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惊险动作

  陶云炎得知赵支流被挟持的消息,也是惊出一身冷汗,将他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一个地方老是出事,光是老百姓的口水,就能将主政一方的一把手淹死。
  陶云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刚把青平县从腐败窝案的深水里拖上岸,若再死个镇委书记,他的仕途就算到头了。
  赵支流嘿嘿笑着,“陶书记,高卫东不会杀我的。我让他利用了,没想到这家伙的智商还挺高。”
  “我是怎么告诫你的,这段时间要谨慎,一定要谨慎!拿我的话当耳旁风!”
  赵支流心里说,当时情形紧急,高卫东就在那里等着见我,稍有别的动作,就把高卫东惊跑了,还要我怎么谨慎呢。
  失误当然是有的,我不该一个人进路家的院子。
  高卫东不是穷凶极恶的杀人犯,谁能想到他会来那一手呢。
  高估自己,低估别人,是最愚蠢的,以后真不能不小看任何人。
  想归想,陶云炎正在气头上,赵支流没必要为自己辩解。
  “支流,你以后要把赵大胆的诨号丢掉,身为领导干部,不是草莽张飞,别什么事都赌上命地往前冲。”
  “陶书记批评的对,这一回我就长记性了。”
  “值得庆幸的是,高卫东没伤人,也没跑掉,你亲手捆了他交给警察,这个功劳要记在你身上。”
  “我差点大意失荆州,功劳就不要了,算是将功补过吧。”
  “高风亮节也要看时候,这个节骨眼上就不要低调了吧。”
  这是什么节骨眼?陶云炎不明说赵支流也清楚。县级领导班子有空位,县委需要提拔干部补位,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旦错过,不知道下次要等多久。
  按照赵支流的工作表现,他这次递补副县长完全没问题。
  赵支流突然加戏,搞出一个惊险动作,险些打乱陶云炎计划好的步骤。他决定不再等下去了,要抓紧向市委汇报班子人员调整的事,以免夜长梦多。
  ……
  高卫东的被捕,等于抽掉了穷山窝村高家的精神支柱,也等于一个时代的终结。
  很快,路照亮伤害案中跑走的那三个人,全部投案自首。
  用于公墓建设的地块被圈起来,路照亮的墓造得又高又大,墓碑尤其醒目。
  路照亮是穷山窝村的英雄,他当得起身后的荣光。
  一个月后,路照亮伤害案开庭,姜华出人意料地承认那份谅解书有效,涉案人员中,主犯高丰原被判十年徒刑,其他从犯被判三到七年徒刑。
  姜华还主动放弃了民事赔偿。
  高卫东的儿子高丰岩,没有违背高卫东的承诺,通过高胜夕,将他名下的一套房产,和一百万现金转给了姜华。
  姜华一开始坚决不要,高胜夕苦苦相劝很长时间,姜华才同意接受。
  接受之后,她便委托高胜夕将房产变现,接着要把二百万元捐给穷山窝村。
  这是路照亮拿命换来的钱,高胜夕怎么忍心接收。
  “嫂子,这笔钱你给小琼存着,将来他上大学结婚都能用得上。”
  “我和小琼商量过了,他支持把钱捐出来。村里如果不要,我们就捐给福利院。”
  “为什么呀,这可是照亮哥拿命换来的。”
  “照亮是为村里的事才被害的,他把命丢在了穷山窝村,我们留不住他的命,就不能留下他拿命换来的钱。”
  高胜夕跑到镇政府,当面问赵支流该怎么办。
  赵支流想了想,“这样吧,你先把钱收下来。穷山窝村下一步要搬迁,等盖好房子,你把这笔钱用在照亮的房子装修上,加上置办家具应该剩下不了多少。”
  “好,就这么办。可是我们村什么时候搬迁呀?”
