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隐藏的高级黑

  庾献不动声色的看着袁术,“诸位公卿大臣,正好都在偏殿。不知后将军准备请哪一位上门提亲。”
  庾献这分明就是要逼迫袁术当场表态了。
  袁术自然明白董卓的心思,他想了想,说道,“司徒杨彪,出身显赫,德高望重,又和我们袁家有姻亲关系。我打算让司徒杨彪,来向相国求亲。”
  庾献心道,这袁术果然决心很大啊。
  弘农杨家是不逊于汝南袁家的世家大族。
  后来的时候,隋文帝杨坚为了洗刷自己有鲜卑姓的污点,重新收拢天下人心,就曾经义正言辞的宣布过,他永远是弘农杨家的小孙孙。
  汝南袁家,弘农杨家,这是汉末并列的两大豪族。
  若是袁术能够使用手腕,逼迫杨彪也来支持自己,那么董卓摇摇欲坠的统治,必定能够稳如磐石。
  庾献想了想,说道,“你可能还不知道,之前王允办事得力,我已经任命他为司徒。”
  袁术听了,微微吃惊,“竟然如此。”
  他略有些遗憾,袁耀是袁家的嫡脉,若是换别人提亲,就少了不少光彩。
  庾献在上笑道,“亲家不必烦恼。你我两家联姻,这是何等大事。若是杨彪答应此事,我就任命他为司空,由他主持这件事情。”
  袁术一听更是满意。
  由三公主持婚礼,这可是天子嫁女的待遇!
  董卓越是重视此事,他袁家越是能从这桩联姻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袁术拍着胸脯打包票,“放心好了,这件事我来想办法。”
  送走了袁术,庾献精神一振。
  布局到这个程度,大势已定了。
  剩下的时间,只要等事态慢慢发酵就可以了。
  一整天波澜不惊的过去了。
  庾献却不急不躁。
  潜流暗涌,往往比问题浮出水面,来的还要凶猛。
  没有人知道对方会打出什么牌,也没有人知道哪些会是真正的朋友,哪些会是潜藏的敌人。
  一切,都要等到第二日早朝才能决定。
  庾献很大度的让所有大臣回家休息,给他们了足够的私下时间,让他们可以结队撕咬。
  傍晚的时候,欢喜无比的袁术带着满脸铁青的杨彪来求见,跟在旁边的还有一脸纠结复杂的袁隗。
  庾献本就为挑拨朝臣们的关系,这才用的手段,当下乐的装糊涂,快刀斩乱麻的定下了袁耀和董白的婚事。
  庾献把牛辅留下守卫皇宫,自己领兵回了郿坞。
  路上的时候,李儒提醒了一句。
  “恩相,您膝下只有渭阳君一个孙儿辈。她又从小受您宠爱,被您视为掌上明珠,联姻的事情,是不是要问问渭阳君的意思?”
  庾献呵呵。
  他又不是董卓,懒得理会什么祖孙情。
  庾献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刷好眼前这个任务。
  第二日一早,庾献依旧带着兵马去上朝。
  上首的龙椅上,坐着一个年龄在八九岁的孩子。庾献明白,这估计就是那个苦逼的汉献帝刘协了。
  刘协看见董卓出现在殿门口,身子就害怕的一哆嗦。
  庾献一脸关心的上前,“这么大冷的天,陛下怎么坐在这里?”
  刘协都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了。
  我来上朝,不坐在这里坐哪里?
  然而看着近在咫尺的董卓,刘协哪敢回话。
  他吓得脸色发白,情不自禁的颤抖起来。
  庾献回头看了李儒一眼,“快把陛下扶到个暖和的地方去,看把孩子给冻的。”
  李儒闻言上前,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陛下,保重龙体啊。”
  刘协沉默了一会儿,他看了看底下敢怒不敢言的群臣,有些不甘心的说道,“那就有劳相国了。”
  说完起身,在小黄门的引导下,退入后殿。
  庾献这会儿自然不会蠢到去坐刘协空出来的龙椅。
  他之所以在这个敏感的时刻,逼走刘协,完全是因为有着细腻的谋算。
  刘协毕竟是大汉的天子,只要他坐在这里,那就是无形的道德压力。
  底下的大臣必然会顾虑重重。
  那庾献所期待的事情,八成就要落空。
  等到刘协一走,庾献扫视一圈。
  果然见不少人虽然脸上有些不满,却都松了口气。
  庾献平静的说道,“好!朝议开始。”
  庾献话音一落,立刻就有大臣出列,“相国,昨日侍御史扰龙宗带剑上殿,图谋不轨,他虽已经伏法,可他的家人,理应连坐。还请相国斟酌。”
  此人话一说完,立刻双目炯炯的看着董卓。
  庾献定睛一看,就见那人头上顶着一个通红的“痛恨”。
  庾献呵呵了。
  这特么就是高级黑啊。
  明着是要维护自己,实际上却是靠牺牲一些无关痛痒的妇孺,彻底的激怒朝臣。
  庾献低声对李儒说道,“此人是谁?”
  李儒听了诧异的看了庾献一眼,随即说道,“恩相,此人就是尚书周毖。以往……,颇得恩相信任。”
  庾献一听就明白了。
  原来是这个家伙。
  在历史上,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等人,就合谋坑了董卓一波。
  他们利用董卓初掌天下,急于洗白的心理,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向董卓推荐了不少人为官。
  董卓为了收服人心,不但大量起用名声卓越的士大夫,而且还让世家子弟在汉宫任职,陪伴天子左右。
  其中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
  另外董卓还做成了一件天下士族期盼了二十年,却没有做成的事情。
  那就是为当年党锢之祸中被牵连的士大夫平反!
  董卓不但彻底洗刷了陈蕃、窦武等党人身上的污名,而且还恢复了他们的爵位,提拔了那些正直士大夫们的子孙为官。
  其实换个角度一看。
  董卓的初始动机还是很值得讨论的。
  若说董卓一开始就是大奸大恶,魔王暴君,显然也不太可能。
  如果真是如此,那董卓何必费心费力的背负废立之名,选择聪明的陈留王,而不是顺水推舟,继续支持渣渣少帝刘辩?
  从阴谋论的角度考虑,若是说董卓是为了控制皇帝,那董卓也不该在之后让士族子弟进入皇宫充任官职,将天子置于士大夫们的掌控之下。
  更何况董卓还大量举荐贤明的士大夫,担任了朝廷和地方的要害官职。
  单从这些事情来看,要说董卓一开始就是奔着皇位去的乱臣贼子,那是不可能的。
  再蠢的人,也不会一边想要造反,一边培植敌对的势力。
  后期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从带头大哥袁绍的渤海太守,到二大哥袁术的后将军,以及其他各路刺史、太守,他们的官职不都是来自董卓的封赏吗?
  可以说,董卓一开始的确是想当一个好的辅政大臣的。
  只是董卓把事情想简单了。
  在撕扯不开朝中的乱局之后,他采用了最粗暴的最简单的方式来破开局面,这也导致朝臣们在恐慌之下,迅速的抱团反扑。
  随后董卓才破罐子破摔,索性豁出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