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赴乡野,访民间(1)

  夜色渐浓,武百安排好了一切事务,独自坐在书房中,打开平板进入了番茄小说,阅读那本他最爱的穿越小说。
  烛光摇曳,他的心神渐渐沉浸在那个多彩的小说世界里,每一个情节都让他心潮澎湃。
  “哈哈,这穿越的桥段真是百看不厌!”武百喃喃自语。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开始对古代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中描述的那些古代农耕方法和粮食产量让他惊讶不已。
  “原来古代的粮食产量竟然如此之低,还有那么多作物没有传入华夏。”
  武百放下平板,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他忽然想到,自己现在所处的时代,农业依旧是国家的根基。
  他的领地内,虽然人丁兴旺,但农业发展却相对滞后。
  这不正是一个改善农业、提高粮食产量的好机会吗?
  武百站起身,走到窗前,仰望星空,心中涌动着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他决定要在自己的占领区内大力发展农业,改善民生,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繁荣。
  武百再次打开平板。
  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发出淡淡的光芒,照亮了他专注的脸庞。
  他正在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大宋时期的农业状况。
  当他发现红薯、土豆、花生、玉米、辣椒等高产作物在这个时代还未传入华夏时,双眸闪动着兴奋的光芒。
  “这些东西可都是好东西,不仅产量高,还容易养活。”
  武百低声自语,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些作物在义军占领区内茁壮成长的景象。
  这些作物如果能在这个时代种植成功,将会极大地提高农业产量,改善民众的生活。
  而且,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系统。
  通过最强帝王系统,他可以购买到这些作物的种子,以及现代化的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
  他立即行动,通过系统购买了大量的种子和农资。
  晨光初照,武百的府邸中已是热闹非凡。
  他早早起床,整理好装束,然后派人去请苏仲、任原和马乡。
  不久,三人陆续到来,武百将他们引入书房。
  书房的桌上摆放着几堆颜色各异、形状奇特的种子,吸引了三人的目光。
  苏仲首先发问:“主公,这是什么东西?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种子。”
  任原也凑近细看,疑惑道:“这些难道是…豆子?还是别的什么植物?”
  马乡则直接摇头:“我确实从未见过这些。”
  武百心想:“你们当然没见过,因为这些种子在后世才会传入我们的土地。”
  武百说道:“这些种子,是我从天上带来的。”
  “它们分别叫做土豆、玉米、红薯等等。每一种都是高产且易养的作物,如果我们能成功种植,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粮食产量。”
  苏仲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天上带来的种子?这…这太神奇了!”
  任原则兴奋地搓着手:“如果真能如主公所说,那我们岂不是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短缺的问题了?”
  马乡也点头附和:“是啊,这些种子看起来就非同一般,定能带来丰收!”
  武百点头鼓励道:“没错,这正是我找你们来的原因。”
  苏仲笑着说道:“主公,最近我确实在忙于练兵,实在抽不开身去务农啊。”
  任原也附和道:“是啊,主公,新兵众多,我需要亲自训练他们,以确保他们的战斗力。”
  “务农之事,能否等练兵结束后再议?”
  武百打趣道:“你们两个,之前也没见你们练兵那么积极,一听要去务农,你们两个就忙了。”
  两人都有些尴尬地笑了。武百也并非真的生气,他理解两人的想法,但农业的试验同样重要。
  于是,他转向了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马乡。
  “马乡,你有事吗?”武百询问道。
  马乡摇头道:“我没事,主公。”
  武百点了点头,正色道:“那好,马乡,我任命你为我的带刀侍卫,从此我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
  “同时,你也将负责红薯的种植试验。”
  “我相信你的能力,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马乡听到这个任命,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单膝跪地,郑重地说道:“多谢主公提携!我一定不负所望,完成种植试验的任务。”
  武百扶起马乡,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好好干,马乡。”
  “你的未来不可限量。”
  武百看着马乡,认真地问道:“马乡,我们这次的农业大计需要深入农村,你能吃得了这个苦吗?”