  “修完路就研究你们村搬迁的事。”
  高胜夕刚离开,邱长海和县委宣传部的欧阳晓寒副部长,带着几个作家走进来。
  市作协主席王不一迈着四方步,走在最后面,欧阳晓寒等人让开一条通道,将王不一露到赵支流面前。
  “欢迎王主席和各位作家朋友。”
  自从市委书记马朝阳来平北调研后,各路记者来了一拨又一拨,来一次把采访稿重复一遍,赵支流早已接待得不耐烦了。
  这次也不知是谁的主意,又弄来一批作家。搞什么名堂嘛,镇上就这几个人,既要盯着修路,又要盯着两个大项目,从天明忙到天黑,连放屁的空都没有,哪有闲心接待这些人。
  心里不爽,脸上还要做出很期待很欢迎的样子。
  赵支流和王不一亲热地握着手,将众人领进接待室。
  作家来采风,邱长海跟过来干吗?赵支流正疑惑间,欧阳晓寒揭开谜底,“赵书记,听说你智擒通缉犯的英雄事迹后,王主席想给你写一篇报告文学,发到国家级大报上。这几位作家,有写编剧的,有写戏曲的,还有诗人,小说家……”
  赵支流赶紧拱手作揖,“谢谢王主席和各位作家的厚爱,抓通缉犯是新强局长、长海局长的功劳,我做的工作很有限,不值得写成文章拍成电影,别为我浪费各位的笔墨了。”
  王不一道,“赵书记就别谦虚了,你救落水儿童的事,我一直想写篇文章的,还没动手呢。这次正好凑到一起写,你的英雄形象就更丰满了。”
  “王主席,我记得你是写小说的吧?”
  王不一脖子一梗,“为了宣传赵书记,我把写了一半的小说都扔下了,赵书记不相信我能写好报告文学?”
  “相信,相信。”
  赵支流被摁在接待室里,让几个作家轮番轰炸,搞得他不胜烦恼。
  烦恼也恼不起来。欧阳晓寒和邱长海陪着来的,不看僧面看佛面,赵支流不怕得罪作家,害怕得罪官场同僚。
  这些作家,比赵支流接待过的任何记者都认真,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追问,恨得赵支流差点说出,“我干脆写个交待材料吧”。
  一直到晚上才结束采访,赵支流请众人去“镇子香”吃饭,一箱青平大缸差点没够喝的。
  赵支流见王不一不提结束饭局的事,便又让张小海拿了两瓶酒,要和王不一来个“斤斤之交”。
  王不一被吓住,这才作罢。
  赵支流立马叫过来陶小月,“上‘滚蛋面’!”
  欧阳晓寒和邱长海吃过“滚蛋面”,听赵支流大声叫着上“滚蛋面”,都心领神会。
  那几个作家听着却不高兴,有两位索性连面也不吃了。
  赵支流并不解释,只管自顾自埋头吃面。
  王不一醉意正浓,拨拉着面条,一个劲儿地啰嗦,“赵书记,你要我滚蛋?我来给你写大文章的,你竟然要我滚蛋?我的稿子在大报上一发,你就出名了,你不感谢我,还要我滚蛋,简直岂有此理。”
  害得欧阳晓寒和邱长海两人,一个劲儿地跟王不一解释。
  喝醉酒的人,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解释的话,王不一丢下筷子起身就走。
  欧阳晓寒示意赵支流亲口说明“滚蛋面”的来历。
  赵支流根本不想让这帮作家写他,便往桌上一趴,开始装醉。
  邱长海拧着赵支流的耳朵,“你这家伙,就不怕那帮作家写文章糟蹋你。”
  “我咋啦?我没说错话吧?”
  欧阳晓寒想了想,也对,反正“滚蛋面”的名不是现编的,那帮作家迟早会明白过来,犯不上追着解释。
  只是赵支流有些奇怪,这个节骨眼上,但凡有希望上个台阶的干部,都在铆足劲的宣传自己,赵支流却往后缩,真搞不懂他是咋想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