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渡沧海

  空气中争斗的波动不时传来,想必碧游岛之会已经展开了。
  在动荡的余波里,路遥的思绪越飘越远。
  卷入了这方世界,踏上了修行路途,就已经处在了争斗的漩涡。
  要想自在一些,逍遥一些,就要在旋涡中脱颖而出。
  那需要实力,压倒一切的实力。
  碧游岛停留三日,名额就确定了归属。
  有人欣喜,有人沮丧,也有人心态淡然。
  海船扬帆起航,踏出遨来的修士们步入了新的征途。
  和所有人一样,路遥也在畅想着未来,预估着将要面对的种种可能。
  范统不请自来,路遥很是疑惑。
  “总管很闲?频频来找我这个小人物,却是为何?”
  “你身上有种气度,总觉得你不是池中之物。我的足迹遍布天下,给我这种感觉的人不少,你算其中一个。”
  “借你吉言,能说几句天元修行界的事么?”
  “天元卧虎藏龙,三言两语说不清的。”
  “在天元,俗世与修行界没有确切的界限。那里修炼之风盛行,天元之人大多都有些修为在身。”
  “至于修行势力,可谓是数不胜数,关系也错综复杂。明面上的大势力有七个,三山两阁一谷一殿一道观。”
  “所谓三山镇天下,两阁行世间。夭夭桃花谷,修罗红尘炼。谁人觅长生,坐山观苍天。”
  “三山是天元山,天剑山,还有断魂山。”
  “两阁即珍宝阁和七巧阁,珍宝阁的海船就出自七巧阁,他们是天元格物炼器独一份。”
  “一谷就是桃花谷,不过里面修行的大多是草木精灵,鲜有他族。”
  “至于这一殿,说的是修罗殿。修罗殿的人阴狠诡异,比断魂山差不了多少。”
  “这才六个,不是还有一道观么?”
  范统笑道:“道观名字很大,叫通天观。位列七大势力之一,不是因为其实力,而是因其来历。”
  “相传妖族大战之时,人族出了一个修道之人。他洞观天地,开辟了人族最早的修炼之法,从而人族渐渐崛起。”
  “修道之人感念其恩德,尊称他为通天道人,于是有了通天观。”
  “长久的岁月更迭后,通天观早已断了香火。天元的通天观,是几个怀旧的人坐井观天的场所,徒有其名而已。”
  “其实,天元还有不少隐世宗门,实力不弱丝毫不弱,只是很少入世走动罢了。”
  大海广阔无垠,偶有海岛镶嵌其中,像一幅铺展的壮阔画卷。
  只是这幅画卷上,有狂风,有巨浪,有修行者,也有藏身岛礁海水的海妖。
  海妖路遥没见过,可他见过巨浪互撞,龙卷撕扯,还有交织的海水漩涡。
  和人族一样,那些妖兽也好,海妖也罢,同样也有厮杀和争夺。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于一粟。
  修行者飞天遁地,寿元绵长,在煌煌天地间,却依然短暂渺小,与蜉蝣又有何异?
  或许这就是修行者逆天争命,摆脱束缚的原因所在。
  珍宝岛的船很快,乘风破浪无往不利。
  航行了一个多月,海面上偶尔能看见出海的大船。
  路遥知道,距离天元不远了。
  从范统处得知,那些海船是猎妖船,上面都是些修炼者。
  他们捕猎一种会飞的鱼,还有铁甲蟹,
  飞鱼肉质鲜美,生有一双筋膜之翼,可在海面飞行。
  铁甲蟹同样美味,甲壳和大鳌是上好的炼器材料。
  路遥感叹,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这异界,人类都是顶级的掠食者。
  大船继续航行七日,陆地远远在望。
  修行者陆续御物渡海,各奔前程。
  但路遥并不着急,直到海船靠岸,才与范统作别,踏上了天元第一站,滨海。
  乡下人进了大世界,这是路遥的第一感观。
  这个地方大的一眼望不到边,屋舍院落距离分布,坐落在湿滑的礁石上。
  入眼之人皆有修为在身,却丝毫没有混乱之感,显然恪守着某种规矩。
  要拜山门,先懂规矩。
  滨海遍布酒楼食邑,显然是那些饕餮食客的流连之地。
  而在这样的地方,打听一些基本的消息,无疑要简便许多。
  要了一份蟹黄粥,路遥便和店家攀谈了起来。
  “在下初来此地,店家可否讲讲这里的规矩?”
  “贵客驾临,当然知无不言。”
  “贵客?”
  “当然!能要上一碗蟹黄粥的,一月都碰不上几个,朋友当然算得上贵客!”
  看着黄澄澄的蟹黄粥,路遥有种不好的预感。
  “莫非这粥很昂贵?”
