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入眼皆是喜庆

  盖头下的秋月是满心欢喜的,哪个姑娘成亲不想坐坐八抬大轿?
  足不出户,只是在这院子里,从这间屋子走到那间屋子,完全不需要举办迎亲的仪式。但顺遂能在乎她的感受,注意到这些细节,就很让她感动了。
  凤姑、春霞两个,一左一右搀扶着秋月坐上了花轿。
  本打算简办,换个房间拜了天地,也就算是礼成了。但既然请来了花轿跟锣鼓,自然是要好好热闹热闹的。
  翁晓晓看着大红花轿,再看看红装新人,有所触动,也来了兴致,对顺遂说道:“抬着出去绕几条街再回来,总该有个坐花轿的样子,也多得些路人的祝福。”
  听到吩咐,顺遂自然愿意这般,一辈子就一次的大事呢。
  “平安,你去牵马,就用我那匹。”
  新郎官自该骑上高头大马,风光无限。
  “凤姑,把家里的铜钱都拿出来。裴管事,你领着李秋他们去撒喜钱。”
  一番安排后,见轿夫等人神情有异,显然现在的说法跟先前说的不一样,人家有意见了。
  翁晓晓忙上前安抚道,“各位放心,多出了力,少不了你们的喜钱。”
  不让白忙就好,大喜的日子谁也不想闹事,“是,是,这位东家真是爽快人,恭喜、恭喜了。”
  翁晓晓拱手回礼,“一会儿大伙留下喝杯喜酒,就当捧场了。”
  “谢谢东家,这杯酒必定是要喝的。”
  你让一步,我退一步,双方愉快地达成了协议。
  话说出去了,翁晓晓不忘吩咐李秋去告诉厨房做饭的人,总得多准备一些才好。
  家里头次办喜事儿,张大娘、小海和刘远都过来了的。
  送喜轿出了门,跟邻里寒暄了一会儿,翁晓晓才回去歇着,今天还有的闹呢。
  ......
  “这次进京,是不是该商量一下婚期了?”
  翁晓晓转转茶杯,她也想穿红衣坐花轿,可不知还要多久才到那一天。
  “夫人若想定便定下来,将军还有一年的孝期,不用着急。”
  凤姑没多想,直言道,“大户人家的姑娘都提前好久开始备嫁妆,也没见你用心。”
  “我不懂这些啊,再说了,这些产业都是我的嫁妆,不少啦。”
  凤姑在侯府的时候,最喜欢看京城办喜事,大户人家嫁姑娘那真的是十里飘红,少着都是几十抬的嫁妆,零零总总什么都有。
  她把翁晓晓当闺女一样看待,自然希望她能风风光光地嫁出去。何况她嫁的是未来的定北侯,二品大将军。若嫁妆太寒酸了,怕是会被小瞧了去。
  “产业都是实打实的,但也不能拿出来显摆啊,有时候门面还是要做的。”
  “侯府又不缺金银首饰、摆设挂件,我不想在这上面花钱。”后头要花钱的地方少不了,她可不想用在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上。
  “小家子气了吧,该把将军给你的宝石拿出来一些,正经打几套符合将军夫人身份的首饰,以后要应对的大场面多着呢。”
  “我觉得夫人那样就挺好的,成亲后,我也跟着将军去漠北,反正不会住在侯府的。”很多事情没法明说,翁晓晓只能模棱两可说一些。
  她不会有那样的荣光时刻,即便有,也并不稀罕。
  凤姑叹口气,漠北的日子有苦却也有甜,这种事情上没法劝,难道要人家小两口分着过?
  这边闲聊着,新人们也回来了。
  他们连正经的喜婆都没请,也就不讲那些进门的虚礼了,众人簇拥着新人直接到了拜堂的地方。
  顺遂的父母不在了,拜父母便改成了拜主家。
  夫妻对拜后,新郎官顺遂用红绸带牵着新娘秋月进了洞房。
  剪发结连理,
  对饮合卺酒。
  点上龙凤烛,
  从此成佳偶。
  洞房的仪式是凤姑在主持,这边刚结束,顺遂就被拉扯着去喝酒了。
  都是自家人,又不分婆家娘家的,便在洞房摆了一桌,除了翁晓晓,所有的女子都在,她们热闹自己的。
  “悠着点,别把顺遂灌醉喽。”翁晓晓看不下去,忍不住劝道。
  “主子,就得使劲灌他,他可是我们里面最先成亲的,不灌他灌谁。”
  平安不放过好兄弟,别人更没什么顾忌,喜宴不闹酒哪来的热闹?!
  见众人兴致高涨,翁晓晓也不扫兴。好在敬过一轮酒,没人再来找她的麻烦,她也乐得在一旁看他们闹腾。
  一轮又一轮,男人劝酒的借口真是五花八门,翁晓晓乐呵呵地做她的吃瓜群众。
  喜宴最终以顺遂被抬进新房而结束。
  第二天一早的拜公婆也改成了拜主家。
  翁晓晓和凤姑高坐上位,喝了新人敬的茶水,虽不用改口,但也给了红包,喜事就图个吉利。
  凤姑特意看了看秋月的面色,红润又含羞带怯,俨然顺遂醉酒也并没有辜负了花好月圆夜。
  翁晓晓把该交办的事情吩咐下去,她就启程进京了。
  ......
  时间不是很紧,但也并不宽松,二月十五这天,一行人赶到了京城。在京城有宅子,自然是直接回家。
  马车停在门口,门房还没见着来人,就跑着去给德宝报信儿了。
  猜着八成是两个妹子到了,德宝快速跑了出来。
  果然,一高一矮两朵花儿已经进了院门。
  “你们可真是的,怎么才到?路上还顺利吗?”
  “哥,我好想你。”康宝跑过来,直接抱住了德宝的胳膊。
  德宝宠溺地拍拍妹妹的肩膀,“江南的水土果然养人,我瞅着都变漂亮了。”
  “当然,我还长高了呢。”
  德宝没再搭话,冲着翁晓晓笑了笑,“你们的屋子没动,回去梳洗一下吧,我去吩咐厨房备饭。”
  翁晓晓笑着点点头,“辛苦德宝哥了。”
  “他哪里苦了?我们赶了十来天的路,都快散架了,这才叫辛苦。”
  德宝憨憨一笑,也不跟妹妹计较,接过行李就扛在了肩头。
  各屋的门已经贴上了大红的双喜字,窗户也贴了精美的窗花,就连院子里干枯的树枝上都绑了红丝带。
  入眼皆是喜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