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高桥

  几人相互看了看,出去挣了钱,家里收成也不错,有人不想出去了,有的是家里舍不得出去吃苦。
  “东家,我还是要去的。家里不愁吃喝了,就想趁着身子骨还行,再跑上个几年,总得攒够给两个儿子娶媳妇的钱,还有闺女的嫁妆。自己苦哈哈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有了挣钱的机会,我不想放弃,想自己后半辈子过得像个人样,想孩子们不那么苦。呵呵,除非东家不要我。”
  翁晓晓赞赏地看看大傻,当初因为欠债被压弯了脊梁的汉子,如今总算扬眉吐气了。
  “只要商队还在,只要你们愿意,只要身体撑得住,你们都可以继续干。”
  翁晓晓环视一周,见没人再表态,才说道:“刘大管事,商队还缺不缺车把式?若是差人,先看看庄上有没有想去的?总要优先照顾自己人。”
  开头都抢着去,如今能吃饱穿暖,多数人就不想冒险了。
  “也没什么差不差的,过来的那些护卫都能兼任车把式。有人想过去,我们就顺便带几车丝绸,没人去的话,货品就走水运,一个样。东家想关照乡民,我就去问问看,想挣钱,能挣钱,苦点算什么。”
  他反正是要去的,给这么高工钱的差事在扬州可找不到。
  有人态度坚决,自然就有人犹豫。
  翁晓晓慰问完了,“行,几位先回去吧,辛苦了,去不去的都别有负担。”
  等众人离开后,翁晓晓才跟刘宏升深入交谈了许久。
  商队存在的管理问题,两年跑下来,刘宏升自然有不少切身体会和建议。
  翁晓晓边听边记录,好些是她在屋里坐着所想不到的。
  “刘大管事说的这些很有价值,好好干,不会亏待你的。”
  刘宏升笑着拱手道谢。商队的盈利情况,作为账房最清楚,关键还得是东家大方,始终没亏待过他。
  “货源你不用费心,我会安排好。有人想去便好好选拔,没人去也不打紧,不必劝说。”
  这年头想找人手真不是难事,当初翁晓晓愿意从庄子上选人,主要是诸事还没弄顺,身边没有可靠的班底,现在是没有这个顾虑了。
  “是。”
  “好好陪陪家人吧,货准备好了再定出发的日子。”
  “孩子们都进了学,我闺女对东家崇拜着呢。”刘宏升满面笑意,说起来很是自得。
  “不分男女,肯上进都是好的。”
  “只要她愿意学,我就支持。”
  闺女若能识文断字成了女账房,还愁嫁不了好人家吗?他娘就吃了不识字这个亏。
  “嗯,你回吧,请令堂过来下。”
  “是。”
  家里的事情,一回来就什么都知道了。
  东家能给弟弟机会已是厚恩,但听爹说弟弟更喜欢也更适合种田,这强求不来。哪能什么好事都是他家的?如今这般光景该知足了。
  ......
  作坊的大事情,小海都会单独汇报给翁晓晓,老二刘宏祥不适合在作坊做管事,她早就知道,离开也是他们先提出来的。
  小海对作坊的人员也熟悉了,向翁晓晓建议了小管事高桥。
  说这女子精明能干,说话也爽快利落,为人处事极公道,她管理的工序从没出过差错。
  翁晓晓没时间过来,便让凤姑亲自考察了一番。凤姑对高桥印象也不错,便把人交给了刘大娘带着。
  今天作坊开工,她一会儿要过去的,但在过去之前,还是想听听刘大娘对高桥的评价。
  管事这位置很重要,自然要慎之又慎。
  刘大娘听到东家召唤,扔下手里的活计,风风火火地就来了。
  看着工作热情依然高涨的刘大娘,翁晓晓心里就开始琢磨着给她安排个别的岗位。
  “刘大娘,请你过来,是想听听高桥的表现。”
  她对高桥并无敌意,因为没有高桥也会有张三李四,这位子她守不住,不如大方让贤。
  有了作坊,才有了那么多的岗位,既富了东家,也让他们得了实惠。她不会做有损作坊的事情。
  “这小媳妇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也看不出深浅,可这一段时日接触下来才知道,人家说话办事很有一套,处理不服管的也能拉下脸面,接替我没问题。他们章家祖坟冒青烟了,娶来个这么好的媳妇。”
  有这个中肯的评价,翁晓晓心里多少有底了。
  “刘大娘胸襟宽广,愿意带新人,我得谢谢您。刘伯那边有没有什么可以交给您管理的?或者您有没有什么想做的?您就这么回家带孙子了,可是我的大损失!”
  谁也不愿服老,听到东家挽留她,还想用她,刘大娘笑了。
  老人的笑容温暖而亲切,仿佛春日暖阳洒落大地。她眼角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细纹,却让人更觉得和蔼可亲。
  翁晓晓都被暖到了。
  “先谢谢东家了,能给我老婆子点事情做就行,不拘什么。”
  “我一时还没想到,你回去跟刘伯合计合计吧,也算帮他分担一些。”
  刘远这人开明,从刘大娘去作坊任管事到允许孙女出来读书,处处都看得出来。所以,让刘大娘分担一点事情,他不会认为这是在分他的权。
  “走吧,我们一路过去,再给我说说高桥家的情况。”
  “是,东家请。”老太太客气地让翁晓晓走到了前头。
  身边人的态度,翁晓晓早已经习惯。
  即便是处处讲究平等的现代,上下级关系依旧壁垒分明。
  这是人性,更是管理的需要。在什么位置就得有什么姿态。
  “高桥嫁的是章家老二,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去年已经分家单过,小两口租了两亩水田,一亩菜地,高桥还在作坊做着工,也难为这俩孩子了,没日没夜地干,很能吃苦。”
  “有孩子吗?”
  “他们成亲三年,有一个小子,已经会走路了,平时都是章家老太婆给照看着呢。”
  “这家人关系还不错吧?”
  刘大娘微微叹了口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过日子一帆平顺?
  “只能说还可以,没见吵吵闹闹的,但要说和睦也谈不上。章老太婆肯看孙子是收了高桥的钱,这婆子势力着呢,不太地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