  “铁甲蟹的卵籽滋补鲜美,且很难捕获,价值当然不菲。加之越来越难以猎捕,所以这价格更上了一层楼。”
  “这一碗,五千灵石。”
  听了这话,路遥差点没坐稳。他身家丰厚不假,可一碗粥就要花费五千灵石,实在是太奢侈了些。
  “咳咳!贵是贵了些,想必是物有所值。还是说说这滨海吧!”
  一番简短的交流,路遥大体摸到了些门路。
  滨海有个修行世家,叫巡海侯府,制定了许多约束修行者的规矩。
  巡海侯府制霸一方,既收取滨海的利益,也护佑这里的安宁。
  天元卧虎藏龙,能震慑一方,绝不是金丹真人可以做到的,巡海侯府绝对有晖阳存在。
  蟹黄粥鲜甜滋补,一碗很快见底,路遥有些意犹未尽。
  不过财不露白的道理他懂,只能压下蠢蠢欲动的念头。
  踏上了这片土地,路遥有一种茫然的感觉,不知道该去往何处。
  但他知道,要想很好地生存,就要有更强的实力。
  要想更好地了解天元,就需要站得更高。
  路在脚下,滨海就是起点。想要步子快一点,巡海侯府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花费数日时间游逛了大半个滨海,路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居然有医馆存在。
  本该存在俗世的东西,居然落脚修炼盛行的天元,难不成修炼者也会生病?
  为了一探究竟,路遥拦下了一个从医馆出来的人。
  “朋友留步,前往医馆所求为何?”
  “外乡人?你有所不知,滨海之人大多患有风痛麻痹,白骨历节之疾。一旦发作,疼痛难忍,宛如虎咬。因而前往医馆求药,缓解身躯不适。”
  风痛麻痹,白骨历节,那不就是痛风?
  按理说修炼者不该如此,难道是食用海妖的缘故?
  这种病症因为湿热相搏,经脉阻滞,气血不通,导致郁于关节。
  要想治愈,必须泄化浊淤,祛毒利湿,祛风活血,通络止疼。
  除此之外,还需施针“中渚”和“足临泣”两个穴位。病症长久者,要针灸“中脘”“关元”。
  如想标本兼治,需辅之药汤,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想到此处,路遥找到了突破口,开设医馆的想法应运而生。
  购置了一处院落,便开始收集药草。
  不过这里与家乡不同,路遥只找到了粳米,土茯苓,威灵仙和甘草,其余十几种则是用药性相近的药材代替。
  对于路遥的所作所为,啸月很不理解。
  “你是来闯荡修行的,还是来治病救人的?”
  “我对天元一无所知,需要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是滨海,就是巡海侯府!”
  就这样,滨海多了一座道医堂,专治风痛麻痹。
  医堂不大,只有一个藏青道袍的年轻人,还有一只看门的狼犬。
  痹症久治难愈,在这里也是如此。这里的人猎食海妖,滋补肉身的同时,也沾染了妖力。
  因而,他们如同凡人一般,也染上了这种病痛。
  不过对修炼者来说,这是痛风的升级版。
  对于那些被病症困扰的修行者,多了一座医堂,就多了一份希望。
  于是路遥有了第一位顾客,是个筑基的修行者。
  “你是外乡人?专治风痛麻痹?”
  “没错。”
  “口气不小,需医治几日,花费几何?”
  “病症轻者七日,重者十几日。针治加上药物,每日灵石一万,一日诊疗九人。”
  那人瞠目结舌,愤愤出声:“初来乍到,便如此猖狂,何不去抢?”
  “呵呵,抢是不敢的,滨海是有法度的地方。能治愈病痛,这些花费还是值得的。”
  “何况我在此地落脚,其他医馆同道定然不喜,难保不会为难于我,见谅!”
  第一位顾客被价格劝退,这在路遥意料之中。
  这种病在家乡叫“帝王症”,“富贵病”。
  在这里,应该也是如此。
  毕竟一碗蟹黄粥都要灵石五千,得了这种病症的,岂会出不起灵石?
  高昂的价格,古怪的规矩,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好奇之心当然人皆有之。
  无风无浪过了几日,道医堂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顾客。
  那人路遥认识,正是卖他蟹黄粥的店主。
  “吃得起蟹黄粥的,没有几个是普通人。我姓侯,来替滨海试试你的能耐。”
  店主修为不低,已是腾云。其关节肿痛,内有郁结,经络也不通畅。
  虽然平日依仗修为通络,可反复发作,始终是有碍于修行。
  一遍温针,一遍火针,两剂一日的药液,一万灵石便收入了囊中。
  “店家请回,你病症长久,需医治十几日。如若无效,灵石悉数退回。”
  “哈哈,看来你把握十足,我就信你一次。也不怕你欺我,因为我姓侯。”
  看着离去的背影,路遥略有所思,两次提到姓侯,巡海侯府的人?
  如果是,那就真的是太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