  马乡毫不犹豫地回答:“主公,我父母都是农民,我从小就熟悉农活,我不怕苦。”
  武百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有你这样的态度,我很受鼓舞。”
  “这次我们两个一起下乡,深入了解农村的情况。”
  马乡立刻应道:“我这就去准备护卫。”
  武百却摆了摆手,说道:“不用准备护卫,这次我们顺便微服私访,我也要亲眼看看现在百姓的真实生活。”
  “我们换上寻常百姓的衣服,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情况。”
  马乡听后,虽然有些担忧主公的安全,但他也明白这样做的意义,于是点头应道:“是,主公。”
  两人随即换上了朴素的衣服,伪装成普通的行商,踏上了下乡的路途。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济州平乡县古老而朴实的街道上。
  武百与马乡早早地踏上了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感受着这个小县城独特的风土人情。
  武百骑着他的三蹦子,马乡则紧随其后,两人穿梭在石板路上,两旁低矮的木制建筑透出浓浓的历史气息。
  街道上,小店陆续开张,各色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尽显小县城的繁华。
  不久,他们来到了一家名为“陈记包子铺”的小店前。
  店铺虽小,却人声鼎沸,生意兴隆。武百和马乡相视一笑,决定就在这里用餐。
  老板热情地迎了上来,询问他们的需求。
  武百开口道:“来十个肉馅的包子,多少钱?”
  老板笑呵呵地回应:“五文一个,保证皮薄馅足,绝对物超所值!”
  武百伸手去掏铜板,却被老板的话打断:“我们这儿不收宋钱,只收小琉璃珠哦。”
  武百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赶紧拿出琉璃珠结账。
  他心中暗想:看来郓哥真是有一套,现在连这小县城里都开始流通琉璃珠了。
  武百眉头微皱,对这个瘦小伙的遭遇感到不解。
  他就下令免除了百姓的所有税收,为何这平乡的百姓还要交税呢?
  武百忍不住继续追问:“这知县难道不知道义军的免税令吗?”
  瘦小伙苦笑一声,摇了摇头:“知县大人自然是知道的,但他说我们平乡县情况特殊,需要额外的税收来维持县城的治安和建设。”
  武百听后,心中更是疑惑重重。
  他深知义军的免税政策是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如果这个知县真的如瘦小伙所说,那他的行为无疑是违背了义军的初衷。
  武百决定要深入了解一下这个情况,看看这个知县到底有何理由违反义军的命令,便对瘦小伙说:“兄弟,我初来乍到,对这里的情况不太了解。”
  “你能不能带我见见这位知县,我想亲自问问他为何还要收税?”
  瘦小伙脸上带着几分戏谑的笑意,开口道:“伙计,你莫不是失了智?你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平民,居然想去见知县司徒大人?那可是个大官儿,你若真敢去,小心你的双腿被打折了。”
  武百闻言,不禁笑出声来,他摇头道:“哈哈,真有那么厉害吗?我倒是想去见识见识这位知县大人,看他是不是有三头六臂,能把我的腿打断。”
  瘦小伙见武百如此说,也不再多劝,只是叹了口气道:“唉,你好自为之吧,别到时候真的哭都来不及。”
  说完,瘦小伙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我吃完了,得赶紧去干活了,可没时间在这儿陪你瞎聊。”
  武百看着瘦小伙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他转头看向马乡,问道:“这平乡的知县,他到底叫什么名字?”
  马乡皱了皱眉,回答道:“主公,我也是初来乍到,对此地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
  “你难道也不知道吗?”
  武百冷哼一声,脸上满是不屑:“哼,那些微不足道的芝麻小官,岂能入我心?皆是苏仲、马灵之辈处置便是。”
  话虽如此,他眉头微蹙,沉声道:“然而,如今观之,平乡局势颇为棘手,远胜我等先前所料。”
  “我等义军虽已占据此地,但黎民百姓之生计,似乎未有显着改观。”
  言罢,他长叹一声,接着道:“百姓仍处水深火热之中,可见我等治政之道,尚需长足进步。”
  说罢,武百转向马乡,询问道:“马乡,依你之见,我等当作何计较?”
  马乡沉吟良久,方才缓缓开口:“主公,以末将之见,不妨深入民间,多访几户人家,以探此地实情。”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唯有洞悉百姓之困苦与所愿,方能更好地治理此地,使百姓安居乐业。”
  武百闻言,点头称是,眼中闪过一丝坚毅之光:“此言甚善。”
  “我等不可仅坐高堂,发号施令。”
  “更需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以知百姓之真意与所需。”
  “唯有如此,方能真正赢得民心,稳固我义军之根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