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高炉出钢

  临安郊外一处炼钢工坊中。
  赵灵笙带着崔与之、贾涉、乔行简、葛洪等人,在参观这座工坊里一座全新的高炉。
  工坊主事孙奇介绍道:“官家,经过我们工坊的测试,这座炉每炉可产约400斤钢,如果加大炉体,再使用水力来炒钢的话,每炉可产钢600斤。 ”
  孙奇说到这里,看向赵灵笙满脸崇敬的道:“这种炉子每天可产两炉到三炉,日产钢可达1000斤甚至更多,一切可得多亏了官家的指点,否则小人是决计想不出这种法子在炉子里直接炼钢的。”
  宋代的炼钢技术较之前代并没有什么发展,都是一样的先炼出铁来,然后不断的捶打后排出铁中的杂质,最终得到的就是【百炼钢】。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但取粗铁,煅之百余火,每煅称之,至累煅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因此钢在宋朝一直产量不高,在军队中能有一把钢刀,对于普通的士卒已经是很奢侈的了。
  如今能直接用高炉产出钢来,不论是对于军事还是民生,都是一场非常的大的变革。
  赵灵笙还命工部的人才,去设计了一套水锻技术。
  用江南水网密布的优势,在各大水流湍急的地方设立工坊,用水力来拉动鼓风机炼钢,以及用水力来锻打钢材。
  虽然水锻只是赵灵笙提出的设想,不过在这时候早已经有同类型的技术了,就是用水碓来舂米,两者技术原理一致,只需要稍加改进即可。
  因此在土法高炉还没有完成的时候,水锻技术已经成熟了,日后炼钢工坊将集体搬迁至江河边上。
  崔与之直到现在还有些不敢置信:“官家,这个炉子里能直接炼钢?”
  葛洪也满脸惊叹的道:“真是不可思议啊。”
  真德秀等人也是连连惊叹,即使他们再如何不通军事,可是能用炉子直接炼钢的意义他们还是明白的。
  且不说军队全员换装钢制武器、盔甲,对于战斗的胜负影响有多大,只是让百姓们换上钢制农具,就能让百姓的耕种轻松太多了。
  现在百姓们使用的大多还是生铁农具,因为生铁太脆了,所以只能直接浇铸,所以生铁又叫做铸铁。
  一般有一两件熟铁或者钢制农具,就可以当成传家宝了。
  乔行简这时候恍然大悟的道:“难怪官家要裁撤掉厢军,有了足够的钢,厢军已经完全无法在战场上起到作用了,裁撤后将资源倾注在新军之上,我朝军队的战力反而会不降反升。”
  其他人听完也瞬间明白过来。
  贾涉赞叹的道:“官家还真是高瞻远瞩啊。”
  洪咨夔这时候道:“官家谋求大理国境内的铁矿,想必也是为了如今做准备吧?”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这才察觉到,自家官家在年初的时候,就开始在为今天的炼钢炉开始做准备了。
  只能用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来形容当今的官家了。
  赵灵笙这才想起大理国的那档子事,问道:“大理国现在给回复了吗?高氏与段氏莫不成已经达成一致,不同意我大宋开采铁矿了?”
  乔行简回答道:“官家,过两日臣就派使臣去一趟大理国。”
  孙奇在群臣开始讨论事情的时候,自动的到了远处避嫌,此刻他欣喜的过来道:“官家,这一炉钢水已经炼得差不多了,你看……”
  赵灵笙道:“众卿,咱们退后一些,看看钢水是怎么炼成的。”
  其他人自然没有什么意见,能亲眼目睹一炉钢水出炉,这也算是一种难得的经历了。
  看到皇帝和大臣到了足够安全的距离后,孙奇这才开始指挥工匠们将钢水出炉。
  许多满身大汗的工匠们,搬出一个个足有大半人高的模具,模具下方摆着许多圆木,倒也能轻松的推动。
  “开炉!”
  随着孙奇一声令下,高炉下方的出铁口被打开,一股蓝白色的黏稠液体缓缓流出,精确注入出铁口下方的模具口子中。
  见到模具快要注满,立刻就关闭上出铁口,等模具注满后十几个赤膊汉子戴着手衣,将模具从出铁口推走,另外一批人将另一个模具推到出铁口如法炮制。
  “官家,每个模具可以同时铸造二十五把刀剑,一炉可以铸造两百把以上的刀剑,脱膜之后只需要锻打一次,安装上刀把后,一把钢制刀剑只需要往日两成半的时间,就可以铸成了……”
  孙奇不无得意的介绍,这可是他与工匠们想了很久才想出来的法子。
  以前只能炼制出铁水没办法,既然都能直接炼钢了,为何还要辛辛苦苦的捶打成刀剑呢?
  还不如直接浇铸在模具上,再交给铁匠锻打一次并开锋,即可成为一把不错的武器。
  于是经过几次的试验,孙奇的设想成功了,可以用寻常铁匠四分之一的时间,就打造成功一把钢制武器。
  于是难得官家带着大臣来参观,孙奇自然要显摆一番,不然官家怎么知道自己的努力?
  赵灵笙看了看孙奇道:“孙奇,等会儿朕亲自见过,你的法子能提高武器生产效率,朕自然会不吝赏赐。”
  孙奇大喜过望:“小人多谢官家。”
  其他人也是很惊喜,只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就能打造出不错的武器,这个效率也太高了。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后,第一个注入钢水的模具已经差不多冷却了。
  孙奇命人打开模具,里面赫然就是二十五把钢刀。
  赵灵笙随手拿起一把钢刀,虽然没有刀把,且还没有开锋,不过已经能看得出来是一把不错的刀了。
  轻轻的屈指敲了敲钢刀的刀身,传来一声清脆的金属声,绝非是铁刀那种沉闷的声音。
  乔行简他们也各自拿起一把刀把玩片刻,从出炉到现在也才一个时辰,就已经打造出了钢刀的雏形。
  这要是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孙奇听封。”
  赵灵笙也不拖拉,当场就要给孙奇这个主事好处。
  孙奇激动得跪了下来:“小人在。”
  赵灵笙道:“临安炼钢工坊主事孙奇,炼钢有功,更兼想出炼制武器之妙法,封为迪功郎,赏钱千贯、绢五十匹。”
  迪功郎是从九品的小吏,不过对于孙奇来说,也算得上是一步登天,从平民一下子晋升成为了小吏,实现了阶级跃升。
  更不要说千贯钱财以及五十匹绢了。
  “小人拜谢官家!小人拜谢官家!”
  孙奇一张脸都要笑烂了,对着赵灵笙连连磕头。
  赵灵笙道:“工坊的工匠们尽皆有赏,每人赏钱十贯,绢一匹。有重大贡献者赏钱百贯,绢十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