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没义务

  这样做虽然会显得很没有担当,但他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吏,仅有秀才功名,即便有家族关照,这辈子也难以做到高位。
  既然爬不上去,那就好好办差,交些能人,做个能吏,一样可以混得风生水起。
  至于要担责的事情那就不要找他了。
  查出来的问题之多,实在震撼了林常青,他原是想好好查的,即便只是为了外祖家。但现在真查出来东西,却成了烫手山芋,真要捅破这个大窟窿吗?
  先帝晚年宽厚,养了一大批的蛀虫。军需贪污挪用的极多,没有装备,如何上战场应敌?!
  你现在不拿半点主意,当初查的时候那么用力干什么!救人还惹祸上身!黄敬越想越气,但也不能逼着林常青表态,若换成别人,他自然毫无顾忌。可即便不表态,那也是一条船上的,谁也跑不了。
  “我先去把奏疏呈报给侍郎大人,请大人定夺吧。”黄敬看看林常青,“只是,你救回的白姑娘,自行安顿。”
  “大人,白姑娘是重要的人证,不该一起交出去吗?”
  这个更烫手啊!
  “等上面定夺之后再说。”黄敬说完领着人径直走了。
  “公子?就这么带回去?”林为看看林常青,替他家公子作难。
  就这样带回去个大姑娘,怎么跟家里交待?情况特殊,又不能多说什么。
  林常青很头疼。
  白梅的父亲白参将失足淹死,姑娘不信懂水性的父亲就这么没了,请仵作验尸后得知是死后才落的水,报官后,一直没查到凶手是谁。
  只是下葬时,白梅在墓地找到了父亲留下的账本,直指一个利益团伙,父亲被拉上贼船也是无奈,上面来查,死了的人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一石激起千层浪。
  白梅跟父亲相依为命,自然不甘心父亲就这样枉死。但这个铁证地方官没有权利接管,也不敢管。事情泄露了出去,倒成了她的催命符。
  林常青是在意外之下救了白梅的,并在不经意间看了那不该看的物证。既然看了,再烫手也不能就这么毁了,那些人不会轻易放过知情人。
  但这个事儿,他可解决不了。
  救人的所作所为瞒不了顶头上司黄敬,林常青只能把他也拖下了水,毕竟物证所涉及的不是私事。
  那些人没杀了白梅,自然不甘心,他们便遭了池鱼之殃,一路被追杀,危在旦夕之时,被调往前线的一队兵马所救。
  攀谈之下,带军将领知道了林常青竟是杨老将军的外孙,那自然不能不管,派了一小队人马将他们护送到了京城。小队军马也不能无昭进京,他们在城外便分开了。
  物证自然还在白姑娘手里,黄敬不敢接手这些,直接去了工部汇报工作。这趟差事,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只是出去查查军需数量,惹不起驻军将领的是非。
  “主子,干脆将人送到别院去吧,您看呢?”
  带回府那是一点秘密都没有了,林常青只能无奈地点点头。
  “小武,你赶着车去送人,暂时就留在姑娘身边吧,路上买些日用的东西。”
  林为是负责看管财物的,摸出十两银子扔了过去。
  “我该去哪个衙门伸冤?”白梅掀开车帘,跳了下来。
  这姑娘跟他爹在军营长大,从小当儿子培养的,半点没有大家小姐的淑女风范,但行为并不令人反感。
  “白姑娘,你先安心住下。京城太大,胡乱冲撞别说报仇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我不会去什么别院的,不能再连累你府上。给我指条路就行,后面的事情跟你就没有半点关系了。”
  姑娘跟着进京就是为了报仇的,他拦得住今日,也管不了明天。
  林常青想了想,“不论军队还是地方,按理都应该逐级上报申冤。正常流程办理不了的,才能去敲登闻鼓。”
  白梅自然听说过登闻鼓,但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并不了解详情,如今无路可走,也就只能走这条路了。
  抱拳行礼道,“林公子大恩,只能来日再报了,就此别过。”
  “午门外设立的登闻鼓由监察御史看管。不经主管官员就越级上告的,即使有理,也要受荆杖责打五十的刑罚。”
  五十板子打下来,有没有命都难说。
  若是能告御状,即便赔上这条命又如何!
  看看林常青,白梅展颜一笑,“那公子的恩情怕是要来世再报了。”
  说完这句,白梅给林常青跪下磕了个头。
  这般视死如归吗?
  林常青后退一步,不禁细细打量起来小姑娘,瘦弱但脊背挺得笔直,眉宇间的坚定不输任何男儿,真如傲雪寒梅。
  见林常青没反应,白梅背上行李就离开了。
  “小武,你跟着去看看。”等那背影快要看不到的时候,林常青才开口吩咐道。
  ......
  “县丞夫人回了一筐大闸蟹,怎么安排?”把问题扔给翁晓晓,凤姑坐下自斟自饮起来。
  “蒸着吃呗,家里一人两个够不够?若还有多的,给刘庄头送些就是。”
  但凡量大,吃的用的,翁晓晓都舍得分享。
  今日有空,翁晓晓刚去检查了新来小厮的学习情况。
  李秋、钟山两个还在识字阶段。卫勇上过学堂有些基础,翁晓晓已经开始让他练习打算盘了。没有计算器的时代,算盘不熟练可不算合格的账房。
  卫勇好学又肯吃苦,若是能培养出来,就是最好的账房总管。秋月管着家里还行,跟外人接触起来多有不便,她也不喜欢。至于把小空替换回来的许诺,翁晓晓也没忘。
  “学堂明日正式开课,你总该去看看的。”凤姑提醒道。
  钱庄事务不是很紧要的地方,翁晓晓都放手让聂小童去做了,她这一段并不忙。
  “那就去吧。”翁晓晓也倒了杯水,喝了一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下一代永远都是大事。
  “小花那边,你准备怎么安排?”
  小花一家在投奔的亲戚那边不习惯,也找不到活干,又回来了。
  翁晓晓皱眉,手指下意识地敲了敲桌子,她可以给小花干活的机会,但没有义务更没有责任管这一家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