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自救

  这批流民的到来正好解决了秦霸的用工问题,更解决了现在夏收无人可用的情况。
  那些跑来的流民什么时候见过这种阵仗。
  一个超级大的拖拉机,收割轮盘放下,过去就是近20米的小麦被割到。
  一台拖拉机看不到震撼的效果,要是1000台拖拉机同时作业呢。
  老人孩子拾起地里遗落的麦头,年轻女人男人壮劳力,也别说什么男女都问题了,必须齐上阵,才能把麦子全收割到麦场这里。
  而且这里根本就不需要比晒场扬麦,一台台巨大的脱粒机。
  只需要人工把拉来的麦子扔进去自然就会脱粒。
  然后边上等待的拖拉机把小麦拉到更远处的麦场进行晾晒。
  一片区域1000台拖拉机,而京城附近足足有30个区域。
  好多逃荒过来的人,啥时候见过这么多的麦子,各个恨不得晚上能扎到麦堆里面睡觉。
  现在虽然吃的是麦饭。
  就这已经是顶好的了。
  而且孕妇和10岁以下孩子每天还有一个鸡蛋。
  这样的好事,估计也就皇帝的媳妇能享受到了。
  好多心里想着皇帝下地用进出头的人也都这么想着。
  进入7月,所有的土地也都全部翻了一遍,上一年积攒的肥料,从土坑里挖出来,都撒进了田地里。
  一时之间竟然农闲了起来,是时候往外扩张了。
  一年的时间,5万大军已经训练有素,配备现代武器部队,都是素质最过硬的人,足有4000人。
  其中还训练的有炮手,这才是部队中的大杀器。
  秦霸表示就算是收服自己的土地,驻兵那也要硬性要求。
  京城周边没有养熟之前,秦霸是不准备再往外扩张。
  应该发动群众,让他们自己搞改革,这么大的国家就靠秦霸的100人哪里忙得过来。
  改革和自救是必须进行的。
  造纸厂已经造了一年的纸,足够用了。
  印刷厂开始加大马力。
  各种宣传崇祯重整改革的内容出现在了一张纸的报纸上。
  只要出现秦霸的字样,都会给替换成崇祯。
  秦霸只有一个要求,所有的文件不要出现他的名字。
  这点名声对他来说,可有可无。
  在秦霸的一声政令之下,所有的驿站就开始了忙碌。
  一辆辆巨大的拖拉机拉着一斗斗的报纸,顺着官道朝着各个城镇奔赴而去。
  现在主要就是先推广整个河北。
  然后河南,在是江北,还有江北,最后是全国,甚至是传到全世界。
  而秦霸只有5年的时间。
  经过最后的思索,亲秦霸批了一块地,就在京城北门外,搞了一个庄子。
  凡是上了岁数的太监宫女,全都送到了这里,俗称享清福。
  还真的就是让他们享了清福。
  隔三差五的不是各个戏台的台柱去唱戏,就是杂耍团过去表演。
  一大群的老太监,老宫女兜里都不差钱,个个也都是大方的紧。
  更有京城12楼的大厨每天轮着来的花样做好吃的。
  半年下来,魏忠贤和其他人,在无所事事下,慢慢放松了心神,竟然各个都胖了一圈。
  皇宫。
  “并肩王,不是我不同意,是……是没法同意,你对朕的宫女太监们怎么做都行。
  可那是我皇嫂,真不能动。” 崇祯都快哭了。
  偌大的皇宫现在宫女和太监,只有200人不到,不是偌大了,而是就一个靠近御花园的巨大宅子。
  崇祯和周皇后就住在这里,还有他的三个妃子。
  最关键的是,周皇后在秦霸的怂恿下,当了纺织厂的第一任厂长。
  锦绣局的大师傅,进去做了各个车间管事。
  纺织厂下面还有制衣厂。
  在秦霸提供的衣服小样后。
  制衣局的老宫女,直接被提拔到了制衣厂厂长的职位。
  现在整个皇宫就差西北角那里了。
  那里是张皇后居住的地方,而且现在是封闭的状态,只有一个门可以进出。
  秦霸来的这一年中,只见了一次张皇后,这还是在年会上。
  果然和传言的一样,想想看也知道,从数万秀女中脱颖而出的女人,能是歪瓜裂枣?
  至于说秦霸对她有什么想法,那倒也不至于。
  外面还有勾勾手随时都能上床小可爱,对于高冷的少妇,秦霸表示还是萝莉是自己的菜。
  秦霸让周皇后送给张皇后一大摞的报纸,都是最近几个月的。
  各种各样的工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
  有那么多小麦的支撑,加上工人积极性暴涨。
  各种各样的思想也都开始了碰撞。
  有碰撞才会有火花。
  当年诸子百家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很多的新思想是把那些老思想冲弃的是七零八落。
  尤其是一些有巨大台案的那种茶楼,每天都有争斗的人上去。
  不喷出一壶水的口水,两人是不会听得。
  所有人慢慢的都发现了老旧思想固化不浅,不仅如此,而且还约束极多。
  而新思想则是更加的符合现在所有人的需求。
  有些不是那么古老的纨绔分子,也在慢慢的接受这一切。
  比如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
  秦霸为了这句话专门下了一道政令。
  凡家中7岁以上15岁以下女子都应该去女学。
  至于没钱?放心,秦霸不收费。
  而且女校禁止男人入内,就是教授拳脚的师傅,也是秦霸在民间找到会武术的女子。
  不但要学文科理科,还要学绘画。
  业余课还有纺织针织以及刺绣,各种各样的活动。
  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京城刮出去了一阵改革的风。
  所到之处各个大家族那是如避蛇蝎。
  可是一些小团体,在大势之下,如何抵抗的了这惶惶天威。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也慢慢进入到了9月。
  种在地里的玉麦(玉米)已经全部成熟。
  丰收,巨大的丰收。
  各个凡是装粮食的仓库,还堆着夏天收上来的麦子呢。
  这有有比麦子还多5倍的玉米,天呐,要了老命了。
  秦霸一声令下,立刻加盖了50座粮仓。
  现在京城的百姓以前是没有粮食的时候愁,现在粮食多的吃不完了还愁。
  而秦霸的说法就是,你家粮食吃不完,那是你家人少,多生几个,看看吃不吃的完?
  秋麦是要种上去的。
  明年把玉米的种植调整一下吧。
  多种点大豆。
  油类必须得满足上。
  大豆不但要种,而且花生也得种上。
  还有棉花,这个算是重中之重。
  放下笔,松了下懒腰,经过一年的发展,京城才有了京城的样子。
  至于那些小偷小摸的,找到就是追其根本,一网打尽,拉到门外就是咔嚓一刀。
  讲道理?你偷东西的时候怎么不先跟别人讲下道理?
  那秦霸也不会给你讲道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