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只有共产主义不会欺骗你

  (上一章结尾两百字改了一下)
  可能是怕打击到许大茂的自尊心,刘海中委婉地说道:“大茂啊,你还小,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你会赶上来的。”
  许大茂给刘海中敬了支烟,还是有些闷闷不乐,这几年钱财开路,就没有搞不定的姑娘,偏偏林豆豆始终对他不假辞色。
  让他对自己一直以来百试百灵的方法,产生了质疑。
  刘海中估计是怕他就此沉沦,接了烟,借着许大茂递过来的火柴将烟点燃。
  苦口婆心劝说道:“许大茂同志,爱情是虚无缥缈的,只有拥有理想和信念的共产主义才是真实的。
  你的爱人可能会辜负你,但共产主义绝对不会。
  你还年轻,要放下儿女情长,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来武装自己,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这一番话下来,不止许大茂震惊了,瞪大眼睛盯着他,连在一旁偷听的何雨梁也震惊了。
  本以为他自学完初中,又自学高中课程已经够牛逼了,没想到这理论水平也是噌噌往上。
  这理论水平,思想高度,让人振聋发聩,可以干车间支部副书记了。
  改天可以和梁书记推荐考察一下。
  支部建在连队,支部建在基层。
  车间自然也有支部书记,负责主持日常的党员学习与活动,掌握车间党员与工人的思想动态。
  车间支部书记是个权力很大的职务,在党领导一切的世界里,车间主任也不敢对他的工作指手画脚。
  现在入党考核十分严格,一年考察期是相当严肃的一件事,根本不存在走形式那一套,不少人在这一步直接被刷下去。当初许富贵在考察期犯了错,还挨了处分。
  因此,往往几个车间的党员加起来才能成立一个党支部。
  支部书记人虽然人管得不多,却是个实打实的副处级岗位。
  “那个,刘叔,您是想让我入党嘛?”
  刘海中变了脸色,随后用稍显严厉地语气对许大茂说:“大茂,你这觉悟就不对。
  难道只有党员才能拥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吗?不是党员也可以用党员的要求和信念来要求自己。
  入党问题不能拿来当条件,只有彻底从灵魂深处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正错误,从信念上长期坚守,才能有资格成为党员。”
  许大茂长期以来,劣迹斑斑,能改正错误,做一个严以律己的放映员就很不错了,居然还想入党。
  也不是不能入党,本着我党治病救人的原则,不会放弃每一个人,但许大茂很明显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够了,这刘海中的思想水平绝对够了。
  妈的,半年多没见,去党校进修了吗?算算时间,还真有可能。
  何雨梁也不好继续偷听,拎着苹果走了出去。
  冲刘海中点了个赞。
  刘海中见着何雨梁,笑着走上来打招呼,许大茂见到何雨梁,下意识就想往一边跑。
  “你小子,往哪跑?刚你刘叔说的话记住了吗?”
  “厂长,我都记住了,以后一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何雨梁挥手让他滚蛋,随后朝刘海中笑着说道:“刘主任,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您这理论水平我看当厂委书记都行。”
  刘海中哈哈一笑,摆摆手,“我这才哪跟哪,越是学习,越觉着知识浩如烟海,学不完,学不完啊!真期望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顿悟。”
  “哈哈,您要再这么说,我都不敢和您说话了。朝闻夕死,那是孔孟和阳明先生才有的高度。”
  “那我可不敢比,能知行合一,将共产主义践行下去,就是我无上荣光。”
  何雨梁实在不敢想象,这几年刘海中究竟看了多少书,现在随口聊两句,就出口成章,给人感觉就是饱读诗书的感觉,比阎阜贵那教师还教师。
  要不是那胖胖的身子和虎口厚厚的茧子,谁特么敢信他是个抡大锤的锻工。
  自己这是放出了一个什么怪兽?
  “奇变偶不变?”
  “什么鸡?”
  看着他胖乎乎脸上迷惑的神情,何雨梁放下了心,从袋子里拿出5个苹果递给他,随后笑着说道:“没啥,最近车间工人同志的学习不能放松啊,还有个把月就要考核了,能突击的再保证安全的情况九多突击一下。这次可关系到每个人未来半年的工资。”
  说到这个,刘海中对何雨梁充满崇敬之情,提前近两年引入八级工考核制度,这是多长远的眼光啊!
  不止刘海中,自从车间工人要实行八级工制度不是秘密以后,轧钢厂上下看何雨梁的眼神都放光。
  何雨梁的威望在轧钢厂达到了极致。
  新调来的副厂长本以为凭着背后的关系,可以联合起来和何雨梁掰掰手腕,当知道轧钢厂已经在何雨梁的主持下,实行了近两年的八级工考核以后,顿时偃旗息鼓,说话不知道有多谦卑。
  这气魄,这手腕,那是马克思那级别才能预见的,自己这几斤几两,还是算了吧!
  现在连梁书记也对何雨梁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于他要实行的政策基本不干预。
  能提前两年预判到东北的制度会推行全国,提前引入测试的人,现在要推行啥政策,他的判断能有错误吗?
  至于原来骂何雨梁喜欢瞎折腾的车间工人,得知自己要涨工资时,恨不得把何雨梁供起来。
  提前引入八级工考核,平均每个工人提高了一个等级,至于有天赋的工人,提高两级的也大有人在。
  不管提升一级还是两级,每个工人至少都做到了将考核标准烂熟于心,对于考核本身来说也不怯场。
  开玩笑啊,一个季度来一次,每个人少说也经历了七八次考核,还怯场,那真对不起我们伟大的何厂长。
  轧钢厂附近最多的就是工厂,少不得有亲戚朋友就在附近厂子里上班,最近喝酒吹牛讨论到工级制时,轧钢厂车间工人总是充满了优越感。
  “考核?考就考呗,那玩意儿咱们一年考四次,早不是啥新鲜玩意儿了。”
  “考核紧张?紧张啥玩意儿?那不是往工位上一站,有手就行的事儿吗?”
  “理论知识不过关?那不存在。咱们轧钢厂有专门理论培训班,考不过不准下车间,师傅还不定时抽查学习笔记。
  还有进阶培训班,表现好就能被选拔去。咱们厂刘工程师和技工学校的老师定期来给咱们上课,有问题,技术科的随便问,哪年不考几个中专生走啊?”
  “你们厂估计能考3个七级,1个八级?就这么点人好意思和我提?我们轧钢厂18个车间,随便挑一个,都不止这么点大师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