,屯扎粮草,四处传扬声势。
  ……
  这一日,董卓正无聊的陪坐在汉天子旁,听朝中大臣议论政务,忽听有人在外来报。
  说是,汉中太守苏固的使臣在外等候求见。
  底下的群臣闻言,慢慢安静下来,都看向那当朝权臣。
  董卓心中纳闷,他凶目一扫,向李儒问道,“那苏固狗贼素来不肯顺服,本相顾念着道途险远,这才没和他计较,怎么这会儿自己找上门来?”
  李儒自从西凉兵撤来长安,地位越发稳固。
  经历了洛阳之乱后,董卓再也不肯轻易相信那些外臣。
  许多重要的事务,都交给李儒来处置。
  李儒听了董卓此问,不慌不忙的出列答道,“回禀太师,小婿听说,是益州刘焉欲要做乱,正出兵攻打汉中。这苏固想是落了下风,这才跑来服软。”
  董卓闻言,重重的哼了一声,“那刘焉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让他们两个狗咬狗去吧,我才懒得理会。”
  李儒听了,阴阴的笑道,“汉中一地处处险关,刘焉要想打下来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咱们给苏固点指望,才能让他死心塌地的去和刘焉拼命。”
  董卓听了哈哈笑道,“有理,让人上来吧。”
  李儒示意了下,立刻就有当值的校尉出去传唤。
  朝中的诸多汉臣彼此对视,目中都是无奈。
  那苏固乃是忠贞汉臣,刘焉又是强大的宗藩,这两人若是能携手对抗董卓,岂不是美事一桩?
  可惜刘焉包藏祸心,苏固又是不知变通之人,倒让董卓这逆贼得了渔翁之利。
  不一会儿,当值校尉带上来一个峨冠的中年文官。
  他目光一扫,对着堂上的汉天子大礼参拜道,“臣汉中主簿赵嵩,见过天子。”
  董卓见那文官不呼己名,怒色上脸,站起身来大声喝问道,“你这逆臣贼子,敢轻我耶?”
  赵嵩抬头,看着董卓不卑不亢的开口说道,“卑职乃是偏鄙外官,素来杂居蛮夷,不识大体。只知朝中天子,未闻其他高贤。”
  王允、士孙瑞等人听了,都满心赞叹。
  不想汉中有这样的忠贞义士。
  王允有心护着这使者,当即笑着出列,开口说道,“赵主簿且记住了,前面问话的乃是当朝太师董公。你且好好看看,等你回去,也好让远人知道董公是何等英雄。”
  董卓听了冷哼一声,鼻孔上扬,却也不好再和他一般见识。
  赵嵩见汉天子在上看着,不发一言。
  他心中感叹,只得又对董卓躬身施礼,“见过董公。”
  董卓懒得搭理这人,想着李儒刚才所言,向他示意了一下。
  李儒当即皮笑肉不笑的出列问道,“前些日子朝廷多次传唤,为何苏太守久不入朝?莫非有了反心?”
  赵嵩连忙正色说道,“不然。苏太守一颗丹心,日月可鉴,岂敢有什么多余心思?只是因为益州牧刘焉心怀叵测,屡屡侵犯边界,这才不敢擅离职守。前些日子,那逆贼更是悍然攻下剑阁,想要夺下汉中之地。这次卑职前来,也正是为了此事。”
  “哦?”李儒淡淡一笑,审视着赵嵩问道,“听你话中意思,莫非是来向朝廷求援?”
  那赵嵩听了摇头,大声说道,“非也!卑职并非前来求援,而是前来问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